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童年的发现》一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增强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探讨童年记忆中的发现,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启示。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和形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提升审美情趣。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童年生活充满好奇和怀念。在知识层面,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深度有限,对复杂情感和深层主题的把握可能不够精准。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独立分析文本的能力还需加强。他们能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但往往缺乏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如何将阅读中的感悟转化为自己的文字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情感丰富,但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情感的影响。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但有时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学习效果。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由于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熟悉,他们对《童年的发现》这类文章有较强的兴趣,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深度有限,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此外,学生的情感波动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文本中情感体验的把握,教师需注意引导他们理性分析,避免情绪化。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课本《童年的发现》。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互动。
3.信息化资源:网络资源库,包括与《童年的发现》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介绍、同类文学作品等。
4.教学手段:PPT课件、视频片段、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去发现那些被我们遗忘的美好回忆。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童年的发现》。”
2.学生迅速翻开课本,找到《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准备开始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课堂,纠正字音和句子节奏。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1.老师提问:“同学们,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学生回答:“课文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的一次重要发现。”
2.老师追问:“这次发现对作者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这次发现让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
3.老师总结:“是的,这次发现让作者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四、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情感
1.老师提问:“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他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勇于探索。”
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体会他的情感。
学生回答:“主人公在发现的过程中,经历了兴奋、激动、困惑等心理变化。”
3.老师总结:“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体现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重要收获。”
五、品味语言,感悟哲理
1.老师提问:“文章中有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
学生回答:“比如‘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奇妙的’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2.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句,体会其中的哲理。
学生回答:“这些语句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3.老师总结:“是的,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童年经历,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激发了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2.老师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发现?”
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老师布置作业:
(1)阅读与《童年的发现》类似的文学作品,如《童年》、《我的空中楼阁》等。
(2)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童年发现的作文。
七、课堂总结
1.老师站在讲台前,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学习了《童年的发现》,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2.学生齐声回答:“谢谢老师,我们一定会努力。”
3.老师微笑着结束本节课。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童年》高尔基: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视角,展现了俄罗斯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其中包含了许多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与《童年的发现》中作者对童年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的空中楼阁》林清玄:这篇文章以作者童年的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成长和梦想的故事,与《童年的发现》的主题相近,都是对童年美好回忆的追忆。
-《童年往事》鲁迅:鲁迅的这篇文章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童年的发现》中作者对童年的感悟有相似之处。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作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以上推荐作品,通过对比阅读,深入了解不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不同视角和表达方式。
-撰写读后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举办主题班会: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角色扮演活动:以《童年的发现》或其他相关作品为素材,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作品中的角色,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举办绘画比赛:以童年为主题,举办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
-家校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活动,共同探讨童年生活的意义,增进亲子关系。教学反思与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整体来看,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踊跃,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特别是在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表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我可能过于注重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述,而忽视了其他角色的刻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全文人物关系的梳理,让学生全面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在教学策略上,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这种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的内容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注意力不集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了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比如提问、抢答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和进步。他们在阅读理解、分析文本、表达观点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通过阅读《童年的发现》,对童年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全文人物关系的梳理,让学生全面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在课堂上设置更多互动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4.针对容易分心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童年》高尔基(节选):通过阅读《童年》中关于主人公童年生活的描写,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童年生活的差异。
-视频资源:《童年记忆》纪录片: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故事和访谈,展现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童年记忆,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童年的美好与变迁。
2.拓展要求:
-阅读材料:《童年》高尔基(节选):学生可以选择在课后阅读《童年》的节选,重点关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描写,思考童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从自己的童年经历中汲取力量。
-观看纪录片《童年记忆》:观看纪录片后,学生可以写下观后感,分享自己对童年记忆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这些记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回忆自己的童年,收集家庭中的童年照片或物品,制作一份家庭童年记忆册,并在下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
-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讨论童年生活中的有趣事件或难忘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性格形成。
-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素材,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特别的童年记忆,并分析这次经历对他们的意义。
-研究项目: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童年相关的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如儿童玩具的发展、儿童教育的变化等,并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解答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通过阅读和分析,我们了解到作者在童年时期的一次重要发现,以及这次发现对他人生的影响。以下是我们今天的学习要点:
1.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的一次重要发现,即对生命起源的思考。
2.通过这次发现,作者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和美好。
3.文章中的主人公展现了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特点。
4.文章通过作者的童年经历,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激发了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当堂检测:
1.作者在童年时期的一次重要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606-2025家用沼气灶
- 品牌合作开发与运营合同范本
- 度设备维修合同安全协议
- 幼儿园保安劳动合同合同
- 实习生劳动合同范文参考
- 买卖合同(范本)
- 奶牛租赁合同模板
- 13 人物描写一组 《两茎灯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采购合同
- 客户服务人员合同协议书
- 初中体育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表(标准版)
- 物流基础培训资料
- 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粤剧介绍(课堂)课件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案)
- lm3s8962开发板用户手册
-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 食品防护评估表
- 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整理
- (74)-17.3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