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生态新村建设的启示_第1页
陆丰生态新村建设的启示_第2页
陆丰生态新村建设的启示_第3页
陆丰生态新村建设的启示_第4页
陆丰生态新村建设的启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丰生态新村建设的启示

天八门:天东南角欣赏来自鲁丰万安地区东北面的强大石峰。山脚下的新寨村,一个圆筒式的古寨掩映于绿树翠竹之中。新寨为黄姓集居地,始建于康熙三十年,以建造者黄继显父亲的名字“和安”命名。黄氏族源出附近石寨老村,故又称新寨。寨前,小山相向,一形似雄狮,一状如大象,构成了“狮象把水口”的独特地理景观。宽阔的河道不见了,但渠水潺潺,依然在诉说着古寨的沧桑。伫立在高达丈余的城墙下,威严沧桑的感觉油然而生,古老斑驳的墙壁,布满用于防御、对外射击的枪眼。内侧城墙横截面呈梯形,高约16米,共13层,越往下越宽,从下至上,构成了不同层次的环寨墙道,最宽处可跑马,最窄的也可单人通过。墙的最下边用坚硬石头铺筑,厚实坚固。墙基与民居空出宽1米的环墙寨巡逻路道。“原来的寨墙比现在还多三层。当年建寨时老祖母提议多建三层,说是留给后人拆的。”果然,破四旧时期,上级下令拆除寨墙,村里组织青壮人员用铁镐挖铁捶砸,费了好大劲才拆掉三层,最后因墙体实在坚固只好作罢。寨门按后天八卦方位所设,有西、南、北三座门。正门为西门。门上牌楼“和安里”三字浮雕凸现,寓“和睦安居”和“兴盛平安”之意。有趣的是,站在正门向外远眺,你会发现身后的黄氏宗祠大门与正门成一直线,远对螺河对面河西镇境内旗山和剑岭(俗称乌面山)两山峰之间。三门皆有联队。西门联曰:“左映旗峰迎瑞气,右临剑岭发祥光”;南门联曰:“瑞蔼南宫开泰运,光迎东井唤昌期”;北门联曰:“英风特著于西蜀,正气常存呼北门”。南北两门匾额颇含深意。南门“洁齐”两字,是从地理方位上说的。南门地处东南,在八卦来讲属于巽卦,据《说卦传》解:“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另外,“洁齐”还是古代女人四大节之一。“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北门匾额“阳德”源自《鬼谷子》决篇第十一: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三寨门牢固,每门两道石门,一前一后,一小一大。通道两侧各有一小间,用于堆放武器和驻扎人员。每扇木门厚达10公分。大门关上后,还有两道搭链、两道穿杠,穿杠还可以用榫子加固。门上面有两块方形石槽,消防用的,当敌人用火烧门时,在上面可以用水浇灭火。寨墙外原有雕楼八座,其中六座位于三门左右两侧,延伸出墙外2米,每条墙环道都可达八座雕楼。周围底圾平展,四周动静尽收眼底,所有窗口视野一致并互交,不留视野死角,如全寨三个寨门关闭,则固若金汤。明清时期,海陆倭患严重,盗匪猖獗。富甲一方的新寨,居然没有倭盗敢前来袭扰围攻,其威名由此可见一斑。民国时期,外地一盗匪被保安团钟超武部追赶至新寨,情急之下逃窜进寨内,20多人的保安团硬是不敢进寨,只得派人前往与新寨同宗的石寨村族长出面说明缘由,请求寨内居民自行将盗徒捆绑送出。1943年某日,一股日军由陆城一路烧杀抢掠至大安境内,经过新寨时,眼瞅着新寨阵势,不敢贸然进入,只好绕道拐进寨后的狮子嶂山麓。纵观寨内庭院,排列有序,整齐划一,三街六巷穿过其中,分隔适中得体,动静相宜。前后门庭与左街右巷相连相通,虚实结合。所有建筑相互有呼有应,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有里有外,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恢宏的气势,聚而不乱、分而不散、规整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秩序,呈现一种群体的和谐与平衡。建筑材料以三合土为主,墙体大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用土坯或夯土垒筑。村人说,建寨时黄继显之侄黄德星以正四品官衔出任广西梧州知府,按封建朝代“四品官厝”的规格,每间房离地面1.2米以上全部漆成白色,之下一律漆为墨黑色。按封建王朝律例,如遇朝廷四品官员前来抄家,家人只需把屋内东西自行搬出即可。新寨,固若金汤的城堡。新寨,好大的一个家。宗祠巍峨蕴古风穿过西门,便来到祠堂广场。