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1《放大镜》教案(附1单元知识点)_第1页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1《放大镜》教案(附1单元知识点)_第2页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1《放大镜》教案(附1单元知识点)_第3页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1《放大镜》教案(附1单元知识点)_第4页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1《放大镜》教案(附1单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教科版六年级上1.1《放大镜》教学设计课题放大镜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的学习中,将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本课聚焦部分明确研究对象“放大镜”,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实现了从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第二个活动是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其目的是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在研讨环节中,通过“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认识具有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体,也能把图像放大。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出答案,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科学探究目标·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科学态度目标·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重点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难点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放大镜图片。1.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工具吗?我们在科学课上使用它观察过什么?预测:这是放大镜,我们曾使用放大镜观察过蚂蚁、蜗牛等小动物,观察过植物的根茎叶。2.放大镜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有哪些应用?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3.通过教科书聚焦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起什么作用?明确:(1)放大物体图像作用。注意:不是放大物体,因物体不没变大。(2)聚光作用:聚太阳光点燃火柴或纸张。4.怎么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5.使用放大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明确:不要在强光下对着自己的皮肤防止灼伤或者对着易燃物品引起火灾。6.放大镜,顾名思义,具有放大功能。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回顾,交流回答观察,回答看视频回顾回答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用,激发研究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讲授新课一、探索(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观察步骤(1)首先给三种镜片编上号(2)用三种镜片分别观察自己的指纹、大小相同的文字或皮肤上毛孔等,找一找哪种镜片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3)先正面观察,再从侧面观察三种镜片有什么不同特点。(4)将你的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二)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围棋子、平面镜有什么不同特点?明确:放大镜是透明的,围棋子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小结:(1)放大镜镜片特点:中央后,边缘薄;透明(2)放大镜镜片作用:放大物体图像(三)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1.这是三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放大效果,请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2.观察方法(1)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2)为了方便观察记录,先将镜片编号。(3)可以将镜片的特点用简图加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3.观察记录与交流4.我的发现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叫凸度。)5.讨论(1)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有关吗?①材料准备:三个倍数相同直径不同的放大镜②观察与记录③我的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无关。(2)从下面的观察记录中,有什么新发现?新的发现:放大倍数越大,透镜的视野就越小;放大倍数越小,透镜的视野就越大。二、研讨1.阅读资料,放大镜的镜片为什么叫做凸透镜?明确:因为放大镜的镜片具有中央厚、边缘薄且透明的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明确:镜片的凸度不同。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明确:跟镜片的凸度有关,与镜片的直径无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三、拓展:自制放大镜根据放大镜的镜片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1.实验器材:载玻片、滴管、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水、塑料薄膜、铁丝2.活动任务(1)做一做: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吗?(2)比一比:谁能让字放得更大?(3)想一想:字放得大的原因。3.讨论制作方法预测:◆在载玻片或塑料薄膜上滴水◆在透明容器中装水提示:制作后别忘了检验哟。播放视频。4.我的发现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可以做成放大镜,能把图像放大,如水滴、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等。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A.装上水的透明袋B.没装水的玻璃杯C.透明的玻璃球2.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A.放大镜B.光滑度C.凸度3.用圆形的鱼缸做的生态瓶,从侧面观察鱼缸内的生物,看到的图像()A.比实际的小B.比实际的大C.一样大D.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二)判断题1.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2.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放得越大。()3.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薄边缘厚,即中间是凹的。()4.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5.近视眼镜的玻璃片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小。()五、作业布置查阅资料,分享放大镜的发明史。按步骤观察比较记录分析观察比较归纳排序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实验、分析阅读资料回答回答回答认识器材讨论看视频,学制作谈发现练习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三种镜片截面的特点,用图形来抽象表示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架起“中央厚、边缘薄”这一概念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凸”这一概念。通过观察不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激发学生对放大倍数的研究与探索。要求学生先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再观察镜片截面特点,并用图表示,让学生建立起镜片截面厚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层层深入总结探索内容,进一步提升认识通过制作一个水滴放大镜,学生在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中,巩固对放大镜特点的认识。用更多的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从认识一种放大镜推向一类物品,即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可以做成放大镜,能把图像放大,从而建立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完成达标测评了放大镜的发明史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观察工具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能否放大物体图像能放大不能放大(且图像大小不变)不能放大(但能把图像缩小)特点中央厚、边缘薄一样厚中央薄、边缘厚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镜。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2)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3.