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苏联的经济改革【复习要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课标展示】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十月革命后,列强武装干涉,妄图推翻___________。②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形势。③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非常措施。(1)背景苏维埃政权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①十月革命后,列强武装干涉,妄图推2①农业:实行___________,余粮低价交售国家。②工业:普遍实行___________,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内容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①农业:实行___________,余粮低价交售国家。(2)32.新经济政策①农业:以固定的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税后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②工业:大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商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________。(2)内容粮食税自由贸易2.新经济政策①农业:以固定的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4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确立:经过工业化和___________,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农业集体化①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排斥市场的_______计划经济。④主要以_________管理经济。(2)表现指令性行政手段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农业集体化①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5(3)评价①积极a.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_______。b.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a.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②消极工业化斯大林模式(3)评价①积极a.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6(1)判断: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辟,是历史的倒退。 ()(2)选择: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是对哪一政策特点的概括?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3)思考: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1)判断: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复7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背景:战争。
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四点内容:余粮征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四”82.新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创新:在小农经济占优势情况下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两个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三个背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直接过渡失败。2.新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本质区别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本质区别10二、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2)内容a.给予农民一定生产资料,开荒增产。b.开展_____________。①农业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b.推行“物质利益原则”。②工业种植玉米运动二、苏联的经济改革(2)内容a.给予农民一定生产资料,开荒增11(3)评价①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②局限a.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_____改革。b.提出的目标严重脱离实际。局部2.勃列日涅夫改革 (1)目的: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内容①工业a.推行新经济体制。b.注重运用_________,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价值规律(3)评价②局限a.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_____改革。局12a.扩大农庄_______,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b.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对个人副业的限制。②农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自主权a.扩大农庄_______,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②农业313(2)内容①经济a.提出“加速发展战略”,进行_______变革。b.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②政治改革。①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却无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②政治改革偏离了_____________,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3)评价根本性社会主义方向(2)内容①经济a.提出“加速发展战略”,进行_______14(1)判断: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有力的纠正,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2)判断: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是苏联三次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3)选择:率先冲击斯大林模式,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闸门的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普京√×A(1)判断: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有15(4)思考: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赫鲁晓夫对苏联当时不合理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进行改革和调整,但在理论上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4)思考: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16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可归纳为“三、二、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可归纳为“三、二、一”171.全面认识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则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1.全面认识苏联的经济改革182.苏联三场改革的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2.苏联三场改革的比较19重点一苏俄“追随理想”和“面对现实”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聚焦重点史论突破[史论要点]要点1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提示:(1)从特点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与共产主义特点的非常政策,是超越生产力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措施。重点一苏俄“追随理想”和“面对现实”的“实验”——战时共产20(2)从经济作用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确保国内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从消极作用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不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2)从经济作用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巩固新生的苏维21要点2简述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及其作用。
提示:(1)特点
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③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要点2简述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及其作用。22(2)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作用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②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23重点二“高度集中”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史论要点]要点1简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提示:(1)形成过程
①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②1927年,为解决工业化面临的困难,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③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以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一五计划”。重点二“高度集中”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史论要点]要点24④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确立。(2)特点①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以实现工业化;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②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④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25要点2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提示:(1)积极作用
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要点2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26(2)消极影响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②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2)消极影响27重点三斯大林体制的“掘墓人”与“守墓人”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史论要点]要点如何评价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提示:(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最终失败。重点三斯大林体制的“掘墓人”与“守墓人”[史论要点]要点28(2)勃列日涅夫改革把军事工业、军备竞赛放在战略高度层次上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影响,但它使苏联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进一步发展,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范围内进行,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2)勃列日涅夫改革把军事工业、军备竞赛放在战略高度层次上发29(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失误是不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导致苏联的解体,但我们不能把苏联解体的责任完全归结于戈尔巴乔夫改革。事实上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正确理论指导,对改革目标急于求成,把改革引入歧途。其许多做法源于个人对问题的思考,并且受到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失误是不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30一、读图释义
图1
(1922年)苏俄农民踊跃缴纳粮食税识图读表释史明义一、读图释义识图读表释史明义31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2)图示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工人、农民的欢迎,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巩固了工农联盟,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及影响,与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比较等。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政治经32情境创设: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候争霸,虽然泰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泰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那么,当时泰国面临哪些机遇能够最终完成统一?一、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变革时代1、大动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2、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3、大变革:⑴社会经济的变化:随着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奴隶逃亡垦荒,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⑵阶级关系的变化:①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实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足球-运、传、射组合单元 回传射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进料加工,出口合同8篇
- 2025年租房合同简短模板6篇
- 写作《学写游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Unit 1 Animal friends 第3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风华盛世住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年厚膜工艺电源项目发展计划
- 第25课《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简单答案)
- T-CISA 402-2024 涂镀产品 切口腐蚀试验方法
- 后勤安全生产
- (人教版)广东省深圳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十章 基本商务沟通
-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高中2025届高考仿真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藻类、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课件
- 挑战杯-申报书范本
- 肿瘤科疼痛一病一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