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课件_第1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课件_第2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课件_第3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课件_第4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摘自十九大报告.2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一3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3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一3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生态文明的内涵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3.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4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520021.生1.生态文明的内涵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是人类一个发展阶段,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是指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一种文明。广义狭义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

生态文明.51.生态文明的内涵20052002是人类一个发展阶段,人类社1.生态文明的内涵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科技投入低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61.生态文明的内涵200820052002科技投入低生态文党的十六大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党的十七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我国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7党的十六大2005年党的十七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党的十八大把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党的十六大“三位一体”党的十七大“四位一体”.8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党的十六大“三位一体”党的十七大“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9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乱砍乱伐白色污染电磁辐射酸雨臭氧消耗.10200820052002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乱砍乱伐白色污200820072006

大气污染: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1%。酸雨污染区面积已经占到国土面积1/3。

水污染:我国废水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七大水系,污染严重,2800公里河段鱼类灭绝。

垃圾污染:全国城市生活垃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112008大气污染: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200820072006200220012000大气污染严重各地出现雾霾天气.1220082002大气污染严重各地出现雾霾天气.12200820072006200220012000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问题。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50%~60%天然草场退化。水土流失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滥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1320082002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问题。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草地资源:中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拥有草地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0.33公顷,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0.64公顷的一半。

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

旱灾和水灾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

.14200820052002草地资源:中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拥有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

水资源: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按1998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2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

森林资源:日本森林覆盖率65%,中国仅仅18%。.15200820052002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200520042003200220012000资源约束趋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新理念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1620052002资源约束趋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八3.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第一,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保护天然林9500多万公顷.173.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第一,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尊重自然、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600多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900多万公顷.18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600多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900多万公节约优先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19节约优先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在指导方针在生态脆弱、生态系统重要的地区,严格控制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适度控制其他开发活动,缓解开发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压力。.20在生态脆弱、生态系统重要的地区,严格控制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适青岛啤酒二厂每年有220万吨处理后废水作为城市景观用水排放第三,在实现路径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我国目前.21青岛啤酒二厂每年有220万吨处理后废水作为城市景观用水排放第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规模全球第一我国目前.22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规模全球第一我国目前.22核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我国目前.23核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我国目前.23风电装机的增速全球第一我国目前.24风电装机的增速全球第一我国目前.24水电装机全球第一我国目前.25水电装机全球第一我国目前.25第四,在目标追求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8%-10%-8%-10%2015年.26第四,在目标追求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现状第五,在时间跨度上,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27.33%37%15%-20%1/3262.37万平方公里4000-5000种356万平方公里.27现状第五,在时间跨度上,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27.33%3消失的罗布泊湖.28消失的罗布泊湖.28怒江原生态破坏严重.29怒江原生态破坏严重.29黄土高原上河流夹杂着大量泥沙流入清澈的人工湖泊.30黄土高原上河流夹杂着大量泥沙流入清澈的人工湖泊.30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承的首要态度。

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自然,畏惧自然“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原始文明)→人类的行为的后果尚在纯自然的生态安全的范围之内,没有超出纯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的能力。

.31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52002尊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人类行为的后果越出了纯自然的生态安全范围之外,作为人类实践产物的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缺乏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的机制与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征服、改造自然.32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52002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立与健全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的机制与能力,将人类的行为后果有效地控制在纯自然的生态安全范围之内;从“地球村”的整体角度重建社会圈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的平衡。.33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52002人与自然的人类文明历程生态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

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34人类文明历程生态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高能耗高效率.3历史上几种文明形态的比较利用资源使用工具

科学技术

工作地点农业文明物质、土地手工农具、畜力农业经验技术农田工业文明物质、能量机器工程科学技术工厂信息文明物质、能量、信息计算机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办公室、工厂、家庭生态文明生物、非生物机器、计算机、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办公室工厂农田森林.35历史上几种文明形态的比较利用资源使用工具科学技术工作地点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36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52002顺应自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37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52002保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20072006

科技投入低《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国土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38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科技投入低《关于加快推进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39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200820072006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都加强节约。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通过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狠抓水资源节约利用、狠抓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节约。.40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2008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200820072006200220012000

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41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20082002在环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科技投入低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42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820052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科技投入低

绿色发展是相对于农业文明时代“黄色发展”和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而言。

在“黄色发展”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黑色发展”时代,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要素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因此绿色发展时代,生态环境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绿色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活动中不损害环境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必须坚决改变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43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820052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820072006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提倡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社会经济系统,把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主流“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生产流程,使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

循环发展通过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发展,必须坚决改变以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44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8循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科技投入低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低碳经济力图通过调整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等,用更少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产生出更多的社会福利。

低碳发展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能源结构的清洁化,推动各国重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发展观、价值观的转变。

低碳发展,必须坚决改变以气候变暖为代价的发展模式。.45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52002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科技投入低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46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0220012000

科技投入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47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02科技投入低建设生态文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重经济增长、轻生态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8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科技投入低“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2014年环境保护部出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将内蒙古、江西、湖北、广西等地列为生态红线划定试点。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49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2008200520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办法》规定,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50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200820072006200520042003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执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51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20082005★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主体功能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大报告(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52★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52

“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大战略格局

.53“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大战略格局

.“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战略格局.54“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战略格局.54“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55“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55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四类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域

---创新中心限制开发区域

---生态修复重点开发区域

---资源加工禁止开发区域

---依法保护.56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四类主体功能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强化经济结构、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覆盖面等的评价。综合评价经济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