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2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3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4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存巫:

2)以吾一长乎尔,由吾以也:

3)房血日:

4)不吾而也: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六国论》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在上第,位终安阳令。祖傅,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

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密潟秘书省校书

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

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闭、杨嗣复、令狐楚大

相解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绚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

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

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

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绚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绚不之省。弘

正镇徐州,又从为学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于绚,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

度判官、检校士布郎中。大中未,仲郢坐专杀走在,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

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

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

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壤终身,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B.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C.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D.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I页共113页

A."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的称号,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释褐〃即"解褐",指解去做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改穿官服。"褐"指粗布短衣。

C.“工部"是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着工程、水利、交通、屯田、土地等事务。

D."迁,,有平调、升官和降职三种情况,古代官职以右为尊,故称降职为"左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少有才华,受令狐楚礼敬,他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认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

诸生交游;还每年供给他衣食。

B.李商隐虽受赏识,却也身陷党争。他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却也被李宗闵之党鄙视;令狐

绚认为他背恩负义,没有品行。

C.李商隐颇有文才,善写古今文体。他初能写古文,不喜欢对仗;后受到令狐楚的传授,擅长今体章

奏:博学强记,写文章下笔不停

D.李商隐恃才诡激,终身仕途坎坷。他虽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文思也超过温庭筠,却不坚守节操,

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

②明年,令狐约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缩不之省。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

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间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

雄,遂察拿牖。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顺帝欲立

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侬>,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蔬谏。帝从

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

试章奏。广复与敞、虔上书驳之,帝不从。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窃见尚书仆射胡

广,谦虚温雅,博物洽闻,不矜其能,不伐其劳。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

以参选。”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不实免。汉安元年,迁司徒。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

诛,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士,免为庶人。九年,复拜司徒。灵帝立,

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傅,总录如故。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

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

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年八十二,熹平元年底。

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皆缭经殡位,自终及葬。

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于省内,诏议郎蔡邕

为其颂云。

(选自《后汉书•胡广列传》)

【注释】探筹:用抽签方式决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第2页共113页

A.时年己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B.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C.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D.时年己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不是官职,是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上级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庶人,文中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古代也可用"黎首""黔首"来泛指百姓。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育的皇子公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广历经清苦,受到太守举荐。胡广少年丧父家中贫穷,后到郡里做散吏,太守法雄之子法真向父亲

推举了胡广,于是胡广被推选为孝廉。

B.胡广极力劝谏,改变朝中决议。顺帝想立皇后,朝议决定用抽签方式来决定,胡广与尚书郭虔、史敞

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胡广护卫不力,被贬成为庶人。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被诛杀,胡广因平叛不力而获罪,免去死罪减

罪一等,削除爵位土地,免为庶人。

D.胡广历经六帝,死后哀荣备至。胡广在公台任职三十余年,共侍奉六位皇帝,胡广死后,数百官员都

穿丧服守在灵枢旁,直至下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②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来护儿,享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也每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荤,初读《卷》,舍书叹

日:"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

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

会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上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扬希翩位,被追入朝,百

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山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

事,又为良士乎右,可谓兼美矣。"大4k六年,车驾幸自软,谓护儿曰:“表铺■游,古人所

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

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日:"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

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

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

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日:“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

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

第3页共113页

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日:"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

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匕史•来护儿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在古代有时特指《诗经》,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里面的"诗"都是指《诗经》。

B."衣锦昼游"指白天穿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比喻富贵还乡,向乡亲们炫耀。

C.《北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是记录北魏到隋的历史的一部史书。

D."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记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迹,如《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

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

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

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

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②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隈邑,字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疥宣,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

慎也。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

日:"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

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

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孔子年四十

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

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犯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

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夫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

第4页共113页

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

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因史记作《春

秋》,约其文辞而指博。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初》,笔则笔,削则

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

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

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嵩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

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错,同"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犯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B.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犯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C.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犯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D.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犯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俎豆,古代举行祭祀、宴会时盛祭品、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B.大夫,古代官职,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C.《春秋》,古代儒家典籍,周朝时鲁国的国史,是我国首部编年体史书。

