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名校真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名校真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名校真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名校真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名校真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检测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上。2.答题时请认真思考,规范答题,注意保持卷面整洁。3.测试范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中国文字博物馆2023年11月30日公布了《第二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公示》,学校策划开展“走近汉字·传承文化”的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2分)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汉字的不断演变①了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传承。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凝望汉字,一笔一划间,我们似乎发现了,藏在其中那份古人走心的文化生活与脱俗的精神品格。乐,本指乐器。在古人眼中,它既可以打破静谧,化身悠扬宛转的名曲,又能成为高山流水般知音的代名词;它可以饱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爱意,也能拥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淡然。美,本义味美。可落笔生花间,它拥有了“君成人之美”的风度,向往起“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佳人,渴望着“一言之美,贵于千金”的品质,也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而忧伤。诗书礼乐,琴棋书画,像这样的汉字我们有数万之多。这些②的文字,它们就像一面面镜,折射出先人智慧,倒映着五千年华夏文明。(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载zǎi

谧bì

B.载zǎi

谧mìC.载zài

谧bì

D.载zài

谧mì(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反应

②截然不同

B.①反映

②截然不同C.①反应

②竭然不同

D.①反映

②竭然不同2.(2分)下面是学生志愿者为活动写的部分演讲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凡有一物,必有一名【甲】凡有一名,必有一字。文字的故事,也是关于我们生活世界的故事。汉字从远古走来,向世界走去。汉字具有与其他现代文字不同的性质、功能与历史,可概括为“三个唯一”【乙】唯一的表意文字、唯一的自源文字、唯一的沿用几千年至今不废的古老文字。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在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同时,还通过东传、南传、西传等途径,__________________。(1)在上面文段的【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分号

【乙】冒号

B.【甲】句号

【乙】逗号C.【甲】句号

【乙】冒号

D.【甲】分号

【乙】逗号(2)结合语境,在上面文段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构建了汉字文化圈,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乙】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构建了汉字文化圈3.下面是学生志愿者为活动写的部分解说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汉字由人而生,是人的见识和智慧的外在表达。中国人的情操、道德心和正义感,大抵都逃不过汉字的表述。理想状态下的汉字阐释,应该既合乎学理又深入浅出,给人知识、给人乐趣、给人启迪。目前,好的汉字阐释类书籍还是不多。对此,研究汉字的学者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汉字研究萌芽于汉字阐释。《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解析“武”字表达其对武德的理解。古文字中,“武”字由“止”与“戈”两部分构成,戈是兵器,代表战争。“止戈为武”,意思就是阻止战争才是“武”,这是宝贵的军事思想,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阐释。战国时期,韩非等学者沿袭此类解字风气。汉代,第一部汉字研究的经典之作《说文解字》就是汉字阐释,用一套理论对9000多个小篆(包括一部分古文)进行全面解读,千百年来,这部著作始终是汉字研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1)结合文字内容,下列对文中“义不容辞”一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分)【甲】汉字阐释类书籍不多,研究汉字的学者从道义上也不应该推辞责任。【乙】汉字阐释类书籍不深刻,研究汉字的学者有义务担负起修书的重任。(2)参考文段中画线句对于“武”的阐释,从【甲】【乙】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试着解释字的本意。()(2分)

