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思考_第1页
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思考_第2页
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思考_第3页
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思考

当上市公司首次发布(邀请公众参加)时,他们需要关于公司运营现状和前景的信息。相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IPO的发行人对有关公司真实价值的信息掌握得更多一些,而投资者只能根据发行人公布的信息来分析判断股票的价值,所以说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ALLen和Faulhaber,1989)。这样一来,管理层就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增加报告盈余的目的。如果投资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根据盈余报告的信息去购买新股,那么他们很可能付出一个较高的价格。但随着公司的信息逐步通过媒体、分析员的报告以及上市后的财务报告透露出来,投资者便有可能意识到他们所依赖的盈余报告并没有包含他们当初所判断的增长能力,这样他们就可能失去先前所抱有的乐观心理,股票的价格便会回归至其真实价值。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IPO时的盈余管理越严重,其后期价格调整就越大,也就是后期平均回报率就越低。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检验IPO时的盈余管理能否预测其后期市场表现。本文选取1999年IPO的公司作为样本,根据其IPO时盈余管理指标将样本分为四组,比较其上市后第一次财务报表公布后一年的平均回报率,结果发现,盈余管理指标越大的样本组,其后期市场回报率越低。一、盈余管理概述由于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一般没有关于该上市公司的报道,投资者不知道发行人的情况,只有依赖于发行人所提供的招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公告书来判断该股票的价值,所以发行价格的确定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严格管制,尽管几乎每年中国证监会都发文修订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严格管制,尽管几乎每年中国证监会都发文修订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但其基本的公式一直没有改变,即“发行价=每股收益×适用的发行市盈率”。其中,发行市盈率通常由证监会掌握在15倍~18倍之间,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欲上市融资的公司为提高每股发行价格惟有在每股收益这个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IPO盈余管理的动机可能更强烈。所谓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准。国内学者主要还是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盈余管理的,对这一问题的实证检验不多。林舒和魏明海(2000)检查了中国A股IPO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Aharony,LeeandWong(2000)检验了中国B股和H股IPO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他们的研究均检测到企业在IPO过程中存在增加收益的应计项目。徐宗宇(2000)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情况进行过实证研究,其中的实证检验之一是通过比较上市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披露的盈利预测情况,发现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利预测的预测误差大,说明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招股上市时,公司管理当局存在操纵盈余预测行为。上述研究都揭示了上市公司在IPO时存在盈余管理,由于投资者在购买新股并不了解情况,随着上市公司的信息逐渐被披露,市场逐渐吸收这些信息后,那些在IPO时盈余管理越强的公司股价回调的幅度也将越大,市场对这些股票价格的反映便将是长期平均回报率偏低。Teoh、Welch和Wong(1998)对IPO的后期表现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发现IPO时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的公司后期表现也越差。在国内还没有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本文便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检验IPO时的盈余管理能否预测其长期平均回报率。二、研究设计1.盈余管理ca管理层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一般会采用会计手段调节应计项目,比如提前确认应计收入或延迟确认应计费用等,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我们把这些会计上做的调整称为总的应计利润项目(TotalAccruals)。首先,总的应计利润项目按其可变现程度分为流动性应计利润项(CurrentAccruals)和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Non-currentAccruals)两部分,其中,流动性应计利润项主要是指营运资金变动部分(ChangeinWorkingCapital);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以及递延税款。其次,总的应计利润项目还可以按其目的分为操纵性的应计利润项(DiscretionaryAccruals)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项(NondiscretionaryAccruals)。后者是指公司为了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为了支撑其收入的增长所做的在会计准则约束下合理的调整。前者则是指公司有意“管理”的应计项目调整,也是本文中所要关注的变量。