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课件-第一章_第1页
企业管理学课件-第一章_第2页
企业管理学课件-第一章_第3页
企业管理学课件-第一章_第4页
企业管理学课件-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管理学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二O一五年四月主编:杨善林授课:张鑫第一章管理概论适应新常态

担当新使命

共谋新发展—2016年元旦献词羊舞丰收岁,猴吟锦绣春。值此辞旧迎新、喜气祥和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向爱岗敬业、辛勤工作的广大教职员工,向勤奋学习、勇攀高峰的莘莘学子,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向心系母校、支持母校建设的海内外校友,向所有关爱、帮助、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各位同学的家长和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2015年是合肥工业大学浓墨重彩的一年。70周年校庆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成为学校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在校庆期间,学校评选了第二届“感动工大人物”、“同泽优秀园丁奖”,进一步选树师生先进典型,弘扬“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精神。以校庆为契机,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亚当斯密说过:“有大财富的所在,就有大不平等的所在,有一个巨富的人,同时至少必有五百个穷人。少数人的富裕,同时是以多数人的贫乏为前提的。”如此精辟的论述,简直就像看到了今天的中国房价。孙悟空还是猴子时,只能和一群猴玩。当学了一身本领之后,他可以和牛魔王称兄道弟,还可以跟龙王呼来喝去抢宝贝。大闹天宫之前,巨灵神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大闹天宫之后,天庭总参谋长托塔李天王都对他毕恭毕敬。到雷音寺之前,他对菩萨只能顶礼膜拜,等成了斗战圣佛之后,他和菩萨成了哥们儿。孙悟空的经历告诉我们:走向更强,才会有更好的人脉。所以,决定一个人有效人脉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自身的实力水平。俄罗斯反对党领导人鲍里斯-涅姆佐夫在2015年2.27日深夜在莫斯科遭枪杀,终年55岁,警方目前仍在搜捕凶手。事发于莫斯科时间27日23时40分,涅姆佐夫当时与一名女性在桥上行走,一辆车靠近后向他开枪,他背部中四枪。两小时前,他刚刚接收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讨论3月1日的反对派反战游行。涅姆佐夫在国际上很有名气。他在叶利钦时代曾任第一副总理,曾被认为是总统的可能人选,2012年后与前总理卡西亚诺夫等著名右翼人物共同领导人民自由党。他反对普京的很多立场,近来呼吁俄停止在乌克兰的战争。西方媒体将他视作普京的主要反对者之一,因此他的死亡是相当敏感的事件。事发不到2小时,俄罗斯总统发言人就出来表示,普京第一时间就接到通报,随后向其亲友致哀,命令设立联合调查委员会。普京称这可能是买凶杀人,对于明天将举行的反对派反战游行有挑衅性质。出场费至少十万,就是作个简单的演讲,任谁都不会拒绝,就看演讲内容是什么了,在这方面老郎还是很精明的,不轻易为主办方站台,只把客观事实讲清楚让投资人自己判断,两年前在长沙万达广场那次就是这样。这我还真查过,只是被请去演讲时,说了句“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交易所掌控资源控制定价权。”没看好泛亚也没推荐人买泛亚,滴水不漏。至于马胜金融只是截取他一段讲话,就说他推荐了,但其实他一个字都没提。相比法盲经济学家,老郎精明得多。抛开现象看本质,这个世界的一切纷争皆源自对资源的占有与掠夺。食肉动物各有各的地盘以觅食求生,人类则建立国家机器以保障族群生存延续。原始社会猎人争夺猎场、农耕社会争夺田土、游牧民族争夺草场,工业社会争夺矿产等资源,其争夺、耗费的地球资源极其广泛。芸芸众生生活在地球,就好比一群毛毛虫啃食大苹果。人口增多,年复一年,苹果终将被啃食干净,地球资源也将耗尽。两次世界大战,杀戮无数,无非各帝国争夺殖民地、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起。当美国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以强大武力推行其自一战就倡导的自由贸易,进而演变成全球化,无论美国使用了什么工具,其目的都是使得自身占有更多地球资源。美元的最大好处在于印发了就可以购买到世界各种资源。为什么要学管理?之所以要学习企业管理学,首要原因是由于改进管理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人类共同劳动和生活的需要。第二个原因是,当你从学校毕业开始你的职业生涯时,进入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时,你所面对的现实是,不是管理别人就是被别人管理。对于那些选择管理作为职业的人来说,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总得在某个组织中生存,于是或者你是管理者,或者你是为管理者工作。如果你打算做个管理者,那么通过学习管理,你会领悟到许多道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广泛阅读经典管理专著!推荐书目《管理学——人·绩效·变革》;路易斯·戈麦斯,戴维·鲍尔金,罗伯特·卡迪;人民邮电出版社。《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技能与应用》;莱斯利·W·鲁,劳埃德·L·拜厄斯;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基础:概念、应用与技能提高》;罗伯特·N.卢西尔;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学:新竞争格局》;托马斯·S.贝特曼,斯考特·A.斯奈尔;北京大学出版社。《面向管理的数量分析》;巴里·伦德尔,小拉尔夫·M.斯泰尔,迈克尔·E.汉纳;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也是政治:希拉里克林顿是如何把页岩天然气推销到全世界的?一系列文件显示,正是希拉里克林顿在任国务卿期间为页岩天然气做了关键的推广,才让水力压裂法等技术在全球被认可。希拉里认为只有提高全球能源产量,才能削弱俄罗斯的能源大棒。详见/RhxYUj6I。:但问题是这么做可能造成严重环境后果。国家电网5000万投入21世纪网,1.6亿投入第一财经年前,国家电网就频繁与南方周末等媒体洽谈投资。自2013年下半年起,各大财经媒体对于国家电网的“负面报道”几乎销声匿迹,效果立竿见影。/8FTeTU3“为民主、民生、正义、改革而疾呼”?引导素材一个人有德无才,他再差也是一个好人;一个人无德有才,他再好也只是一个小人。努力满足对方实际和潜在的需要,别人将会觉得你有用;凡事顾及他人真实和可能的情感,别人将会觉得你可亲。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和情绪状态下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了解这一点我们就比较容易做到包容和接纳与我们不一样的人以及他们的立场。别把欲望与理想混为一谈,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终极是精神的充盈。为官之人,需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被甜言蜜语所迷惑。所谓我们是“一根绳上拴着两个蚂蚱”,那是骗你的,因为这个拴的部位不一样,这根绳子对于你拴的可能是脖子,对于行贿的人可能拴的是小腿。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上房撤梯;卸磨杀驴”。“吃饱了骂厨子;念完经打方丈”。你可以选择卑微,但请别诋毁崇高。有用者,未必可亲;可亲者,未必有用。既有用又可亲之人,才会有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治理有兵车千辆的大国家,应该谨慎的处理国家的事务以取信于民,该节省财用,以爱民为念。使用民力,要顾及他们的生产时间,以免耽误农时。

