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_第1页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_第2页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_第3页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_第4页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现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开展越来越紧迫。考虑到人类生存的需要和其他生物种类的生存,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是不可避免的。伴随着生态恢复工程研究及建设的展开,通过景观手法来解决废弃矿治理的思路脱颖而出,从而把废弃矿的治理带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矿山公园是用景观手法来解决治理废弃矿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废弃矿的场地资源、工业设施资源、现有水体及植被资源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生态植被恢复与重建为根本,以矿业遗迹展示、工业旅游、工业科普教育、生态游憩与观光为辅助,在场地精神的指导下,把废旧的矿区场地改造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工业场地景观,把植被恢复和周边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培育矿业城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矿业城镇的经济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然而,矿山公园建设发展尚处于初级步阶段,就其规划和建设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在景观学、生态学和经济学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历史遗迹的传承与保护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形成的矿业遗迹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当今世界保护的重要自然和文化遗产。从20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各国就对废弃矿区进行整治。1.1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国对矿区治理最早可追溯到清代末年,陶渊明的后代——陶浚宣对绍兴东湖景区废弃矿山的开发治理,经过数代百余年的装点,根据原矿山遗迹的岩崖和布局,建设了多处石桥、石洞、花木和亭台楼阁等园林景观。虽然当时没有矿山公园的概念,但是人们却为此进行了身体力行的尝试。我国当代废弃工业遗址景观再利用的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以前,许多矿区都己经相续开展了一些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大量绿化造林,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维护矿区安全、缓解土地需求压力,当时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有关方面,景观理论工作的介入较少。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介入下,得出绿化造林具有净化矿山近地层空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并开始利用绿化技术对煤矸石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的尝试,以矿区废弃地景观改造与植被恢复的生态学理念,通过生态恢复植被重建的方法改造矿山生态环境条件的做法开始运用。近10a来,大地艺术、场地精神等逐步兴起,使矿山废弃地的治理在生态恢复的基础上融入了观光、游憩和工业旅游等内容,继而出现了矿山公园的概念和具体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成功的工业废弃地的旅游开发,如俞孔坚设计的广州歧江公园等,为矿山公园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科学的借鉴和参考,这种景观建设的革命性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矿山公园建设树立了成功的样本。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正式命名了国家矿山公园(NationalmineparkofChina),并启动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与建设工作,第一次提出了矿山公园的概念,从此矿业遗迹的保护和开发进入良性循环,标志着矿山公园的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与此同时,矿山公园的具体实践也在一些地方陆续展开,如已建设成的鹤岗国家矿山公园,修复了被破坏的矿山环境,成为岭北典型煤矿城市特色和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工业遗迹。鸡西恒山国家矿山公园在总体规划时,利用矿井、矿工、矿产品等为主要景观题材,展示了煤矿文化。虽然我国矿山公园建设在解决人地矛盾、生态破坏、景观恢复与重建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就国内目前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早期矿山复垦规划,还是国家级矿山公园的景观规划建设方面,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忽略了异质景观的功能置换、景观的聚集化、边缘效应、生物多样性恢复的自然做功的重要性等。如2005年建设的北京平谷区黄松峪国家矿山公园在废弃金矿遗址基础上成功的解决了人地矛盾,降低了人类干扰对自然环境景观的破坏,成功的实现了当地产业转型等,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过度的在自然环境背景下依靠人为造景,没有充分利用工业遗址造景,生态群落单一,绿量不够等。