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肉眼看到的蚜虫密密麻麻,也看不清细节,而在组合凸透镜下能 较为清楚地看到蚜虫的肢体。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5.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6.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7.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显微镜的使用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3.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注意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4.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5.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6.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7.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这样的复眼能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8.受昆虫的启发人们进行了很多的发明创造。如: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雷达——对蝙蝠的模仿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所以物体需要制成玻片标本。3.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1)盖上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2)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碘酒是为了让细胞染色,便于观察。(3)不要用摸过洋葱的手揉眼睛。4.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1)在显微镜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它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看到的大泡泡是液泡。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4.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他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3.在池塘的水中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可能有草履虫、水蚤、钟形虫、喇叭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眼虫等。4.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2)在显微镜下看到在水滴中运动着的就是微小的生物。(3)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的方法:①事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②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5.我们还可以提前培养微小的生物(1)霉点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聚集而成的。(2)用滴管取烧杯内的水时,可以适当靠近水面附近,这里的微生物比较密集。6.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7.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灵芝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1.病毒也是一种微生物,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2.微生物既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3.微生物带来的危害(1)科学家发现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2)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霉变。4.微生物带来的好处(1)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蘑菇、酸奶、甜酒、泡菜、腐乳、面包、醋、酱油等。(2)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3)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巨大贡献。5.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6.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眼睛眼睛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7.人类不仅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还发现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其他生命现象都和细胞有关。在此基础上,人类成功地培育出许多具有良好品质的动植物新品种。教科版六年级上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课题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七课,本节课有两个重要的内容,一是了解地球运动对生物的影响;二是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本节课对本单元整体内容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本课内容聚焦在昼夜对生物的影响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上,并让学生在资料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万物之妙、自然之奇,体会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在拓展环节中,要求学生课后用思维导图进一步总结归纳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总结学习成果。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下册,学士已学习过四季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和对课外读本的学习也积累和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本课内容聚焦在昼夜对生物的影响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上,并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万物之妙、自然之奇,体会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地球运动和地球上的一些现象有因果关系。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网络学习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能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科学态度目标·了解自然之妙,感受生命之坚强、生命之美,形成自然敬畏之心。·有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有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知道产品的投产必须经过对环境和自然影响的论证。重点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难点用思维导图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交替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四季变化又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呢?思考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探索(一)交流自己知道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我们知道哪些呢?1、填写记录单2、汇报整理(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信息大千自然,无奇不有,还有很多非常有趣、非常神奇的影响。通过网络学习,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信息吧!1、活动要求(1)使用浏览器查阅权威科普。(2)一边阅读一边提取关键信息,分类记录在便签纸上。(3)写满为止,写满即贴到班级大表上,阅读他人的学习所得。(4)限时10分钟,做到图文并茂。2、我们的查阅记录(三)信息展示与交流A、昼夜对生物的影响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①郁金香:白天气温高,花瓣开放;晚上气温低,花瓣便会闭合。②红花酢浆草:花与叶对阳光均敏感,白天、晴天开放,夜间及阴雨天闭合。③牵牛花:通常在早上4~5点钟就会开花,大约到中午时分花朵就会凋谢。这是为了保持花里水分不被蒸发。④夜来香:虽然在白天也会有零星花开,但在晚上开放最盛。⑤紫茉莉:又叫地雷花或者傍晚花,每天傍晚开放,第二天早上会闭合。⑥月见草:听着名字都应该知道在月下开放。⑦昙花:如果是6-8月开花,开放的时间一般在晚上的9点到10点,到了早上的3点到4点就会枯萎。如果是9-10月开花,开放的时间就能提前到8点,同样会持续到凌晨3、4点钟。⑧月光花:和牵牛花很像,白花盛开如满月,而且还在夜间盛开,因此而得名。小结: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因素就是光照。大多数植物在白天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运动。2、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有的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