)。

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难!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真正优雅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真正高贵的人,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排场者,露小气象(钱可能是善主,也可能是恶仆)。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大成者谦逊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2016-02-14日某媒体刊登23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论第二章计划第三章组织第四章领导第五章控制第六章管理理论新进展第七章企业概论第八章战略管理第九章经营与决策管理第十章市场营销管理第十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十二章质量管理第十三章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实务1.1管理、管理学和管理者1.1.1管理的定义本书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福莱特管理是一种实践——彼得·德鲁克管理就是决策——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加雷思·琼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斯蒂芬·罗宾斯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是指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过程;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工作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基本职能,这些职能是相互关联和连续进行的;管理工作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看香港和台湾、朝鲜和韩国的发展变化就可以看出外部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所谓职能是指人、事物或机构应有的作用。每个管理者工作时都是在执行这些职能的一个或几个(手段)。

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所谓协调是指同步化与和谐化。一个组织要有成效,必须使组织当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直到各个人的活动同步化与和谐化,组织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备也同样要同步、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组织目标(过程)。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的目的。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目的)。管理的内涵如下: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管理是人类的基本社会行为,它渗透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技术、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各种各样资源。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必须从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资、信息等。管理即是对这些资源的组织和协调。3.管理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4.管理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可以粗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管理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6.管理的主体为管理者。虽然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职能要受到诸多问题的影响,但管理者的素质与组织的运行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1.1.2管理学1.管理学的涵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1)综合性

