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的脑成像研究_第1页
情绪智力的脑成像研究_第2页
情绪智力的脑成像研究_第3页
情绪智力的脑成像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绪智力的脑成像研究

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社会交流。概括地说,情绪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涉及生理、心理及行为三个方面,它与其他心理过程(如认知,动机)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正是由于情绪的这种复杂性,情绪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难点。国内外的研究者主要从情绪的发展、分类、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及情绪的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情绪智力(尤其是情绪调节方面)及情绪的无意识过程进行研究,其中伴随着脑成像技术、遮蔽实验等新方法的运用。一、使用实验法进行情绪研究观察法和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前者侧重于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进行定性研究,后者侧重于进行因果研究或定量研究。目前情绪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在情绪的研究过程中这两大实验方法始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情绪研究多采用观察法。比如Goodenough(1932)观察盲聋儿童的情绪时发现,当他们受到外界刺激时,也和正常儿童一样,表现出恐惧、愤怒、欢喜、痛苦等情绪,这说明婴儿早期基本情绪的发展受先天因素所制约。(P440)但使用观察法来进行研究,达到一定顶点后,只有借助于实验的方法才能对人们的假设进行验证,才能更好的认识客观规律。因此,在Goodenough之后的情绪研究中,观察法往往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目前情绪研究中,较多采用的是自然实验法。此方法是通过人为引起人们的某种情绪,观察这种情绪的生化反应或对人们的认知及行为的影响。经常使用的情绪唤起的方法有:回忆过去具有情绪色彩的生活事件;观看图片或电影;让被试做出面部表情;以实验任务激起某种情绪等。斯贝斯曼等在1964年研究刺激情景的评估、判断或解释对情绪反应的影响时,让被试观看不同呈现方式的电影,然后以生理指标来确定、比较他们的情绪激活水平,从而得出语言刺激会影响被试对事件的情绪反应;Kleinke等人让被试在观看不同表情的人像图片时同时做出相应的表情,结果发现被试在模仿高兴的面部表情时体验到更积极的情绪,在模仿消极的面部表情时体验到较少的积极情绪;沙赫特和辛格的一项实验中,给被试不同的指导语,然后观察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对情绪产生的影响。这些实验法的应用使情绪研究更为深入。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多从认知的角度来考虑情绪问题,研究涉及面部表情的识别等。这类研究多使用实验的方法,用电脑呈现表情图片,从而来更好的控制无关因素,探讨人们在识别表情时面部的关键部位。近年来儿童情绪发展研究中,也较多的使用了实验的方法。王莉、陈会昌研究2岁儿童在压力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时,运用了实验室方法创设陌生人情境,两种延迟情境和两种分离情境,来观察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发现2岁儿童已具有使用复杂的调节策略的能力,不同情境中的策略使用有显著差异,儿童可以根据情境的不同来选择使用情绪调节策略,母亲的介入程度和陌生人的行为与儿童的策略使用有显著相关。这些研究都使用了严密的实验室研究以研究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实验方法在情绪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观察法与其相辅相成,运用于情绪的各项研究中。二、情绪智力的测量是一个跨文化研究量表测量首要考虑的是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但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往往要求的严格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情绪分类研究中多使用问卷法和统计处理的方法。目前有些心理学家们认为,一旦控制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体验与表达上将会具有很强的两极性,以此把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已有的情绪量表主要涉及的是精神卫生方面,主要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观察来访者的情绪状况,这类量表有SCL-90、SAS、SDS等,另外一些往往是人格量表中的子量表。两类量表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较多关注情绪的暂时性,而后者涉及的是情绪特质。这些量表一般都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国外很早就有以面部表情作为工具的研究,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者进行了中国婴儿与西方婴儿,婴儿和成人面部表情的测量比较,取得了与国外标准的相关一致性。并进而用面部表情测量的方法进行跨文化研究,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日本同龄婴儿对待刺激的情绪反应,再次表明了早期婴儿的基本表情具有泛人类的性质。同时,民族特性渗透到教养方式中,对儿童的情绪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绪智力受到人们重视。Sloveyt&Mayer(1900)把情绪智力定义为“监控自已和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对其加以识别并用这些信息指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以此有人对情商进行炒作,掀起了提高情商的热潮。但是目前情绪智力的测量问卷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情商的科学性恐怕还有待探讨。