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记承天寺,夜游教案(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勤的人民教师,往往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共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投影:生平。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改正、齐读)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2)朗读课文,听录音改正
3)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念:思考、想到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明:表达、描写、抒情
2)表达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幽美
3)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描绘庭中月色——追求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幽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难得。
西江月[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二
1、读通文意。
2、领悟心境。
3、赏析美景。
1、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
2、领悟繁杂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竞比法、质疑法、探讨法。
媒体设计:计算机课件
导语:人们常说:“月色如画〞,在摄影家、画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笔下也毫不逊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欣赏一下散文大家苏轼笔下的月色图。
请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的信息,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让学生摘要做笔记。
自读课文,就难读的词或句子进行圈点,小组探讨解决,如仍有疑问则向老师提出,多媒体展示重点词句,让学生当堂稳定。然后熟读课文(可按以下步骤进行:个别朗读——学生评说——再听范读——一起朗读)
1、请学生结合解释和已学过的知识,或查阅工具书自渎理解,有疑问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2、请一个同学用现代语言表述文章大意。
1、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句话概括。
2、看到了些什么,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多媒体展示“赏月图〞)
3、这一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4、这些景物都是客观实景吗,体会“藻荇交横〞的妙处。
5、探讨如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表达效果一样吗?
6、学生用诗意化的语言描述这幅月色图。
7、有感情的朗读此句,当堂背诵。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溜达在这冰清玉洁、宁静淡雅、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达他此时心境的一个字。并结合文章中的词句加以品析。
2、为什么会如此闲静、闲静呢?我们来看是在何时何地写的这篇散文?(多媒体出示文章的写作背景)
3、他遭遇冤屈而被贬谪,成了有职无权的“闲官〞,依照常理,遇到这样的打击,他的心情应当如何呢?
4、但他却表现得那样的潇洒、安闲,可见其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为一代大文豪、一个大政治家,他想不想做一个闲人呢?
6、朗读最终一句话,读出感慨万千的语气,体会繁杂的情感。
7、一边欣赏幽美的月色图,一边配乐有感情朗读全文。
8、开展背诵竞赛。
月亮在诗人的眼中是一个有情之物。回忆我们读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文,用以下句式进行赏析。
“我欣赏诗(文)的
一句,它写出了月亮,
表达了诗人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三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4.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5.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件展示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念:思考、想到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表达、描写、抒情
2、表达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幽美
3、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板书设计
6、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幽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难得。
7、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8、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9作业
课件展示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四
1、了解苏轼生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
3、理解的情感
4、文言积累
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闲聊。那又是谁呢?他们又在谈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琴声和苏轼的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疑问向古人要答案去!
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状况,看谁了解苏轼的有关资料最多。
(请学生发言汇报了解的资料,然后展示课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
1、请学生自由朗读,尽量大声的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怎么样?(读的不大好,或者读的不错……引到录音朗读)
2、听录音朗读,对照自己的朗读找距离(引到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上来)
3、借助手头的工具、解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合作译读文章(请学生提出探讨过程中的疑问,课堂探讨,教师提出文言积累要求)
4、出示课件,提供参考译文
1,展示课件中,图文结合,请学生配乐朗读(四个不同的图文)
2,听录音朗读,自己试着背诵或者跟读
3,背诵
出示课件问题:
1、文中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用文章里的词、句回复)
2、文中抓住了庭院中怎样的景物特征,怎样描写的?
3、揣摩文字所寄托的的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语句是慨叹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4、教师总结:
苏轼在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人认同,出狱被贬后,还能以这种豁达的心胸写下如此幽美的文章,试问我们也有如此心境么?那么让我们借着音乐和美丽的风景,也来学学古人吧。
欣赏月夜图,倾听古曲,可以学着古人,激发情思也写一个短文或者写一两句自己想对苏轼说的话。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五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是贬官黄州所作。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闲静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简单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冷静心态。
1、朗读,把握文意。
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会情怀。
一、导入
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
出示课题(幻灯片1)
──为了大家在学习时有迹可寻,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给大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总体要求。
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在大家明确了这一节课的目标后,我要向大家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家敢于应战吗?
挑战第一关──苏轼知多少(幻灯片3)
(自查资料,将有关苏轼的资料展示给我们,以达到资源共享。)
──好,同学们查找资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请看
挑战其次关──看谁读得好(幻灯片4)
二、配乐朗读(幻灯片5)
三、自学指导(古文阅读方法幻灯片6)
古文阅读三字经
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
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
(自由读齐读赛读)
──其次关同学们过得很简单,下一关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挑战第三关──改写之中理文意(幻灯片7)
四、自学指导(即幻灯片8)
1、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改写成幽默、趣味、口语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笼盖全篇文意。
2、共同欣赏讲评。
五、班内交流
品评范文(幻灯片9~12)
──到此为止,大家已经过了三关《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千里护送皇嫂,出五关斩六将,看来大家过关斩将的才干也不错吗?我的给大家设个难关。
挑战第四关──看谁做得好(幻灯片13)
1、喜欢文中写景的句子吗?主要写得是哪种景物?假使喜欢说说理由。(幻灯片14)
探讨交流。
2、我们身边有大量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幻灯片15)
六、创新作文(幻灯片16)
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终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何夜无月。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700字的作文。
七、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大家开心吗?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疑问就对了,由于一节课的终止就是同学们摸索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认真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将会有无限的乐趣等待着你。
〖板书设计
记成天寺夜游
月景
闲人
(清澈透亮)(闲情雅致)
豁达胸襟
(不得志的郁闷)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六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欣赏文中月景,理解特别心境。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理解的特别心境。
朗读、探讨、赏析
(一)文学积累引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苏轼)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指生介绍,并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字(),号(),北宋()家,()家。他是()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ǎo()xìng()suì()
(三)、指导生朗读课文。
(1)指生检查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找出读错的字音。)
(2)教师范读。(听准读音,注意停顿和断句。)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
(4)展示读。(5)齐读。
(四)、再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其次层,写景,写了()的风景。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的感情。
3、根据课下解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写一写,记一记。
(五)、研读课文,提难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由于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行,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六)、拓展迁移
1、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2、再读课文,写一句阅读小结(启示或收获):“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七)、课堂检测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黑字。
(1)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用“/〞给以下句子划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一致的一句是()
a.何有于我哉b.达于汉阴
c.责任重于泰山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事:夜游-——记叙
苏轼景:空明——描写
情:赏月的欣喜(自满)
被贬的悲凉(自嘲)
“闲〞——豁达乐观
人生的感慨(自解)
自遣的豁达(自乐)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七
记承天寺夜游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的有关状况,进一步理解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1、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优良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煎熬,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状况下,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风景作了美好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3、导语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农业大学《大数据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量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泰安市长城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文理)语文试题含解析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行业创业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数学史与数学思想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试题一模试卷含解析
- 1.2 《离骚(节选)》 任务式课件(共51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建筑空间组合论
- 特种工作作业人员体格检查表
- 清远市城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试行)
- 广州国际文化中心详细勘察报告正文-171229end
- 警察礼仪(PPT53页)
-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解读
- 《尚艺发型标准剪裁》PPT课件
-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
- 110kV升压站电气施工工艺及方案培训资料(共107页)
- 年产万吨碳酸饮料厂的工艺设计
- 流砂过滤器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