【甲】

【乙】4.活动结束后,学校为同学颁发纪念品。纪念品是以《观沧海》为题材的书法书签。对书签中所使用的书体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第四张A.第一张书签中的字体是楷书,端正大气。B.第二张书签中的字体是行书,线条流动。C.第三张书签中的字体是草书,潇洒飘逸。D.第四张书签中的字体是篆书,古朴典雅。【答案】1.DB2.A【甲】3.【甲】示例:休:本义是人在树荫下休息。4.D【解析】1.(1)考查字音。载体:zàitǐ,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静谧:jìngmì,安静。故选D。(2)考查字形。一空,反应: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句中形容汉字演变能体现出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传承,用“反映”;二空,截然不同:jiéránbùtóng,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故选B。2.(1)考查标点符号。【甲】处,“凡有一物,必有一名”与“凡有一名,必有一字”为并列关系,中间用分号;【乙】处,“唯一的表意文字、唯一的自源文字、唯一的沿用几千年至今不废的古老文字”是对“三个唯一”的阐释,因此用冒号起解释说明;故选A。(2)考查衔接。结合“在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同时,还通过东传、南传、西传等途径”可知,后文应先说我国再说世界,由局部到整体。因此“构建了汉字文化圈,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衔接恰当,故选【甲】。3.(1)考查词句理解。结合“目前,好的汉字阐释类书籍还是不多。对此,研究汉字的学者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知,“义不容辞”指汉字阐释类书籍不多,研究汉字的学者从道义上也不应该推辞责任。故选【甲】。(2)考查图文转换。示例:【乙】“旦”字“日”在“一”上,寓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表示早晨。4.考查汉字鉴赏。五种常见的书法字体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篆书特点:“体正势圆”,笔法瘦劲挺拔,笔画均匀,粗细一致;隶书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楷书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特点:收放结合,大小相兼,疏密得体;草书特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笔势流畅。D.有误,第四张书签中的字体“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是隶书,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5.名句填空。(4分)(1)夫君之行,,俭以养德。(诸葛亮《诫书》)(2),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初一年级各班开展以“少年正是立志时”为主题的班会,你准备推荐的表明心志的古诗文句是“,”。(本试卷中出现的句除外)【答案】静以修身夜阑卧听风吹雨示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详解】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作答时,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1)——(2)题注意“修、阑、卧”的正确书写;(3)题只要是体现少年立志,同时表明心志的诗句都可,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诗歌鉴赏(5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2分)《次北固山下》的颔联,用“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用诗中的原词回答)。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7.(3分)诗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景与理关系的角度赏析其妙处。【答案】6.两岸阔思念家乡7.在写景中包含哲理: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江面新春已到的画面中点明了时节交替,暗示时间飞逝,表现了新旧更替的自然理趣。【解析】6.考查理解诗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此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两岸阔”的“大景”都表现出来了,给人们展现出一幅两岸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丽画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7.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句诗中,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8分)【甲】曾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论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丙】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①。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②,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交,参佐④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鹄立⑤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注:①[剑阁]关隘名。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北。②[十二更下]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③[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幡,同“旛”,旌旗。④[参佐]部下僚属。⑤[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因喻引领切盼之意。8.(2分)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三省吾身/发人深省

传不习乎/习以为常B.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时年七岁/时不我待C.相委而去/去国怀乡

