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十一月目录20874前言 124931一、任务的由来 126213二、编制目的 111691三、编制依据 214630三、方案的适用年限 31595四、编制工作概况 422044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628686一、矿山简介 614510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816856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918921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18445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1427一、矿区自然地理 1424352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164264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171334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1727976五、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1878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1820541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1917762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930540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011506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2827523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303129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225607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32312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31157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4520461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4531739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4625198三、矿区土地复垦 4828401四、含水层破坏修复 5219142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5212381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5223745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539929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5626377一、总体工作部署 5626476二、阶段实施计划 563655三、近期年度安排 568028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578735一、经费估算依据 5725346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5917219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6732373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7910995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8030057一、组织保障 8010148二、技术保障 816098三、资金保障 8116284四、监管保障 8230831五、效益分析 8312750六、公众参与 8415575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873644一、结论 8715037二、建议 88一、附图附图目录图号图件名称比例尺1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分析及实际材料图1:20002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3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分区图1:20004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土地损毁预测图1:20005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图1:20006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布置图1:20007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土地复垦剖面示意图二、附表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三、附件1、委托书2、采矿证复印件3、项目单位提供资料承诺4、项目单位对《方案》的承诺5、土地权属证明6、土地权属人对《方案》的意见7、公众意见调查表PAGE60前言一、任务的由来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为生产矿山,现办理采矿证延续。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规定:在办理采矿权延续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超过适用期或方案剩余服务期少于采矿权延续时间的,应当重新编制或修订。为此受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的委托,由吉林市和合矿产勘查服务有限公司承担《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编制工作。二、编制目的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管理机制,规范矿业活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业活动的协调发展。通过现状调查和预测分析,明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影响对象和影响程度等,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治理和监测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灾害对矿山生产的影响,减轻因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对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对矿山及周边水土环境的污染、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地质环境。通过调查和预测分析,明确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土地损毁类型、面积和损毁程度。根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明确生产建设单位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等,为土地复垦工作实施以及监督检查、验收提供依据,确保土地复垦工作落到实处,以期达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三、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3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修订);6、《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二)规范标准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1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4、《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5、《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6、《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2部分:露天煤矿)》(TD/T1031.2-2011);7、《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9、《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1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三)规范标准1、《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综〔2011〕128号);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整治工程营业税改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过渡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7〕19号);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年12月);4、《吉林市地质灾害“十三五”防治规划》(2015-2020)。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2017年1月3日);6、《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2017年11月1日)。7、《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7月16日修正);8、《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19年7月16日修正)。(四)相关规划、技术报告1、《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吉林东北亚国际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7月);2、《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吉林市旭升地质矿产资源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年9月);3、《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书》(吉林国地矿业权评估有限公司2022年10月)。