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管理制度2020.1_第1页
输血管理制度2020.1_第2页
输血管理制度2020.1_第3页
输血管理制度2020.1_第4页
输血管理制度202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血管理制度肾内科张露丹2020.1202001.输血的概念02.输血管理制度03.输血技术规范04.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目录01输血概念概念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广义包括全血在内的、由血液制备的各种有形或无形成分的输注,严格来说,造血干细胞(骨髓或外周血)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输血。狭义输注全血分类全血成分血全血是由静脉采集的血液与一定量抗凝保存液混合的血液主要是红细胞和血浆①由全血分离的血液成分②由单采采集的血浆或血小板③由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低温沉淀物02输血管理制度输血安全管理制度2护士应掌握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把关,保护患者、医院、供血单位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输血治疗安全。3严格无菌操作规程,签输血协议书,输血前准备、输血实施到输血副作用及对策各标本。4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严禁同时采集两个人的血标本。5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准确无误方可输血。1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输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6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携病历共同到患者身旁核对,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方可输血。输血安全管理制度8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根据输血反应程度报告上级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妥善保管余血。9严格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观察记录输血过程。7取回的血液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输血查对制度1ONE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血交叉配血试验,严禁同时采取两名病人的血标本。2TWO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3THREE输血前由两名医护护士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准确无误方可输入。4FOUR取回血液尽快输入,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5FIVE输血完毕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查对。输血反应报告制度1、输血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核对以下检查:2.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2准确做好护理记录,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护理部。03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技术规范1.治疗室查对双人核对配发血单与血制品袋标签上所有项目,确保无误。再次根据医嘱核对、确定输血量。

2.洗手、准备用物备皮肤消毒用品、输血器、0.9%氯化钠注射液等。

3.床边查对双人共同核对配发血单与床尾(头)卡及腕带上受血者的科别、姓名、ID号(住院号)、年龄,核对配发血单与血制品袋标签上成分号、献血号、血型、成分名称、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及血液质量,特别要询问患者的姓名及血型。

4.建立静脉通道用输血器连接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穿刺,并输入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

5.输注血液制品将血液制品接输血器,再次核对输血相关信息并确认无误后输注。

注意事项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血液制品成分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血管道。

3.取回的血制品应30分钟内输入,不得自行贮血。血液中不能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4.每次续接输注血液制品时,必须仔细核对患者信息、配发血单、血袋标签。输注多份血液制品时做好交接班。

5.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的患者,应在治疗室黑板、护理记录、床尾(头)卡上明确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6.从急诊科或手术室转往病室及转科的输血患者,护士必须仔细交接配发血单与血制品标签上的各类项目、剩余血量、取血时间及贮血条件。

7.在治疗室医疗废物存放处,设置标明“血袋”的专用容器存放输血毕血袋。血袋上注明丢弃时间,并在血袋处理记录单上填写相关内容,24小时后如无输血反应,送回输血科。04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目的: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范围:适用于全院所有涉及临床用血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其他部门。内容:1、各部门工作职责2、输血不良反应检测、调查及处理程序3、输血传染性疾病处理程序4、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1、各部门工作职责

负责输血中和输血后对患者的监测,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治疗、抢救,并及时上报给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必要时反馈给血液中心。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负责对患者输血前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检测,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血标本部分项目(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血浆结合珠蛋白、血常规、尿常规等)的检测,疑为细菌污染性溶血时血袋中血液的细菌学检验。临床科室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输血科检验科院内感染管理科医务处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2、输血不良反应检测、调查及处理程序2.1临床输血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2.1.1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1.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2.2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2.2.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2.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及血袋中剩余血液送输血科。同时通知输血科对相关检测项目进行再次检测及复核,并对新采集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2.2.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送检验科,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2.2.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送检验科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2.2.5尽早送标本至检验科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2.2.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2.3疑为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抽取血袋中剩余血液送检验科细菌室做细菌学检验。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2.4输血科在接到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后,应进行以下查证:2.4.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2.4.2立即查看所有实验室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2.4.3立即找出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2.4.4对临床疑为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的患者,应通知临床迅速抽取受血者血液及血袋中剩余血液送输血科。2.4.4.1肉眼观察受血者输血后采集的血标本离心后血浆是否溶血,并与输血前的配血标本进行比较。2.4.4.2对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血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如为阳性,可进一步做抗体鉴定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2.4.4.3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标本、发生输血反应后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血标本,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2.5调查结果第一时间通报至临床科室,调查结果确认为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汇报科室负责人,并书面报告医务处。2.6检验科应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和输血科。2.7输血完毕后,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如实记录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处理结果及输血科反馈结果,并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上传输血科保存;当班护士护理记录中也应如实记录。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2.8输血科在接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初步核查后,如实记录并反馈给临床;发生输血严重危害的立即上报医务处,并通知临床科室等做好证据保全的工作,疑为血液质量问题的同时上报血液中心。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3、输血传染性疾病处理程序3.1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血液中心和本院临床用血科室追溯传染源头。3.2核查血液中心献血者相关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3.3检查受血者输血前感染筛查指标检查情况。3.4输血传染性疾病处理流程如右图:3.5传染病的上报:由院感科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定执行。疑似患者输血传染病(确认HIV、HCV等传染病)献血员(血液中心)输血前感染筛查(医院)

当时实验记录及质控

患者在输血后到目前为止是否有其他感染途径或机会

当时试验记录及质控该献血员该次献血的其他成分血用到其他患者目前情况献血员当时的感染筛查指标检测结果及之后的检测结果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4、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4.1血液输注无效的预防管理4.1.1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做到“不必要的血”坚决不输、“可输可不输的血”坚决不输、“可少输的血”决不多输。4.1.2尽量选用单一供者的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4.1.3尽量选用去白的血液制品,尤其是肿瘤患者、新生儿、幼儿、孕产妇、器官移植等患者。4.1.4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DIC、溶血等因素时输血。4.1.5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4.1.6积极动员患者采用自体输血。4.2血液输注无效的判断:输注血液制品后临床医师应及时进行血液输注的疗效评价,未能到达预期效果的应进行原因分析。4.2.1红细胞:输注红细胞后24小时内复查Hb,并与输血前比较,在排除仍大量失血、排除输液稀释及未发现临床溶血体征后等,若Hb未达到预期值,则判定为红细胞输注无效。Hb预期升高值=供者Hb(g/L)×输血量(L)×90%患者体重(kg)×0.085(L/kg)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4.2.2血小板: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甚至反而下降、CCI和PPR未能达标(输注后1小时及24小时后的纠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低于预期值1h<10×109/L,24小时<4.5×109/L;或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低于预期值1h<30%,24小时<20%),且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则判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CCI=[(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或24小时测定值(输注无效:1小时CCI<7.5,24小时CCI<4.5)。PPR=[(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血容量(L)]/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2/3。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或24小时测定值(输注无效:1小时PPR<30%,24小时PPR<20%)。4.2.3血浆:输注血浆后24小时复查凝血机制或TEG或凝血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