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1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1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1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1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

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课内诗词,完成以下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有关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别枝:别的树枝B.西江月:词牌名C.见:同现,出现D.说:谈论

2.请你结合诗中描写月夜的诗句说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_______

阅读《浪淘沙·其七》,完成习题。

浪淘沙·其七①

〔唐〕刘禹锡

八月涛②声吼地来,头高数丈③触山回。

须臾④却入海门⑤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浪淘沙·其七》〕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②〔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③〔头高数丈〕数丈高的浪头。

④〔须臾〕片刻。

⑤〔海门〕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南边龛山,北边赭山,两山相对耸立于江海汇合之处,就形成了海门。

3.“头高数丈触山回"中“触”应解释为哪一项()

A.接触B.触摸C.撞击D.感触

4.诗中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的是哪一句()

A.八月涛声吼地来B.头高数丈触山回

C.须臾却入海门去D.卷起沙堆似雪堆

5.诗中能体现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的词语是哪一项()

A.雪堆B.卷起C.却入D.须臾

6.诗人由远而近,由动及静地描写了钱塘潮涨潮退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了八月钱塘潮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令人震撼。请选择潮涨或潮退其中一个镜头展开想象写下来。

_______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这是一首律诗。请你把律诗缺少的诗句补充完整。

8.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句中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胜利渡江的_____________,“寒”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1.将古诗补充完整。

12.题目中“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1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

第三句:风卷图

第四句:

14.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补全诗句,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横线上将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16.作者在故人庄看到了、、、等景物。

17.对“故人具鸡黍"的“具”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器具,器物B.备有,准备C.具体,明确D.家具

18.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画面。

_______

19.“重阳日”是农历_____________,在这一天古人有、等习俗。“重阳日"在现在又被称为_______

20.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体现了唐朝过重阳节时()的传统习俗。

A.登高B.赏菊,饮菊花酒C.插茱萸

阅读材料。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放在墙壁上的书"。

B.“长扫”中的“长"字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C.“排闼"是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赋予了青山动感。

22.细品古诗,感受语气,本诗可以用()的语气来读。

A.快速、激昂B.舒缓、闲适C.低沉、飘渺

23.与本诗后两行结构不同的诗句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4.本诗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的很多诗。下面诗句中不是他创作的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5.读《书湖阴先生壁》的后两行,试着描写你想象出的动态画面。

_______

26.按提示,填写诗句。

品读了《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我们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向往,整理行装立刻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过山庄,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的宁静闲适;游黄河,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气势;宿江边,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空旷寂寥;访草原,去体会老舍笔下那种“既使人___,又叫人___,既愿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的美好境界……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7.前一个“有的人”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个“有的人"指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8.第一个“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第二个“活"充满了作者;第一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第二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

29.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呢?

_______

阅读诗歌鉴赏,完成答题。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选自《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2009年版)

30.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

31.下列哪一项暗喻自己身处山水之中?()

A.百亩中庭。B.门前白道。C.小院回廊D.山桃溪杏。

32.这首词的下阕写出了王安石晩年怎样的境况?()

A.孤独寂寞。B.悠闲自在C.穷困潦倒D.淡泊宁静。

33.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浣溪沙"是这首词的题目。

B.“百亩中庭”写出了王安石家的庭院十分宽敞,足足有一百亩。

C.“为谁零落为谁开"写出了王安石心中的困惑,他很想知道当中的答案。

D.“半是苔”说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来客,也表明主人心情不好,无心打扫。

参考答案:

1.A2.明月上升惊飞了枝头喜鹊,画面恬静、清新富有情趣,能够体会到诗人的喜悦欢快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

A.“明月别枝惊鹊"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别枝:飞离树枝。

故选A。

2.本题考查研读的情感。

“明月别枝惊鹊”的意思: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鸟啼蝉鸣,悠闲自得。此时的他,没有需要快马加鞭的紧急公务要处理,也不用为他人的指责、诽谤而彻夜难眠。虽然遭弹劾免职,胸中还有诸多愤懑愁苦,但美丽的自然和恬淡的乡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愤激之情。所以,在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他已经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融于天地。表达出了自己的喜悦欢快之情。

