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育人中的作用_第1页
情感在育人中的作用_第2页
情感在育人中的作用_第3页
情感在育人中的作用_第4页
情感在育人中的作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感在育人中的作用

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感情、活的、生动的个体。教师的工作是凝结着情感与科学的教育人的活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学生必须在“情”字上下工夫,付出心血。常言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心呵护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包容他们、接纳他们,才能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自觉努力地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充分发挥情感在教育中的效能,努力使教育达到以情促知,知情交融的效果。一、热爱学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挚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在工作中爱的语言会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他们自我教育、健康成长。记得在我从教的第一年,我所带的班有一个男同学性格比较内性,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但他会弹琴。我让他把琴放到我的办公室,让课代表给他补习功课,让爱好音乐的同学欣赏他弹琴。慢慢的这位同学也爱和其他同学交往,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功课也赶上了,特别是我代的这门课还跃居班里的前列。他毕业后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到:“王老师,是你改变了我,你没有因为我功课不好而放弃我,而是给了我自信,给了我走向成功的钥匙,谢谢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教师的爱改变的是孩子的一生。你给孩子一份爱,孩子将回报社会十分。我们的教育成果是社会进部的推动者。让我们都多付出一些爱,给孩子们一个良好成长环境吧!二、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是情感教育的基础。一般来说,表现落后的“问题学生”即“后进生”他们的意志品质相对较弱,做事缺乏耐心和信心。只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持久的耐力和真挚的爱心。不把这些学生置之度外,而是用理想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后进的学生也可以进步的,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撞击,情感交融和呼应的过程。情感交融和呼应,离不开平等、真诚、相互尊重和关爱。只有借助于情感的能动和催化,受教育者才会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情感教育还具体表现在尊重和信任学生上。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只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了事,就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而是一味地训斥、指责,向学生家长告状等,既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又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抗情绪,导致教育失败,心理学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教师要坚信那些表现落后的学生是向往进步的,是能够进步的。只要对学生抱有热切的希望,并经常予以鼓励和帮助,哪怕是教师的每个眼神,每句话语,每个手势,每种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如果他们能够在内心深处接受这种期望,并按老师所希望的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关爱倾注天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充满情感的德育,包括“体验教育”。“体验教育”是从经历和了解中实现行为习惯的转变,是通过有计划的主体经历、体验的德育活动。体验的本质是实践,是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爱憎苦乐、成败得失、是非善恶、各种人和事的经历和体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对“灌输型”、“管教型”德育的变革,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情感教育也体现在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喜怒哀乐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三、良好的情感是良好品德行为的动力在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人们需要以强烈而深刻的情感人微言轻动力,促进自己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一名科学工作者,只有对科学怀着满腔热情,才能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去攀登科学的高峰;可见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呢?首先做有心人,从小事入手。在家里,引导孩子给择菜的奶奶递上一个小板凳,给爷爷送上一个削好的苹果,……都会使孩子产生爱心。其次,大自然是陶冶情感的摇篮。大自然是那么神秘美好,妙趣横生,孩子具有热爱大自然的天性。成人可在带孩子游玩、饲养小动物或种植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善良的情感。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虽然外面的世界见得少,但他们与自然界的接触较多,经正确引导,孩子们欣赏了大自然的美,也学会了爱护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及公共财物。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曾有一篇外国作者的文章叫《麻雀》,它其中的母爱,催人泪下,会唤起学生的同情心,使他们感受到弱者需要帮助的心情,从小学会帮助弱小,憎恨邪恶,学会把爱心奉献给别人。四、良好的情感熏陶能感化人性人是高级动物,具有思维,感情更丰富,更需要爱,更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乌申基斯说:“人格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以情感激发情感,以人格培育人格。学生在家中能够得到家庭成员的爱,到了学校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爱。特别是思想后进的学生,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做事缺乏耐心,多数贪玩好动,个性倔犟,我行我素,甚至品行不端,屡教不改。对于这些学生,有些教师在几次的说服教育不凑效之后,采取高压、回避、推给家长或学校的手段。最终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像驯兽师关爱狮子、老虎、蟒蛇那样,用爱去感化他们,用火热的情感去温他们的心,像观音菩萨那样,用善事、用美德去教化他们,我相信他们就算生性再顽劣,也会像动物园中的狮子、老虎那样,性格被感化。因为只有先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才会让他们感觉到怎样回报社会,怎样用爱去对待别人,怎样用真情为别人付出。五、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方面,教育者必须做到以下四点1.教态表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最先印入学生眼帘的是教师的教态表情。教师得体、大方的服饰,亲切和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等教态,一经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状态。如果教师能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态,如此循环往复,就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深化,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而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自主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行为上做出积极的反应。反之,就会引起情绪上的抵触和行为上的抗拒。虽然老师是一个普通的人,但又不是一个不普通的人,这个“为人师表”的特殊职业决定了教师应以什么样的外表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和为学生作身正之范的作用。