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青藏区咸宁学院刘成武1生物多样性旅游胜地能源基地高原畜牧业基地钾盐基地藏文化青藏地区区位:地球第三极发育年轻的土壤冰川、冻土、湖群巨大山原新构造活跃地区高原季风高寒景观太阳能、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草地资源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雪灾地震草场退化治理全球变暖的适应问题脱贫、少数民族教育逻辑框架咸宁学院刘成武2本区介于26°52′N~39°19′N,78°27′E~103°04′E之间,土地面积195.07×104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20.3%;2005年总人口820万人,占0.63%。本区北、东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毗邻,东
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及西南与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接壤,西部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国境线近4000km。在全球变化、地缘政治、民族和睦等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海拔高度和自然环境恶劣是本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一、地理区位咸宁学院刘成武31、新构造活跃的巨大山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发育最年轻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也以其高寒气候著称于世,被称为“世界第三极”。高原面上分布着许多高耸的巨大山系。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面从上新世晚期的海拔1000m达到目前的平均4500~5000m,累计上升量共有3500~4000m之巨大,这表明在第四纪期间平均每年上升2mm。青藏高原东南部目前年均上升3.2-12.7mm。二、地理概况(一)自然环境结构咸宁学院刘成武4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地形对大气环流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与热力作用,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对中国及至世界气候产生深远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的基本特点: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气温的日较差大,年变化较小,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干燥,气温、降水均具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变化。2、高原季风特色的高寒气候(一)自然环境结构咸宁学院刘成武5青藏高原景观呈现三维地带分异。由于青藏高原所处的中、低纬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海拔高度,导致高原具有独特的空间格局,显示出纬向、经向和垂直三维地带性分异。高原景观表现为自东南暖湿向西北寒旱变化的空间格局,即山地森林—高寒草甸—高寒/山地草原—高寒/山地荒漠的带状更迭,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分异特点。高原景观地带与中国相应自然地带相比较,以温度偏低为特色,植物的演替和土壤发育日益偏离所处纬度的地带性特征,形成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景观地带分异。3、三维地带展布的高寒景观咸宁学院刘成武6(二)资源优势1、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丰富地势高,空气稀薄,含尘量少,透明度好,当太阳透过大气层时,能量损失小,成为全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太阳总辐射值大都在67.2×108J/(m2·a)以上,远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得多。全年在2200~3600h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拉萨年日照时数3021.6h,比东部纬度相近的重庆高出1800多小时,故有“日光城”之称。中国大陆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初步估算总热流量为23.1×108J/s,相当于年240×104t标准煤产生的热量。咸宁学院刘成武72、生物多样性和草地资源
青藏高原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生态系统来看,从高原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着森林、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生态系统,湖泊与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相间其中,构成了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及森林四大系统为主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从物种来看,物种极其丰富,物种分化活跃,特有种和珍稀物种众多。据统计,高原哺乳动物占全国总种数的36%左右,维管植物占全国总种数的36.5%。青藏高原的生物特有种,具有新老兼备、以新的年轻种类为主的特点。
高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有一系列极其珍贵的药材种类。例如,冬虫夏草、红豆杉、雪莲、贝母、红景天等。高原是藏医药的发源地。咸宁学院刘成武8青藏高原草地资源丰富。面积近1.2×108
hm2,占高原总面积的一半左右。青海天然草地3644.94×104
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10%。有饲用价值的牧草1184种,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530kg,年总产草量7960×104t;西藏草地面积为8205.2×104
hm2,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5强。其中,夏秋草地约占3/4。饲用牧草2672种草场类型很多,主要有高山草甸草场、高原湖盆草甸草场、高原宽谷草原草场、山地草原草场、高原宽谷荒漠草场、山地荒漠草场、山地灌丛草场及沼泽草场等。咸宁学院刘成武93、“水塔”与水资源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其成为中国和亚洲众多著名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国的水塔”和“亚洲的水塔”。中国的长江(通天河)和黄河以及南亚著名的印度河(狮泉河)和恒河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东南亚的萨尔温江(怒江)和湄公河(澜沧江)都源于此。高原的河川年径流量6383.4×108
m3,占全国的32.2%。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之称。该区对下游水量和气候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在全国生态安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量均占全国1/3以上,是中国,也是世界河流水能蕴藏量最集中的地区。咸宁学院刘成武104、金属与盐湖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矿产富集区,已发现各类矿产120种,探明储量矿产84种,资源潜在价值18.38万亿元以上。高原的优势矿种恰好是国家的紧缺矿种,如铬、铜、硼、钾、锂、铯等。高原的盐湖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储量巨大。高原拥有各类盐湖350余个,面积约2×104km2,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盆地、羌塘高原、库木库里盆地。柴达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远景区,是全国陆上第五大气田。咸宁学院刘成武115、旅游资源
青海有三个旅游资源富集区:东部旅游资源集中区,有塔尔寺揽胜,“热贡艺术”鉴赏,孟达林区观光,柳湾文物考古等。青海湖旅游资源集中区,包括日月山寻古、青海湖漫游、鸟岛奇观、盐桥揽胜等景点;“万丈盐桥”是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m的盐苔构成天然的“盐桥”,堪称举世无双。西部旅游资源集中区,主要有源头漂流、草原风情和登山等。青藏地区是一片诱人的处女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咸宁学院刘成武12青海湖日月山
金银滩草原塔尔寺咸宁学院刘成武13