(2)科学性

(3)艺术性(4)应用性

(1)综合性。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指导管理实践活动。而当代的管理活动异常复杂,作为管理者仅掌握单一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对各种管理问题应付自如。(2)科学性。管理学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但是由于对象复杂多变,许多因素难以量化,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太多且无法预知,至今没有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本身精确化,管理学只不过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3)艺术性。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而有效的管理活动正需要如此。真正掌握了管理学知识的人,应该能够熟练地灵活地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不断创新。这一点管理学同其他学科不同。重要的是培养灵活运用管理知识的技能,这种技能在课堂上是很难培养的,需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去掌握。(4)应用性。管理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管理活动的实践,管理学是对社会管理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将管理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融合到实践中去,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就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

试验法就是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经过多次试验,而且总是得到重复相同的结果,那就可以得出结论,这里存在某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性。霍桑研究就是采用试验法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对于复杂的管理问题,管理学家可以从某种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也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的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建立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或模式),这种模型与被观察的事物并不完全一致,它所反映的是简化了的事实前提推广得来的,这种方法称之为演绎法。例如投入产出模型,企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等。3.管理者(1)管理者的涵义在社会组织中,能够指挥下属人员,促进组织工作有效运转,并负有行动和和决策责任的人是管理者。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他们都是在组织中工作的。组织(Organization)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特征:第一,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的。第二,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第三,每一个组织都发展出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作业人员组织模型图王绍光(左一)与老同学

作为一线指挥者,也即基层管理者:顺势而为,果断决策(仁不掌政,义不理财,孝不谀亲)。对形势要研判准确,时机选择恰当,工作方案缜密,组织指挥协调,对可能出现的势态要估计充分。最终才能达到预期的组织目标。组织的成员分为两种类型:操作者和管理者。操作者(Operatives)是这样的组织成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管理者(Managers)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他们处于操作者之上的组织层次中。管理者也可能担任某些作业职责。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下级。管理者典型地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2)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较完整的定义为:管理者就是负责对人力、资金、物资和信息情报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人员。

①从管理组织层次、上下组织关系来分,管理者可以分为高级、中级和基层第一线的管理者。②从管理的各部分专业领域来分,以一个经济组织或企业为例,管理者一般可以分为市场营销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业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其他专业管理者等,有的经济组织或企业还聘请各方面专家作为内部顾问或国际性业务方面的顾问。

管理对象

其一为组织拥有的资源,其二为组织的目标。管理过程

管理者运用一系列管理职能来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3)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认为:管理者扮演十种角色,可归为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认为管理者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50管理者的技能(续)各种层次的管理者管需要的技能比例: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1.2管理的职能1.2.1管理的基本职能本书将管理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五个: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1.2.2管理的性质——二重性属性管理具有二重性质,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也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因为管理是一切共同活动所要求的,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的要求产生的,是社会协作过程本身的要求。事实上,一切人类的共同活动,管理都是其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共同活动的规模越大,管理就越显得重要。管理的这种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活动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的,是一种客观存在,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无关。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前,国际奥委会检测水立方的水,发现水质不符合奥运会游泳水标准,要求进行特殊处理。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通常也称作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

世界在变化,管理的社会属性也有所变化,表现在:(1)经理阶层的产生,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2)中产阶级的产生。他们拥有股票,参与管理;(3)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4)社会公众与消费者对企业的影响和权力日益扩大。这说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已经多元化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的剥削性和独裁性,只不过是它把蛋糕做得更大了。1.3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可追溯到世界上有了人类的那个时期。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的管理思想、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1.3管理理论的发展1.3.1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2)

国外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1.3.2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以及查尔斯·巴贝奇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1)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万里长城的修建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对策论”中的“零和对策”。(2)国外古代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世界7大奇迹之一的大金字塔的修建在西方文明史上,最成功、最有效的正式管理组织是罗马天主教会。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370年,希腊学者瑟诺芬以做鞋为例,指出高度专业化合作分工的效率会更好。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提出了管理四原则(P10):群众认可内聚力领导方法生存意志1.3.2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查尔斯·巴贝奇利润分配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及其理论(1)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

亚当·斯密(AdamSmith)是英国经济学家,他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人们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取决于国民劳动的熟练程度、技术和能力以及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他指出,劳动所创造价值是劳动者工资和利润的来源,工资越低,利润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越低。斯密还指出,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私利,而这种私利又为他人的利益所限制。