教师如何运用教态表情通过教育活动侵入学生的心田,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反应,确实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书先生”那样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从居高临下的位置上走到学生中间来,面对每一位学生应面带微笑,给予和蔼可亲的感受,便与师生间的交流。当学生成功时,教师给予赞许的目光或点头肯定;当课堂里有学生不专心听讲时,教师应给予凝视的目光,或主动接近该同学轻叩桌子、抚摸一下肩膀;当学生受委屈,心理不高兴时,教师给予理解的目光,并有意识地和该同学接近。这些教态表情可以脱离学生的尴尬感,用眼神、目光、点头等方式给学生以关心、鼓励的刺激,可以更大程度上让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地、相互关心地交流思想和感情。2.语感传情。情感因素在教育中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教学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的作用,提高了感知的反应,并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理智感的发展,促进学生进入特定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课前教师讲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产生悬念和美感;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可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数学王国”、“考不倒小博士”、“争当小医生”等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不甘落后,争往直前”的情操;当学生发出“恩—恩—”的声音时,老师可鼓励道,“慢慢想,不用紧张,我相信你能讲得出来的。”(此暗示不仅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还可以鼓起学生的信心,在无形中进行了情感教育。)当学生发言结束时,教师可讲一些鼓励的言语,“你真聪明”、“你又进步了”、“你回答得真精彩……”,这些都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自我的肯定、认同,有时还可燃起学生的梦想,并最终进入理想境界。教师的教学语言,严谨、简洁、意深、逻辑性强,坚定自信、快慢得当、铿锵有力或深沉浑厚形成一种魅力,扣人心弦,使学生感到入情入理,坚信不疑,激起对教师的敬佩和学习之情,促使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吸收和掌握。3.以情动情。学生的情感培养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情感投入的前提条件,是通过激情、明理、导行等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中实现。激情是明理导行的前提,没有激情难于明理导行。通过教师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并化为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巨大动力。由于学生是处于易动感情、重感情的心理发展阶段,此时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并用于学习,做到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教师一进学校就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状态面对学生。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当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时,不轻易责怪,而是以朋友的态度,征求学生的意见,并重新激活学生的情绪;又要善待学习有困难、消极的学生,以关怀入微的情感去诱导他们,感染他们,促使他们即使调整情绪,跟上集体的潮流。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如果我是学生将会怎么样?”当学生感到教师处处为他们着想、十分可亲时,便会产生对教师的敬仰和亲近,就会有师生情感的交融。4.评价激情。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激励和调节作用。学生需要我们去评价,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引人注意愿望。在教育过程中,不管是正的评价还是负的评价学生都需要。他会从中感受到老师尊重他、关心他、公平地对待他。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期待感”是每个学生心理上要求,要评价变成学生成功的动力,然而学生并非全是成功的就想去做,不成功的就不去做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用“对”、“不对”、“好”、“不好”等来简单评价,也可以用表情和手势来示意评价,更需要用启发或示范性的讲解来评价,必要时不仅用鼓励、表扬的方法,也可以用检查、批评甚至于责备的方法来评价。关键在于准确恰当的评语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有力杠杆。同时教师也要接受同学的评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建立教师的威信和师生之间的感情。七、缺乏情感教育在离异家庭中更为重要处于家庭关爱缺失中的青少年,对外界的一切事物比较敏感。离异家庭父母婚姻破裂,又对孩子管教不力。家庭中的打骂、争吵等行为难免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受到创伤,使部分未成年人形成孤僻、粗暴、冷漠等性格特点。同时由于离异家庭中一方的缺失,必定使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并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而这一点对未成年人是极为不利的。在这样的情绪环境中。类似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会很自然地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理认同感,在非理性的情绪中非常容易发生危险行为甚至犯罪。青少年是人的成长发育期,也是形成人生观的的重要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模仿力强,什么事都感到新鲜,都想干,都想试试。但是。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辨别是非、美丑和支配、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可塑性很大,遇到好的环境,受到好的教育,引导的好,他们就会好好学习向上。反之如果处于不好环境,受到坏的影响,或是受到腐蚀,即可颓废变坏。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中国目前的青少年成长环境来看,他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吃、穿、住、行、用一般都能得到满足了,即人的第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当第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开始进行第二层次需要。这也就是有些家长提到的,现在的孩子不愁吃穿,为什么反而问题多了的原因,这正是社会进步的、文明进步的要求,当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是不会有其他层次的需求和想法的。但是,请大家注意,从人的需要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来看,中国的青少年的安全感需求和归属、爱的需要存在严重的不足。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增加,农民工的小孩和老人便成了农村中的留守族,大人忙于在外赚钱,而留在家里的青少年便没有了大人的照料,缺乏安全感和关爱;而在城市里面,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大人也是成天忙于赚钱,忙于各种应酬,也往往早出晚归,真正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各种寄宿制的学校也应之产生,孩子们也是难得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正因为青少年本能的对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他们需要一种交流,需要寄托。于是,网络便成了青少年获得安全感和归属、关爱的平台,而网络是一个现实和虚拟复杂的结合体,网络这个现代化的沟通平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弥补了青少年在第二层次,第三层次需求的需要,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最后一个需求层次,尊重和自我实现在的需要。中国的应试教育存在极大的系统缺陷,也是导致中国青少年在这一层次上存在极度的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