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_第1页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_第2页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_第3页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_第4页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教科版六年级上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课题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6课。在学生已经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同时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本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显微镜使我们发现了许多微小生物”之后,提出了“在水中,就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认知。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制作。第二个活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和运动情况,并进行绘制记录。第三个活动是借助资料,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名称及它们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注意本环节明确出现的科学词汇“微生物”。我们所观察到的水中的具有生命特征的微小个体都是微生物。在研讨环节,“我们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水中微小生物的兴趣,同时也为微小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架起了认知的通道。最后的资料告诉我们,从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开始,科学家不断地用显微镜发现我们周围的微生物。还有蘑菇、木耳等眼睛能直接看到的生物,也是微生物的一类。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范围,正是随着我们的探究在不断地被发现和认知。当然,认识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必须借助显微镜,学生需要进一步熟练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明确先进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新的科学世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水中存在微小的生物都是认可的,这种认可主要来自学生对眼睛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认知,以及平时的文字、视频资料。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的机会,亲眼观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对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之前,学生在显微镜下主要是对生物体细胞的观察,本课要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细胞上升到微小生物的完整个体,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虽然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活生生的、直观的微小生物,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对微小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特征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形成微生物的概念,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学习中完善对微生物的认识。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科学探究目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科学态度目标·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难点能够借助显微镜追踪观察水中活的微小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显微镜的发明,让观察到了多种多样的细胞。(展示图片)自从荷兰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一种非常细小的生物之后,许多科学家也在空气、土壤和水中发现了它们。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镜头一起见识一下吧。(播放视频)你知道科学家们发现的这种生物是什么吗?明确:◆人们通常将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如属于真菌的蘑菇、木耳等。2、池塘里的水,看起来很清澈,真的有不少微小的生物?我们能否借助显微镜亲自观察一下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看图片看视频回答思考通过图片、视频导入聚焦问题,激发探索兴趣。讲授新课一、探索(一)采集水中微小生物1、实验器材烧杯、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吸水纸2、直接采集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可以采集到微生物。提示:自己到附近自然水域采集时,须有大人陪伴,注意安全。3、人工培养我们可以提前一星期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的生物。看图说说培养的过程是怎样的?明确:①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人装有干草的烧杯中②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结集而成的)③用滴管从靠近水面处取水(因为微生物比较密集)(二)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装片1、回顾:制作装片的基本步骤。2、如何根据所学的内容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明确:①用滴管取少量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为避免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跑来跑去不便于观察,可取少量纤维(如脱脂药棉、干净毛笔上的毛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②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从水滴一侧轻轻盖到水滴上。③用吸水纸从盖玻片边缘吸去多余水分,起到限制微小生物活动的作用。(三)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1、回顾:显微镜使用方法2、使用显微镜时注意: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到玻片;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轻拿轻放。3、观察演示,播放视频。4、观察记录在显微镜下看到在水滴中运动着的就是微小的生物。①两人一组,共用一台显微镜,轮流观察。②把我们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画下来。③画出大致轮廓以及比较明显的结构。用文字描述其结构特征和运动时的变化等。5、观察汇报。展示图片,描述特点。6、比对查阅对照资料看看我们观察到的是哪些生物,查查他们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资料阅读:水蚤又叫鱼虫,属于节肢动物,长约2毫米,浅肉红色,生活在淡水中。线虫属于线形动物,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在淡水、海水、陆地上随处可见。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草履虫的身体前端较钝,后端较尖,中后部较宽,形状像一只倒转的草鞋。草履虫是生活在不流动、含很多有机物的淡水里。是一种个体比较大的原生动物,用肉眼可以看见是一个小白点。草履虫的繁殖方式是先将身体拉长,接着从中部分裂成两部分,最后每部分形成一个幼小的草履虫。变形虫是能变形的。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细胞表面的任何地方都能突起,这些突起叫伪足。变形虫伸出伪足的方向就是它运动的方向。伪足还能包围食物,把食物消化吸收。变形虫生命力极强。变形虫的分裂繁殖:由一变二,二变四……藻类微生物没有根、茎、叶,但能进行光合作用。二、研讨1、我们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有什么共同点?明确:草履虫、变形虫、钟形虫都属原生动物。新月藻、衣藻属于藻类植物。共同点:构造简单。都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称为单细胞生物。身体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2、我们观察了几种微小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明确:3、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明确:①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②需要进食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③需要呼吸;④排泄废物;⑤对外界刺激有应激表现;⑥有生殖现象。例如,草履虫是生物。草履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是这一个细胞却能完成消化、呼吸、排泄、繁殖等所有的生命活动。草履虫的食物是细菌和单细胞藻类。它通过细胞口将食物吸入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分列式,即一分为二。所以,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三、课堂练习1、最容易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是()A.自来水B.矿泉水C.稻田中的水2、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生物,它可能是()A.草履虫B.变形虫C.线虫3、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A.被染色B.微生物繁殖C.有杂质4、如图所示,用干稻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A.池塘水B.矿泉水C.自来水四、作业布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研究什么?认识器材认真听讲看图口述回顾交流看书回答回顾交流注意听讲看视频观察,记录汇报观察结果对比,查阅,交流回答回答讨论练习学会采集水中微小生物的方法,为制作装片做准备。能够制作水中微小生物装片,为观察做铺垫。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特点,知道它们也是生物,具有生物特征。对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进一步提高认识。完成达标测评培养探究微小生物兴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知道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观察工具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能否放大物体图像能放大不能放大(且图像大小不变)不能放大(但能把图像缩小)特点中央厚、边缘薄一样厚中央薄、边缘厚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镜。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2)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3.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肉眼看到的蚜虫密密麻麻,也看不清细节,而在组合凸透镜下能 较为清楚地看到蚜虫的肢体。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5.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6.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7.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显微镜的使用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3.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注意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4.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5.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6.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7.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这样的复眼能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8.受昆虫的启发人们进行了很多的发明创造。如: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雷达——对蝙蝠的模仿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所以物体需要制成玻片标本。3.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1)盖上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2)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碘酒是为了让细胞染色,便于观察。(3)不要用摸过洋葱的手揉眼睛。4.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1)在显微镜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它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看到的大泡泡是液泡。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4.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他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3.在池塘的水中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可能有草履虫、水蚤、钟形虫、喇叭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眼虫等。4.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2)在显微镜下看到在水滴中运动着的就是微小的生物。(3)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的方法:①事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②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5.我们还可以提前培养微小的生物(1)霉点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聚集而成的。(2)用滴管取烧杯内的水时,可以适当靠近水面附近,这里的微生物比较密集。6.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7.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灵芝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1.病毒也是一种微生物,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2.微生物既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3.微生物带来的危害(1)科学家发现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