这样一来,我们把应计利润项目的变量分为4个:操纵性的流动应计利润项(DiscretionaryCurrentAccruals)、操纵性的非流动应计利润项(DiscretionaryNon-currentAccruals)、非操纵性的流动应计利润项(NondiscretionaryCurrentAccruals)、非操纵性的非流动应计利润项(NondiscretionqryNon-currentAccruals)。鉴于一旦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的折旧、摊销年限、方法确定后,很难再进行管理、调剂,除非进行会计变更,而会计变更又必须公开披露,注册会计师还将对此发表意见,公司恐怕无法达到利用信息不对称现象操纵损益、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目的。相对而言,应收款项、存货等营运资金项目,其会计选择的余地较大;同时,它们的增减变动又直接影响到会计盈余的多寡;再加之,在大部分公司里,与营业有关的交易发生得最为频繁,且数额最大,因此,营运资金项目通常被视为是一种便捷而且形似正当的盈余管理工具。所以,本文所选用的盈余管理衡量指标就是操纵性的流动应计利润项(DCA)。要得到这一指标,首先我们要先定义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CA。根据前面第一部分对流动性应计项目的描述,我们令其等于在IPO前后(即t0和t-1时刻)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动减去应付账款和应交税金的变动。其中,t0时刻的财务数据可从其上市后公布的第一年财务报表获得,t-1时刻的数据可从其上市公告书获得。从而有CA=△(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应交税金),CA包括非操纵性(NDCA)和操纵性的流动应计利润(DCA)。NDCA可以用市场盈余管理的平均水平来衡量,我们选用上证180指数股和深圳成分指数股作为预测样本,来预测市场盈余管理的平均水平。回归模型选用琼斯修正模型(Jones,1999)。其中:j为预测样本;TAj,t1:t-1时刻的总资产;△Salesj,t0:t0和t-1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我们将用预测样本回归得出的系数代入到下面公式求出研究样本的非操纵性流动应计项目NDCA:其中,△TRi,t0为t0和t-1的应收账款净额的变动。由于总的流动性应计利润项就等于操纵性和非操纵性流动应计项目之和,所以我们要求的操纵性流动应计项(DCA)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方程求出:2.社区第二,社区下的学习时间我们的研究对象选自1999年发行上市的IPO公司,这一年深市和沪市一共有82支上市的IPO,排除三家路桥公司(因其没有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三家缺乏数据的公司,我们的样本包括76家IPO公司。图1描述了本文对时间的规定,我们令1999年末为t0,年初为t1。这样1999年度既包含IPO前的月份,又包含IPO后的月份。IPO时的盈余管理指标就是由这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计算得出。因证券法规定配股时间必须在前一次发行股份已经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所以为了防止配股对后期回报率的影响,我们选取一年的时间段来考察样本的后期回报率。又由于我们要使用到1999年的财务报表里的信息,而政策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第二年的四月份之前公布其财务报表,为了使市场充分接受到这一信息,我们计算后期回报率的起始时间为2000年4月30日以后,即从5月份的月报酬率开始计算。三、长期平均回报的计算按照前面公式计算得到的样本的盈余管理指标,我们采用四分位法把样本分为四部分,它们的均值、中位值以及方差如表1所示。第一组指标最低,说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最低,我们称其为保守组;相反,称指标大的也即是盈余管理程度最大的第四组为激进组。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着重比较这两组的结果。我们选取两个指标来计算样本的长期平均回报率,一个是净回报率,一个是相对于综合市场加权平均回报率的累计超额回报率(CAR)。CAR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ri,t为第i支股票第t个月的收益率;mi,t为加权综合市场第t个月的收益率。样本后期一年的平均回报率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由以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总的趋势与我们的设想一致,即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的公司其后期表现越差。但是第三组的情况稍有异常,可能是因为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过多,且盈余管理指标计算的复杂性所致,使得其结果不如预期理想。另外我们注意到,盈余管理被划在激进组的样本的平均净回报率比保守组要高出2.46%,且超额回报率为负。也就是说,激进的盈余管理公司的回报率不仅明显低于保守组的平均回报率,还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笔者还对保守组和激进组进行了均值比较的显著性分析,得出显著性水平为0.022,说明两者的差异是显著的,也即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统计显著的:IPO时的盈余管理对后期市场表现有一定的预测性,IPO时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后期表现就越差。四、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本文以1999年在深市和沪市IPO的公司为样本,检验了IPO时的盈余管理与其长期平均回报率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上市公司在IPO时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且其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其后期市场回报率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保守组的平均回报率明显高于激进组,这说明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企业,随着其信息的逐渐公开,价值会逐渐回归,所以其长期平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