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哲理思辨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哲理思辨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哲理思辨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哲理思辨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哲理思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哲理思辨1.作文。一滴水珠作用有限,无数滴水珠汇聚成江河。同样地,有人说:“一件好事,往小了说,表达一个人的善意,往大了说,关乎一个城市的温度。”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重读路遥《人生》才发现,从头至尾,真正困住高加林的,不只是贫穷,还有由于自己的短视作出的一次次错误选择,最终造成人生悲剧。材料二:路遇《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与高加林境遇相似。虽然他失去教职工作后也回到村里耕作生活,但是目光的长远使他最终选择离开封闭的农村,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成就不平凡的人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郑板桥把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现实,“胸中之竹”是理想,“手中之竹”则是实践,从愿望和理论上讲,“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二者应当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使“胸中之竹”变成理想的“笔下之竹”。为此,他有诗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王维:“咸阳游侠多少年。”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有人说,青春的价值在于追逐远方;也有人说,青春的价值在于回归家乡。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1.例文:汇百滴成江海,个体融入社会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难折断。”一个人很难独立生存,在集体中则不然。试想一下,假如这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人时,会有什么感觉?孤独、寂寞、还是害怕?你有勇气一个人生存吗?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渴望有人陪伴,渴望在一个集体中生活。在中国的汉字里,“众”字最能体现集体的重要性。一个“人”,他仅仅是一个“人”,再加上两个“人”,就成了一个小集体,那结果会完全不同。如果你是个体,那就好比一滴水,如果“众”多水滴汇集在一起,那便是一个湖,一条河甚至一片海。一个小水滴能干什么呢?但一个湖却可以提供淡水,一条河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一片海可以孕育生命。自然界中,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总是独往独来,也许它认为自己单独一个无牵无挂,也许它认为捕到食物后可以不用分享而独自占有,但它更多的时间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承受莫可名状的孤独。狮子正和它相反是群居动物,它们分工合作。公狮子负责保护狮群,领导狮群,母狮子负责捕猎,相互依存,相互配合,不会感到孤独。人,亦应该生活在集体中,才能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在集体中相互依存,互帮互助,构成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生活在群体中,个人的力量才能被赏识,个人才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片叶子不能遮挡阳光,一棵茂盛的参天大树却可以为人提供阴凉,遮风挡雨。一滴小小的水滴不能穿石,但无数水滴持续滴落,却可以将坚硬的石头滴穿。这不正是集体的重要性吗?在集体中生活,团结协作固然不能少。一个集体如果不团结,那它将是一盘散沙。“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等一系列成语都彰显出了团结的力量。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团结就是力量》中唱到:“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发动一切群众力量,壮大革命的力量;抗日战争时,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打败了猖狂的外来侵略者。团结,让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个体成长壮大,集体促进发展,将个人融入集体,单复同频,团结一心,汇百滴成江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滴水汇成江河引出,再讲一件好事的价值,一件好事既可表达一个人的善意,也关乎一个城市的温度。材料中所包含的道理就是小可以聚成大,小也可以映射大。也就是说,滴水藏海、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等。由此,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小与大”这样的话题,然后再进一步立意。任何的大都是由小聚成的,如积土成山、滴水穿石等,不要忽略小的事物或力量,因为小的力量一旦团结起来,也会爆发大的能量。也就是说,不要忽视每天小的进步,小进步会汇成大成就;日行一善,善行就会成为习惯。就像材料中所讲的一样,一件好事,表达一个人的善意,但可以关乎一个城市的温度;如果每个人都做一件好事,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温度的城市了。