服务化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_第1页
服务化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_第2页
服务化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_第3页
服务化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_第4页
服务化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务化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服务化作为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之一,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准确把握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充分认识服务化趋势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是当前理论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从笔者掌握的文献来看,国外学者探讨制造业服务化时主要使用三个词汇:一是servitization。该词是由Vandermerwe和Rada最先提出的,他们把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提供物品,不再向传统业务范围之外的服务说“No”,而是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加完整的“包”(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趋势称为“业务服务化”。二是servicizing。White等指出,服务化就是制造商的角色由物品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它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类似地,Reiskin等把服务化定义为“企业从以生产物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转变”。此外,Fishbein等、Makower认为服务化就是“卖物品的功能或服务,而不是卖物品本身”、“卖服务而不是卖物品”。三是tertiarization。Szalavetz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内部服务的效率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来说日益重要,已超过了传统的决定因素。这些内部服务不仅包括物品和过程开发、设计、后勤、扩展训练、岗前培训以及价值链管理,还包括组织开发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二是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顾客来说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提高。物品-服务包不仅包括维护和修理,还包括购买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作为产出无形成分的服务,提高了物品的价值和销量。上述情况表明,国外学者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多是就业务服务化而言的。根据Szalavetz的观点,仅仅局限于业务服务化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因此,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有必要重新界定。笔者认为,立足于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可以为服务化下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迈克尔·波特曾指出,价值链是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组成的,换个角度就是制造活动和服务活动组成了价值链。由于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易被模仿,通常是短期的低成本优势,而服务环节尤其是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不宜被模仿,能够获得较长时期的差别化竞争优势,因此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往往以加工制造环节为起点,向研发、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这种由靠加工制造获取竞争优势向靠服务活动获取竞争优势的转变,使制造业企业日益关注价值链的服务环节,结果导致服务化现象的出现,即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价值链中的服务环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生产服务、作为生产要素的服务,属于制造业的投入;另一类是为顾客服务、作为产品的服务,属于制造业的产出。就服务投入而言,它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制造业的生产率,还决定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且,服务要素在全部要素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这种服务要素在制造业全部中间投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作用日益重要的现象,就是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换句话说,所谓投入服务化,就是指企业的中间投入以实物要素为主向以服务要素为主的转变。就服务产出而言,价值链中的某些服务环节如售后服务等是制造业企业向顾客提供的服务产品,有时企业加工制造的实物产品仅仅被看作是传递服务的工具,制造业企业成为出售服务产品的服务企业。这些服务产品不仅有助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还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是制造业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这种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产出中比重不断增加、地位日益突出的现象,就是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换句话说,所谓产出服务化,就是指企业的产出以实物产品为主向以服务产品为主的转变。二、世界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分析(一)生产的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为企业发展服务手段的增强提供了市场笔者曾以OECD中9个国家的投入产出表为样本数据,通过计算依赖度,来考察制造业服务投入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1970年代以来,9个OECD成员国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基本上呈上升倾向,制造业中间投入出现服务化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依赖度的大幅上升所致。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人类生产发展的低级阶段,制造业生产活动主要依靠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服务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生产中所需的服务资源有逐步增长的趋势。例如,二战后,各国日益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而科技的运用大多是通过研发设计、管理咨询等生产服务实现的;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各国逐渐意识到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做法不可取,因而日益注重生产服务的投入。当今世界,生产的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趋势不断增强。生产向信息化发展,将使与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处理有关的服务型生产资料的需求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实物生产资料。而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必然使企业内外经济联系大大加强,从原料、能源、半成品到成品,从研究开发、协调生产进度、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信息反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上存在着纵向和横向联系,其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这就会导致对商业、金融、银行、保险、海运、空运、陆运,以及广告、咨询、情报、检验、设备租赁维修等服务型生产资料的需求量迅速上升。这意味着,服务要素成为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二)制造外包,服务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顾客满意”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实物产品的生产,而是涉及实物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实物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实物产品的报废、解体或回收。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甚至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放弃或者外包制造活动。制造业企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产出服务化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IBM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为“硬件制造商”。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IBM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公司濒临破产。在郭士纳的率领下,IBM成功地由制造业企业转型为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其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在160多个国家拥有专业的咨询顾问,是世界上最大的咨询服务组织。2006年,IBM的硬件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24.61%(1),其余收入均来自于全球服务、软件和全球金融服务。GE是世界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它除了生产消费电器、工业电器设备外,还是一个巨大的军火承包商,制造宇宙航空仪表、喷气飞机引航导航系统、多弹头弹道导弹系统、雷达和宇宙飞行系统等。但是,GE的收入却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服务,2006年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59.1%(2)。目前,GE已经发展成为集商务融资、消费者金融、医疗、工业、基础设施和NBC环球于一体的多元化的科技、媒体和金融服务公司。耐克是一家世界著名的运动鞋企业。然而,公司总部除了从事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外,其他所有制造环节几乎都外包给加工质量好、加工成本低的鞋厂。通过制造外包,耐克实际上已经成为服务企业。