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部编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圈画生字,读一读古诗,试着收集描写黄河、落日、江河的诗句。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来自黄河岸边的一种水鸟,它的名字就叫鹳鹊(师领读两遍)。大家看看还有很多小鹳鹊等着要和你做朋友呢,我们赶快大声的喊出他们的名字来吧。这些鹳鹊呀,飞累了,都喜欢到黄河岸边的这座古楼上休息,所以人们给这座楼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就叫鹳鹊楼(师领读两遍)。在遥远的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他叫王之涣,当年游玩至此,登上高楼,看到了鹳鹊楼周围美丽的风光,诗性大发,留下了千古名诗《登鹳雀楼》(师领读两遍)。对,我们就是要这样在登后边停顿一下,因为题目的意思就是登上鹳雀楼。

2.指导认字“楼”。

字串识字法。由课题中的生字“楼”引出字串。师问:看到这个字,你猜猜在遥远的古代,楼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楼字是木字旁)你能说出带有娄字的字吗?说得越多越好。出示楼、搂、篓

。指导写字“楼”。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注意三点: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穿插。写完之后,同学们根据三点要求来评分,看看自己能够得到几颗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要求自由读古诗: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指名读。师指导“更上一层楼”读音。(2)登楼识字:带拼音读:尽、穷、层、依、欲、楼(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2.结合课后读读记记,积累词语。

(1)小老师来带读。大家跟读。

(2)把两个字的词语变成四字词语,小老师领读。

(3)拓展练习

:积累日积月累欢喜欢天喜地3.师标出节奏指名读。全班齐读(三)品读诗句,悟意明理。

孩子们,写景诗是一幅画,这画面就藏在诗句里,“白日依山尽”,读着这样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白日依山尽

根据学生回答,板画太阳、山教学“依”。根据板画猜一猜这个字的意思。出示在字典中的意思:1.靠着2.按照3.顺从。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一:先猜再查。指导朗读。

黄河入海流(1)观看关于黄河简介的视频视频介绍:黄河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它全长五千多公里,形状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份,水量丰富,地势上西高东低,因此,一路上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奔流入海。(2)拓展跟黄河有关的诗句。指导朗读出示课本插图,根据师描绘的景象说出对应的诗句。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二:借助图片,体会诗的意思。夕阳西下,黄河奔流,这画面早已被诗人体现的淋漓尽致。男女生分角色诵读。古诗如画,古诗如歌。跟着儿歌视频唱出古诗。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教学“欲”

诗人王之涣看到这样的美景,也不由自主地有了这样的想法:(指名读)

(2)欲字的字理分析。

(3)引导理解诗句意思: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

(4)指名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7)运用。因为有了这两句,这首诗才名扬四海。如今,“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不仅用在登高远望,更多用于学习与工作中激励自己或祝福他人。让学生用上“更上一层楼”造句。7.出示诗句对应的图片,小组讨论: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三:想象画面,表达诗的意思。(四)熟读成诵、拓展古诗。

1.配乐背诵古诗。

2.师拓展四大名楼,引出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并且学会了三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猜再查。借助图片,体会诗的意思。想象画面,表达诗的意思。(六)作业

运用三种方法自学古诗《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评测练习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白日依山尽:A顺从B按照C靠着欲穷千里目:A将要B想要C需要欲穷千里目:A穷尽B贫困C身体2、连线tāotāo白日依山尽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奔流入海黄河入海流傍晚的太阳靠着山落下去了《登鹳雀楼》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登鹳雀楼》也很熟悉,多数学生在课前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了,但古诗这种语言形式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而学生只是能机械的背诵下来,甚至有些学生连其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也读不准,更别说对于诗意的理解了。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找出生字,对于学生易读错的字词进行重点指导纠正,如“登”“更”“层”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穷”“楼”字的发音要到位,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登鹳雀楼》效果分析《登鹳雀楼》是部编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首古诗。教学难点就是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师直接由鹳鹊引入课题,简洁明了。效果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一、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目标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并且可操作易检测。二、引导学生掌握写字规律。识字环节采取检查过关的形式,写字环节采取评分的形式,符合二年级孩子的认知兴趣和规律,而且在写字时,教师选取了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写左右结构的字的规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穿插。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我认为本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图片、配乐、动态图、简笔画、儿歌、小视频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诗意,升华感情。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指导。教师依次教授先猜再查(理解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借助图片(体会诗句的意思)和想象画面(表达诗句的意思)三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把这三种方法运用到新古诗的学习中去,真不愧是“授人以渔”。五、教师重视拓展与运用。一是本课拓展了李白的《将进酒》中描写黄河的诗句,以及关于四大古楼的诗句,让学生可以及时迁移,学以致用。二是诗句的运用,能引导学生将古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送给朋友的祝福语,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引导学生潜移默化中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不只是会读会背,而且会古为今用。《登鹳雀楼》教材分析《登鹳雀楼》是部编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

《登鹳雀楼》课后反思《登鹳雀楼》的教学难点就是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我直接由鹳鹊引入课题,简洁明了。再通过教授先猜再查(理解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借助图片(体会诗句的意思)和想象画面(表达诗句的意思)三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层层递进的突破难点。然后引申出四大名楼,让学生们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最后自然的过渡到本课的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并让学生们运用三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自学,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我还是运用了图片、配乐、动态图、儿歌、小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诗意,升华感情。在这节课中,学生们也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但是一堂好课绝不是老师讲得多么华丽,而是孩子们能够通过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来习得更多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学的能力。《登鹳雀楼》课标分析二年级课标总标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配乐、动态图、儿歌、小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方法帮助学生们理解诗意,升华感情,而且还拓展了相关的诗句和文化,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厚,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课标中还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我在本课中教授了先猜再查(理解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借助图片(体会诗句的意思)和想象画面(表达诗句的意思)三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其中第一种方法中的通过查字典来验证也符合课标中的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