3.C4.A5.D6.潮来潮水越来越近,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滚滚而来,势如万马奔腾。____________

潮退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解析】3.考查字词的解释。

“头高数丈触山回"意思是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触”的意思是撞击。

4.考查诗句的理解。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5.考查字词的赏析。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第一句的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用动态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意思是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

6.考查开放性题。

写涨潮时要重点描写潮水奔腾而来的汹涌气势,写退潮时要写出潮去后江面的平静。

比如:只见一条“白线”从远处逼近,形成一堵近2米高的水墙,潮水拍打着海塘,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海浪的呼啸声与人群的欢呼声相互呼应,宛如一段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7.七言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8.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9.红军战士的心情喜悦悲壮10.这首诗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7.考查诗句默写。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考查诗句的理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9.考查诗句的理解。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写金沙江,写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实是写红军所进行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暖”字状写红军因江水咆哮翻滚,汹涌澎湃,水石相击,浪花飞溅,水雾蒸腾而产生的江水沸腾的感觉;则是表现红军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险而产生的欢乐心情,表现红军万众欢腾,高呼胜利的热烈情景。“寒"字重在渲染,重在烘托,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铁索桥凌空高悬,下临无地,令懦夫心寒的艰险之状,又渲染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虽然只是写江之险,写桥之险,没有从正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红军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却从侧面得到了表现。

10.考查主旨的理解。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12.醉酒醉酒13.跳雨图水息图1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补全诗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1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目中“醉”的意思醉酒。是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望湖楼上所看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闲适开朗、淡然豁达之情。

1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故为“云翻图”。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故为“雨泻图"。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故为“风卷图”。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故为“天晴图"。

14.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默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意思: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16.绿树青山谷场菜园17.B18.推开窗户正好面对着谷场和菜园,诗人和朋友共饮美酒,闲谈着农事。19.九月初九登高饮菊花酒重阳节20.B

【解析】15.考查古诗默写。

出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6.考查诗句理解。

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意思是: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可知作者看到了绿树、青山、城郭、谷场菜园等景物。

17.考查字词理解。

“故人具鸡黍”意思是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故选B

18.考查句子理解与语言表达。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意思是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19.考查文化常识。

“重阳日”又称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20.考查诗句理解。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可知习俗是赏菊,饮菊花酒。

21.A22.B23.C24.C25.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26.绿树村边合九曲黄河万里沙野旷天低树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分析】21.本题考查诗歌实词的理解。

A项,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写在……的墙壁上。BC项正确。

22.考查朗读语气。

《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描写了湖阴先生的庭院清幽、洁净的特点,表现了湖阴先生对山水的神情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也表达了作者闲适的心情。所以在朗读时应用舒缓闲适的语气。

23.本题考查对句式结构的辨析;要掌握词性、短语结构和语法结构知识。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阅送青来"中的“一水护田”偏正短语作“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中的偏正短语“两山排阔"做“送青来”的主语;

A“三万里河"“五千仞岳”偏正短语分别做“东入海"“上摩天”的主语;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偏正短语分别作“鸣翠柳”、“上青天"的主语;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递进关系。

24.本题考查诗歌的作家作品的识记。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作者是毛泽东。

25.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阅送青来”一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即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26.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积累和记忆能力。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的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的《浪淘沙》;“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出自老舍的《草原》。

27.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28.鄙夷和轻视对鲁迅伟大一生的肯定和赞美憎恨和咒骂惋惜和怀念之情29.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因此题目叫做“有的人”。

【解析】27.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有的人活着"第一个“有的人”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有的人死了"后一个“有的人”指鲁迅和像鲁迅一样的,一生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8.本题主要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

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第一个“活着"指躯体活着。第一个“活”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视。

第二个“活着"指精神永存。第二个“活”充满了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肯定和赞美。

第一个“死了"指生命毫无价值。第一个“死”充满了作者的憎恨。

第二个“死了"指生命不复存在。,第二个“死”充满了作者的惋惜。

29.本题考查诗歌标题。注意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有的人"摘自诗中原句。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