由此延伸,对于我们的社会或国家来讲,更不能忽视小人物或微弱的力量,正是一个个小人物,让我们的城市和社会越来越有温度,也正是这些小人物让我们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好。在论述的时候,从正面谈“小”的价值,论述“勿以善小而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光也能照亮黑暗等。也可以适当从反面谈一下,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告诉我们防微杜渐,不要忽视小失误或小错误等。结合前面的正面论述,这样的论述更全面。立意:1.一花独放也是春。2.小小善意,让爱延续。3.滴水藏海,也能掀起巨浪。2.例文:靠自己,撑起天下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先,不算是好汉。”生命中多了依靠,便不能站直身体;只有靠自己,才能笑傲苍穹。靠外力,带给我们的是被动,靠自己,才能让我们享受自由。不喜欢纷纷扰扰的落叶,看不出什么曼妙的舞姿,自然不愿为之跓足。哦,离开了干枯的树枝,漫无目的的飘零,怎么看,都像是断了线的风筝,风吹到哪里,它就会停留在哪里,从来没有自己的主意。或许,和煦的风会眷顾它,轻轻地把它吹起,将它带到潺潺的小溪中,赋予它一份流动的生命。这时,它是幸运的,它可以向人们展示它的轻盈之美。可是,要是被凛冽的寒风发现了,便会无情地将它掠起,带站它,一路狂奔,一路揉搓,最终将它抛弃在黑暗的一隅。这时,它是痛苦的,它必须承受伤痛的煎熬。靠自己,面对挑战,培养坚强毅力,展示永不退缩的勇气。德摩斯梯尼是著名的演说大师。其实,他并不具备演说天赋,甚至患有口吃,说话气短,与别人交流时还爱耸肩膀。但德摩斯梯尼立志要当一位受人尊敬的演说大师。他一方面博览群书,积累知识,一方面勤加练习。为了矫正口吃,他嘴里含着小石子,一遍一遍地对着镜子朗诵。不仅如此,他还训练自己在攀爬过程中朗诵以改掉气短的毛病。甚至他还在两肩上方吊两把剑,剑尖直指着肩膀,以提醒自己朗诵时不再耸肩。起初,他演讲时被人轰下台是常事,但他毫不气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德摩斯梯尼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古代雅典著名的演说大师。靠自己,不断摸索,努力创新,创造时代奇迹。我国近代铁路专家、有“中国铁路之⽗”之称的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对铁路横过⼋达岭这⼀难题,他亲⾃勘察,选定路线,创设了“竖井开凿法”和“⼈”字形线路,震惊中外。他⼤胆创新,不畏艰难,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创造了奇迹,有⼒地回击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展示出中华儿女的非凡智慧。以史为鉴,采百花芳,取百色美,装点脚下的风景;自我扎根,自我生长,成就生命的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靠自己在黑暗的隧道中慢慢潜行,在无数次尝试中锐意创新最终走在自主创新的康庄大道上。身处喧嚣,外界总会以各种方式干扰我们的心灵,这时,就需要摆脱依靠,坚守一颗炽热的心,不断探索,最终在独自奋争中欣赏潮起潮落,静听花开花谢。【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给了两句俗话,一是“一个好汉三个帮”,讲的是想要干成事情,需要别人的帮助;二是“靠人不如靠已”,讲的是想要干成事情,不能依靠别人,只能依靠自己。两句俗话,两个方向,两种观点。“一个好汉三个帮”,它想表达的是,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有限,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取得成功。仅凭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并不能称为好汉,只有善于获取别人的帮助而能有所作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尤其是当今时代,知识技能划分更细,个人掌握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只有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成功。“靠人不如靠己”,人活一世,靠别人的帮助是难以走得长远的,靠人不如靠己是要自己自强自立,靠别人不能靠一世,别人帮得了你一时,却不能帮你一世。人只有依靠自己才是最稳妥的,只有你自己有了安生立命的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幸福的生活。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于别人,只有自己努力的人,才能站得稳。从写作的方向来看,需要结合材料做出判断。你可以认为干事情,需要依靠别人;也可以认为,干事情,不能依靠别人,只能依靠自己;当然,也可以二者结合起来,认为干事情依靠自己的同时,也需要依靠别人。写作时,要将二者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比如你认为干事情需要依靠别人,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例子进行论述,因为很多事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有些人巧借力,依靠别人干成自己不能干成的事情。比如刘备借诸葛亮成就自己的蜀国基业,刘邦借助张良等人成就自己的汉代大业等。你也可以认为干成事情,只能依靠自己,比如我国科技发展走出自己的道路,不再被外国捏住命脉,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论证的时候,也可以从反面论证依靠别人很难成事。当然,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论述什么时候需要依靠别人,什么时候需要依靠自己,做到二者完美结合,成就自己的事业。立意:1.靠人不如靠己。2.巧借别人之力成就大事。3.既要靠人更要靠已。3.例文:以长远目光,绘未来华章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长远的目光往往能够铸就大业,而目光短浅,则会落得一事无成。伟大复兴的目标正以号角激励,我们也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蓄力。