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2讲2014.10_第1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2讲2014.10_第2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2讲2014.10_第3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2讲2014.10_第4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2讲2014.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生学习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讲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水,火,气、原子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和“八卦说”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评价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原子等。它直观地猜测到了世界的物质本原,因而从总体上来说是唯物主义的。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难以概括所有的物质的共同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评价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在科学一定程度的发展基础上。它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质。但这种物质观不能科学地说明物质世界多样性的统一,在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经不起实践和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不能驳倒唯心主义。案例:

20世纪初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宙之砖。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铀的发现等等。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对于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竟然走上了集体自杀的道路。科学家们的自杀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同时也说明树立科学的信念是极为重要的。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①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可理论基础。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的起源150亿年前宇宙诞生50亿年前太阳系诞生40亿年前生命诞生500万年前人类诞生400年前人类发现日心说公元2000年人类已进入高度发达文明到目前为止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所知的智能生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非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②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③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④人的意识物质基础反映形式反映特点非生命物质反应特性反应双方同归于尽,不能保持事物的完整性。低等生物和植物刺激感应性能保持事物的完整性。趋利避害,用整个躯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低等动物感觉产生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高等动物心理产生了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形成对客观环境的综合反映。包括动机、直觉、表象和情绪。人类意识人脑的产生,不仅有感性认识,而且能进行理性思维。(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恩格斯:“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①劳动改变了主体自身的状况;

②劳动改善了人同环境之间的关系;

③劳动改善了主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交往的需要产生了语言。

④“首先是劳动,然后是劳动和语言一起,成了两个最重要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影响之下,猿的脑髓就变成了人的脑髓。”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主要表现在:①目的性、计划性。②选择性、创造性。③现实对象性。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④高度的自控性。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和调节人的生理活动。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1、什么是运动(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1)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3)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什么是静止

所谓静止,是物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状态,是运动的特殊形式。3、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二是指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脱离运动谈静止,把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会导致形而上学;脱离静止谈运动,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东西,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辨析: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刻舟求剑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1、时间的涵义及其特性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邓小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山东科技大学:抢抓机遇,超常发展。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

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时间的流逝总是沿着“过去

现在

未来”这一直线前进,并且是一去不复返的。1、时间的涵义及其特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

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且它同周围物体也总是存在着前后、左右和上下的关系。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2、空间的涵义及其特性3、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1)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任何物体的运动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持续一定的时间。

(2)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时间空间都是通过物质运动来测量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1)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欧几里德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欧几里德罗巴切夫斯基黎曼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氏几何对比黎曼几何椭圆几何一条也作不出∑>180°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双曲几何可以作无数条∑<180°欧几里德几何平面几何只能作出一条∑=180°几何名称几何性质过直线外一点作平行线情况三角形内角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则空间的“曲率”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慢。★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2)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爱因期坦狭义相对论时间与空间特性公式: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即著名的尺缩钟慢效应。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头脑中固有的“先天形式”,人通过这种“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才使事物具有了时间性和空间性。康德

马赫:时间空间仅仅是“感觉调整了的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