D.高皇帝,古代开国皇帝的庙号,简称"高帝"。文中特指西汉皇帝刘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尊崇礼仪。儿童时代,他就经常演习一些礼仪动作;母亲去世,他在得知父亲的墓址后,才将母

亲灵柩与之合葬。

B.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执政鲁国时,阳虎藐视君主;季桓子僭越礼法,以致从大夫以下都不守正道,

孔子因此而辞官。

C.孔子传承文化。他隐退时整理《诗》《书》《礼》《乐》,教授弟子;力排众议,根据史官的记载资

料删定《春秋》。

D.孔子备受敬仰。他死后弟子们都服丧三年,有的在墓旁安家;鲁国人世代祭祀他,一些官员到任也常

常先拜谒孔子庙。

(4)翻译句子。

①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5)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有怎样的见解?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

外郎尝官庐州遂为合肥人。居简生察,景祐完亲,察举在上甲科,迁秘书省著作郎,出知颍、寿二

州,入为开封府推官,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施奸隐,众始畏伏。察在

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此按察职也,苟持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后召为右

第5页共113页

正言、知制诰,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袭唐体。察以谓:

"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漫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前议遂寝。母

忧去职,腋嗓,拜翰林学士,擢右谏议大夫。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建言:"台属供奉殿中,巡

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故,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御史

何郑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若所言不当

遽被诘问,窃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未几,察坐前在府失出

笞罪,徙扬州,后复为粉永享上、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病痈卒。

赠礼部尚书,谥宣懿。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尝自教之。敏于属文,其为制诰,初

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犹入对,

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杨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

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B.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

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C.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

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D.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至其祖钧/始从孟昶归朝/钧生居简/仕真宗时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

官庐州/遂为合肥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文中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现也可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

B.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C.服除,指守丧期满。据《礼记》,父母去世,应守丧一年,其间一般不得为官。

D.翰林学士,古代官名,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书,地位重要,曾有"内相"之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察进士出身,历经宦海沉浮。他于景祐元年考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曾因冒犯宰相陈执中被贬扬

州,后又因杨永德的诋毁,请辞三司。

B.杨察恪守吏职,处理政务不倦。他在官署时,专以检举官员为急迫之事;即使政务繁多,也不心生厌

倦;曾带病入朝商议财务货利之事。

C.杨察直抒己见,言事不同他人。有人提出变革取士的方法,他上言反对;诏举御史时,他认为举荐标

准不能太苛细,否则将有遗漏英伟之士的可能。

D.杨察善于属文,文学才能突出。他擅长写文章,承命拟写诏令,好像没有用心思,写成却典雅得体,

受到当时之人的称赞,著有文集二十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数施奸隐,众始畏伏。

第6页共113页

2)若所言不当遽被诘问,窃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佶李仲雅,本燕人,后徙华州渭南。初名志言,后改焉。佶少有志节,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

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丞。端拱初,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奸搪

伏,冤人得雪。至道中,通判陕州,再部送刍粮赴灵武,就改国子礴上。咸平初,擢为陕西转运副使,

赐绯鱼。至延安,遇夏人入寇,亲督兵击败之。三年,徙西川转运副使。时诏讨王均,以馈饷之劳,迁

虞部负外部。贼平,分川峡为四路,以佶为利州路转运使。有荐其武干者,召还,授如京使、泾原铃辖

兼知镇戎军。徙麟府路铃辖,夏人来寇,佶率兵与战,亲射杀酋帅,俘获甚众,余党遁去。诏书褒之,

赐锦袍、金带。景德中,徙益州铃辖。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大中祥符四年,全由祀

汾阴,以为西京旧城巡检,铃辖。又为展延铃辖•会秦州李浚暴卒,上语近臣日:"天水边要,宜速得

人。"马知节称佶可任,上然之,命知秦州。至州,置四门寨,开拓疆境,边部颇怨。又临渭置采木场,

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赛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

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天禧初,召为契丹国信副使。未

逾月,报拜西上阁门使,复为泾原铃辖。四年,卒,年六十九。佶涉猎书史,好吟咏,勇敢善射,有方

略,其总戎护塞,以威名自任。论日: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

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勒干威惠亦皆可取。

(节选自《宋史・张佶传》,有刷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

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B.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

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C.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

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D.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