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养成长远目光,绘就未来锦绣华章。长远的目光是个人成功的不二法门。放远目光,需要淡泊名利,不为眼前一时的利益蒙蔽双眼。正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虽然回到村里耕作生活,但是目光的长远使他最终离开封闭的农村,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也如女大学生村官杨宁,在其他同学纷纷选择留在大城市经商从政时,她当起“脱贫领头人”,凭借长远的目光带领江门村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人生价值。长远的目光会助力个人的成功,相反,短视也会促成人生的悲剧。一如高加林,由于自己的短视作出一次次错误的选择,最终造成人生悲剧;一如“神童”方仲永,因父亲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最终落得“泯然众人”的结局。以此为鉴,我辈青年应拥有全局意识,养成长远目光,走出一马平川、锦绣人生。长远的目光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基石。放远目光,需要有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理想,不故步自封。忒壬斯曾言:“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预见未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我们应谋求全局,着眼于未来,方可有抵御风险的能力。面对美国的芯片制裁,华为接连推出“鸿蒙”“欧拉”两大自主研发系统,一举打破了谷歌的垄断,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科技与中国力量。其中“鸿蒙”系统更是早在十年前便投入研究,不得不让人钦佩华为的高瞻远瞩与长远目光。唯有社会各界均有长远的目光,方可促进社会长足发展。长远的目光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放远目光,需要放眼世界,积极融入全球,博采众长。古人有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诚哉斯言,中国七十余载的建设进程恰是长远目标的有力体现。且看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决定抗美援朝,巩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内的经济建设赢得时间与机会;且看新时代,“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让世界看见日新月异的中国。长远的目光使中国大步向前,也必将使中国实现复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我们应抉方向,择先机,高瞻远瞩向未来,以长远的目光实现人生价值,助力民族崛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一的关键句为“由于自己的短视作出的一次次错误选择,最终造成人生悲剧”。由此可以推知短视导致错误选择。何谓“短视”?短视,就是目光短浅。目光短浅的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看不到长远,所以做出的选择往往是错误的。材料二的关键句是“目光的长远使他最终选择离开封闭的农村,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孙少平最终选择走出封闭的农村,在平凡世界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原因就是有长远的目光、开阔的眼界。所以材料二的启示就是,开阔的眼界成就不平凡的人生。眼界开阔的人,能够洞悉事物、通晓事理、权衡利弊,放眼未来,不被现实所缚,向前进发,成就人生的辉煌。两则材料围绕着“目光的长与短”展开,借助高加林与孙少平相似的境遇、不同的人生结果,启发我们,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有长远的目光,开阔的视野,不为眼前一时的利益迷惑,不困于当下,放眼未来,成就人生。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短视与目光长远的内涵,短视的危害,目光长远的好处,如何使目光长远成就人生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目光长远的好处”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古代著名谋士范蠡在辅佐勾践灭掉吴国后,预见了自己将来的结局,于是选择卸下荣华富贵,退隐江湖,远离了官场的纷争,保全家族成就美名的事例,论证青年一代应有长远的目光。也可以列举李隆基迷恋于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人,使开元盛世一去不返,招致安史之乱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突出短视的危害,进而论证中心论点。还可以引用古语:“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论证青年一代应洞悉事物,放眼未来。立意:1.以长远目光,绘未来华章。2.警惕短视,放眼未来。3.眼界决定境界。4.心向远方,目光长远。4.例文:不泥于现实,不驰于空想心中之竹,是完美的,也是虚幻的,因完美而让人为之神魂颠倒,因虚幻而让人难以企及。手中之竹,应逼近心中之竹,唯有逼近心中之竹,才能免于凡庸;同时,也要勇于把心中之足,落笔在画纸上,唯有落笔在画纸上,才能免于空想。手中之竹,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我们要无限逼近理想,勇于落实理想,这样才能不泥于现实,不驰于空想。没有完美的现实。面对现实的不完美,有追求的人,不会泥于现实,他们总要树立理想,来引领自己和他人去建设“理想国”,去描画“心中之竹”。孔夫子不满于礼崩乐坏的现实,以实现“仁”和“礼”为理想,引导人们去追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愿景。