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中风病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在患者肢体瘫痪发生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一般从发病后2周开始出现,达到高峰后,痉挛程度又逐渐降低,并出现分离运动和随意运动,这是中枢性运动障碍恢复的典型过程。但在临床上,多数患者痉挛持续的时间相当长,恢复相当缓慢,常为瘫痪与痉挛并存,即痉挛性瘫痪。表现为以抗重力肌肌张力异常增高及协调异常。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因此,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中风病人康复的关键。寻找有效地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方法,已经成为目前这一医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针灸治疗肌痉挛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综述如下。1体针治疗1.1社会变化评定岳增辉将5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则针刺阳明经穴位为主,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于学平等设经筋刺法组60例,另设手阳明经穴组60例作对照,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法评定。结果:经筋刺法能降低中风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而痉挛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盛国滨等运用上肢取手阳明、手少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肩、肘、腕、手的经筋结点,下肢取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髋、膝、踝、足的经筋结点,配合中频药物导入方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1.2针刺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刘伍立等应用水沟、百会、风府、大椎等治疗中风痉挛瘫痪,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Milanov针刺选用“马丹阳十二穴”和腰俞、脊中、哑门,结果显示电针对增强的肌张力有降低作用。王子臣等运用深刺腰阳关为主治疗下肢痉挛36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张闻东等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治疗组较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谷巍等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5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李新红等将7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刘美荣等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阳明法治疗,结果提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3阳侧穴位提插娄必丹等认为肢体痉挛状态的出现是由于患侧上肢屈肌(前侧、内侧)、下肢伸肌(前侧、内侧)拘急痉挛,肌张力高,而上肢伸肌(后侧、外侧)、下肢屈肌(后侧、外侧)则相对弛缓,属于阴急阳缓。取阴侧穴:上肢:极泉、尺泽、曲泽、大陵、内关;下肢:阴包、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照海;阳侧穴:上肢:臑会、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风市、阳陵泉、解溪、申脉、丘墟。快速刺入,阴侧穴位行提插捻转泻法,强刺激,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不留针或留针5分钟;阳侧穴位行提插捻转补法,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薛翠丽等采用阴阳平衡针法,即阴阳经穴并取,并采用泻阴补阳手法。取穴:患侧下肢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太溪、丘墟、太冲、足临泣。操作: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采用泻阴补阳法,即阴经穴位采用捻转泻法,阳经穴位采用捻转补法。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郑谅等等采用调和阴阳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取主穴:人中、承浆。上肢瘫取极泉、曲池,或肩髃、内关;下肢瘫取足三里、血海,或阳陵泉、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章薇认为中风痉挛性瘫痪为阴阳失于平衡之“阳急阴缓”的证候,治当调节阴阳平衡,使“阴平阳秘”。选取伸肌、屈肌侧有效穴位,分别施以不同手法,使痉挛肌与拮抗肌受到交替刺激,达到生物力学平衡,有效缓解痉挛。先刺痉挛优势侧,行轻柔捻转手法;后刺痉挛劣势侧,行较重提插手法。章薇等取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下肢伸肌侧承扶、血海、照海,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申脉。先刺痉挛优势侧,行较重提插手法,后刺痉挛劣势侧,行轻柔捻转手法,即平衡肌张力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1.4阳明经针刺治疗张艳采用针刺透穴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性瘫痪32例,总有效率90.6%。葛林宝运用“阴经透穴法”,即选取极泉透肩髃、尺泽透小海、内关透外关、血海透梁丘、阴陵泉透阳陵泉、三阴交透绝谷等治疗中风后期肢体拘挛,比传统运用阳明经穴位,疗效要好。米建平等运用在患肢阴阳经相透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9例,并与常规针刺组(头针加体针)22例、药物治疗组(口服妙纳)27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累积差值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与常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李佩芳等采用芒针透刺拮抗侧肌群,强刺激,达到所属肌群收缩的目的,留针40分钟,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拮抗肌群的方法对肌张力增高有明显改善作用。2ashwotch评分赵建国等在醒脑开窍治疗的基础上,加选锥体交叉前、后在体表的投影即锥体交叉区,在玉枕穴至天柱穴的连线依次等距离直刺4针,与单纯醒脑开窍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达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0.0%,且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表明针刺锥体交叉区可明显预防或延缓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出现,减轻痉挛的程度,增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王丽平等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统一针刺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头针体针叠加针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疗效。结果头针体针叠加针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单纯体针对照组(P<0.01)。陈华等对60例中风肢体痉挛症患者均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法治疗,总有效率为89%。孙华等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3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33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60例)、传统针刺组(27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与头针配合传统针刺法相似,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王洪峰等采用头针加恢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36例,并与体针疗法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郜建卫等应用头针加体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偏瘫患者60例,取得良好疗效。