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本名之外所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号。文中:"雅"与"佶"意义相关。

B.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其中不乏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唐代的韩愈曾担任国子博士。

C.员外郎,隋于尚书省二十四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员外郎为副主官。

D.车驾,文中指帝王乘坐的马车,即皇帝乘坐马车前往汾阴祭祀,并授予张佶新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佶少有志节,献文请求考试。张佶年少时就有志向,起初因父祖有功而做了殿前承旨,因为他通晓

儒家学说,便献上文章请求考试,结果改任国子监丞。

B.张佶颇具才干,几次击败西夏。到了延安,遇到西夏人侵犯边境,张佶率领军队击败敌人:在麟府路

第7页共113页

铃辖任上,亲自射杀侵犯边境的西夏将帅,击败敌军。

C.张佶劳苦功高,多次受到奖赏。咸平初年,张佶被提升为陕西转运副使,并赏赐绯鱼;后来又因击败

入侵的西夏人,皇帝下诏书褒奖他,并赏赐锦袍、金带。

D.张佶防守边区,措施十分强硬。张佶到秦州后,设四门寨,开拓疆境,边境部族怨恨,因而袭击他的

军队,被他打败;请求朝廷不对宗哥、立遵等部族施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掘奸伏,冤人得雪。

2)会秦州李潘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

(5)张佶升为虞部员外郎的原因是什么?蜀人为什么怀念张佶?

9.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学俭传

曹学侄,字能始,侯官人。万历乙未安钛,考官张位奇之,初定第一,众谓久无比例,乃改第十,授

户部主事•既位被逐,踉跄出通州,门生故吏莫敢往视,学皆独追送舟次,为由模粮甚悉。而台省以衔

位,遂迁怒学侄,调南京添注大包尊正。

累迁四川右参政。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恻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侄乃假便宜以运费徒解守道令

自买运蜀人得免馈运之苦。岁大饥,设厂煮粥。蜀有行、坐二税;行税取商,坐税取民。岁饥,民流

亡,坐税无所出,乃以历年行税赢羡万余金抵坐税,民免追比,而贪有司皆侧目。三十九年进按察使,

又中奏贞议调。蜀人遮道留,几不道发,慰谕之始散。

初,梃击狱兴,刘廷元辈主疯颠。学侄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秋,学侄迁陕西副使,未行,而

廷元附魏忠贤,大幸;乃劾学俭私撰国史、淆乱是非,遂削籍,毁所镂版。至欲毁所创书院在漓水者,

宗室士民醵金赎乃已,既而乃得释还。

学俭家居,尝谓二氏有藏,吾儒何独无?欲修儒藏与鼎立。采撷血用书,因类分缉。十七年,闻京师

陷,投池中,为家人救,不死。

寻迁礼部侍郎兼待讲学士,纂修《崇祯实录》,松江夏允彝等起事,张肯堂请王出关趣浙东,以舟师由海

道抵吴淞招诸军,学侄力赞,谓徼天之幸,在此一举。乃捐饷上万,以速其行,且言当乘风疾发。会为

郑芝龙所阻,肯堂仅以数舟徘徊岛上,学侄知时势不可为,曰:"天若祚明,则实录可就;不然,老臣惟

一死报国矣!"九月十七日清兵入城。明日,学侄沐浴整衣冠,缢于西峰里第。时七十有四岁,检视匣内

有"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句。万历中,闽中文风为盛,自学侄倡之。

(选自《福建通志》,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俭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人

得免馈运之苦/

B.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侄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人

得免馈运之苦/

第8页共113页

C.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侄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人

得免馈运之苦/

D.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侄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人

得免馈运之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又称春闱或礼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B.大理寺,官署名。类似现代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位列九卿。

C.察典,考核官吏的大典。对官吏德业表现作综合评定,分别等次,决定去留及职务。

D.四库,古代图书分类名称。明代纂成的《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分类,内容丰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木定询的一项是()

