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层原因分析_第1页
美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层原因分析_第2页
美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层原因分析_第3页
美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层原因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层原因分析

13、2007年2月,第二个美国二级抵押贷款公司致力于2006年第四季度的利率声明。美国的个人贷款风险出现了水面,次贷危机开始逐步发生。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同日,美国银行以4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尔街投行美林公司;其后,美国国际集团的信用评级下调,这一系列动作拉开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序幕。此次危机由次级贷款引发,因金融衍生品而放大风险,又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传导和扩散作用,使得危机不断升级,波及面不断扩大,其影响已经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局部性危机发展到了全球性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那么,发生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目前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这场危机源于美联储从2001年开始执行的不当的货币政策;第二种认为,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盲目进行金融创新,而政府又缺乏监管是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以上两种解释可以见诸近期各杂志、报纸的主要版面,它们虽然从各自的角度说明了这场危机的背景和机制,但仅仅揭示了问题的表象,并没有真正揭示其根本原因。本文试图利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来剖析当前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其实质,为世界各国更好的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思考。一、马克思的经济体制理论马克思是最早对经济危机问题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资本论》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完成。马克思没有用专门的篇幅对经济危机进行论述,其观点阐述散见于《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相关章节中。概括起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买卖分离、交易分离与支付链条断裂马克思认为,在物物交换形式下,买和卖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不存在产生危机的条件。危机作为生产和消费失调的现象,是随着商品交换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产生的可能性有两点:一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买者有商品,卖者有货币,也就是不管早一些或晚一些再进入市场都保持着能够流通的形式的商品”,因此,“谁也不会因为自己已经卖,就得马上买”,所以,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使得商品的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发生了分离,这就潜伏了买卖分离所带来的产销脱节、产品实现困难的危机的可能性。二是随着货币支付手段的出现,在加剧商品买卖时空上分离的同时,商品的买者和卖者之间又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支付链条。一旦有一个或几个债务人不能按时支付欠款,就会使整个支付链条断裂,从而使得买卖脱节更严重,进一步增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但是,马克思认为,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危机只具有可能性,因为“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只有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危机才能从可能转变为现实。(二)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体制的内在矛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从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导致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巨大的生产力所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只是属于少数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如果这些商品不能顺利卖出去,资本家就不能获取剩余价值,再生产活动就会受阻,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会爆发。因此,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经济危机从可能到现实的根本原因。其首先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即微观发展与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其次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当这两类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化时,就会爆发经济危机。(三)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内在矛盾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分工日趋复杂,相互协作日趋紧密,政府宏观上的协调和干预是极为必要的。但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微观经济行为选择的自主性与分散化,而资本主义竞争的盲目性,导致在“竞争中,资本的这种内在趋势表现为一种由他人的资本对它施加的强制,这种强制驱使它越过正确的比例而不断前进、前进!”而且,“当一个生产部门超过现有的比例,就会使所有生产部门超出这种比例”。马克思此处所讲的“正确的比例”,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努力目标,而当生产所要求的正确比例或平衡遭到破坏时,微观运行与宏观调控间的矛盾就会尖锐起来,经济危机的爆发便不可避免。(四)剩余价值导致资本依赖,市场需求相对减弱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资本家唯一的目标就是对价值的无休止地追逐,从而导致资本积累的螺旋式上升与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自行增值,表现为生成的起点与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与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相反。”这一趋势不仅导致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扭曲与异化,而且也使得资本主义生产脱离了市场需要而呈现出无限扩张的态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广大雇佣工人为主体的市场需求却相对萎缩,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生产和市场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这一矛盾得到激化,经济危机就会爆发。(五)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放产出的危机随着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信用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在分析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时,马克思认为货币经济发展到信用经济形式时,经济危机随时都会成为现实。信用不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但它对于危机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强化的作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一方面,信用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另一方面,信用制度能够使得“相当大的一部分交易完全用不着货币,流通手段的流通加速了”,这会造成一种虚假的需求,隐蔽生产过剩的事实,从而促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的过剩,这个时候会出现债务偿付危机,信用出现紧缩。“在信用收缩或完全停止的紧迫时期,货币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和商品相对立。因此,商品会全面跌价,并且难于甚至不可能转化为货币”,此时,人们对货币的追求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信用危机转化为货币危机,经济危机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始终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与这一基本矛盾相联系的经济危机也始终与资本主义经济相伴随。不过,经济危机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发生的,它的爆发是有条件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政策失效,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其核心思想就是相信不受干扰的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主张实行自由化、私有化和国家干预的最小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资本主义世界获得了支配地位,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将这些政策主张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导致世界各地自由主义思潮泛滥。正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主张在美国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全面推广和贯彻,极大地激化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推动了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一)美国房地产市场新的控制解除管制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没有国家严密监管的金融市场是非常不稳定的。1980-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两个重要法案,解除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美国政府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对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涉足证券市场等;另一方面允许私人金融机构涉足以前只有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才能经营的业务。这样,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贷款和自由按揭所支撑的证券以及其他的所谓创新不断增加,而其规模和数量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私人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展开激烈的竞争,使房贷标准不断降低,各种风险防范机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最终酿成次贷危机,成为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导火索。(二)实际收入增长乏力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和实现收入分配的调节,反对劳动力市场的政府干预。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增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1975-2005年,美国最富有的、占1%的家庭实际收入增长了175%,最富有的25%的家庭实际收入增长超过70%,而其他家庭实际收入的增长都不足30%。2008年,美国居民债务高达13万亿美元,其3亿人口平均每人负担7万多美元的债务。作为边际消费倾向最大的阶层———广大工人阶层的实际收入增长的乏力,严重制约了作为经济重要推动因素的个人消费的实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有效的市场需求相对萎缩,而社会生产却依旧盲目扩大,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断膨胀的房地产市场,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生产和市场间的矛盾的激化,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基本动因。(三)虚假的消费繁荣是全球经济运行爆发之时的内生需求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最小的政府干预和监管,强调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刺激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由于贫富分化严重,美国广大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不断下降。为了维持美国的消费能力,信用消费进入政府的视野。在政府和各种金融机构的主导下,信用制度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具体来说,在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格局下,美国经济采取了“双赤字”模式,一方面通过抵押贷房获得消费现金流,让美国人都拥有自己的房产,成为有产者的需要,形成了美国居民的超前消费模式。正是信用消费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增长,目前消费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其消费对象不仅来自国内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出口商品,由此带来大量的经常性的账户赤字。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过度开支,为此发行大量国债,从而带来大量的财政赤字。这种没有实际收入增长,仅仅依靠借贷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