日中不至/自始至终D.下车引之/引经据典

入门不顾/三顾茅9.(2分)翻译语段中三处画线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甲】为人谋而不忠乎?翻译:你替别人谋划,是不是一种不忠诚?【乙】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翻译: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离开后他的友人才赶到。【丙】一战大克,信之由也。翻译:蜀军一战而获胜,是因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啊。10.(4分)上面三个语段都讲到了“信”。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别说说曾、元方和诸葛亮所说的“信”在语段中指的是什么。【答案】8.C9.甲10.曾:诚信待人。元方:守时。诸葛亮:令出必行。【解析】8.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省:反省/省:醒悟。习:温习,复习/习:习惯;B.期:约定/期:约定。时:当时/时:时间;C.去:离开/去:离开。至:到/至:到;D.引:拉/引:引用。顾:回头看/顾:拜访;故选C。9.考查译句。甲:为,替。谋,谋划。而,却。忠,尽心竭力。译为:你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故选甲。10.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从【甲】文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以知道,曾所说的“信”就是诚信待人。从【乙】文中的“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以知道,元方所说的“信”就是守时。从【丙】文中的“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可以知道,诸葛亮所说的“信”就是令出必行。【参考译文】【甲】曾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丙】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征讨蜀国,亲自从洛阳来到长安,派遣宣王司马懿督统左将军张郃所部及雍、凉二州等精兵三十万人,隐蔽进发,窥向蜀地剑阁。蜀国丞相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部队将有十分之二的人换防离去,留在战场的将士只有八万人。正当魏军开始布阵之时,恰值蜀军换防交接过程,诸葛亮的参谋人员都认为敌军强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制胜不了对方的,因此纷纷建议把换下来的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但诸葛亮却说:“我统兵打仗,一向以信义为根本。现在,换防该去的士卒已经迅速打点好行装等待归期,他们的妻则引领切盼而逐日计算着丈夫归来的时间。因此,目前我们虽然面临征战的困难,但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说完,便下令催促换防下来的士卒尽快启程返乡。于是,该走的都很高兴,愿意留下参加战斗;该留的则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他们互相勉励说:“诸葛丞相对我们的恩德,我们即使拼上性命也报答不完!”到了交战那天,蜀军无不拔剑争先,冲锋陷阵,以一当十,击杀了魏将张郃,打退了主帅司马懿。蜀军一战而获大胜,这正是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所取得的成效。三、名著阅读(5分)11.团队的胜利,凝聚着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西游记》中取经团队之所以能够成功,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请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唐僧师徒“一个都不能少”的体现。(不少于100字)【答案】示例:唐僧师徒受阻火焰山,悟空从罗刹女手中骗得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唐僧派八戒助力,众神协助大败牛魔王,调得真扇,得以过山。在此过程中,唐僧意志坚定,悟空百折不挠,八戒鼎力相助,沙僧守护师父,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详解】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和理解。根据“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可知作答时应根据情节分析出人物在情节中所发挥的作用。例如:师徒三人去到宝象国,国王思念女儿,恳请八戒、沙僧上山降妖。二人不是妖怪对手,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去国中拜见岳父,并施展妖法,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为救师父,变作宫女,伺机刺杀黄袍怪,却力不能胜,受伤潜入水中。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才得以救回师傅。在此过程中,唐僧取经意志坚定,遇到困难也不退缩,悟空神通广大,八戒关键时候聪明机智,沙僧誓死守护师父,白龙马勇敢无畏,可以说是“一个都不能少”。四、现代文阅读(25分)(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①把握文章中的情感,不能一蹴而就。而对这么多的课文,要有所侧重,也要循序渐进。对于经典文章,比如朱自清的《春》,学习时就要放慢节奏,一字一句去体会。这样我们才能积累一定的情感分析技巧,然后运用这些技巧去解读其它文章。②同时,也应该延续小学的学习,继续重视朗读。一篇文章中,有的内容要重读,以突出某些情感表达;有的内容要停连,以展现情绪的流动。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不自觉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对情感的把握很微妙,但很奏效。③最后,还得付诸“语文的实践”——其实就是写作训练。把积累的素材用于自己的创作上,才能真正做到对语言的掌握,否则所有的技巧都是“死”的东西,无法真正有收获。材料二:①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在教学中也面临一些问题。②一、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不深刻③学生普遍对古诗词缺乏兴趣,认为古诗词难懂、不实用。这不仅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④因此,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词语易懂的古诗词进行教学,从美的角度详细解析诗词的意境和语言。⑤二、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不深入⑥古诗词使用的是古汉语,用词、语法和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⑦因此,老师要更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对照法,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比,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翻译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古汉语的认识和理解。材料三:12.(2分)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

