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与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谏逐客书》,完成下列小题。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谏逐客书》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谏逐客书》中的“六国”指的是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用充足的事例说明客卿对秦国帝业的建立是有功的,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B.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口,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C.本文在论证的逻辑上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及近,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言及未来。在论逐客的危害时,程度由轻及重: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强大;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还有亡国的危险。D.文章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出秦王所喜爱的珍宝、美色、音乐等大量的生活享用品,目的是批评秦王快意当前、耽于物质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2)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的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D.“太子”是古代储君的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的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B.李斯的子女都成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寿诞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C.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李斯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D.李斯被判腰折,在被囚去行刑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儿子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8.请分别解释第二、三、五段李斯三次“叹息”的原因。阅读《与妻书》,完成下列小题。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眷属:这里特指夫妻。B.意映卿卿如晤

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C.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

九泉: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四鼓:即四更,指夜晚2点~4点。10.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B.本文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反映了一个民主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C.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既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D.理贯于情,情中见理。全篇语言华美,感情色彩浓烈,体现了英雄本色和儿女情长的和谐统一。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文清朝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①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②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选自《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有删改)【注】①踬踣:遭受挫折。②杌陧:(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B.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C.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D.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亥,即辛亥年,属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其中,“辛”为十天干之一,“亥”为十二地支之一。B.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C.史迁,即司马迁。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的文章。序只能写在文章的前面。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比较完整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气焰嚣张,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D.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二、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逐客书》中,作者开宗明义,申明论点的句子是“,”。(2)《谏逐客书》中,作者指出秦王对物与对人的行为形成矛盾和对比,揭示了他这种重物轻人做法危害的句子是“”。(3)《与妻书》中,作者引用了《孟子》中的“,”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儿而勇于牺牲的原因。(4)《与妻书》中,作者用“,”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三、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格是一种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一种信念,信念如山在野,。信念能否形成,有助于群体、社会、乃至个体规范的树立。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一部分是感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文天祥宁死不叛,的正气;戊戌义士谭嗣同坐等清廷来拘,愿为变法流血的自豪;辛亥义士林觉民在狱中与妻写绝笔书的慷慨;周恩来长年日理万机,无私无怨的大度;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群小的骨气,这些都远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精神的冲击波和辐射力。当我们数典寻祖时,要感谢这一串串巨星为我们划出的精神轨迹。这时我们才真正地感觉到,虽然这些具体业绩,但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一部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星座。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高山仰止

披肝沥胆

不齿

时过境迁B.高山景行

肝胆相照

不齿

时过境迁C.高山仰止

肝胆相照

不耻

物换星移D.高山景行

披肝沥胆

不耻

物换星移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信念既成,会树立起社会、个体乃至群体的规范B.信念能否形成,将影响个体、群体乃至社会规范的树立C.信念能否形成,会树立起个体、群体乃至社会的规范D.信念既成,关系到群体、社会乃至个体规范能否树立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执着地完成某件事上B.常常愈显强大而愈发照耀在我们的身边C.这种人格魅力超越事件本身的意义D.他们的人格魅力早已驾凌于万众之上了四、语言表达20.感动你我,感动世人。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无论是古今中外先贤,还是近现代的名士,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或在各自岗位尽己所能。他们将“伟大”与“平凡”画上等号,用担当和勇气感动世间。请从下列任选一人,为他写一段颁奖词,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不少于50字。备选人物:孔子、孟子、庄子、烛之武、项羽、屠呦呦、马克思、恩格斯、林觉民。21.将下面这个句子用几个单句的形式表达出来。由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吴晓江执导,著名编剧龚应恬执笔,广东话剧院倾力演绎的大型话剧《与妻书》于2月5日晚,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揭开神秘面纱。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提示,用一句话提炼出这段话的中心。(不超过50字)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离开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革命。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他中弹受伤从而被捕,最后英勇就义。林觉民在起义前就作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怀着对爱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有人认为,拥有幸福就是拥有财富、权利、荣誉,但在这里,五、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对爱妻深情地诉说:“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两弹元勋王淦昌为了科技攻关隐姓埋名,与家人失去联系17年,曾被子女埋怨不像个父亲……这些仁人志士、功勋楷模的人生选择与作为都可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基因与血脉。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历史的声音在今天依然回响,同频共振。如何在这个时代中理解“我”的意义与价值,找到“我”的时代坐标?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启发。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六、选择类2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重刑法以禁之B.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日不出门D.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也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七、微写作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陈意映看到丈夫的《与妻书》立刻想到死,林觉民的父母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陈意映念在家中尚有幼儿,而她腹内还有一个小生命的份儿上,一定要活下去。但是,陈意映一直因失去丈夫而悲伤。1911年,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你怎样看待“陈意映一直因失去丈夫而悲伤”这件事?请写下来。200字左右。参考答案:1.B2.D3.(1)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2)泰山不嫌弃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渊深;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4.C5.D6.B7.(1)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2)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家族和宾客全部逮捕。8.(1)第一次:李斯意识到自己已到达人生荣华富贵的极点,担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2)第二次:李斯被迫和赵高同谋,因此感慨遭逢乱世,不能以死尽忠,不知命运的走向。(3)第三次: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处腰斩,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9.D10.D11.(1)可是遍地血腥阴云,满街狼狗(横行),有几家能够称心如意(地过日子)呢?(2)敬爱自己的老人,要扩大到敬爱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要扩大到爱护别人的小孩。12.B13.D14.A15.(1)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的人的羞耻啊!(2)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希望用它来作为对阅读这本书的国人的勉励。16.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遍地腥云满街狼犬17.A18.B19.C20.示例:岁月平添了你太多的落寞与不甘,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临危受命,只身赴敌营。貌惊人、才横溢,一双慧眼洞察秦伯百态。不卑不亢,张弛有度,一张巧嘴智退百万雄师。从此后世留佳话,问天下谁是英雄?归去,夕阳正浓!21.①《与妻书》于2月5日晚,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揭开神秘面纱。②话剧《与妻书》由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吴晓江执导,著名编剧龚应恬执笔。③这部话剧由广东话剧院倾力演绎。22.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幸福。23.例文:在从“我”到“我们”中找到时代坐标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