三、方案的适用年限根据《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书》截止2021年底,矿山设计利用可采储量为13.23×104m3。根据采矿许可证计算,矿山生产规模:2.5×104m3/a,综上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5年4个月,矿山终采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工作需4年(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工程1年,监测、管护工作3年),所以本《方案》的服务年限为9年4个月。若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变更开采方式应重新编制《方案》,以更好地适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进行。四、编制工作概况接受委托后,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年12月)及《土地复垦编制规程》的相关要求,吉林市和合矿产勘查服务有限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于2022年10月12日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环境、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损毁情况等进行了野外现场调查。走访、收集了相关职能部门和土地权属人对复垦工作的建议,对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确定了评估范围、评估级别和工作方案,确定了复垦方向和复垦措施,见图0-1工作程序图。资资料收集及现场勘察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资源调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范围和复垦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接受委托图0-1评估工作程序图野外现场调查采用地质路线穿越法,调查点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使用数码相机记录影像资料,野外现场调查采用1:10000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完成调查面积约0.19km2,地质环境调查点13处。见表0-1。矿山现状图是由吉林大地测绘有限公司进行的现场实测成果,测绘方法为全解析法数字化测图,比例尺为1:2000。表0-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项目工作内容工作量单位地质环境调查调查面积0.19km2调查点13处拍摄照片40张资料收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万吉林市幅)》1份吉林省区域地质志1份吉林省水文地质图说明书1份吉林省乡镇抗震设防烈度一览表1份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1份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1份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书1份成果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1份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简介(一)矿山地理位置该矿山位于,吉林市315°方向,直距40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吉林市昌邑区河湾子镇石家岭村管辖,距长—图线铁路河湾子站13.5km,S101省道在矿区西南通过,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矿区极值地理坐标(CGCS2000坐标系):东经:126°09′00″~126°09′07″北纬:43°06′31″~43°06′35″图1-1交通位置图(二)矿山概况2015年7月16日,吉林市旭升地质矿产资源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写,由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提交了《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吉林市矿业联合会组织评审,评审备案号为“吉市矿联储审字〔2015〕21号”,评审通过资源储量为:矿石保有量(122b):56.6853×104t;矿石累计查明量(122b):87.1351×104t。2015年7月,吉林东北亚国际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编写了《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5年8月8日,该开发利用方案通过了吉林市矿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评审。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意见,矿山开采矿种为大理岩矿,设计开采标高为+400m~+320m,矿区面积为0.0282km2,利用资源储量45.6325万吨,生产规模为2.50×104m3/年,矿山服务年限约为7年。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公路开拓单一汽车运输方案,设计台阶式回采,台阶高度10m,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角不大于55°。2015年9月,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委托吉林市旭升地质矿产资源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写了《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及评审意见,方案适用年限为7年(2015年~2022年);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二级。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见表1-1。表1-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换算)XYXY14886006.0042512055.724885994.1442512173.9324885906.0042512110.724885894.1442512228.9334885879.0042511975.724885867.1442512093.9344885797.3942511845.724885785.5342511963.9354885966.0042511845.724885954.1442511963.9364885966.0042511945.724885954.1442512063.93开采矿种:大理岩;生产规模:2.5×104m3/a。面积0.0282km2,开采标高由400m~320m。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该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由吉林东北亚国际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编写,现将其中与恢复治理与复垦有关的内容概述如下:(一)设计利用储量根据《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山保有控制经济基础资源量53.6853×104t。矿山设计利用预可采资源量45.6325×104t。(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建设规模按矿山生产规模与查明的保有资源量相适应和吉林市矿产资源规划的准入规模要求,设计矿山生产规模为2.5×104。达到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2)产品方案矿产品为大理岩原矿,用于加工涂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原料。(三)矿山服务年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利用资源量53.6853×104t。按照采矿回采率85%计算,矿山设计利用预可采资源量45.6325×104t。生产规模2.5×104。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7年。根据《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书》截止2021年底,矿山设计利用可采储量为13.23×104m3。根据采矿许可证计算,矿山生产规模:2.5×104m3/a,综上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5年4个月。(四)开采方式该矿矿体出露在山坡上,埋藏较浅,采场底盘标高320m,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275m)。依据该矿所处的地理、地形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选择露天开采方式。(五)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1、开拓运输方式该矿山为生产矿山,开拓运输方案为公路开拓—汽车运输。2、厂址选择该矿山为生产矿山,主要生产设施及辅助设施均已齐全。(六)露天开采境界及采场最终边坡参数1、露天开采境界依据矿区范围和矿体地表的出露范围确定采场的顶低部开采境界。采场顶部开采境界为250m×100m,采场底部开采境界为230m×50m。按采场的最终边坡角不大于55°及最低开采标高的采场底盘宽度不小于20m确定采场的底部境界。2、露天采场最终边坡参数根据矿体形态特征、边坡岩体特性、开采技术条件,结合边坡高度等,参照同类矿山现状所揭露的边坡岩体及边坡稳固情况,设计选取边坡参数如下:台阶高度10m;工作台阶坡面角≤70°;安全和清扫平台≥5m;最终边坡角≤55°。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结果及边坡参数表项目名称单位数值采场最高标高m400最低开采标高m320采场最大垂直深度m120台阶坡面角°70采场最终边坡角°55安全清扫平台宽5(七)采矿工艺为降低表土混入量,表土剥离要超前于采矿,表土剥离工作线至少应超前于采矿工作线4m以上,必要时可采用人工第二次清理,最大限度降低表土的混入,表土应单独堆放,及时运出采场,备恢复治理利用。结合开采范围地形条件,矿体赋存条件,开拓运输方式及线路布置形式,设计采用水平分台阶采剥法。共设计6个台阶、2个清扫平台。采用由上至下水平台阶开采顺序,采场由北东向西南方向保持直进式阶梯状推进。