)A.从所涉内容和遣词造句来看,【材料一】的写作对象更可能是教育工作者,而【材料二】的写作对象更可能是学生。B.根据【材料一】可以推断,作者的情感起伏会不自觉地体现在其使用的语言上,这是朗读教学法的合理性来源之一。C.【材料三】表格中的前三栏可以归结为“学习的兴趣”,从中可以得到结论:不少同学对语文的喜爱还相对浮于表面。D.三则材料都与语文学习这一话题息息相关,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能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助力。13.(2分)简述【材料三】所传达的主要信息。14.(3分)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延同学,面对初中以来那么多首古诗,一直以来无法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作为他的好朋友,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他提出三条建议。【答案】12.A13.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考试的压力和家长的要求,只有三成左右学生有着主动学习的兴趣,可见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较差。14.①首先要培养古诗学习的兴趣,感受古诗词中的美和文化内涵;②其次要理解清楚诗句的含义,疏通字句;③第三要有所侧重,也要循序渐进,可以先挑选经典的篇章进行慢慢的体会,然后举一反三;④最后要注重朗读,以此把握作者行文中的思想感情。【解析】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材料一第①段中“学习时”指的是学生学习时要“一字一句去体会”,学生“积累一定的情感分析技巧”后,才能“运用这些技巧去解读其它文章”,主语都应该是学生;第②段中“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自觉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第③段中指的是,学生要把“把积累的素材用于自己的创作上”;故材料一的写作对象更可能是学生。材料二第①段“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可见,这是教师工作的重点;第④段“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见,指的是针对学生存在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怎么做;第⑦段中“老师要更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可见,针对“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不深入”的这种问题,强调的是老师更应该怎么做;故材料二的写作对象更可能是老师;故选A。1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通过观察发现,这是一张对“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的统计图,其样本数据采集1000人。通过条状图可以看出,其中“考试的压力”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家长的要求”,这二者都是外界客观条件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并非学生积极主动的主观行为;而出于“对精彩语言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情绪体悟的兴趣”学习语文所占的比例却很低;可见,学生缺乏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被动学习所占比例很高,应该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着手思考问题。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概括。题目要求针对无法找到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提出三条建议。结合材料一第①段“把握文章中的情感,不能一蹴而就。而对这么多的课文,要有所侧重,也要循序渐进。对于经典文章,比如朱自清的《春》,学习时就要放慢节奏,一字一句去体会。这样我们才能积累一定的情感分析技巧,然后运用这些技巧去解读其它文章”可知,要有所侧重,要循序渐进,可以先挑选经典的篇章进行慢慢的体会,然后举一反三;材料一第②段“重视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不自觉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要注重朗读,以此把握作者行文中的思想感情;材料一第③段“写作训练。把积累的素材用于自己的创作上,才能真正做到对语言的掌握”要重视写作练习,把积累的素材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的把握语言;结合材料二第④段“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词语易懂的古诗词进行教学,从美的角度详细解析诗词的意境和语言”可知,要培养古诗文学习的兴趣,感受古诗词中的美和文化内涵;第⑦段“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比,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翻译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古汉语的认识和理解”可知,要理解清楚诗句的含义,疏通字句。(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我用嘴巴喂养你郝庆芳①用嘴怎样烧饭,怎样盛饭,怎样吃饭,怎样干活……这恐怕是一般人怎么想也想不通的,但陈星银不仅用嘴真真切切地做着这一切,自尊体面地生活着,还用嘴喂养自己生病的母亲,书写了感人肺腑的动人篇章。②他是在7岁那年被高压电击倒而失去双臂的,14岁那年他开始用嘴衔着绳为家里放牛、放羊。20岁时,父亲去世,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即使被菜刀砸伤了脚,还是学会了烧饭。22岁那年,唯一的兄弟去世,他用嘴烧火、切菜、插秧、挑粪、施肥……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应该受到同情的,面对“好心人”提出让他去大城市乞讨的主意,他不仅没有接受,还感到非常愤怒……他做着所有他认为自己该做的事,与母亲相依为命,也许谈不上幸福,但也非常知足。