A.曹学俭参加会试,考官张位认为他是奇才,初定为第一,众人认为很久以来没有可以比照的先例,就

被改为第十名。

B.曹学侄勤政爱民。直接把运费拨付给驻军,免去百姓运输之苦,施粥、免税来救济灾民,因此深受百

姓爱戴。

C.曹学俭敢于和阉党斗争。因著书揭露阉党暴行被弹劾,削去官职,书院被毁,自己也身陷囹圄,后经

营救才被释放。

D.曹学俭为官忠心可鉴。听闻京城沦陷,他投池自杀,被家人救起;捐助军饷帮助抗清,义军兵败后以

身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门生故吏莫敢往视,学侄独追送舟次,为免模粮甚悉

②乃以历年行税扁羡万余金抵坐税,民免追比,而贪有司皆侧目。

(5)请简述曹学侄"生前一管笔”的具体内涵。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焦度,字文绩,南安氏人也。孝武初,青州疝山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修主送之。索虏①寇青州,师伯遣

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师伯板为己辅国府参军。虏遣天水公拾贲敕文寇清口,度又领

军救援,刺虏骑将豹皮公堕马,获其具装铠稍,手杀数十人。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

充左右。见度身形黑壮,谓师伯曰:"真健物也。"除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

镇江州。刘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骐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屯赭圻。每与台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

胜。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度等,度将布向出首,

景文以为已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

拒命,景文不从。明帝不知也。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除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武陵王赞

代燮为郢州,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加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遣使假度

辅国将军、屯骑校尉。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城而已。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

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楣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事宁,度功居

多,转后军将军,封东昌真字、东宫直阁将军。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

第9页共113页

一语。太祖以其不闲民事,竟不用。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度见朝廷贵戚,说郢城事,

宣如初。年虽老,而气力如故。寻除游击将军。永明元年,卒,年六十一。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

史。

(节选自《南齐书•焦度传》)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1)下列对文中两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楣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B.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楣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C.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楣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D.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楣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B.幢主,旗主、旗头,南北朝及隋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

C.部曲,古代先锋部队的统称。部队分五部,部有曲;后泛指军队,也指部属等。

D.县子,爵位名。子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等封赐的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度作战勇猛,受人称赞。担任辅国府参军时,敌方派遭天水公拾贲敕文侵扰清口,焦度带领军队去

救援,将敌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并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

B.焦度敢于表达,为人忠诚。焦度受王景文厚待,后来跟随王景文返回京都;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焦

度非常愤怒,劝说王景文抗命,但王景文没有听从。

C.焦度战功显赫,不被重用。沈攸之作乱后,焦度担任辅国将军,并在平定沈攸之的事情上功劳很大,

但太祖因为他不能管理百姓事务,就把他解官为民。

D.焦度喜忆过往,年老体壮。焦度见到朝廷贵戚时,说起郢城当年的事情,讲述形容的情况就像当年一

样详尽,到后来年纪虽老,但气力依然跟以前一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

②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申夫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

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大怒,以为睢持魏

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折齿。睢详死,即卷以簧,置厕中。宾客饮者

醉,更溺睢,故修辱。范睢得出。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

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

王?"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卞车走。行十余里,

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

缗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

第10页共113页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日:"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

出乎?臣窃为王恐,方也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

相。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夜

著,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

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

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

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

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下列对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大夫:官名,掌论议•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

B.下车:初即位或到任,出自《礼记,乐记》。"于是范雎下车走"中的"下车"指"走下车"的意思。

C.万世:讳指国君死;还有"崩""大行""晏驾""春秋""百岁""卒"等等。

D.谒者:官名,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据传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已用

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贫寒之士,郁郁不得志。他有经天纬地之才略,但因为家境贫寒,没有施展的空间,他只好在魏

国的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

B.范雎清正廉洁,辞谢不受。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礼物,范雎致谢齐襄王,不

敢接受。

C.范雎忍辱负重,坚韧不拔。他遭受魏相魏齐鞭打、受过侮辱,但最终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

意志以奋起,最终成为相国。

D.范雎能言善辩,有远见卓识。他在国内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

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②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

(5)司马迁是如何评价范雎的,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第11页共113页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

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砰在,告纣

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

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福海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废保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

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爽曰:"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

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

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

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

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

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而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

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氯粥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

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病从

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

注:①箕子,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②粥妈,恭敬的样子。③毕,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B.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C.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D.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社,是指杀牲取血以祭社神,“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