(八)防治水方案矿区位于山坡之上,矿床充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矿体开采标高为400m~320m,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275m)标高,在最低工作水平设置水泵,将采场内的积水扬至场外排水沟导出采场。本矿按照最大淹没时间3天考虑,水泵每天工作20h。配备3台同型号水泵,单台排水能力288m3/h,扬程76m,电动机功率为110kW。最大涌水量时3台同时工作;平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一)开采历史该矿始建于2004年,矿山以生产大理岩原矿为主。2015年7月采矿权人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获得吉林市国土资源局向其颁发的现采矿许可证,证号:C2202002009047120013106,有效期限为2015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矿山名称: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大理岩;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生产规模:2.5×104m3/a。(二)开采现状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安山岩矿为生产矿山,矿山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较大的露天采场和工业场地。(见照片1-1~1-4)露天采场面积3.53hm2,长约340m,宽约150m。边坡高度15~40m,边坡角60°~80°。工业场地位于露天采场东南侧,面积1.53hm2,包括办公生活区、碎石加工场、废渣场、排土场等。办公室生活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部,主要为办公室及库房宿舍等,建筑物为砖混结构。碎石加工场位于工业场地东部,轻钢结构。排土场位于工业场地东南部,面积0.22hm2。根据矿主提供资料,堆存土量约9000m3。废渣场面积0.35hm2,位于矿区南侧,矿山已对废渣场进行了治理复垦工作,现已栽植云杉,栽植规格2m×2m。栽植面积0.35hm2,现栽植约750株,保存率80%以上。现状累计损毁土地5.06hm2,其中有林地0.26hm2,采矿用地4.80hm2。照片1-1办公生活区照片1-2碎石加工场照片1-3露天采场照片1-4排土场照片1-5废渣场(已栽植云杉)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一、矿区自然地理(一)气象矿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根据吉林市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3.5℃,一月份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气温-40.4℃(2001年1月13日),七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37.8℃(1997年7月24日);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77.4mm,最大年降水量918.8mm(2005年),最大日降水量142.0mm(1989年7月22日),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362.4mm;山区无霜期120天。本区属季节性冻土区,最大冻土深度1.70m。(二)水文矿区位于鳌龙河左岸支流的分水岭地段,属松花江支流水系。露天采矿场东侧约500m处的山间谷地中有小溪由北东向南西流过,水量小,溪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冬季结冰。溪水对釆矿无影响。(三)地形地貌矿区地形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标高436m~330m,相对高差106m,地势起伏,自然坡度为14°~25°。地貌成因类型主要为构造剥蚀地形,地貌单元为丘陵。主要由强风化上二叠统杨家沟组大理岩组成,上覆薄层腐植土及第四系松散残坡积物。照片2-1丘陵地貌(四)植被矿区及周边区域植被为农作物及天然林次生林。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天然林的树种主要有柞树、榆树、胡桃楸、桦树和杨树等。见照片2-2。照片2-2植被(五)土壤根据现场的土壤自然剖面,土壤类型主要为灰棕壤,土壤有机质相对较高,土质较肥沃,含水性较好,含少量砂、砾石,通透性较好。腐殖土层厚0.2m~0.4m。见照片2-3。照片2-3土壤剖面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岩性1、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上二叠统杨家沟组大理岩、安山质凝灰岩、泥质砂岩、砂质板岩。矿体与围岩的接触产状与层理产状基本一致。区域地层走向65°~75°,倾向北西,倾角73°~75°。2、岩浆岩区域上无岩浆岩。(二)地质构造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北陆缘岩浆弧―盆岭系叠加构造带,长白山陆缘火山盆岭叠加构造带,张广才岭―哈达岭火山―沉积隆盆带(MCⅠ―33)上。矿区所在区域无褶皱构造,未见断裂构造。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评估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区域地壳基本稳定。(三)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为大理岩风化裂隙带,厚3~5m,地下水埋深约5m,单井涌水量<100t/d,富水性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以垂直渗入补给为主,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排泄。该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四)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将评估区内岩土体划分为以下三个工程岩组。松散土体组:由腐殖土,砂质,亚粘土,大理岩等碎石组成。平均厚度1.0m,该层呈松散状,无胶结,稳固性差。半坚硬岩组:包含矿体及安山质凝灰岩(围岩)的强、弱风化带,该岩组最大厚度4.0m,平均厚度2.0m,近地表风化裂隙发育,岩石较疏松,稳定性较弱。较坚硬岩组:为新鲜的大理岩,大理岩呈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局部发育,矿体稳定性较好。综上所述,该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五)矿体地质特征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上二叠统杨家沟组大理岩。地层岩性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泥质砂岩、砂质板岩。矿体与围岩的接触产状与层理产状基本一致。矿区内长度238m,出露宽度30~55m。矿石为大理岩,呈白色,中中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体围岩为安山质凝灰岩,其产状与矿体产状一致,矿体与围岩界限清楚。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左家镇位于吉林市昌邑区西北部,幅员面积达25400hm2,辖21个行政村,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8829人,其中农业人口21542人。耕地面积5237hm2、林地面积10522hm2。左家镇特产资源,为镇政府与左家特产协会及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联手开发左家的特产资源,引进珍禽新品种,英国贵妃鸡、宫廷鸡、绿皮蛋鸡、火鸡,由于拥有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先进的孵化方法,珍禽新品种发展很快,目前左家珍禽养殖户已达200多户。特产资源是优质水貂养殖。据专家测算,我国的高消费群体已超过5000万人,给水貂产业带来了广阔前景。为此,左家镇结合适合饲养水貂的自然条件,积极打造水貂这个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初见规模,使左家镇形成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格局,目前水貂已发展到30万只。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吉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具的《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土地利用现状图》,矿区范围面积2.82hm2。土地类型为有林地、和采矿用地。表2-1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面积单位:hm2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矿区内合计03林地031有林地0.110.11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2.712.71合计2.822.82五、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重大工程活动该矿为生产矿山,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较大的露天采场和工业场地,露天采场面积3.53hm2,长约340m,宽约150m。边坡高度15~40m,边坡角60°~80°。工业场地位于露天采场东南侧,面积1.53hm2,包括办公生活区、碎石加工场、废渣场、排土场等。现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地植被、地貌景观的破坏,矿区内主要人类重大工程活动为矿石的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强烈。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2015年9月,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委托吉林市旭升地质矿产资源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写了《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及评审意见,方案适用年限为7年(2015年~2022年);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面积16.00hm2,生产规模为小型;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二级。土地复垦实施阶段为2022年至2025年。复垦方向为林地。设计土地复垦责任区面积为4.5800hm2,土地复垦面积为2.7542hm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费总估算金额为90.6404万元,其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费用为32.6863万元,土地复垦金额为57.9541万元。