马克思不满于阶级压迫广泛存在的现实,以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理想,引导人们去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他们的理想是对现实的补救,有了这种对理想的追求,超越现实才有了可能。然而,要想把“心中之竹”落实为“笔下之竹”殊非易事,因为理想总是过于完美,而现实则过于骨感,傅里叶所描绘的“乌托邦”,至善至美,但却被现实撞得七零八落。所以说,最完美的圆,只存在于理念中。但是,我们是不是就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当然不会,生而为人,没有理想与蛆虫何异?道虽远,不行不至,也许我们无法完全实现理想,但我们可以无限逼近理想。要想无限逼近“心中之竹”,必须苦练“手中之竹”。树立理想,很容易,让理想落地,在实践中实现理想,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崇高宏伟的理想,越需要付出无尽的汗水心血,越需要在实践中呕心沥血地去钻研、奋斗。就像那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发动一次次起义,建立一块块根据地,进行一场又一场战斗,他们在斗争实践中,把心中的理想,用鲜血描绘出来,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才建立了新中国,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构想。可见,实践,永远是走向理想的最近的道路。如果不把“心中之竹”通过动手画出来,那“竹”只能停留在玄想中;如果不能把对理想的追求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理想只能沦为空想。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嘲讽的正是那些不能身体力行地去行动、只知坐而论道的空想家。所以,想有一番作为的青年,应该不泥于现实,不驰于空想,要勇于走出生活的舒适圈,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又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不怕山高路远,不惧疼痛磕绊,一步步去逼近理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提到郑板桥对画竹三个阶段的划分,重点强调了很难把“胸中之竹”画为“手中之竹”,也就是,理想很难在实践中实现。第二个层次则引用了郑板桥的《画竹诗》。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过这首诗表明艺术创作需要要重视量的积累,也需要把再现与创造相统一,这样才能在十分熟练的创作过程中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新风貌。在引用此首诗之前,材料用了“为此”这样一个词汇,表明第二个层次中展示内容,是解决一个层次中所提出的问题的途径。整则材料是讲,艺术理想和艺术实践二者之间有一定距离,若想在艺术实践中实现艺术理想,必须进行天长日久的训练、积累,去除繁杂,提炼精髓,实现艺术的升华,方能把艺术观念转化为艺术作品,实现理想和实践的统一。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艺术理想和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展开自己的论述,也可以扩展一下范围,谈怎样在实践中实现理想。行文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层进式结构。首先由材料内容引出自己的论题,指出理想在实践中实现的艰难性。然后,分析存在这种困难的原因:缺少积累,缺少技巧,缺少年深日久的实践训练,缺少总结,缺少创造性的升华……接下来,可以联系绘画之外的其他领域:书法、建筑设计、体育运动、城市建设、国家建设、人生规划、社会规划等等,在这些领域,都存在理想的蓝图和具体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都需要我们协调解决。最后,收束全文,回扣开头,强调要让理想“落地”,理想才不会沦落为空想;实践有了理想作指引,才能有突破。立意:1.天长日久勤锻炼,不难画出“胸中竹”。2.既尊重现实又富有创造意识,方能实现理想。3.勤于实践,理想“落地”。5.例文:青春正当时,扬帆逐远方当今时代,青年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认为它可以是“咸阳游侠多少年”,大胆地去追逐远方;也可以是“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归家乡。而我认为,追寻青春价值,更应该选择去远方。青年可以去远方,换句话说,青年具备去远方的特质。年轻的我们有着强健的身体,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对于世界的探索精神,有着敢想敢做的勇气,应该去远方,去奋斗,去大展宏图。2003年开始的“西部计划”以及“三支一扶”,累计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几十万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从事了教育,扶贫等志愿服务,为国家富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远方是充满艰难险阻的,而正是青年强壮的身体,坚定的意志,才足以支撑他们到达远方。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正值青春的我们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敢闯敢拼的,如此,则应该趁着青春去远方看看,追逐梦想,勇敢地闯荡。青年应该去远方。远方代表着未知,代表着不确定,代表着梦想。相较于我们熟悉的家乡来说,远方更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挖掘我们的潜能。追逐远方意味着告别故土,向广阔的外部世界进行探寻,在未知中寻找机遇,在希望中开拓进取。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员已经超过300万,留学归国人员已经达到140多万。在改革开放初期,正是这些人员凭着他们在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