总之,我国矿山公园建设在不断的摸索中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理论和方法上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目前,能够直接借鉴的只是工业废弃地开发的一些相关理论,如王向荣(2003)对西方近年的后工业用地的改造作了阐述,指出了后工业景观设计中所蕴含的生态理念,对矿山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樊金拴(2006)通过疏通景观廊道,增强斑块的节点功能,建立充分的斑块与廊道系统,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为矿区景观恢复的改进提出初步方案,指导矿区废弃地景观改造,为废弃地景观恢复与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刘海龙(2005)、冯娜(2005)、朱志军(2006)、温小军(2007)等介绍了开发矿山公园可行性、法律法规体系问题、管理机构和体制问题、建设与投资问题,也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西方后工业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但是专门针对废弃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理论很少,尤其在景观设计方面,可直接参考的资料很少,指导景观规划设计的资料太分散,没有系统的专门针对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1.2景观设计中的景观文化价值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关注工矿废弃地,当时还没有矿山公园的提法,但是国外对矿业遗迹保护的研究开展还是相对较早,60年代初期矿业遗迹是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分类纳入到国家公园和地质公园中加以保护和开发的。如澳大利亚在墨尔本东部建设的巴拉腊特镇矿山公园、美国在内华达州建设的TonopahHistoricMiningPark等,发达国家的很多城市,在废弃的矿山进行改造和治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并建成旅游区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环境意识的加强和环保运动的高涨,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问题日益得到重视。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政策,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主要是矿后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以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恢复生态植被系统,恢复矿业城市的活力与生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和生物技术的成果,为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1972年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图1),是最先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再利用的先例,景观设计师哈克尊重并利用基地现有的资源,从已有的元素出发进行设计,而不是把这些资源、元素从记忆中抹去。经过有选择的删减后,剩下的工业设备被刷上了鲜艳的颜色和简单的覆盖后作为雕塑或室内器械被重新利用,将工业设施和厂房改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式的做法,使原先被大多数人认为丑陋的工厂保持了其历史、美学和实用的价值,体现了工业景观的美学文化价值,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广泛影响。20世纪90年代,设计师尝试用景观设计的手法,一时间出现了许多用景观规划来处理废弃矿区的公园,例如:美国蒙大拿州Anaconda铜矿OldWorks改造项目(图2、图3),建设依托周边壮观的山区风景和原有的历史风貌,将其开发改造成高尔夫球场,最终带来上百个工作岗位和几百万美元的收益。英国康沃尔郡的“伊甸园计划”,把废弃的瓷器粘土矿坑,修建成了具有全球最大温室的植物园,澳大利亚班迪哥市中央戴博拉金矿改造项目利用当地特有的金矿遗址改造成旅游景点,法国代斯内娱乐基地是由一个修建高速公路采料的砂石场改造而成的,设计师首先消除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各种外界因子,如针对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形,经过植物配置,形成既有遥远开阔的视野,又有丰富的近景效果,并且将水边处理成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生息且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生境系统,主旨是在节省投资造价的思想下营造集教育与游乐于一体的娱乐空间,并包括进行有关保护环境基础知识的教育。另外德国鲁尔区埃姆舍景观公园、美国“再生之地一号”试验、美国的TonopahHistoricMiningPark、日本的栅原铉山公园(铁矿)、澳大利亚索弗仑金山公园等都反映了各国景观学手法介入对废弃矿生态恢复的贡献。设计师们通过这些案例的实践证明,景观学和生态学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工业废弃地的生态环境,而且推动生产、旅游观光等多元化经济的发展。在相关书籍方面,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部分内容涉及到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人工场地:对后工业景观的再思考》(ManufacturedSites:RethinkingthePost-IndustrialLandscape)是一本迄今为止针对废弃地更新的汇集百家言论的专著。可以看出国外在该领域内研究较早,正是由于工业技术的先进带来的环境问题促使该领域的发展,在建设中,设计者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尊重场地精神,在恢复生态的基础上保留人类改造自然的痕迹,成功的解决了景观的碎裂化,将散碎的不同的异质性景观合理的组织起来重新利用;稳定了破坏性,消除了对景观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恢复能力的干扰,其最明显的标志是生态系统生产力有所提高;利用生态设计原理,尊重地方性原则,有效的节约了建设成本。然而边缘效应、生物多样性恢复的自然做功重视不够,没有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综上所述,矿山遗迹公园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进入了开发与建设的初级阶段,有待于生态学、景观学、生物科学、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学者们共同参与研究,才能系统地、科学地、彻底地解决矿山遗迹公园建设的问题。2矿山公园健康发展的建议我国的矿山公园尚处在发展初期,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操作环节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探索,多学科不同领域的深入研究无疑是矿山公园健康发展有力支撑与保障。