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三篇)_第1页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三篇)_第2页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三篇)_第3页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三篇)_第4页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2)知道人类要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更要爱护自然。(3)了解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技术对人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1)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措施。(2)初步接触案例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理解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合理利用自然。三、教学难点理解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的深刻理解;初步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五、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章“走近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的第2课时。这节内容有三个方面要求:一是要学生了解技术对社会,对自然的影响;二是理解和掌握案例分析法;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前一节重点在于介绍课程,而本节重在知识点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案例,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同时在技术与自然部分,根据教学建议,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但是书本上的正面案例,需要再收集一些反面的案例。2.设计理念本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假如就只采用书本上的案例来分析,不仅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较难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所以在本节的案例上要作出比较大的调整,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书本采用“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这个案例来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还有学校所在地方的地方经济特色,所以我很自然地想到采用“黄岩高品质模具产销两旺”这个案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模具在生产制造中的作用,特意播放一段试模的录像。书本中提到技术能调整产业结构和从业者的数量和比例,但并未给出一个案例进行说明,为了与前一个案例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这时采用“台州三种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数的变化图”进行说明,保证案例分析的真实性、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并通过案例和教师的讲解,使他们更加详细地了解本地的支柱产业,了解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价值,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中采用几组有对比性的真实图片代替书本中的三组卡通式图片,让学生能较深刻地体会技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在学习技术与自然部分时,需要寻找一些反面的案例,用图片和数据向学生展示技术对自然的影响,形成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能思考并举例说明,回答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更好地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3.教学策略设计本节是第一节课的延续,不仅要落实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更要使学生对这个学科有较好的印象,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和增加一部分案例,使课堂教学更好生动和有效。(1)采用上一节课的最后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和引入,引入比较自然。(2)以试模录像和模具生产的案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该案例既是学生了解的,也体现了当地的经济特色,也说明知识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在案例分析时,学生也会积极参与。(3)以台州的真实数据和图表,体现技术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从业人数方面的影响,使得学生更加了解本地的经济状况,同时使分析的过程有据可依,能让人信服。(4)以一段顺口溜描述技术落后地区的生活,并辅以有较强对比性的生活图片,说明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5)学生自主思考,举例说明技术对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影响。(6)采用两个有关水资源利用的案例,其中一个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个是较为合理的利用。用具有对比性的案例说明技术应与自然保持的关系,特别应指出,技术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能只归咎于技术,更要关注技术的使用方式,还有技术使用者的技术素养与道德。(7)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4.学情分析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对通用技术已有一些大概的了解,并体会了技术对人的价值。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对于通用技术的心理是一种对未知事物好奇的心理,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是非常的好奇,更多的是对学科的期待,期待这门学科是否真的与众不同。上一节课中,学生对于案例分析法只是了解,在这一节课里,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掌握好这种基本方法。现在大多数的学生较少地关注生活中的技术,很少动手参与技术活动,缺乏这样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中需要老师潜移默化地培养这样的意识。六、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视频等。2.教学课件的准备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其中插播几段视频,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七、教学过程1.引入回顾上节课内容,请学生回答:(1)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人的需求。(2)技术对人有什么价值?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引入新课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技术对人的价值。1929年,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集会上,爱迪生说:“倘若我做的工作给这个社会哪怕只能带来一丝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满足了……”问题:这句话体现了技术对哪些方面有较大的影响?学生讨论:……老师:技术(电灯)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因此使技术发明者(人)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技术与社会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可见,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1)技术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价值(播放视频:/en/vedio-3.html)问题:该技术对本地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老师:黄岩模具产业是黄岩的支柱产业,占领了国内模具制造业10%的市场份额,黄岩赢得了中国模具之乡的美誉。黄岩也因此成为了许多零配件的生产基地,如汽车车灯罩,摩托车电瓶车零配件等。案例分析——黄岩高品质模具产销两旺(课件展示)问题:黄岩高品质模具体为什么产销两旺?师生讨论:以技术保障产品质量,以高质量实现产销两旺。而技术通过“技术→产品→企业→产业→社会经济”的关系,最终促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课件展示:台州三种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数的变化图问题:技术使得社会的各种产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生讨论:在此期间,较为重要的年份为1987年和1991年。