主要工程技术措施及设计工程量为:设计栽植乔木8753株,种植爬山虎8890株,清地表硬覆盖层2720m3,土地平整2.7542hm2,覆土4157m3,土地翻耕1.7600hm2,设置围栏828m。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根据工程特点,本次方案编制工作主要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室内资料整理及综合分析以及公众调查和协调论证等工作方法。1、资料收集与分析在现场调查前,收集了矿山储量核实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原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报告等资料、水土保持方案、当地年鉴等资料,了解项目区地质环境背景和已经开展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相关工作;收集地形地质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作为评估工作的底图及野外工作用图;分析已有资料情况,确定需要补充的资料内容,初步确定现场调查方法、调查线路和主要调查内容。2、现场调查现场调查于2022年10月12日进行,野外地质环境调查主要调查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及分布状况等,采取路线穿越法和顺层追索相结合的方法,依据1:10000地形图为底图结合矿山提供的1:2000地形图,对地质环境问题点和主要地质现象点进行观测描述,调查其发生的时间、基本特征和危害程度,并对地质问题点和地质现象点进行数码照相和GPS定位。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调查通过收集遥感影像图、高程等值线图、地形地貌分区图等,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进行调查。损毁土地调查通过前期收集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现场调查,对露天采场、排土场、工业场地等区域的损毁范围、损毁程度、损毁时间进行调查并确定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调查项目区各地类的分布情况,土壤植被、配套设施和生产能力,矿区已经损毁土地的面积、类型、程度等。目前矿山对地形地貌、原有植被造成了损毁,面积5.06hm2。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共完成0.19km2,调查路线长度1.92km,野外调查点13个,照片40张。表3-1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项目相关技术报告份4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开发利用方案、年鉴资料等调查面积km20.19矿区及外围调查调查路线km1.92穿越法和追索法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点个7照片张36选用12张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1、评估范围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的有关要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的范围应包括采矿权登记范围、采矿活动可能影响以及被影响的范围。具体包括如下地段:(1)划定矿区范围。(2)矿山工程建设场地;包含露天采场、工业场地等。(3)矿山地面工程活动可能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压占、破坏范围及其影响区,如采矿活动范围环境影响区等。(4)矿山工程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区和影响区。矿区范围共计6个拐点,矿区面积0.0282km2。确定本次评估范围以矿区范围为基础外30~50m;南部以工业场地为基础外扩30m;结合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含水层影响范围、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范围、水土环境污染范围以及周边地面工程建设的完整性为原则,确定评估区面积为0.19km2。2、评估级别(1)评估区重要程度的确定评估区内没有居民区;无重要水源地;占用的土地类型为有林地、采矿用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B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为重要区。见表3-1。表3-1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区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居住分散,集中居住区人口<200人分布有高速、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紧邻省、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有重要水源地有较重要水源地无较重要水源地破坏耕地、园地破坏林地、草地破坏其它类型土地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设计生产能力为2.50×104m3/a,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D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该矿为小型矿山。(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积坡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稳固性较好,现状对含水层破坏轻微。未见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遗迹,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危险性小。矿区地貌单元为丘陵,地貌类型单一,地形坡度一般14°~25°。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C.1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中等。见表3-2。(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的确定综上,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矿山生产规模为小型;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中等。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A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确定为二级。见表3-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的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为小型,属较重要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级。见表3-4。表3-2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1、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坏1、采场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较大,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较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比较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破坏1、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破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发育,存在饱水软弱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稳固性差,采场岩石边坡风化破碎或土层松软,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发育,易导致边坡失稳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发育中等,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含水砂层,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稳固性较差,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局部可能产生边坡失稳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积坡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稳固性较好,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土层薄,边坡基本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边坡角稳定3、地质构造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或沟通地表水体,导水性强,对采场充水影响大3、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含水层(带),导水性差,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3、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对采场充水影响小4、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5、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5、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5、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小,边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6、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6、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6、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较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较小,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注:采取就上原则,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表3-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表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项目重要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一级二级三级一般二级三级三级(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1、地质灾害现状分析经过资料的收集和野外现场实际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内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评估区分生产建设区(露天采场、工业场地)和其它区域2个大区。