为此,不妨从较为综合的层面就其较为重要的一些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2.1在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基础研究是最有关矿山公园的规划及建设的研究不外乎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诸如矿山遗迹的环境类型及其特质研究、矿山遗迹景观价值体系研究、矿山公园的建设定位研究,矿山公园规划的理论体系研究,矿山公园的评价体系研究皆属理论研究的范畴,展开此等方面广泛深入的研究是矿山公园的规划及建设理论指导所不可或缺的。基础研究不但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也是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基础研究应该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层面,调查工作包括:①气候条件、水文资料、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状况、现有植被等生态建设方面的基础资料;②工业景观类型、环境特征、历史文化等侧重于景观方面的调查。基础研究应该侧重于生态环境再生体系研究(土壤肥力)、生态循环体系(能量、物质)恢复与再生的研究、矿山遗迹不同场地植物配置技术及培育技术研究等等。开展矿山公园的研究除了各个学科内的专项研究外,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配合,进行不同程度的综合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成果将更为系统,更富有成效。2.2生态为基,景观功能分析作为矿山公园,它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生产、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属性,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其建设定位事关矿山公园建设的成败与效率。比如,三者中,孰为首要,孰为从属,应该明晰,以首要目标为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其他目标与主要目标合理对接,协调发展,才会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综合效应。植被恢复重建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作为恢复生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山公园,必须以生态恢复为主,整个生态体系的恢复是主要问题。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场所,首先是保护和展示为主要方面,其次对矿山公园来讲,它又是为观光者提供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场所,因此景观功能必须充分围绕遗迹保护、工业景观展示、矿区生产、科学技术教育与宣传的内容配合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矿区生产要结合生态恢复工作,建立景观生态学的缀块—廊道—基底空间格局模式,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增加其多样性,把观赏与新品种的引种结合起来,适当选择一些果树、药用等经济树种,地被植物也可选择药用、种子生产、饲料生产等植物,观赏动物养殖可考虑梅花鹿、鸵鸟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项目,还可根据园区及周边区域的餐饮业发展,进行附加值高的肉类生产。设计上应融历史性、文化性、参与性、趣味性、生态性、景观性、科普性为一体。2.3矿山遗迹景观特质与环境特征的研究是其指导下一地方特色的实践依据作为矿山公园有别于任何一个园林景观或生态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具有其场所特质所决定的特定的景观特性和环境特征,因此,应该具有与此相适应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功能定位及目标定位,所有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对矿山遗迹的景观特质与环境特征的详细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并组织各类专家进行多次论证,通过借鉴其他类型公园规划体系,建立适合矿山公园规划设计体系。2.4区别对待,制订调查评价体系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一方面要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指标为指导,另一方面要以其规划与建设的成败也必须以科学评价体系做结论,从而肯定其优点及成绩,发现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不断完善提供必要的指导。目前,调查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有学者提出,但是是否科学合理,这就需要景观师们加以区别对待,通过借鉴较成熟的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调查方法和评价体系,在建设矿山公园实践中去检验。建设单位应该邀请各门学科专家多次组织研讨会,来解决交叉学科之间的问题,提出建设矿山遗迹公园的综合性报告,来指导建设。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2.5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不同的矿山公园有有其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诸如: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特点,同时还具有地域文化背景,矿厂从建设到生产一直到最后枯竭这一特定时段的历史背景,因此,每个矿山公园在规划设计及其建设过程中都应该紧密地联系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及历史时效。突出个性特色应该尊重并遵循事物发展的过程,景观设计的设计过程是设计师与场地之间反复对话交流的过程,设计师需要对场地深层次的观察和理解才能把握其个性特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极简艺术、波普艺术、达达艺术、大地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用景观手法体现工业景观元素来突出其特色。2.6资源功能的设计在矿山遗迹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存在着资源的景观功能置换性不强,认为废弃地上的工业景观是丑陋可怕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于是,要么将那些工业景象消除殆尽,要么将那些“丑陋”的东西掩藏起来,没有合理的有效利用起来,造成建设成本加大,物资浪费现象严重,特色不够鲜明,造成资源的景观功能置换性不强。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对退化景观的恢复与设计可以产生新的美学和对美感新的理解,利用现代景观艺术手法将采矿废弃地上的各类要素应通过设计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