西藏的旅游资源富集区有五处:拉萨旅游资源区:以拉萨为中心,包括羊八井、当雄、泽当、羊卓雍湖等,主要有文物古迹、宗教建筑、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名胜古迹。藏西南旅游资源区:以日喀则、樟木口岸为中心,包括江孜、定日、萨加等地,主要有珠峰山川风光和自然景色以及登山探险、文化旅游等。藏西旅游资源区:以普兰为中心,吸收尼泊尔、印度的游客到“神山、圣湖”等地游览和朝山拜佛,同时可以开展生态探险旅游。藏东南旅游资源区:以林芝、昌都为中心,包括波密、察隅,主要有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民俗风情以及进行科学考察。藏北旅游资源集区:以羌塘自然保护区、“圣湖”纳木错和阿里古国为基础,发展生态旅游。咸宁学院刘成武14(三)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较快发展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生产总值仅为3.3亿元,青海省6.1亿元。2005年青藏地区的GDP达到了793.8亿元,40年间增长了83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占14.0%,第二产业占40.8%,第三产业占45.2%;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9.9个百分点。三个产业的主次顺序变成三、二、一。咸宁学院刘成武15经济年份青海西藏全区全国GDP/亿元19656.13.39.4679197815.56.722.23624.12005543.2250.6793.8182320.6人均GDP/(元·人-1)196527124125611919784283754083792005100309074968013985产业结构/%第一产业196554.780.763.850.5197823.650.731.728.1200511.619.114.012.5第二产业196520.8————20.9197849.627.74348.2200548.723.740.847.3第三产业196524.4————28.6197826.821.725.323.7200539.757.245.240.2青藏地区经济状况咸宁学院刘成武16城市、交通与经济青藏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很快,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航空、铁路、管道运输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咸宁学院刘成武17公路运输是青藏地区客货运输的主力,西藏已建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以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公路为骨架的公路网。青海省已建成以8条国省道为主骨架的干支相连、脉络相通、通达全省城镇乡村和通往外省的公路网。民航线路格局已基本形成,机场主要和配套设施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市和青藏高原西南部的拉萨市通信事业实现了超前发展,形成了以西宁、拉萨为中心,覆盖全区的通信网络咸宁学院刘成武182、地广人稀,开发程度低受高寒缺氧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高原上人口稀少,平均4.2人/km2,相当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32。是中国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土地利用方面以畜牧业为主,农林业次之;城镇数量、规模、分布密度与全国相比,发育程度差,城镇化水平低。2005年西藏、青海城镇人口比重分别为26.65%、39.25%;城镇空间上集中在河谷地区,呈沿交通线分布格局,主要有西宁、拉萨和格尔木等。
咸宁学院刘成武193、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本区域生态建设的重点应以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加强天然草场、长江与黄河上游植被保护,防止不合理开发。加强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强降雪等灾害的防御救助,加强对突发性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2)三江源区的生态退化与自然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通过还草还林、水土保持、人工降雨、生态移民等措施,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量可增加13.2×108m3,向“三江”下游地区增加输送12×108m3水量,有效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匮乏问题。
咸宁学院刘成武20(3)青藏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青藏铁路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铁路东起青海省省会西宁,西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956km,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2005年10月15日全线贯通,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不通铁路省区的历史。在全线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都遵循了维护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条“环保型”铁路。在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要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m,经过海拔4000m以上地段960km,连续多年冻土区550km以上以及大片“生命禁区”。咸宁学院刘成武21(一)藏民族三、藏文化藏民族自称为“蕃”(bo),现有人口约459万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区)。藏语对不同地区的居民有不同的称谓(后藏人称“藏巴”、前藏人称“卫巴”、藏东和四川西部称“康巴”、甘南与青海人称“安多娃”)。藏民族两汉时期属于西羌(qiāng
)人的一支。从人口分布和居住地域面积看,藏民族都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对青藏高原的开发和青藏文化的发展起了最主要的作用。咸宁学院刘成武22(二)藏文化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在同严酷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形成了剽悍、豪放、粗犷、爽朗的民族性格,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藏族文化,亦称“雪域文化”,显示了强烈的地域特点,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高原寒冷缺氧的环境,高原藏民族选择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把目光盯在周围那些生命力旺盛、用途多样的动物身上,衣食住行等与畜牧业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马和牦牛是高原最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牦牛身躯高大,耐高寒和缺氧环境、性情温驯,且能爬高山、走雪地,有“高原之舟”之称。
1、高原牧业文化咸宁学院刘成武232、宗教文化青藏区从原始的巫教、苯教,到现在的藏传佛教对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青藏高原上藏传佛教寺院千余座,藏民族全民信教。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文化,已成为藏民族主体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给青藏高原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宗教文化表现在:1)巨石文化;2)佛教寺院建设艺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房屋买卖合同: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购房权益、交付时间等详细约定
- 2024年标准油漆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科研成果保密合同
- 正装复合模装课程设计
- 2024年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完善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要求计划
- 商城服务员工作总结
- 安防行业顾问工作总结
- 分析仓库工作中的服务意识计划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之主谓一致
- 2024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 重度子痫前期产后护理查房
- 制作课件wps教学课件
-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附解析
- MCN机构签约合同范本
- 解读智能问答系统研究
- 2024年沪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习题
- 2024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中国移动-AI+智慧城市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2024
- 前台文员的工作灵活性与适应能力计划
- 2024版【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