各区描述如下:(1)生产建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露天采场矿山基本依据开发利用方进行开采,现形成较大露天采场,未见现状地质灾害。2)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布置在露天采场东南侧,由生产辅助设施、行政生活区、加工车间、排土场、废渣场组成。排土场布置在露天采场南侧,目前只堆存了部分表土,现状稳定,未见现状地质灾害。废渣场,布置在露天采场南侧,目前堆存了部分废渣,并已进行复垦植树工作,未见现状地质灾害。(2)其它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其它区域未遭到人类建设工程的破坏,仍是原地形地貌,没有遭到破坏,现场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综上所述,评估区内未见现状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因此,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2、地质灾害预测根据矿层的赋存条件、矿山开采工艺,预测矿山开采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为岩体崩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岩体崩塌。通过对评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并结合工程建设特征分析,项目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为:露天采场开采可能引发的岩体崩塌。矿体节理产状为:走向65°~75°,倾向北西,倾角73°~75°。与矿区南部边坡顺层,受爆破振动、雨水侵蚀、冻胀等诱发因素的影响,可能引发岩体崩塌地质灾害,边坡顶部岩石较破碎,发生崩塌的可能性为中等。其它方向的边坡与节理面成反向或大角度切割关系,引发较大规模崩塌的可能性小。崩塌影响范围仅限于矿山范围内,威胁对象为现场施工人员及机械,发生崩塌的规模小,危险性小。该矿的回采工艺为剥离—穿孔—爆破-铲装作业-运输-清渣等工序,作业人员较少,一般<10人,根据表3-5,危害程度较小。根据表3-6,预测岩体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表3-5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危害程度灾情险情死亡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受威胁人数/人可能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大≥10≥500≥100≥500中等>3~<10>100~<500>10~<100>100~<500小≤3≤100≤10≤100注1:灾情,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注2:险情,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受威胁人数”“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注3:危害程度采用“灾情”或“险情”指标评价表3-6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强中等弱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小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危险性小(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1)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该矿为露天开采,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强风化层,为大理岩及其围岩的风化裂隙带中。侵蚀基准面标高275m,目前本矿山露天采坑未开采至侵蚀基准面标高,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整平场地,有局部挖损,挖损深度较小,对含水层破坏较轻。(2)对矿区含水层水位(水量)的影响矿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强风化层,为强风化大理岩及其围岩的裂隙中。侵蚀基准面标高275m,目前本矿山露天采坑未开采至侵蚀基准面标高,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整平场地,有局部挖损,挖损深度较小,对含水层的水位影响小,对含水层水位影响较轻。(3)采矿活动对含水层水质的影响该矿山生产开采,以及工业场地建设施工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仅有少量生产用水,对地下水的水质影响轻微。矿山开采对含水层结构、含水层水位、含水层水质影响较轻。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E,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现状破坏影响程度较轻。含水层破坏预测分析(1)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该矿为露天开采,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强风化层,为强风化大理岩及其围岩的裂隙中。随着开采的进行,被开挖的含水层范围逐渐扩大,一直持续到矿山服务期结束,开采范围内的含水层结构已缺失,无法修复。矿山服务期结束后以自然恢复为主。因此,预测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为较严重。(2)对矿区含水层水位(水量)的影响该矿为露天开采,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强风化层,为强风化大理岩及其围岩的裂隙中。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含水层富水性弱,水量一般。矿山设计最低开采标高为320m,在开采过程中通过机械排水。对含水层水位影响程度较严重。(3)采矿活动对含水层水质的影响该矿山生产开采,以及工业场地建设施工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仅有少量生产生活用水,对地下水的水质影响轻微。综上所述,预测矿山开采对含水层结构、含水层水位影响较严重,对含水层水质影响较轻。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E,预测矿山开采对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较严重。(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1)露天采场露天采场面积3.53hm2,长约340m,宽约150m。边坡高度15~40m,边坡角60°~80°。露天采场进行了部分表土剥离、开采道路建设以及矿石开采使原有植被遭到彻底破坏,损毁土地类型为有林地和采矿用地,损毁方式为挖损。工程活动使采场岩石裸露,坡度加大,固体松散物质增多,使原有的地形地貌景观发生重大变化,严重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严重。(2)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区布置在露天采场东南侧较为宽敞平坦的平地上。由生产辅助设施、行政生活区、加工车间、排土场、废渣场组成。工程建设使林木遭到砍伐,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原有地形地貌景观发生较大变化,损毁方式为压占。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严重2、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预测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终采后将形成露天采场和工业场地。矿山终采后露天采场面积3.75hm2,边坡最大高度约40m,对原有地形造成严重缺损。根据表3-7,对矿区地形地貌影响严重。办公生活区、碎石加工场、排土场、废渣场等总面积1.53hm2,对原有地形影响严重。其余区域对原有地形没有破坏,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较轻。根据表3-7,预测采矿活动对矿区地形地貌影响严重。(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采矿活动不产生工业废水。现状对矿区水土环境污染范围较小,程度轻微。2、矿区水土环境污染预测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该矿采矿工艺有穿孔爆破环节,凿岩爆破产生粉尘、烟雾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较小,采矿活动不产生工业废水,预测采矿活动对矿区水土环境污染轻微,范围较小。(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采矿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较严重;露天采场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程度大,工业场地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程度大。根据表3-6,开采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露天采场及工业场地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5.06hm2,其余区域地质环境基本未遭到破坏,为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见附图1。