笔者认为EQ只是对智力的一种扩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人对情绪的意识,是用认知的方式来对待情绪,情商没有自身的独特性,他和传统的智力测验并不是并行的,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情绪智力研究者中,ReuvenBar-On在1997年提出了情绪智力模型,并在1997和2000年先后出版了《巴昂情商量表》(EQ-i)和《巴昂情商量表:青少年版》(EQ-i:YV),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受到肯定。在以往的研究中,除了运用以上两种方法之外,生理测量在情绪的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情绪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皮肤电反应、脑电反应和内外腺体的变化等方面。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这些系统的指标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目前人们运用这些特征作为实验研究的反应指标,用以了解操作唤醒的水平,或是情绪产生的生理机制。目前,测谎的研究多利用情绪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另外,在临床上,运用生物反馈疗法,人们能够控制自身的各项生理指标,从而消除紧张情绪。三、最新方法的发表(一)脑成像对情绪的影响近年来,情绪与脑科学的研究出现交融的趋势,在情绪研究中大量采用了现代化的脑成像技术和生理测量技术,这些非侵入性技术为情绪脑机制研究提供了很有前途的方法。如Molt用fMRI和PET两种脑成像技术手段提出阈下和阈上情绪的脑活动的不对称性,这对情绪的生理基础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人认为,ERPs的N300波对于探测大脑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也许很有价值。近年来,研究者还利用脑成像技术考察抑郁状态下人的认知活动,结果EEG、PET和脑血流的观测都证实抑郁更多地与右脑活动减少有关。另外,Mario,L.&HelenSu曾以压力为指标,用PET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脑后前额叶,尤其是右半球的后前额叶是消极情绪认知-情绪关系的重要脑区域。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情绪和认知的关系有重要作用。(二)种实验方法最近在研究情绪时,经常使用一种叫遮蔽技术的实验范式。这种实验方法是指在呈现一个情绪性刺激以后,用一个中性刺激遮住原有的刺激并测量被试的反应。刘蓉晖和王垒在2000年作了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研究,发现情绪的无意识启动效应。(三)情绪调整对认知的影响情绪Stroop范式是最初的stroop范式的变式,这种方法是用情绪词作刺激,让被试对词的颜色进行命名,以被试的反应时为指标来研究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假设相关情绪词会导致较高程度的激活,因此有较高程度的干扰,情绪刺激的衰退期(decayinterval)长于中性刺激。在孤独症、社交恐惧症等人群的研究中,发现失调患者都有特殊类型的情绪障碍,与前面假设一致,特定的临床病人在stroop任务中把注意分散到特定类型刺激词的语义内容,因而这类词颜色命名的时间要长于其他呈现词。这说明,被试对特定类型的词更为敏感(比如焦虑失调者对压力词更为敏感)。四、庆祝活动和思考(一)情绪研究对认知行为和情绪行为的影响是更多目前,情绪-认知理论和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逐渐受到心理学界的认可,并且许多学者对此方面做了一系列研究。前者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待情绪,使情绪成为人们认识的客体,带有更多“冷”的性质或融入了更多的理性因素,比如面部识别等实验研究。笔者认为这些研究可以为人工智能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而情绪研究从精神卫生角度讲更具有“热”的性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动力性因素。有理由认为,人类对情绪的加工是无意识的加工(或是自动化的加工)到有意识的加工(或系统化加工)的连续体,情绪对认知等心理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另外,以往研究者多从认知-情绪关系,或是动机-情绪关系,或是生理-情绪关系入手对情绪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人格中的个性特征因素在情绪的表现形式上更具有影响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对这个方面进行研究。(二)研究方法的讨论1.情绪研究的整合模式情绪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的系统,这一心理过程的研究要比感觉、知觉、想象等认知过程复杂得多。近年来有人提出情绪研究的整合模式,即将情绪过程和其它心理过程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是情绪与认知,个性以及大脑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这必然也带来了情绪研究方法的整合问题。比如,问卷法、测量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其中生理测量和脑电技术的运用也会必不可少。2.情绪调控的应用目前情绪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在基本方法(诸如观察法、实验室实验法、量表法等)基础上,伴随着电脑与测量技术的综合运用。脑成像技术和生理测量对人们情绪生理层面的研究,将使人们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情绪问题。但是,技术上的革新也带来了实验效度上的难题,即保证了实验内效度,实验外效度却受到了怀疑。并且,越是控制精密的实验对被试的要求也越高,比如情绪的脑电的研究,首先就要保证实验过程本身的信息对被试情绪的干扰,这种高标准化的实验室内设计会降低实验的实验外效度。情绪调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也是情绪-认知关系研究的一个体现。原因之一是,这类研究对心理治疗、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很重大的意义,有的心理学工作者对儿童使用实验室实验法来观察儿童对待焦虑和两难问题的处理方式,来看儿童会有什么策略来应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