在1987年以前,台州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格局,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支柱和主导,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少。1987年以后,台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开始超过第一产业跃居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一、三”格局。再经过4年的发展,到199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也开始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格局,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从业人数情况类似)从动态看,台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均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台州的产业结构正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整个产业结构基本上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案例分析: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课本第7页)师生讨论:农业技术的发展:一般的种植技术→以劳动换取土地的技术→节约劳动的技术→节约土地的技术。(2)技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价值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以前: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现在:课件展示几组图片问题: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影响?试阐述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学生回答:……(3)技术对政治、军事、文化的作用和价值问题:请举例说明技术对政治、军事、文化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及时,人们能够方便地了解各方面的政策,政治越来越明主,政治活动愈加公开,如“小丫跑两会”。随着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地球上的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直接,地球日益成为一个“村落”。高新技术应用军事系统,使现代武器装备的性能大大提高,对现代战争作战方式、组织指挥、通信联络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空间技术。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3.技术与自然问题: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原材料和资源都来自哪里?如生活用水、木材。学生:来自大自然。问题:当我们利用技术从大自然获取原材料和资源的同时,技术对大自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案例分析:上海在“下海”——上海由于过多地抽取地下水和建高楼导致地面下沉。过多的高楼是造成上海地面下沉的部分原因,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则让更多的城市日渐下沉。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仅就上海而言,地面沉降的原因有30%来自高层建筑和重大工程项目本身的影响,其余70%则要归因于城市地下水的过分开采。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许保玖认为,这项研究很可信。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塑料的发明,在20世纪初被称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现在被称为最糟糕的发明。技术的发展,又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而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如都江堰工程。播放视频:都江堰案例分析: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师生讨论:都江堰工程合理性体现在:一是无坝饮水,二是合理利用和改造地形,三是就地取材,定期维修。案例分析:荷兰风车学生活动:完成课本第10页的“马上行动”。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如绿色技术。4.小结技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对军事、政治、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依靠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八、教学反思这节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主要是采用的几个视频的素材,能够吸引学生。引用较多的案例,使得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引入部分较为自然,但比较传统,无亮点,并不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本节采用较多的案例,但由于教师的知识限制,并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另外学生对于一些案例的思考时间不够,应适当取舍。3.在分析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时,没有详细的数据,只有两张图表,分析时难以让人信服,但是数据太多的话,花的时间会增加,势必影响教学。4.学生过于关注视频,相对来说会减少对知识点的关注和思考,最好看之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了解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3)知道技术能使人类实现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但必须注意保护自然。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技术案例的分析,理解技术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2)通过对技术案例的分析知道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3)通过案例分析,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和保持对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2)建立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二、教学重点理解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四、教学方法演示、讨论、讲授。五、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章第一节的“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两个小点,与上节课的“技术与人”构成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整体。“技术与社会”包括: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和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三个方面。“技术与自然”主要内容是人类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更要爱护自然。教师要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引领学生在技术世界里,进一步体会到技术的运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激起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极大兴趣,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积极投身到通用技术的学习中来。通过“技术与自然”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证地、客观地看待技术发展所必然带来的问题的能力,着力突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绿色技术价值观。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设计理念本课时教学目标是联系“技术与人”的价值,让学生知道“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价值,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因此我从上节课的作业(技术对人的价值),主要是技术发展人的价值出发,指出技术在发展人的同时不断的改变着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所生存的这个自然。进入本节课的教学。然后引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与同学们交流,理解技术与社会。通过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提高政治军事的实力四个方面,并穿插案例分析说明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文明进步。通过播放都江堰视频让学生感受“活”的水利博物馆给人带来的伟大贡献。