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岩体崩塌,危险性小。采矿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较严重;露天采场及工业场地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程度大。预测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露天采场、工业场地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5.28hm2。见附图3。表3-7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地质灾害规模大,发生的可能性大。影响到城市、乡镇、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受威胁人数>100人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导水通道。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大幅下降,或呈疏干状态,地表水体漏失严重。不同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影响集中水源地供水,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困难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破坏基本农田。破坏耕地>2hm2。破坏林地或草地>4hm2。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20hm2较严重地质灾害规模中等,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一般交通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受威胁人数10~100人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状态。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重破坏耕地≤2hm2。破坏林地或草地2~4hm2。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20hm2较轻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受威胁人数<10人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破坏林地或草地≤2hm2。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hm2注: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级别,就定为该级别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一)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为露天开采,采矿工艺流程如下:见图3-1。剥离—穿孔—爆破-铲装作业-运输-清渣等工序。表土剥离表土剥离破碎筛选矿山开采表土堆积石料堆积形成采场土地压占土地压占土地挖损土地损毁环节及时序图3-1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图(二)已损毁土地现状1、土地损毁程度评价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条例》,土地损毁程度预测等级确定为三级标准,分别为:Ⅰ级(轻度破坏),Ⅱ级(中度破坏),Ⅲ级(重度破坏)。关于土地损毁程度的划分指标,除了煤矿井工开采有确切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外,对于其他损毁土地的评价因子尚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参考以往众多单位编写的土地复垦方案,选用如下划分标准。(1)压占土地损毁程度分级压占土地按照压占时间、压占面积、堆积高度、压占物有机质含量、压占物有毒有害元素含量等,确定挖损损毁土地程度分级,见下表3-8。表3-8压占土地破坏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表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轻度破坏中度破坏重度破坏压占面积<1hm21-5hm2>5hm2堆积高度<5m5m~20m>20m压占物有毒有害元素含量无低于相关标准高于相关标准压占时间<1年1~5年>5年地表附着物处置难度容易较容易较困难(2)挖损及塌陷土地损毁程度分级挖损及塌陷土地按照地表形变、地类及水文变化因素,确定挖损(塌陷)损毁土地程度分级,见下表3-9。表3-9挖损(塌陷)土地破坏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表评价因素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轻度损毁中度损毁重度损毁地表变形挖掘深度(m)<1010-30>30挖掘面积(hm2)<0.10.1~1>1挖掘边帮角(°)<2525~35>35地类原地类草地及其它土地林地、园地耕地水文变化积水状况无积水季节性积水长期积水2、现状分析已损毁土地5.06hm2。其中有林地0.26hm2;采矿用地4.80hm2;损毁方式挖损和压占。露天采场损毁方式为挖损,损毁程度为重度,面积3.53hm2。其中有林地0.04hm2;采矿用地3.49hm2。工业场地损毁方式为压占,损毁程度为重度,面积1.53hm2。其中有林地0.22hm2;采矿用地1.31hm2。详见表3-10。表3-10已损毁土地统计表面积单位:hm2一级地类二级地类挖损(重度)压占(重度)合计露天采场工业场地03林地031有林地0.040.220.2620城镇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3.491.314.80合计3.531.535.06(三)拟损毁土地预测拟损毁土地为顶部境界线内尚未剥采破坏部分。面积0.22hm2,其中:有林地0.07hm2、采矿用地0.15hm2。详见表3-11。表3-11拟损毁土地统计表面积单位:hm2一级地类二级地类挖损(重度)压占(重度)合计03林地031有林地0.0700.0720城镇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0.1500.15合计0.2200.22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1、分区原则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按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区。当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时采取就上的原则。2、治理分区现状与预测评估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位置基本一致,但预测评估的影响范围大,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F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以预测评估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划分治理分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划为重点防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划为次重点防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划为一般防治区。见表3-12,附图3。表3-1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严重较严重较轻严重重点区重点区重点区较严重重点区次重点区次重点区较轻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3、分区描述(1)重点防治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或预测评估为严重区的区域,面积5.28hm2,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岩体崩塌;对原有地形地貌造成了损毁和重塑,破坏了原有植被。防治工程主要为对露天采场的修整边坡,清除危岩,定期巡回监测等防治措施。地下水含水层受损程度轻微,短期内无法恢复,靠其缓慢再风化自然恢复。对地形造成的缺损无法恢复。对景观的破坏采取边坡复绿,尽量恢复景观。(2)一般防治区:为重点防治区区周边区域,基本不存在地质环境问题,主要采取定期巡查措施,发现地质环境问题及时处理。(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本《方案》项目区为矿区及矿区外损毁范围,面积5.28hm2,项目区已损毁面积5.06hm2,拟损毁面积0.22hm2。所以复垦区为终采时矿山所有损毁的土地范围面积5.28hm2。复垦区范围内没有永久性建设用地,因此复垦责任区与复垦区相同,因此复垦责任区范围面积为5.28hm2。(三)土地类型与权属1、复垦区土地类型复垦区内土地类型为有林地、采矿用地。见表3-13。表3-13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03林地031有林地0.336.25%20城镇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4.9593.75%合计5.28100.00%2、复垦区土地权属复垦区占用的土地为集体土地,归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石家岭村所有,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通过租赁的方式取得使用权,复垦区内权属界线明显,无争议,不涉及基本农田。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一)技术可行性分析根据现状及预测评估结果,矿山开采可能引发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水土环境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不同的防治措施:对地质灾害采取“预防控制为主,治理结合”的措施,对含水层破坏及水土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主要采取覆土、整平、恢复植被等工程措施。以上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水土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措施较简单,施工技术成熟,可操作性较强。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质量检验、竣工验收均以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作为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从技术角度是可行的。