3术后典型大肌肉注射潘秋兰等对34例脑卒中偏瘫伴有不同程度痉挛的患者采用较高频度电针治疗,结果发现此疗法对于缓解痉挛状态有较好的作用,并且能使患侧肢体的肌力和活动能力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善。吴勇运用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中风偏瘫痉挛期,能明显减少致残率,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郭小云采用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34例,疗效满意。吴敬等在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基础上,针对足内翻局部采用电针促通治疗,经临床对照研究,疗效显著。刘培强等对4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电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并与单纯应用电针治疗的32例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5%)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张银开等报道,治疗组穴取天泉、曲泽、环跳等,针刺得气后接电针,用连续波;对照组以阳明经穴为主,行平补平泻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4从温针类型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病的疗效看郭泽新等用自制的艾灸盒分别在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相应的皮肤处施温和灸,每个部位每次灸15分钟,以温和热力不产生皮肤灼痛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马玲采用针刺加麦粒灸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27例,与单纯针刺组27例对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刘傲霜用温针灸阴阳经穴治疗中风后关节挛缩60例,结果温针灸阴经穴为主的疗效明显优于温针灸阳经穴为主的疗效。任晓明将60例中风后关节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温针灸,治疗组以取阴经穴为主,对照组以取阳经穴为主,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关节痉挛度均有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对关节痉挛的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取阴经穴为主的疗效明显优于温针灸取阳经穴。丁邦友等采用针罐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关节挛缩52例,总有效率为100%。高天宇等采用火针点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30例与体针组30例比较,结果火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5肩宏观疼痛评分康杰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刀治疗配合曲安缩松肩关节腔注射)和B组(曲安缩松肩关节腔注射),每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测量患肩VAS疼痛评分、肩关节被动外展和外旋活动度和上肢MAS痉挛评分。结果:A组的疼痛评分和外旋动作在1周后就有改善,在治疗后2周和4周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4周后的M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外展运动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肩胛下肌的痉挛与肩关节疼痛密切相关。针刀能明显改善肩胛下肌痉挛,缓解中风后肩痛。张勇等用针刀切割相关肌组织治疗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增高32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且观察到疗效与病程无关,与针刺部位的选择及刺激量有密切关系。6产生相应侧肌肉收缩郭泽新等以皮肤针中度叩刺痉挛劣势侧皮肤,可产生相应侧肌肉收缩,从而使痉挛劣势侧肌张力产生新的平衡。马瑞寅在拘挛部用皮肤针叩至出血,加拔火罐及艾条薰,对肢体痉挛缓解有效。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朱凤磊对中风偏瘫痉挛采用针刺和低频电针结合康复训练,与物理康复和作业疗法对照。结果:治疗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王国书等运用颅骨缝针刺(颅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取得较好疗效。曾海辉等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50例,并与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焦乃军运用针药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并与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痉挛程度改善上较之对照组效果更佳。曾红文将脑卒中肢体偏瘫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为组合针灸法:体针+脊背针,并用自拟益气养阴解痉方药综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针刺组,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赵敏等采用治疗组针刺取穴以痉挛肌的拮抗肌侧穴为主,手法以泻法为主,共治疗4周,同时口服中药瘫复康Ⅱ号,用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痉挛程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严伟等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杨榕等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偏瘫痉挛患者34例,结果:患者上下肢的肌张力指标有显著改善(P<0.01)。邢舒恒等在针刺同时加用艾灸法与单纯针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6个月以内病程,总有效率为94.4%,6个月以上病程,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分别为70.0%、79.2%和56.3%,两组总有效率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郭小云用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34例,结果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确有明显疗效。余志辉等采用针药并用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2.9%。8针刺治疗嘴唇肌肌病的原则与方法痉挛性瘫痪是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痉挛的发生机制,目前多认为是牵张反射增强的结果。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阴阳气血失调、经筋失养。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临床上,针灸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体针、头皮针、电针、皮肤针、灸法、拔罐、火针、针刀及综合疗法等。根据传统的经络理论和现代的解剖生理知识,目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以平衡阴阳为治病大法,多采用补虚泻实的手法,取穴有刺督脉穴或夹脊穴;有刺健侧与患侧肢体;刺主动肌群与拮抗肌群;刺阴经穴与阳经穴及针刺手法的不同,亦有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商铺租佃协议样本3篇
- 全新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开发2024年度合同3篇
- 即刻下载!2024年股权转让协议2篇
- 全新2024年离婚协议书样本3篇
- 电视剧组2024年艺人合同2篇
- 2024年航空葡萄酒运输条款2篇
- 钻孔服务租赁合同(潜孔钻设备-2024版)3篇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
- 2024年车辆抵押权设立合同3篇
- 峨眉山路小学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1)
- 住院病历阑尾炎
- 应用回归分析-课后习题答案-何晓群(共27页)
- 三级动火许可证
- 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ppt
- 希沃使用手册(共17页)
- 某单桩承载力及桩基沉降计算表格
- 江苏省电力公司加强全省企业自备电厂管理办法
- 美丽乡村建设监理实施细则
- 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文档
-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