B.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可指婴幼儿时期。

C.践昨,本义是走上庙寝堂前主阶,后来引申为帝王登基、即位。

D.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见群臣皆面南而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才华横溢。建典章制度。作《大诰》为兴师东伐作战前动员,恐成王淫佚,作《多士》《毋逸》

以诫成王。

第12页共113页

B.周公尊贤重士。在洗头时,多次捉起头发,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急忙起来礼待贤士,怕失去

了天下的贤人。

C.周公高瞻远瞩。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厘定了官吏职责,天下的

百姓为此很高兴。

D.周公心怀天下。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担忧周朝天下不稳,代成王执政,待成王长大后又还政

成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②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5)汉代贾谊评价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请结合文段,概括周公有哪些"大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避风岩记

[明]张明弼

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许,或曰与砚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也。

余何以避风其下?崇祯己卯仲秋,余供役粤帏。二十五日既竣事,则遍谒粤之大吏。大吏者,非三鸣鼓

吹不启户,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余东驰西鹫,目戾于阍驳卤簿绛旗朱帽之状,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

声,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踞以头抢地之事,至不择店肆布解衣卧之。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谒制

府。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颔之而已。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

九月底,宿三十里外。力引数步,偶得一岩。江回峰抱,风力稍损,乃息焉。及旦而视之,则断崖千

尺,上侈下算,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

可以久留需。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听怒涛声,若奔车败

马;望沸波,若一■群白鹅戢翼江心。石崖磔磔不沾土壤而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偃二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

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身住江坳,目力相界,不能数里,而阴氛交作,如处黑帷。从者皆

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

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犹胜宇院署之严丽也;吾视夫谷响

山啸,激壑鸣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观重泉,犹胜于拳跟伏谒

于尊宦之阶下也。天或者见吾出则低偻,入则簿书,已积两载矣,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

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或兹岩壁立路绝,猿徒骷党,犹难相富,若非习金丹火龙之术,

腾空蹑虚,不能一到。天亦哀山灵之寂寞,伤水伯之孤清,故特牵梃余舟,与彼结一日之缘耶?余年少

有志,与羽服思玄之徒,上烟驾,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

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

以井凳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从者皆笑,余乃纳以兹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3页共113页

A.目戾于阍■卤簿绛旗朱帽之状厌:厌恶,厌烦

B.九月麻,宿三十里外月出:月初生未大明的样子,代指农历初三

C.若一群白鹅戢翼江心鼓:扇动,振动

D.猿徒藉党,犹难耗春托寄:寄托,此处指寄情感于此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侣鱼虾而友麋鹿

B.栗乎不可以久留需/积水成渊,蛟龙生寤

C.第安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犹胜宇院署之严丽也/郡之贤士大夫请宇当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作者在完成公事之后"遍谒粤之大吏",然后"买舟过肇,谒制府""将返杨山",避风雨于一

巨岩之下的故事,并借此抒发人生遭际的感慨。

B.作者在文中将优雅、神奇的自然风物与险象环生的官场进行对比,倾吐了与其在险恶的官场上忍气吞

声,还不如到避风岩下去领受狂飙、恶浪、崩峦之惊险的心声。

C.作者写官场繁弦密鼓、东驰西鹫、令人窒息,写避风岩则渲染了“阴氛交作”的氛围;抒发感慨时情绪

激昂,色彩浓郁;议论则口若悬河,言语铿锵,极富穿透力。

D.作者为此岩取名"避风岩"有两重含义,一是在此躲避自然界的风雨,二是于此摆脱官场颓风。全文构

思巧妙,借景言情,多用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行文有气势。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石崖磔磔不沾土壤而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偃一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去

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

②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洁说

[明]李贽

余性好高,好高则倨傲而不能卞。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势仗富之人耳;否则稍有片长寸善,

虽隶卒人奴,无不拜也。余性好洁,好洁则狷隘而不能容。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

耳。否则果有片善寸长,纵身为大人王公,无不宾也。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

广,故其人愈高。然则言天下之能下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也。余乏好高,不亦宜乎!能取人,

必无逋人;无遗人,则无人不容;无人不容,则无不洁之行矣。然则言天下之能容人者,固言天下之极

好洁人者也。余之好洁,不亦宜乎!