(二)经济可行性分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费用由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承担。矿山开采企业应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列为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列支专项经费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对可能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经费要结合方案实施进度统筹安排,做到专款专用,保证经费足额及时到位,确保达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防治目标。通过及时保护与治理,矿山企业可避免和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避免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经过整治,土地得以有效利用,经济效益显著。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是一项投资大、长期收益的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工程,综合效益显著。资金使用时,严格按照本方案的工程安排,分阶段、分步骤有序进行。每年初按照当年的治理计划,制定当年的项目设计及相应的资金预算,从总的投资中提出使用,以保证资金安排合理,确保项目治理方案能够按计划实施。(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矿山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损毁,所以对损毁区域进行植被重建是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圈的生态环境;增加地表植被、促进野生动物繁殖,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改善生物圈的生态环境。1、地形地貌景观矿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地貌,露天采场和工业场地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但随着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损毁的土地将逐步恢复为林地,采矿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将逐步减小,对生态完整性影响也将逐步变小,土地功能及植被损毁的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和补偿性恢复。2、水土保持采矿后水土流失较原地貌加重,水土流失增加。经过系统对矿区土地进行保护与治理,采用植被措施后可显著减少水土流失,从而改善水、土地和动植物生态环境。3、生物多样性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之后较实施之前植被覆盖率会得到明显提高,将有效遏制项目区及周边环境的恶化,在合理管护的基础上能够最终实现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吸引周边动物群落的回迁,增加动物群落多样性,达到植物动物群落的动态平衡。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吉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具的《吉林市力达采石有限公司大理岩矿矿山土地利用现状图》,复垦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有林地和采矿用地。见表4-1。表4-1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03林地031有林地0.336.25%20城镇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4.9593.75%合计5.28100.00%复垦责任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有林地和采矿用地。见表4-2。表4-2复垦责任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03林地031有林地0.336.25%20城镇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4.9593.75%合计5.28100.00%(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1、评价原则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是在对土地总体质量的调查、拟损毁土地的预测以及实施工程所能达到的结果基础上,确定待复垦土地合理地利用方式,从而为采取相应的复垦措施提供依据。项目工程损毁土地的复垦可行性评价遵循如下原则:(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损毁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水利、林业规划等,统筹考虑本地和项目区的生产建设发展,避免盲目投资和过度超前浪费土地资源。(2)因地制宜和恢复原地类的原则。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时,应根据评价单元的自然条件、区位和损毁状况等因地制宜确定其适宜性,不能强求一致。复垦应以恢复原有地类为主,恢复后土地条件如满足多种地类要求时,应优先用于恢复为耕地。(3)最佳效益原则。在充分考虑企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复垦投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来的利用类型、损毁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但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5)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则。对于被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既要考虑它的自然属性如土壤、气候、地貌和损毁程度,也要考虑它的社会属性如种植习惯、土地权利人意愿、社会需求和资金来源等。在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应以自然属性为主确定复垦利用方向。(6)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对项目区被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时,要根据已有资料作综合的理论分析,同时考虑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前景、科技进步以及生产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社会需求方面的变化,确定复垦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向。土地复垦所需的费用应在保证复垦目标完整、复垦效果达到复垦标准的前提下,兼顾土地复垦成本,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根据土地状况是否适宜复垦为某种用途的土地,或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应注意发挥集体效益,即根据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土地复垦方向。2、评价依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在详细调研项目区土地损毁前的利用状况、生产力水平和损毁后土地的自然条件基础上,参考土地损毁预测和程度分析的结果,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和行业标准,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善被损毁土地的生态环境,确定复垦利用方向。其主要依据包括:(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包括国家与地方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复垦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等。(2)相关规程和标准包括《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2011)、《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等。(3)其他包括复垦责任范围内土地资源调查资料、土地损毁分析结果、土地损毁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公众参与意见等。3、评价范围和初步复垦方向的确定终采后露天采场为负开采,矿区所在区域,年平均降水量677.4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平均年蒸发量1362.4mm。露天采场开采结束后不再人工抽排坑内积水时,将形成底部季节性积水区。根据矿床的充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确定矿区范围所在区域最大汇水面积为19.32hm2,年平均降水量677.4mm,地表径流系数0.6,汇入量7.85×104m3。矿山未完全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无法形成全部的设计开采台阶的高度、宽度。终采后可形成露天采场底盘面积1.47hm2,最大积水量5.10×104m3。即当采场底盘积水标高为327m时,多余积水将从矿区东南部依靠自然地形排泄。综上采场底盘形成季节性积水区,因此初步拟定采场底盘复垦为灌木林。复垦适宜性评价范围为复垦责任区范围,面积5.28hm2。损毁的土地类型为有林地和采矿用地。根据《吉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损毁前土地类型、“占补平衡”的复垦原则,征求土地权属人意见,初步拟定损毁土地复垦方向为有林地和灌木林。4、复垦评价单元划分根据复垦责任范围的实际情况,由于矿山未完全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且现状边坡坡度较陡,无法形成全部的设计开采台阶;故此划分为采场底盘、采场平台、采场边坡、排土场、废渣场、进场道路、生活生产加工区等7个评价单元。详见表4-3。表4-3土地复垦评价单元划分表评价单元损毁方式及面积(hm2)复垦方向面积损毁方式采场底盘1.47挖损灌木林采场平台0.45挖损灌木林采场边坡1.83挖损边坡裸地排土场0.22压占有林地废渣场0.35压占有林地进场道路0.86压占有林地生产加工区0.10压占有林地合计5.285、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1)评价体系根据损毁土地类型及损毁程度,结合矿区周围自然环境,参考类似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本方案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体系采用二级类型。