这就迫使人们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必须顾及他人的利益,以此调节工资、利润和劳动分配关系。这种认为人都要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观点,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斯密的思想,劳动分工是人们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结果,他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进步以及运用劳动所表现出的熟练技巧和能力,是劳动分工的基本依据。(2)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而且在他管理的工厂中进行了实践。他经过一系列试验,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他的改革试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也有人认为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3)查尔斯·巴贝奇利润分配管理思想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是英国的著名数学家。巴贝奇认为,工人与工厂主之间既存在利益冲突,又存在共同的利益,这就需要通过利润的科学分配来调节。他竭力主张建立“利润分配”制度,工人可以按照其承担的工作和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巴贝奇也很重视对生产的研究和改进,主张实行有益的建议制度,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他认为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按照工作性质和工种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从现代企业管理所采用的分配办法看,巴贝奇的理论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2.科学管理思想及其理论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经典管理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韦伯。他们分别代表着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三大理论学派。这些理论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先驱,对现代管理思想有很大影响,也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四原则: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3.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工人们头上)。①工时利用的科学化,劳动方法的标准化。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它的目的就是找出完成工作的最好方式的标准来。泰罗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首创了工时研究和操作方法合理化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使工人采用的工作方法最合理,花费时间最少。②挑选工人,按标准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以代替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法。泰罗认为,应该把工人多年经验所积累的大量传统知识和技艺加以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并归纳成为一种科学方法来对新一代工人进行培养。

他还认为,应为工作而挑选合适的工人,并加以正规的培训,使他们学会按规定用最好的方法进行工作。因为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能力,一个人对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是很出色的,但干另一项工作就不一定合适。

管理者的责任就在于为每项工作找出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人选,对他们进行训练,使他成为完成“最高级、最有兴趣、也最有利那种工作”的一流工人。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在工作任务已经确定并选择好合适的工人以后,下一步则要使工人确定按规定的方法从事工作。泰罗认为,这需要在管理部门与工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谋求这种合作,应从物质上激励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应建立刺激性的工资制度。他提出一种付酬制度,称之为“差别计件制”。④组织改革。泰罗提出了在组织方面进行改革。改革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这里所谓计划职能相当于我们说的管理职能);二是实行职能工长制。

在过去,工人按照经验与习惯确定自己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包括作业的顺序,工具的选择等。工长只告诉工人要做什么,而不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把计划职能从领班和工人身上分离出来的必然结果,是扩大企业的管理机构。以前由领班和工人履行的许多计划工作,现在转给有关方面的专门人员去做。这样,一方面让工人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管理职能得以专业化,从而为管理的科学化创造了条件。

甘特最著名的发明是创造了一种线条图,称为甘特图,使管理者能够利用它来进行计划和控制。吉尔布雷斯夫妇是首先采用动作摄影来研究手和身体动作的研究者之一。他们的研究成果反映在1911年出版的《动作研究》一书中,这些研究被认为是泰罗科学作业实践的重要实证。(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与科学管理同时代的另一批思想家也在思考问题,不过他们关注的焦点是整个组织。法约尔于1916年,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写成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认为他创立的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还适应于军队或其他行政组织。①经营不同于管理法约尔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的含义要广于后者。经营包括六项职能,而管理仅是其中的一种。经营的六项职能是: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②十四项管理原则分工、权威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工作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法约尔特别强调,原则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则。③管理的要素法约尔认为在经营的六大职能中,管理职能最为重要。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面。其中:计划意味着观察和估计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组织是建立起统一企业的人、财、物的权力机构;指挥是将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统一起来;协调是调整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活动与关系;控制是使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与既定的计划、发出的命令和确立的原则相符合,从而防止和纠正错误。(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中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明确分工:确定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并使之合法化。②等级系统:各种职位按照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③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来挑选组织中所有成员。④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⑤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办事程序。⑥组织中人员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为基础,只是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⑦职业定向: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业的所有者,他们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职业管理人员。1.3.3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1.行为科学学派及其理论行为科学学派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跨学科会议上正式被定名为“行为科学”。该学派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等。(1)人际关系学说①霍桑试验(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p16)②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根据以上试验,梅奥等人写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等一系列著作,总结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观点是:A.工人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不是经济人。他们有必须加以满足的物质方面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要求。B.管理者应重视协调人际关系。领导的责任在于提高工人“士气”,增加工人“满意度”,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为此要改变传统领导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C.企业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2)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Maslow’sneedshierarchytheory)这个模型由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几乎适合于每个人追求的模型,但这个不可思议的流行理论却有点耐人寻味,因为只有很少的研究支持它。这个理论将一系列不同的需求分为5个基本的层级类别。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