今世龌龊者,皆以余狷隘而不能容,倨傲而不能下。谓余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

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

第14页共113页

弃。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

根也。此难与尔辈道也!

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

隆。然天下之真才真聪明者实少也,往往吾尽敬事之诚,而彼聪明者有才者,终非其真,则其势又不得

而不与之疏。且不但不真也,又且有奸邪焉,则其势又不得而不日与之远。是故众人咸谓我为无目耳。

夫使我而果无目也,则必不能以终远;使我而果偏爱不公也,则必护短以终身。故为偏爱无目之论者,

皆似之而非也。

今黄安二上人到此,人又必且以我为偏爱矣。二上人其务自我始终之,无使我受无目之名可也。然二上

人实知余之苦心也,实知余之孤单莫可告语也,实知余之求人甚于人之求余也。吾又非以二上人之才,

实以二上人之德也;非以其聪明,实以其鹫实也。故有德者必笃实,笃实者则必有德,二上人吾何患

乎?二上人师事李寿庵,寿庵师事邓豁渠。邓豁渠志如金刚,胆如天大,学从心悟,智过于师,故所取

之徒如其师,其徒孙如其徒。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故作好高好洁之说以贻

之。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高则倨傲而不能卡下:降低身份

B.能取人,必无通人遗:遗漏

C.终年有不见知己之福也恨:愤愤不平

D.实以其自发也笃实:淳厚忠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也/用心躁也

B.余支好高,不亦宜乎/杳不知其所乏也

C.皆以余狷隘而不能容/徒以吾两人在也

D.二上人其务写我始终之/客亦知夫水后月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切入论题,表明自己“不能下、不能容"的缘由,并且认为不能容纳他人的人,原本就是心

灵极其纯洁的人,反驳切中要害,鲜明有力。

B."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也可发表议论,写法比较自由。本文以议论为主,有

议有叙,充分发挥了"说"这一文体的特长。

C.作者在文中剖露心迹,阐明自己交友的原则,并说明自己闭门谢客的真正原因是"有所长”的知己难以

寻觅,但这又很难向外人诉说。

D.作者礼待黄安的两位高人,是因为他们不仅才学过人,而且德行笃实,知道作者的苦衷,作者对他们

的礼遇并不是世人所说的"偏爱"他们。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第15页共113页

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

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

②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华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

焉。华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

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异之。遭母忧,哀毁过礼,中诏勉

励,逼令摄事。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其后,祜疾笃,帝遣华诣

祜,问以伐吴之计。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

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

克。及吴灭诏日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

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当时夜宿皆所草定,声誉益盛,有台辅之望焉。微

为忤旨,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抚纳新旧,段宣怀之;东夷马

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余里,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

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贾谧与后共谋,以华曲底,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

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海内晏然,华之功也。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

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

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著《博物

志》十篇,及文章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卷三六•列传第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

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

B.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学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

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

C.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

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

D.及吴灭/诏日/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学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

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事即治事理事或代行其事,摄政指代替君主处理国政。摄事在文中指代行其他职务。

B.诏诰是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出于皇帝者叫诏,其余称为诰。

第16页共113页

C.戎是先秦华夏部落对西方部落的统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统称四夷,夏即中原华夏。

D.庶族又称寒门、寒族,与士族相对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较有作为的中小地主阶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图卦谶纬方技之书他无不详览,天下古今事物,了如指掌,博物洽闻,世

无与比,著《博物志》十篇传世。

B.张华坚持己见,支持伐吴。武帝谋划伐吴,群臣多以为不可,只有张华赞成并积极参与,虽遭挫折他

仍坚持己见,吴未灭即名重当世。

C.张华招抚四夷,治边有功。他外放守边,招抚接纳新归附者,东夷马韩新弥诸国都遣使朝贡,远方少

数民族前来臣服,边境太平无忧。

D.张华雅爱书籍,藏书甚富。他死的时候家无余财,只有文史书籍满架盈箱,曾搬家,书有三十车,记

述奇闻异事、世上少有的书他都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祜疾笃,帝遣华诣祜,问以伐吴之计。

②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麻海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

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

崇兼府长史,尝日:"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

徒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赞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

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

议。中书令崔堤、侍中拳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

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

义宗,凑谏日:"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

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亩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