见图4-1。图4-1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图(2)评价方法根据初步确定的复垦方向,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计算公式:Yi=min(Yij)式中:Yi——第i个评价单元的最终分值;Yij——第i个评价单元中第j参评因子的分值。6、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建立根据《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附录D(东北山丘平原区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综合考虑矿区的实际情况和破坏土地预测的结果,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评价指标,本项目涉及的用地类型较多,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性较大,限制它们利用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各评价单元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下:露天采场平台、底盘:地表物质组成、土源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露天采场边坡:地形坡度;工业场地:土源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非均匀沉降、排水条件。选择地表物质组成、地形坡度、土源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非均匀沉降、排水条件6项限制性因素作为适宜性等级的评价标准。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各项限制性因素分级标准分值(Yij)分别取1、2、3、N。其中1代表适宜、2代表较适宜、3代表一般适宜、N代表不适宜。(见表4-4)表4-4土地复垦主要限制因素的等级标准限制因素及分级指标有林地评价灌木林评价备注地表物质组成壤土、砂壤土11不同的质地,保水保肥能力相差较大,壤土保肥蓄水能力最强,砾土最差砾质、土质的混合物22或3砂土、砾质32或3砾质NN地形坡度(°)<411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它反映复垦工作的难易程度。坡度过大时复垦可能带来新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等4-7117-252125-402或32或3>40N3或N土源保证率(%)80-1001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露天开采导致地表岩石裸露,复垦时需覆土,土源的供求情况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土地复垦适宜性等级60-802240-6032或3<40NN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011有机质含量高低直接体现出土壤的肥力状况。土源的有机质含量高低将决定待复垦土地资源的适宜性等级的高低6-102或31<63或N2或3非均匀沉降无11非均匀沉降的发生将降低复垦效果,应尽量使复垦单元达到稳定后再实施复垦工程轻度2或32中度N3重度N3排水条件满足要求11能够进行土地复垦的条件之一就是不积水,排水条件是影响其复垦的条件之一较好满足要求2或32基本满足要求3或N3不满足要求NN7、适宜性等级评定(1)矿山根据围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基本原则和要求,以降低资源消耗为目标,提升矿山生产加工技术,除了销售原矿石外,对大理石矿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碎石等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不再产生废渣。同时根据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矿山对原废渣场进行了治理复垦工作,现已栽植云杉,栽植规格2m×2m。栽植面积0.35hm2,现栽植约750株,保存率80%以上。本次对废渣场不予设计。照片4-1废渣场(已植树复绿)(2)根据上述的评定标准,对除废渣场外各评价单元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见表4-5~4-9。表4-5露天采场平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表评价类型土地质量状况主要限制因子适宜性等级备注有林地评价地表物质组成为裸露岩石;土源保证率100%;土源土壤有机质含量>10g/kg地表物质组成N土层厚度较薄,保肥蓄水能力弱,高大乔木不宜生长,不宜复垦为有林地灌木林评价地表物质组成3在土源保证和改善地表物质组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简单的整治和全面覆土,复垦为灌木林表4-6露天采场底盘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表评价类型土地质量状况主要限制因子适宜性等级备注有林地评价地表物质组成为裸露岩石;土源保证率100%;土源土壤有机质含量>10g/kg,不利于自然地形排水地表物质组成、排水条件N土层厚度较薄,季节性积水,高大乔木不宜生长,不宜复垦为有林地灌木林评价地表物质组成、排水条件3在土源保证和改善地表物质组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简单的整治和全面覆土,复垦为灌木林表4-7露天采场边坡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表评价类型土地质量状况主要限制因子适宜性等级备注有林地评价坡度>40°地形坡度N由于边坡坡度大,基岩裸露,复垦施工难度大,不宜复垦。灌木林评价地形坡度N表4-8排土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表评价类型土地质量状况主要限制因子适宜性等级备注有林地评价预期土层厚度0.5m;土源保证率100%;土壤有机质含量>10g/kg土层厚度土壤质地1土层厚度较厚,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宜复垦为有林地。灌木林评价土层厚度土壤质地1土层厚度较厚,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宜复垦为灌木林。表4-9进场道路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表评价类型土地质量状况主要限制因子适宜性等级备注有林地评价预期土层厚度0.5m;土源保证率100%;土壤有机质含量>10g/kg土层厚度土壤质地1翻耕后、覆土后宜复垦为有林地灌木林评价土层厚度土壤质地1翻耕后、覆土后宜复垦为灌木林表4-10生产加工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表评价类型土地质量状况主要限制因子适宜性等级备注有林地评价预期土层厚度0.5m;土源保证率100%;土壤有机质含量>10g/kg土层厚度土壤质地1经拆除建筑、清理硬覆盖、翻耕、覆土后宜复垦为有林地灌木林评价土层厚度土壤质地1经拆除建筑、清理硬覆盖、翻耕、覆土后宜复垦为灌木林8、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根据上述适宜性等级评定,采场边坡复垦有林地和灌木林的最小分值(Yij)为N,适宜性分级为不适宜。采场平台、采场底盘复垦有林地的最小分值(Yij)为N,适宜性分级为不适宜,复垦灌木林的最小分值(Yij)为3,适宜性分级为一般适宜。生产加工区、进场道路、排土场有林地和灌木林的最小分值(Yij)为1,适宜性分级为适宜。见表4-11。表4-11各评价单元复垦适宜性评定结果评价单元有林地灌木林地最小分值(Yij)分级最小分值(Yij)分级采场底盘N不适宜3一般适宜采场平台N不适宜3一般适宜采场边坡N不适宜N不适宜排土场1适宜1适宜进场道路1适宜1适宜生产加工区1适宜1适宜9、复垦面积复垦责任范围5.28hm2,复垦面积3.45hm2,复垦率65.34%。10、最终复垦方向与复垦单元划分(1)最终复垦方向: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土地权属人的意见;采场底盘、采场平台的评价单元复垦灌木林的评价适宜性分级为一般适宜。生产加工区、进场道路、排土场有林地和灌木林的最小分值(Yij)为1,适宜性分级均为适宜。为确保成材率,生产加工区、进场道路、排土场复垦为有林地,栽植落叶松。综上确定生产加工区、进场道路、排土场评价单元的复垦方向为有林地。采场底盘、采场平台垦单元为灌木林。(2)复垦单元划分:根据终采后的实际情况及复垦措施的差别,共划分为采场底盘、采场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公司行政人员专属劳动协议草案版B版
- 餐厅内部装修抹灰工程协议
- 2024至2030年音响机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聚四氟油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短信查询系统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活性炭纤维不织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气炼透明石英玻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充气飞船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合同范本一
- 2024年防静电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学课件乳腺疾病2
- 2024-2025学年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及答案(共4套)
- 国开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总题库
- 欧洲央行-破产中的公司重组与劳动分配(英)
- QC/T 242-2024汽车车轮静不平衡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 2024-2030年中国钒酸铋市场当前竞争现状及前景动态研究研究报告
- 《少年闰土》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 DL∕T 956-2017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
- 大学与文化传承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11662会计信息系统(本)》期末终考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
- 2024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