③是的,尽管从小便失去了双臂,尽管他只能靠双脚和嘴来做一切,但他从未因此而失去自尊。他种庄稼、养牲畜样样不差,村里有人办红白喜事,他不仅主动凑份,还担水扛桌椅,家家不落,从不因自己残疾而故意推托。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仅靠双脚自食其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更用双脚供养着母亲,从来无怨也无悔。④不仅如此,他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母亲尽可能地享受着别人认为应该享受的祝福。他的母亲是位已过90高龄的长寿老人,提起这一点,他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为了让母亲健健康康的,在母亲90岁那年,他亲自操办,为母亲摆了45桌寿席,看着村里人都来为母亲祝寿,看着母亲开心的笑容,他感到特别欣慰。哪知,仅仅过了一年,母亲突然卧床不起。其实,虽然没了父亲和兄长,他还是有一个姐姐的,母亲生病后,嫁到外乡的姐姐考虑到他的身体,曾提出要接母亲过去,但母亲习惯了住在自己家,于是,照顾母亲的任务便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而他,不仅没有抱怨,还反过来安慰因无法尽孝而感到遗憾的姐姐,直到她不再因此而常常内疚。⑤一个没有双臂的人,要照顾年迈且生病的母亲,听起来有点儿不可思议,但他把母亲照顾得很好,当然,他的方式是特别的,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只有“嘴脚并用”最为贴切。首先是脚,他用脚趾夹住柴火送进灶膛,然后将打火机放到灶口,用脚拇指把柴火点燃,再用脚舀水、洗菜、炒菜……好在,由于多年的锻炼,这些动作他都已经非常熟练,仅用了半个小时便可以完全搞定。⑥接着,开始用嘴了,他用嘴打开早已煮好饭保温的电饭锅,用嘴衔起饭勺,然后,一勺勺盛出半碗米饭,蹲下身,用下巴把饭挪到肩膀上夹稳,用这种方式将饭菜端到母亲房间,再俯下身把碗放到母亲身边,然后俯下身让母亲扶着他慢慢坐起来,再然后,用嘴衔起汤匙,将饭凑到母亲嘴边……一勺一勺,直到母亲用摇头来表示吃饱为止。这个过程是最难的,往往一顿饭喂下来,他已经汗流浃背,只是,他从来不舍得怨而已。⑦他不仅知道怎样照顾生病的母亲——常常为她买一些能滋补营养的大骨头之类的食物回来,他家里养着几只母鸡,母鸡下的土鸡蛋他都给母亲变着花样做着吃了……为了讨母亲欢心,他每次赶集都会为她买她爱吃的水果,为了照顾母亲,让她心里不受到半点委屈,从早上出门下午肯定回来的他,不仅每个饭点准时为母亲准备好饭菜,还专门在母亲的床边搭了一张单人木板床。在她夜里想要方便时随时都能听到她的动静,而不至于让她着急上火……⑧很感人的一腔孝情怀。没有双臂又怎样?母亲,如果你健康,我用双脚供养你;如果你生病了,无法动弹,我用一张嘴巴一样喂养你!15.(3分)本文主人公陈星银面临哪些人生困境?他又是如何面对的?16.(2分)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他用脚趾夹住柴火送进灶膛,然后将打火机放到灶口,用脚拇指把柴火点燃,再用脚舀水、洗菜、炒菜……17.(3分)作者笔下的陈星银具有怎样的个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8.(3分)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答案】15.(1)7岁那年被高压电击倒失去双臂;没有进学校受教育在家放牛放羊;年轻时父亲、兄弟去世;独自赡养年迈且生病的母亲。(2)他坦然面对这些困难,不觉得自己是弱者,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与母亲相依为命。16.动作描写,用“夹”“送”“放”“舀”“洗”“炒”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用脚做饭时熟练的情景,表现了他的勤劳能干、对母亲的孝顺。17.(1)自尊自强:面对自己失去双臂和父亲、兄弟的去世的打击,他小小年纪就为家里放牛放羊,还学做家务;(2)能干、热情助人:他种庄稼、养牲畜样样不差,还帮村里的人办红白喜事;(3)孝敬母亲:在母亲90岁时,为母亲摆了45桌寿席,并且还细心照顾母亲。(答出两点即可)18.抒发了主人公对母亲的孝顺和爱,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赞美、崇敬之情,揭示主题;点题,与开头相照应。【解析】15.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②段“他是在7岁那年被高压电击倒而失去双臂的,14岁那年他开始用嘴衔着绳为家里放牛、放羊。20岁时,父亲去世,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即使被菜刀砸伤了脚,还是学会了烧饭。22岁那年,唯一的兄弟去世,他用嘴烧火、切菜、插秧、挑粪、施肥……”可知,这些文字主要阐述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四个主要年龄节点正好对应其人生中的主要人生困境,将其归纳概括起来便是:7岁那年被高压电击倒失去双臂;14岁那年没有进学校受教育在家放牛放羊;年轻时父亲、兄弟去世;独自赡养年迈且生病的母亲。根据第②段“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应该受到同情的,面对‘好心人’提出让他去大城市乞讨的主意,他不仅没有接受,还感到非常愤怒……他做着所有他认为自己该做的事,与母亲相依为命,也许谈不上幸福,但也非常知足”可知,他坦然面对这些种种困境,自强自立,甘之如饴,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乐观的人生态度。16.考查语句赏析。根据划线句中的“夹住、送进、放到、点燃、舀水、洗菜、炒菜”可知,本句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联系第⑤段“好在,由于多年的锻炼,这些动作他都已经非常熟练,仅用了半个小时便可以完全搞定”可知,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用脚做饭时熟练的情景,表现了他的勤劳能干;联系第④段“于是,照顾母亲的任务便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可知,做饭,照顾母亲,体现了他对对母亲的孝顺。17.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②段“他是在7岁那年被高压电击倒而失去双臂的,14岁那年他开始用嘴衔着绳为家里放牛、放羊。20岁时,父亲去世,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即使被菜刀砸伤了脚,还是学会了烧饭。