庞大气派的黄氏宗祠出现眼前,气势磅礴的“五马拖车”建筑样式,在海陆丰民居建筑中甚为罕见,主体建筑以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置于中轴线,主体两侧分别各有两座“九间学”纵向排列,以“火巷”与主座隔开,最外侧再加建“火巷”“排屋”围合,使之成为一座庞大的独立单元。环顾四周,前有开阔广场,后有两栋“九间楼”横列,一前一后,每栋高二层,各有九个房间。左右两侧“八间厝”民居横护,并与“九间楼”之间留有两块空地,谓之“龙眼”。寨内民居以宗祠为中心点,环包围护,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走过广场中间特地铺筑的“龙舌”泥砖道,径直来到祠堂门口,硬山顶屋面造型独特,凹斗门楼气势恢宏,墙上镶嵌着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泥雕挂屏,形象生动,细腻精美。大门为五联式石门,只开中门,其余4门皆紧闭。中门前置精美石锣一对。门首横额刻“黄氏宗祠”四字。建筑平面布局呈严谨方正的群体组合,将厅堂布置在中轴上,其它左右对称布置,中座明问前凸出“拜亭”,突出其祭祀功能。同时,将厅堂、拜亭,连廊、天井、从厝、厝巷进行有机组合,通过连廊的联接,厝巷的联系,旁门的串联,从厝的围护,从而给人以均衡感,使祠堂显得庄严肃穆,既适合祭祀的礼制,又能满足日常生活使用功能的需要。仔细品味祠堂内外的细微设置,处处体现着黄氏先祖“富而求贵”的深沉用意,和倾注着“留与子孙谋”的良苦用心。例如,正门五联大门,预留的四门,希望日后儿孙取得功名,开启相应之门。门前两尊石锣,其中一座石锣心,待子孙日后取得级别官衔后再更换上石鼓。门首“黄氏宗祠”匾额,“宗祠”二字设置为活动板块,寄望儿孙建功立业,封侯晋爵,将之更换为“家庙”或“家府”。祠堂内36根木档柱也是有讲究的,期待子孙致富发财后,将木柱更换为石柱。据传,祠内原挂48块匾额,都为外人所送,其中正厅横梁悬有圣旨牌匾,祠外竖旗杆硖22副,可惜大部分文物毁于“文革”。祠内柱联道出黄氏祖的渊源:自闽入粤已数百年诗礼簪缨允称陆安世泽,卒祖及亲将千万祀春秋俎豆堪为江夏祠宗。而神龛对联多少有些特别:不听妇人言不徇私自可同居九世,能成祖父训能教子何须择里三迁。该联出自谁人之手?有何深意?有村民说,当年新寨落成,任职梧州知府的黄德星回家省亲,祖父命他为神龛撰联,德星以连说“不能”,祖父不依不饶,命他以“不能”二字撰联,德星无奈,当即挥毫书此联句。据说,该对联透露了当年石寨黄家发生的鲜为人知的家庭纠纷。用反向的思维方式,上联可以推出:造成当年赫赫声名的黄家不能“同居九世”的原因,在于家庭里有人“听了妇人言”和因此而“徇私”。下联点明了“择里三迁”的原因,系有人“不能成祖父训”“不能教子”。至于详情,无需在此赘述。旧志记载:“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重视田,各大姓巨族,多建有大宗祠堂祀远祖,富有者也多为高、曾、祖、父四代建祠堂……”神圣的黄氏宗祠既是施行宗族伦常的法地,也是家族兴旺的象征。深受“祠堂文化”影响的黄氏族人,至今仍保留着依古制进行春秋两祭的习俗。秋祭在石寨大宗祠进行,春祭在新寨的黄氏宗祠举办。其仪式与内容自清以来基本保持不变,有一套既定的仪式。如今的春秋两祭已被黄氏后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外出人士利用集会之机,商议家乡发展大计,为家乡公益事业共襄盛举,筑村道、建公园、兴水利、修公厕……,使古寨旧貌换新颜。2003年,外出经商乡贤捐资700多万元修建了长3.5公里、路宽12米,兼具有农业水利综合功能的现代化的新石南水泥公路。潘锦之官任知县这是一个缔造财富的传奇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黄继显,清代赫赫有名的大盐商,石寨黄氏开基三世祖黄易之侄。黄继显的故事还需从黄易说起。黄易,清顺治十三(1657)年丁酉科举人,清顺治十五(1659)年已亥科进士,初授福建归化县知县(即今福建宁化),曾任京都龙池书院教谕。康熙初年,朝廷撤藩之举引发“三藩”之乱,云南吴三桂、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三位汉王联合起兵反抗。耿精忠在闽举旗反清后,地方官员纷纷归附,只有黄易不愿附逆,历尽千辛万苦,徒步回到故乡石寨。黄易在家期间,又爆发了潮州李成栋之乱。此时的他闻知朝廷平叛大军驻扎江西,准备进闽平叛的消息,立即拜别父母,潜入江西。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丁巳五月,以孤忠幽愤,卒于三山旅舍,志业不遂;闻者悲之。”