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职业卫生与防护_第1页
第八单元 职业卫生与防护_第2页
第八单元 职业卫生与防护_第3页
第八单元 职业卫生与防护_第4页
第八单元 职业卫生与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职业卫生与防护第一节职业危害和职业病一、工作场所危害的类型第一类物理性危险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非常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不良工作环境;信号缺陷;标识缺陷。第二类化学类危险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第三类生物性危险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监护失误。第四类心理、生理性危险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别功能缺陷。第五类行为性危险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致害植物。二、造成职业危害的原因l·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原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②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组织安排不当。③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④不良的人机因素。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原因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②物理因素。高温、高湿、低温、高压、低压等;电离辐射线:如X射线非电离辐射线:如紫外线、红外线3·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②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③缺乏安全防护设施。三、职业性损伤职业性危害因素达到一定程度,使劳动者健康发生的损伤,称为职业性损伤。职业性损伤大体可分为以下两大类。1·外伤外伤主要是由于生产设备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和个人护工艺落后,劳动组织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工人缺乏生产和防护知识产生的损伤。外伤的轻重度不等,重者可致死亡或致残。2·职业病当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作用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身体不能代偿所造成特定的功能和器质性病理改变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劳动能力的,称为职业病损伤。职业病可由职业中毒、生产性粉尘、物理性损伤等原因引起。第二节工业毒物的危害与预防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

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都可称之为毒物。而工业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生产的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即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三个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工业毒物"和"中毒"2·工业毒物的分类(1)按物理形态分类①气体②蒸气③烟④雾⑤粉尘(2)按化学类属分类①无机毒物②有机毒物(3)按毒作用性质分类①刺激性毒物②窒息性毒物③麻醉性毒物④全身性毒物二、工业毒物的毒性1·毒性及其评价指标(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是指使会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是指使会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是指使会组染毒动物中有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是指使会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2·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根据动物染毒实验资料LD50进行分级,据此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见表。3·影响毒性的因素(1)物质的化学结构对毒性影响各种毒物的毒性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基于其分子化学结构的不同。(2)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有①可溶性②挥发性③分散度(3)毒物的联合作用①相加作用②相乘作用③频抗作用(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不同的生产方法影响毒物产生的数量和存在状态,不同的操作方法影响人与毒物的接触机会;生产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的不同也能影响毒物作用。劳动强度对毒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均有明显的影响。

(5)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未成年人;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妇女;患有代谢功能障碍、肝脏及肾脏疾病的人第三节工业毒物的危害一、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经呼吸道进入3·经消化道进人2·经皮肤进人二、工业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生物转化及排出1·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血浆蛋白骨酪

脂肪肝肾内贮存

2·毒物的生物转化毒物的生物转化又称代谢转化,是指毒物在体内转化形成某些代谢产物;生物转化过程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三者可以任意组合;第二步为结合。经过第一步作用后,许多毒物水溶性增强,在经过第二步反应,与某些极性强的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等)结合,增强其水溶性和极性,以利排出。3·毒物的排出(1)经肾排出(2)经肝胆排出(3)经肺排出

(4)其他排出途径三、职业中毒的类型1·急性中毒2·慢性中毒3·亚急性中毒

四、职业中毒对人体系统及器官的损害1·神经系统2·血液和造血系统3·呼吸系统4·消化系统5·肾脏6·皮肤五、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Pb)

(2)汞(Hg)(3)锰(Mn)(4)铍(Be)2·有机溶剂(1)苯(C6H6)(2)甲苯[C6H5CH3](3)二甲苯[C6H4(CH3)2](4)汽油(5)二硫化碳(CS2)(6)四氯化碳(CCl4)

3,苯的硝基、氨基化合物

(1)苯胺(C6H5NH3)(2)三硝基甲苯[CH3C6H2(NO2)3]4·窒息性气体(1)一氧化碳(2)氰化氢(HCN)(3)硫化氢(H2S)5·刺激性气体

(1)刺激性气体的种类其中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及三氧化硫等。(2)刺激性气体危害

刺激性气体以局部损害为主,当刺激作用过强时可引起全身反应。刺激作用的部位常发生在眼部、呼吸道,并可分为急性作用和慢性作用。大部分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有明显刺激作用并有特殊臭味,人们闻到后就要避开。6·高分子聚合物(1)氯乙烯(CH2=CHCl)(2)丙烯腈(CH2=CH-CN)(3)氯丁二烯(CH2=CCl-CH=CH2)(4)含氟塑料7·几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1)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肤和黏膜进人人体,生产性中毒主要由皮肤污染和呼吸道吸入引起。(2)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蛹剂和杀菌剂,后两类对人毒性小,一般不会造成中毒。在有机氯农药中以氯化苯类杀虫剂中的六六六、滴滴涕在我国使用广泛且用量大。第四节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应遵循下列原则。1·救护者的个人防护2·切断毒物来源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人人体4·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5·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出第五节综合防毒措施一、防毒技术措施1·预防措施(1)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2)改革工艺(3)生产过程的密闭(4)隔离操作2·净化回收措施

(1)通风排毒(2)净化回收二、防毒管理教育措施1·有毒作业环境管理(1)组织管理措施(2)定期进行作业环境监测(3)严格执行"三同时"方针(4)及时识别作业场所出现的新有毒物质2·有毒作业管理3·健康管理三、个体防护措施1·呼吸防护(1)过滤式防毒呼吸器(2)隔离式呼吸器

2·皮肤防护3·消化道防护第六节劳动保护相关知识(一)、灼伤及其防护一、灼伤及其分类1·化学灼伤2·热力灼伤3·复合性灼伤二、化学灼伤的现场急救三、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l·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2·改革工艺和设备结构3·加强安全性预测检查4·加强安全防护措施5·加强个人防护(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