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学校学生校训精神的传承_第1页
论中职学校学生校训精神的传承_第2页
论中职学校学生校训精神的传承_第3页
论中职学校学生校训精神的传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职学校学生校训精神的传承

一、学校管理的起源是“正德、寻求创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一)文化资源库的挖掘和挖掘,有利于提高职教的意蕴校长培训是学校悠久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大学的校长培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宝库中梳理和挖掘符合学校实际与培养目标的思想,这不仅能使校训独具特色,而且可以提高校训的文化底蕴。“明德”是中国大学校训区别于西方的最大特色,中国大部分高校的校训对学生品德塑造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现和诉求。无论是“明德求真”,还是“知行合一”,这些训词所倡导的都是一种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二)树立了学校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办学理念任何学校的校训都是在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的升华。纵观中外大学的校训,无不渗透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的校训体现的都是学校追求真理的办学理念,把培养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黑龙江工程学院坚持着力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成了引领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引下,黑龙江工程学院凝炼了“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第6页(三)以实践为基础构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黑龙江工程学院在56年办学的历程中,始终扎扎实实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合校升本前,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赢得了“南有武测、北有哈测”、“全国示范性高工专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工作业绩。合校升本后,秉承传统优势,以实践为基础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我院测绘工程系培养的毕业生90%以上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有的参加了南极科学考察,完成了长城站、中山站的基础测绘、建站测量、环境监测和测绘科学考察任务;有的参与完成了鸟巢体育场、五棵松体育场馆的钢结构安装测量工作;还有的参加了2005年珠峰高度重测活动。这些毕业生的杰出代表,多年来奋战在生产建设一线,为学院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成功实践是校训形成的基础。“明德求真、知行合一”校训既有古典传统特色,从修养、治学、做人方面体现了中国大学的精神追求,又体现了学校发展的特色。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对全院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得到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认同,同时也十分贴切地反映了学校的特点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切实符合学校实际特点。二、“德、智、行”的文化内涵(一)“知行合一”,以德为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大学文化植根于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中,作为大学文化精神集中体现的大学校训必然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明德求真”源自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大学》,《大学》开篇宗义的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类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和仁爱万民,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从而成为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彰显人所固有的光明的德性。因此许多高校都在校训中将明德放在首位。“知行合一”最早是《尚书》提出的“知之匪艰,行之惟艰”的知行思想。孔子最早明确论述了知行关系,他一方面强调知对行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又强调道德认知的目的全在于践行。理学家朱熹的“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的知行观影响很大。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了“知行合一”问题,并使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推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主张:“行中有知,知中有行;知外无行,知而必行;践行良知,知行合一”。中国传统理念强调和谐,强调人的知与行的统一,儒家认为,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极的实践达到身与心的和谐,才能经得住荣辱、得失、进退乃至生死的考验,实现与他人、与世界的共通,走向成功的人生。(二)“真”与“行”的教育追求“明德求真”校训表明大学的教育首先是心灵的教育、人格的教育,体现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完善真理的教育思想以及这种永不停滞的精神品质。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数量之大、规模之大,而在大师之大、学问之大、德行之大。大学是人类追求真理、陶冶情操、自由思想的地方。大学作为学习之所在,本质在于探求真理,探求自然之真、社会之真、人文之真,因此,对知识、真理的追求是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知行合一”校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主张学以致用,强调人“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充分表明学校重视明人伦,讲修身,强调人格的养成;又谋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明德求真、知行合一”校训虽然只有寥寥八个字,但立意高远,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激励心智并富有文采,体现了大学的灵魂“彰显良好的德性与修养,对科学与真理的执著追求”。我院校训不仅根植于中国数千年来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且,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使校训散发着理性的光芒。这种注重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反映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工程学院人的共同追求。三、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激励心智的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但如果不能渗透到组织中,没有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没有被师生所接受、理解,那么,再好的校训也是徒劳的,对学校的发展毫无意义。校训的作用贵在行动的支撑,贵在大学人的自觉践行,没有践行,校训就是冰冷的校园标志,毫无生命力可言,更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一)全校师生员工行动的指南校训一旦形成,它就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资产,是全校师生员工行动的指南。每一位大学人都应该爱惜它、培育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它,从点滴做起,共同用心浇灌。(二)强化学习,激发队伍培育校训精神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坚持以理论课堂为主阵地,以网络德育阵地、校史馆等场馆阵地为有力支撑,通过师德论坛、课堂理论讲授、网络宣传、网络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热线、大学生心理健康周、征集校歌、校徽、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全院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深入挖掘迎难而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激发师生员工对学院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逐渐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学院的精神气质。(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把积极进取、科研、教学岗位等大学教师在践行校训精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第7页用,教师的思想品格、治学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不仅促进了校训精神的确立,而且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一届届学生。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开展师德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名师工程、教学岗位大练兵等形式,培育教师积极进取、高度敬业、不断推陈出新的精神,在学校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通过模范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不甘落后、勇于进取、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发展。(四)个性特征大学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文化气息和个性特征。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校训精神的培育过程中,要珍视多年的办学历史,秉承传统优势和特色,以此为依托不断培育出体现学校特色、个性的精神气质。(五)加强领导,形成师资力量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在加强教风校风是学术氛围和人文氛围的结合,是校训精神得以传承的有效载体。营造良好的校风首先要加强教风建设,教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加强教风建设中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把师德建设纳入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通过建立师德监督评估体系等制度建设,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加强学术研究,鼓励具有原创性的思维和成果。崇尚和力求严谨、求实的精神,通过真抓实干、勤奋工作营造“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六)“德育”教学模式“知行合一”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在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实行“三开放教学”以及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建立多种实践训练模式等方式,在实践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