“康亲王暨闽抚特疏以闻,奉旨:黄易两经逆变,不甘从逆,忠贞深为可嘉,著从优叙具奏。部复:奉旨赠福建按察司佥事,遣官祭葬。”(见《海丰同治志》续志下卷人物篇)。孤忠而卒的黄易赢得身后哀荣:乾隆二十九年奉旨立传,编入清史,赐祀京都昭忠祠,又降旨建陆城忠贞祠,享春秋二祭;荫封三代,其父黄致健康熙六年授封为文林郎福建汀州府归化县知县,其子康熙九年荫授山西太原府繁峙县知县。据传,黄易在归化县任职时,曾关照一名叫潘锦的贫寒书生,延至府上,亲予辅导,情同父子。潘锦不负恩师厚望,发愤攻读,科场折桂,捷报频传,官至吏部尚书。一次,潘锦奉旨到惠州府办案,特地召见了黄易的后人,其中就有黄易的侄子黄继显。吏部主管各地大小官员,吏部尚书位高权重。同往族人大都向吏部大人打探入仕的可能,独黄继显向潘锦提出从事盐业运输销售的要求,潘锦欣然应诺,特赠与从京城带来的黄色绸缎一匹。黄继显弃仕从商自有自己的考虑:海陆丰虽地处海隅,然独具“渔盐”之利,陆路交通不便,水道却能货畅天下。盐为朝廷所掌控的战略物资之一,然“朝中有人好办事”,有了吏部大人的支持,金山银山不再是梦。日后的事实证明了黄继显超凡的商业眼光。在封建朝代,黄色为皇族所独享,黄继显将吏部大人所赐的黄绸缎,裁剪成一幅幅小旗,插在船队每只船的船头,摇身一变成了“红顶商人”,开始了他缔造财富的神话故事。庞大船队载着满仓的盐袋,从海陆丰沿海各个盐场浩浩荡荡出发,从海路驶往全国各地。另有一路沿螺河逆水行舟直抵吉康都螺溪约,登岸后陆路分销广州、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区,各船队还从外省产粮区购运回大米,平价在海陆地区出售。贸易带来暴富。黄氏族人开始大量购置田亩,租田遍布陆丰的大安、城东、河东、河西诸镇,远至海丰的梅陇。仅在梅陇一地就号称“万租”。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清康熙年间,本是富庶之地的杨兴都梅陇,发生了罕见的大海啸,田园被毁,人员伤亡,十室九空。灾难过后,清廷为恢复生产,一方面从外地大量迁入人员;另一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富有者到梅陇买地购田。黄氏家族虽号称“万租”然对佃户收取的是象征性的“仁德租”,对伤老病弱孤寡者则一概免收租税,实收不足三成。况且部分田亩是来自一些权属不明的佃农依附,也由此引起另一大富户的不满,两家打起了官司,从地方一直至朝廷。据说,在康熙祖母孝庄的直接干预下,黄家最后才打赢了官司。富有促进建设。雄心勃勃的黄继显通过潘锦的引见,从京都聘来地师张连烽,准备择址建寨。据说,地师开始在杨兴都的梅陇选地,因“好地”已被“归丰林”先占,而另择坊廓都的后坎,黄氏祖祠建成后,又发现此地美中不足(黄氏祖祠今仍在),最后才选定在距石寨二公里处的狮仔嶂山脚下设城筑寨。灵泉寺—◎链接:狮仔嶂下灵泉寺狮仔嶂海拔400米以上,位于陆河河口墟东南8公里,向大安、八万两镇延伸,自古以来就被陆丰人民视为“灵山”。它自西北至东南,余脉一至碣石玄武山,故有玄武灵庙;一至东海龙山,古有龙山学宫。狮仔嶂在中部大安境内石砻箜处也同样“分龙三脉”:两路折北一路向南。两北者始有唐武德五年的安陆县址环珠寨、清康熙年间的新寨。据传:当年地师张连烽认为,新寨属“狮仔嶂来龙”,但“龙旺局小”,日久恐成“悃龙”之地,故留言黄家日后须在寨东南面石砻箜处修建庵庙,借寺庙钟声起“振龙神”之功。清雍正三年,一僧人自广州花都而来,自称“生在花锦地,死在灵泉寺”,奉师傅之命前来灵泉建寺。僧人的到了终于让新寨人想起当年地师之言,对建寺极力支持,出钱出力,籍此完成“学堂、祠堂、庵堂”配套体系。还特地从五台山定制一口大铜钟。该铜钟极沉极厚,声传10里,音清而绵。惜毁于“文革”。灵泉寺距新寨约2公里,山水清幽,怪石嶙峋,山泉长流不息,清甘可口,长饮可葆鹤寿童颜。据说左右二涧可验天气阴晴,故名“灵泉”。为大安古八景之一。《县志》记载:“清雍正乙巳三年(公元1725)在狮子嶂下石崆峒,由僧嘉会所募建灵泉寺”。僧嘉会死后葬寺附近“和尚墓”,立有碑记。上世纪九十年代,黄氏族人倡议重修灵泉寺。至今香火鼎盛,游人不绝。寺内原有一株大柑树。据说由嘉会寺成时亲手所栽。该柑树无论大旱之年,或是霜冻之季,年年挂果,可摘几百斤。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安公社在荒山埔开办柑场,柑场技术员经常带上级领导到庵内参观考察该柑树。后来,该柑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