列举反面案例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3.教学策略设计以更多的案例来说明技术对社会、对自然的重大作用和技术的两面性。通过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他们身边,技术不断地在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和自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究技术,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1)作业点评引入新课。(2)学生讨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总结技术对社会的价值。(3)通过都江堰视频感受人类依靠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4)课堂小结。4.学情分析在第一节课后,学生对于技术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较难理解。如果在教学案例设计时离学生生活太远,技术原理太深,学生不容易接受,会使学生对技术产生偏见,认为技术比较神秘,是技术人员的事,事不关己,还是抓高考分数要紧的想法,导致对技术课产生畏难厌倦的情绪。所以案例的选择要全面、亲切,有趣,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面向全体,共同进步。六、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2.教学课件的准备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作业点评)请同学从技术对人的价值谈谈对某项技术的认识。教师总结:技术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技术的价值直接在人的身上体现出来。人生活在社会与自然两个大环境中。因此技术的价值还在社会与自然中有所体现。(二)新课教学1.技术与社会视频欣赏“我的未来不是梦”同学分组讨论:参考视频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你认为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选一项技术进行说明。同学:发表意见教师总结:(1)技术能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视频中的现代技术加以说明,如汽车)(2)技术能丰富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对比视频中主角的生活方式以及图片中生活方式)(3)技术也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案例分析)除了以上作用外,技术还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也起着积极的作用。2.技术与自然幻灯片呈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电气化、汽车、飞机、自来水、电子技术、无线电和电视、农业机械化、计算机、电话、空调制冷技术、高速公路、航天技术、因特网、成像技术、家用电器、保健技术、石油化工、激光和光纤、核技术、高性能材料。二十世纪以上20项技术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也对自然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以上技术对自然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人类依靠技术可以利用自然、改造人类(高速公路的修建等)但技术也会对自然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利用技术的时候也应注意保护环境。(环境污染造成的酸雨等等)马上行动:P10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课堂小结:技术与社会:(1)技术能改变人的生活方式。(2)技术能丰富人的社会文化生活。(3)技术也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技术与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服务。注意保护自然。附:二十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技术据报道,在201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召开前夕,美国工程院秘书长哈罗德·佛森致函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详细介绍了最近由美国工程院历时半年、与30多家美国专业工程协会一起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这些成就展示了工程技术对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20项工程技术成就分别是:一、电气化。电气化对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如果没有电力,20世纪的科技、经济成就是不可能取得的。二、汽车。发明于19世纪,而大批量工业生产是20世纪。小轿车、运货卡车成为全世界中、近程主要运输工具,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三、飞机。发明于1903年,开始用于军事。20世纪下半叶成为远程主要运输手段,大大拉近了城市、国家和洲际间距离。四、自来水。为人类提供干净和充足的饮用水,大大减少了疾病的传染,显著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五、电子技术。从真空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成为当代各行各业智能工作的基石。六、无线电和电视。虽然马可尼于1895年即表演了无线电的功能,但直到1901年才发出第一个越洋广播信号。现在世界上看不到电视的是少数人。七、农业机械化。20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很难养活这么多的人口。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急剧下降,使更多人从事其它重要工作。八、计算机。当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建造出来以后,当时估计全世界需求量不过是几台,低估了它的能力和应用范围。九、电话。使家庭成员、公司之间在世界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保持瞬时联系,使地球变小,工作节奏加快。十、空调制冷技术。成为人们的健康、运输、食品保鲜的不可缺少的设施。人们可以在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十一、高速公路。数万公里的多车道、无红绿灯的公路,使工程技术追求效率的梦想得以实现。十二、航天技术。空间飞行是20世纪工程技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三、因特网。它的社会功能和灿烂前景到21世纪才能完全显示出来。十四、成像技术。对医疗诊断、天气预报、超声探测、地质勘探的作用有目共睹。十五、家用电器。极大地减轻了家庭作业的辛劳强度,节省了大量时间。十六、保健技术。人工假肢、心脏起博器、人工瓣膜和晶状体移植给亿万人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十七、石油化工。石化产品充满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现代运输业、能源、化工、人造纤维、农业肥料都以石油化工为基础。十八、激光和光纤。激光现在是复印机、勘测技术、条码识别、光盘的关键。激光与光纤结合使通讯线路的速度和容量急剧增长。十九、核技术。核能技术的社会影响虽然有争论,如核威慑,但核技术用于发电、医学诊断和治疗是无可争议的。核聚变是地球上未来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二十、高性能材料。20世纪早期就制成了人造树脂。塑料今天已无处不在。20世纪下半叶,人造聚合物、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在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20世纪初传染病肆虐,连肺病也治不了,童工盛行,人们每天要工作12小时,城市被污烟覆盖,人们的平均寿命不过40~50岁。这一切都由于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而改变了。工程技术成十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平均寿命。现在工程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再过一百年,人们或许会认为20世纪的成就不过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初级阶段。经国务院批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程科技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将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影响。(2)理解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3)理解技术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4)了解技术与自然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2)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措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激发了解技术、学习技术的兴趣。(2)体验解决问题过程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3)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对社会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影响。