22岁那年,唯一的兄弟去世,他用嘴烧火、切菜、插秧、挑粪、施肥”可知,面对自己失去双臂和父亲、兄弟的去世的打击,他小小年纪就为家里放牛放羊,还学做家务;表现了他自尊自强的一面;根据第③段“他种庄稼、养牲畜样样不差,村里有人办红白喜事,他不仅主动凑份,还担水扛桌椅,家家不落,从不因自己残疾而故意推托。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仅靠双脚自食其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更用双脚供养着母亲,从来无怨也无悔”可知,他种庄稼、养牲畜样样不差,还帮村里的人办红白喜事;表现了他能干、热情助人的一面;根据第④段“为了让母亲健健康康的,在母亲90岁那年,他亲自操办,为母亲摆了45桌寿席,看着村里人都来为母亲祝寿,看着母亲开心的笑容,他感到特别欣慰”,第⑦段“他不仅知道怎样照顾生病的母亲——常常为她买一些能滋补营养的大骨头之类的食物回来,他家里养着几只母鸡,母鸡下的土鸡蛋他都给母亲变着花样做着吃了……为了讨母亲欢心,他每次赶集都会为她买她爱吃的水果,为了照顾母亲,让她心里不受到半点委屈,从早上出门下午肯定回来的他,不仅每个饭点准时为母亲准备好饭菜,还专门在母亲的床边搭了一张单人木板床。在她夜里想要方便时随时都能听到她的动静,而不至于让她着急上火”可知,他积极为母亲庆生,在母亲90岁时,为母亲摆了45桌寿席,并且还细心照顾母亲;表现了他孝敬母亲的一面。18.考查段落的作用。根据第⑧段“很感人的一腔孝情怀。没有双臂又怎样?母亲,如果你健康,我用双脚供养你;如果你生病了,无法动弹,我用一张嘴巴一样喂养你!”可知,作者直抒胸臆,写主人公即便是没有双臂的情况下,用脚一样把母亲照顾的很好,抒发了主人公对母亲的孝顺和爱,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赞美、崇敬之情,揭示主题;最后一段也与第①段“用嘴怎样烧饭,怎样盛饭,怎样吃饭,怎样干活……这恐怕是一般人怎么想也想不通的,但陈星银不仅用嘴真真切切地做着这一切,自尊体面地生活着,还用嘴喂养自己生病的母亲,书写了感人肺腑的动人篇章”相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前后照应,扣合文题“母亲,我用嘴巴喂养你”。(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教无方林海音①母亲骂我不会管孩,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刚下过雨,孩们向我请求:“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②我满口答应,孩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③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似的三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地摇,瘦鸡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④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女儿问她的爸爸:“妈妈也出去吗?”⑤爸爸说:“是的。”⑥二女儿把两条长辫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女儿说:“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⑦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二,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⑧母亲又骂我:“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无方”了。19.(2分)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20.(3分)选择恰当的角度,分析下列句的表达效果。(1)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弟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2)二女把两条长辫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女说“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21.(2分)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答案】19.孩们光脚蹚雨水;玩游戏弄脏枕头;弄花脸三件事。20.(1)运用比喻,把大女儿抹了口红的脸比作番鸭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2)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们听说妈妈也出去后的开心情态,富有童趣。21.尊重理解孩,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解析】19.考查概括事件。根据第②段中的“满口答应,孩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们光脚去蹚水”可得:孩们光脚蹚雨水;根据第⑥段中的“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可得:玩游戏弄脏枕头;根据第⑦段中的“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一身的泥,一地的水”可得:弄花脸。20.考查语句赏析。(1)“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女儿的脸比作台湾番鸭的脸,联系句中的“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女儿的脸涂满了口红的滑稽样,表现了孩的淘气与可爱。(2)“二女把两条长辫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是对二女儿的动作描写。“笑嘻嘻”是对她的神态描写。“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是语言描写。联系句中的“我们好开心”可知,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们在得知妈妈也要出去,她们可以在家里毫无顾忌的玩闹后的开心情态,富有童趣。21.考查分析人物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