归属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①人生来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食物、空气、水、住所等),即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是人最原始而基本的物质性需要,包括对吃、穿、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避免伤害、危险或疾病的需求,安全的住所,稳定的职业,较好的职业,较好的福利,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人身、职业安全的需要。社交需要(爱、感情和与他人交流),又称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归属于一定的群体,成为其中的一员,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并希望通过自己付出情感得到别人的友谊和爱。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希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指人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的需要。这是在前面四层次需要获得不同程度满足之后,产生的最高层次需要。②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排列,需要的发展逐层递进。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③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可以同时满足数个需求,来达到激励个人的目的,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当个人的需求在一个较低层次被满足时,那么下一个层次的需求就成为主要动机因素,并在这个需求满足之前保持这个状态。

④高层次需要和主导需要具有更重要的激励意义,但最强的动力之源是最低层次的需求。⑤底层4个层级的需求属于匮乏性需求,因为这些需求未满足时,他们就会被激活,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成长性需求,因为即使已经得到满足,它仍然可以继续发展。把需要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研究其产生、发展的规律,马斯洛是第一人。这一学说成为行为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斯洛理论的局限马斯洛虽然对个人需求层次进行了补充,但在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局限1:理论认为,需求优先权改变需要数月或数年,而个人的特定需求的重要性可能会在某种情况下很快改变。局限2:它假设每个个体都具有相同的需求层次,研究揭示这是个错误的假设。实际上,个体出于不同的价值观,会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层次。局限3:没有考虑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中的需求层次可能会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情况。马斯洛理论的管理含义员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需求;员工具有一些相互依存的需求,不会只存在一个主导的需求;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大多数员工都关注他们个人潜力的充分释放(自我实现);雇员需求受价值观和准则的影响奥德弗的ERG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提出了类似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但在两个重要的方面存在不同,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一次修正:他把基本需要层次划分为3类:生存(Existence)(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交往需要和自我尊重需要)成长(Growth)(自我实现需要)2.他引进了挫折——后退的概念上级可以用求田问舍来考察下级下级可以用求田问舍来掩盖自己(3)激励—保健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激励—保健理论”,亦称“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即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人际关系、地位、安全等。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激励因素是指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得到他人的认可、工作本身带来的愉快、晋升、成长、责任等。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满意”。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不一定是满意)。保健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也就是让员工感到“没有不满意”,但不能让员工感到满意;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员工产生满意感。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管理中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防止员工的不满情绪带来的负激励,更要注意使激励因素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忌把激励因素降低为保健因素。(4)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受其对人本性假设的影响。当管理人员持某一种对人本性的观点时,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麦格雷戈提出两种人性假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为:多数人生来懒惰,不愿意负责任,只有少数人勤奋,有责任心;多数人工作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企业主为获得最大利润,工人为追求最高报酬;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矛盾的。大多数人具有上述特点,只能是被管理者,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成为管理者。

按照X理论进行管理的方式:组织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工人提高工效,完成组织任务,为了克服人性的自私与懒惰的弱点,管理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实行标准化作业、程序化操作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管理的原则是实行权威督导与控制,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管理者手中,强迫多数员工绝对服从管理者的意愿;激励制度是实施个人奖惩。用金钱来刺激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惩罚措施。这就是所谓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政策。泰罗制就是X理论管理风格的典型代表。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自动人”(或称为“自我实现人”)。认为:人天生勤奋,每个成熟的人除有物质和一般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要充分运用自己才华,发挥潜能做出成就的愿望,人只有在实现了自己这种愿望时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会表现得主动、有自制力和有创造性。基于Y理论的管理方式:管理的重点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提倡目标管理与自主管理,在管理制度上应该更具有灵活性,给员工更多一些完成工作的自主权,以便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能充分地发挥人的独立创造才能;