事实上,世界上许多优秀的制造业企业纷纷把自己定位为服务企业,为顾客提供与其实物产品密切相关的服务,甚至是完全的服务产品。三、中国国际制造业服务化现状对中国参与世界制造业服务化的启示根据世界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推断服务化趋势对当前中国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分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和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一)中国为新型国际合作中心的外包模式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服务化与全球化产业分工合作的交织,将为中国通过服务外包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分工提供新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服务化带来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国际转移的机遇,凭借廉价的土地、能源、廉价优质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承接了大量的制造外包业务,从而让“中国制造”风靡全球,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这是一种低层次的、依靠低廉的生产成本进行竞争的模式,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摩擦、能源原材料短缺、环境恶化以及“民工荒”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承接制造外包业务的发展模式面临着重重困难。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的深度发展,跨国公司以企业的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是转包给服务提供者,以便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外包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许多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甚至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外包出去。同时,基于成本和质量的考虑,跨国公司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选择离岸外包的形式,将外包业务委托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承接。虽然从总体上说,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制造业占有比较优势,服务业占有比较劣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服务业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无所作为。中国是人力资源丰富的大国,除了拥有数亿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低的劳动力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新成长的大学生在就业大军中比重迅速增长,急需寻找与大学教育水平相适应的新就业岗位。这就为中国以服务外包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向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劳动密集型服务提供了可能性。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业持续增长,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外包中心。目前,中国已形成几大服务外包中心,北京、上海、大连、成都、西安、武汉、济南等城市服务外包发展很快。中国城市向发达国家提供IT服务外包迅速发展表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与全球化产业分工合作的交织,为中国通过服务外包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分工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中国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把握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新机遇。(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会上升,制造业对信息服务的投入将相对下降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推进中国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引起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根据中国新型工业化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考虑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可以预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会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从信息化的作用看,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在工业化后推行信息化的,工业化过程对信息服务业的需求相对弱;新型工业化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要求工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提高,这将引起工业对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推动第三产业中的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科研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引起制造业在信息服务投入方面的服务化。从能源消耗和环保看,发达国家以传统工业化方式实现快速发展时,大多以能源高消耗、污染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形成很大的社会成本;中国新型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这意味着:在工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结构中,非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会下降,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会上升,将导致制造业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很强的实物资源,如能源、钢铁、石油、原料的需求相对下降,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相对弱的服务资源,如环保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通讯服务等第三产业资源的需求相对上升,这将引起制造业在环保、信息、科技、通信服务投入方面的服务化。因此,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推进中国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引起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三)从劳动力资源消耗技术向产权化转变,其重点在于节约使用化学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将有助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途径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根据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特点,可以推断: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将利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生态文明新要求提供新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这是抓住20世纪后20年国际产业大转移机遇的结果。此次国际间产业大转移,最明显的特征是传统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资源消耗型甚至环境消耗型(即污染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已走的工业化道路是大量消耗资源的道路,包括能源的消耗、原材料的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有形资本的消耗等,在某些产业中是普通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尽管中国借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增长,但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却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同时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果今后仍沿用传统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那将是难以为继的。为此,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而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将使全部中间投入中服务要素比重上升,相应节省能源、原材料的投入,有助于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尤其是在实物产品作为传递服务的媒介和平台的阶段,可以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化学品管理服务为例。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化学品供应商的收入完全取决于化学品的销售,销售量越大,收入就越高。供应商通常会采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鼓励顾客增加购买量。而顾客的目标是以最少的化学品实现预期的功能。所以,在传统的按量支付报酬的模式下,买卖双方的目标相互冲突。化学品管理服务模式下,化学品功能成为交易的基础,顾客按照功能支付报酬。服务提供商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高效率地实现功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实物产品不再被看作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此时,节约使用化学品成为买卖双方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化学品管理服务模式通过改变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的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综上所述,无论是投入服务化还是产出服务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将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新的重要途径。(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求基础中国制造业的投入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