2.明白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学生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启发法、讲授法。五、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通用技术》教学的第二节课,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第二课时,是《技术与设计1》的逻辑起点,也是整个《通用技术》的逻辑起点。这节课主要二个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明白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二是了理解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影响到学生对于通用技术的认识,影响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以及对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也产生一定的影响。2.设计理念通用技术的第二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节课的通用技术,对通用技术有了最初的了解,所以这一课中我们要让学生加深了解技术、了解技术与社会、了解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了解通用技术,激发出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热情。要培养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慢慢开始掌握使用好案例分析法,体会技术对于社会对自然的价值,体验因技术发展而产生的社会变革,所以案例与活动的选择很重要。案例与活动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程度和思考的深度。在本节课中的大部分案例来自课本,但在过程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再辅以其他的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教科书中使用了有关于照明技术的案例,而且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案例,也是生活中的案例,能很好的说明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本课中所举的案例都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对问题也会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案例分析法。根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教学建议,作为本课程的第一课,非常有必要增加导学部分,并适当拓展和延伸。首先,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与初中的劳技课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学生并不了解本门课程;其次,通用技术是一门学科体系,其中有两门必修和七门选修,每一门又是完整而独立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每门课的主要内容;第三,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和评价体系。3.教学策略设计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要让学生理解技术对社会、技术对自然的影响,要让学生开始学会分析案例,思考问题,还要让学生明白,社会和自然是我们每个密切相关的,我们并不是脱离社会的超越自然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社会、自然与人关系这条线,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理解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关系。(1)首先用与上节课相承的“儿时的理想”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这是个大家都比较有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的所有理想中,想做农民当工人的很少了,那么是不是我们会可能没有饭吃没有东西用了呢?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做农民和工人,那么都做什么工作去了?(3)对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农民的劳作方式将会根本性的变化,劳动的强度会大大降低,劳动的效率会大大的提高,也将带来众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4)通过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工作的问题学生的视线转移到工业。(5)再对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案例分析,得出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可以实现企业的大比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健的作用。但也同样会减少所需工人人数。(6)归纳得出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劳动力的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会大大减少,而第三产业的从业者会大幅增加。(7)进而通过对衣、食、住、行的案例分析,明白技术还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8)案例分析,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和荷兰风车,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4.学情分析现在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学习任务重等各种原因,对技术对农业对工业的影响并不会很深刻,所以要着重分析技术对农业、对工业的影响,让学生明白技术是如何影响社会劳动力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等都是当今社会较为流行的词语,学生也自然有所了解,所以对技术与自然的案例并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只需适当引导。当然对于技术于自然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意识到了,但并不深刻,教师要加以强调。六、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等。2.教学课件的准备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知识列举配以图片来说明,紧扣关键知识点。七、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老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中,我们同学中有一部分同学曾有理想当宇航员。那么现在我想问一下,其他同学,你们的理想又是什么呢?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分析)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的理想都很远大,但是我想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同学们的所有理想中,想做农民当工人的很少了。至于为什么少了,我们暂时不做研究!思考分析:不过想请同学们思考的是,现在在一线当农民、当工人的人是不是真的越来越少了?如果是真的越来越少了!那么是不是我们会可能没有饭吃没有东西用了呢?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做农民和工人,那么都做什么工作去了?2.问题探索老师:先来看我们会不会没有饭吃这个问题。案例分析:农业劳作方式的对比(展示图片)。思考分析:当我们越来越多的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后,农民的劳作方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又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分析)首先农民的劳作方式将会根本性的变化,劳动的强度会大大降低,劳动的效率会大大的提高。刚才看我们看到的图片还只是劳作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农业种植技术中不但是有劳作方式的变化!还有其它很多的变化,如农作物种子的改良、旱作节水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这些变化都会比我们的农业发展带来很多的便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我们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分析)其次,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会带来问题。上面我们说了劳动强度低了,劳动效率高了,也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农民了。也就意味着农村会出现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那解决这些富余劳动力的工作是一个问题。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分析)的确,我国现在的农村富余劳动大多都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打工了。打工是做什么?很多农民在工厂里做工去了,实际就是当工人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