提倡内在激励,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不是靠物质刺激,也不仅是靠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是强调工作本身对工作者积极性的激励作用。比如,工作对员工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是他感兴趣并发挥其特长做出成就的,人们通过承担工作责任、行使工作权力、实现工作成就的过程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组织如果给员工提供了这种机会,员工将会自己激励自己。综上所述,行为科学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看到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这标志着管理由传统的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2.现代管理学派及其理论主要的管理学派与理论有: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奇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以西蒙和马奇为代表的决策学派,以德鲁克和戴尔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以伯法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管理学派。(1)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在《经理的职能》一书中:①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组织的产生是人们协作愿望的结果。②组织存在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和意见交流。③提出了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目标的程度,是组织存在的必要前提;组织效率是指在实现其目标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是组织生存的能力。④管理人员的权威来自于下级的认可。⑤分析了经理人员的作用。经理人员是信息联系系统中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对成员的协作活动进行协调,使组织正常运转,以实现其目标。(2)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奇,代表作是《系统理论与管理》。他们继承了系统论的思想方法,从系统的概念出发,建立起了企业管理的系统模式。他们认为: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都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主要观点有:①企业管理系统由人、资金、物、技术、时间、信息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它们在一定目标下组成一体化系统。其中人是管理系统中的主体,其他各项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均受人的控制与协调。②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③企业管理系统内部主要有四个基本子系统:第一是运行系统,即输入过程与输出过程;第二是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对各种有机要素的转化过程;第三是支持系统,是指企业内各后勤保证的过程;第四是信息系统,即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处理、传递的过程。企业的系统管理强调以整体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④企业管理分三个层次:作业层(即基层管理)、协调层(即中层管理)、战略层(即高层管理)。⑤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3)决策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和马奇,西蒙的代表作有《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管理行为》等,1978年西蒙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观点主要有:①管理就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都需要决策。②以“满意标准”代替传统的“最优标准”。③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拍板”的一瞬间。决策的过程至少应该分为四个阶段:A提出制定决策的理由;B尽可能找出所有的可能的行动方案;C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选出最满意的方案;D对该方案进行评价。这四个阶段都含有丰富的内容,并且各个阶段有可能相互交错,因此决策是一个反复的过程。④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种从未出现过的,或者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还不很清楚或相当复杂的决策。解决这两类决策的方法一般不同。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并不严格,因为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许多非程序化决策将转变为程序化决策。(4)经验管理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德鲁克和戴尔。德鲁克的代表作是《有效的管理者》,戴尔的代表作是《伟大的组织者》。他们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企业实际管理工作者,提出些实际的建议。也就是说,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其主要观点有:①管理有三项基本任务:第一是取得经济效果(利润)。第二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并使工作人员有成就。第三是承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因此,管理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作出有效决策、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联系、学会目标管理等。②提倡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管理机能和管理制度。③对高层管理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对高层管理的任务、结构、战略等作了深入的研究。(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叫管理中的数量学派,起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伯法,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该学派的特点是:①为管理决策服务,运用数学模型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②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③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使数学模型运用于企业和组织成为可能。(6)权变管理学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森斯、菲德勒和豪斯。代表作是卢森斯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该学派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该学派的基础是“超Y理论”。“超Y理论”认为人们怀着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人们有不同的需要类型。有的人需要更正规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而不需要参与决策和承担责任;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前者欢迎“X理论”的管理方式,后者欢迎“Y理论”的管理方式。因此,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组织的目标、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等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都与很大的影响。

在《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一书中,卢森斯将过去的管理理论划分为四种学说: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他认为这几种学说都没有把管理与环境妥善地联系起来;同时,这些学说的代表人物都强调他们的学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在管理中必须重视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实际上,在环境与管理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就要”的关系。即“如果”发生或存在某种环境情况,“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来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权变主要体现在计划、组织和领导方式等方面,包括:①计划要有弹性;②组织结构要有弹性;③领导方式应权宜应变。1.4管理的基本原理1.4.1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4.2规律性原理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研究,达到按照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来管理企业的目的,这就是规律性原理。

根据生产力发展规律,企业管理要达到以下要求:社会化大生产必须按专业化、协作化、联合化加以组织,生产过程的组织要依据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类型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控制方法;企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要符合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

按照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要求,企业管理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如按劳分配、价值规律等要求。按上层建筑方面的规律管理企业,要求企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原则、方法等要符合加强国民经济基础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生产任务这个中心,做到政治与生产的统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1.4.3系统性原理所谓系统,就是按照统一的功能目的而组成的有机整体。现代管理不再是过去的小生产管理,它总是处在各个层次的系统之中。每个单位,每个管理法则,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它既属于本系统内,又与周围各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输入”与“输出”联系,同时还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范畴之内。因此,为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这就是管理的系统原理。系统理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与环境或系统各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性。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是由生产、财务、人事和研究开发等子系统所构成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