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国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思考
“公共交通优先”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巴黎。二战之后,法国由于采取了鼓励私人交通发展的政策,使得私家车猛增,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整个巴黎的城市交通几乎陷于瘫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政府开始重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我国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国内交通专家提出了我国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是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发展城市交通已经迫在眉睫,国家也在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在2013年前两个月汽车市场刚刚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势头以后,各地的汽车限购又在扩大与深化。坊间传言,天津或许将成为中国第四个实施限购的地方政府,而北京将对限购继续深化。汽车产业将成为继房地产市场以后第二个被严格调控的对象。悲哀的是,房地产市场被调控是因为价格过高,汽车市场却是在汽车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遭遇不幸。限制汽车市场的增长,固然可以缓解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压力,同时也能够将环境污染的程度降低,但是,这种缓解与降低只不过是一时的效果。以北京市为例,实施限购政策以后,每年的汽车牌照增加量被控制在24万个,虽然新车牌照的增加数量比原来大幅减少,但是毕竟还是在增长。也就是说,实施限购政策以后,这种压力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分解到更多年份产生。这完全是一种典型的惰性施政的表现。虽然有人说,通过汽车限购政策的实施,可以为完全解决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赢得更多的时间,但是到底这个时间有多长,却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回答。从1994年就开始实施的上海车牌拍卖政策,不可谓时间不长,但这一政策目前来看,并没有给上海市的交通拥堵带来更多的有效解决办法。其实,汽车限购政策更多的是走入了一个误区。因为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的因变量并不是汽车市场的增长,而是汽车使用数量与频率的增加。因此,政府治理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的重点应该放在汽车使用环节而不是购买环节。购买汽车是所有人平等的一项权利,限购政策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社会权利的不公平。但是,汽车的使用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限制的。因为汽车的使用,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挤占,因此,从公共资源的角度,限制汽车使用符合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当然,政府治理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最好的办法也不是限制使用,而是让人们自动放弃私家车的使用,改乘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这也是政府的职责与义务所在。因此,政府如果能够建设出舒适、安全、有效的公交体系的话,那么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交系统再也不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出行方式,公交系统再也没有贫富差距,公交系统也再没有身份与地位的等级划分。不过,政府进行这样的作为所需要的工作量与时间长度要比简单的汽车限购政策大得多,复杂得多。因此,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树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克服加减乘除式的惰性施政思维方式,以系统化的思维方式积极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洛杉矶所遭遇的环境严重污染事件,曾经导致大量人员死亡,但是这些西方城市都没有控制汽车的增长,而是控制汽车污染的增长。2013年中国更大范围的雾霾恶劣天气的降临,不应该成为我们一些地方政府实施汽车限购的再一次冲锋号。相反,地方政府是否也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将治理的重点从汽车限购问题上转移开去呢?我们必须厘清一个逻辑:汽车市场的增长不是城市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北京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有专家、学者提出,把交通重点转移为“从地面到地下”,用地铁缓解交通拥堵,这也不失为良策。而此时的中国,地下铁路的建设己进入成熟阶段,覆盖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地下铁路是一座城市的金骨银脉。1969年,北京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地铁,这一年也就成为中国地铁历史的起点。如果从这一年算起,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地铁起步一点都不逊色于其他国外大城市。但我国地下铁路在全国正式全面铺开,却是近几年的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正在施工建设的地铁线路超过70条,总投资额达8000多亿,如果加上已经获批的项目,投资额达1.5万亿以上。截至2012年底,我国范围内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共有16个,运营线路总计64条,运营长度总规模约1980公里,运营车站总数1291座。目前,全国已有35个城市结缘地铁。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宁波、厦门、青岛、大连、深圳五个计划单列市和众多省会城市,以及苏州、东莞、无锡、常州这些经济规模较大的地级市。地铁建设能否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有学者表示,“尽管地铁确实有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很多城市的地面交通已经十分拥堵,城市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因此在本轮投资中,把钱投到这一方面,可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风险比较低。”北京公共交通的远景是以轨道交通为主,形成公交网络。任何一个世界大都市,其公共交通的发展都是如此。这样不仅节省了日益宝贵稀有的地面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地铁的经济、快捷、准时也是其他公交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以公共交通为依托的公交化交通交通拥堵几乎是世界所有经济发达城市的通病,面对堵车,许多城市都是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和优化城市设施来解决,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香港:拥有700万人口的香港也是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的一个典范。与北京不同的是,许多不到20米宽的车道上,跑着各式机动车辆,但仍能做到运行顺畅。所以,香港的交通很大程度上依赖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其公共交通服务种类繁多,市民可以并且也愿意按快捷、舒适及方便程度,选择各自心仪的出行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每天,地铁、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和渡轮等交通工具秩序井然,载客超过1000万人次。新加坡:新加坡是世界上汽车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2002年的时候,每公里道路就有81辆汽车,是日本的两倍,英国的3倍。然而,新加坡的交通却仍然秩序井然,汽车畅通无阻。究其原因,新加坡将全部土地规划为55个小区,他们的“小区”跟我们的住宅小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是居住,他们的小区不但有居住的功能,还有办公楼、购物中心、学校、医院、餐饮、娱乐、公园等等,居民的上班与生活休闲基本上可以在一个小区内解决。日本东京:公共交通网络的健全同样也是东京治理交通拥堵最过硬的硬件。日本东京人口已逾1300万,机动车总量超过400万辆,家用轿车320万辆,大约不到4人便拥有一辆私家车,交通拥堵也总碰到北京那样常态化的一步一蹭或是路口堵成死疙瘩的情形。堵车虽是家常便饭,但在城里很少发生。换乘方便和准时也是东京地铁的一大特点,99%的线路换乘均可于三四分钟内完成。同时,高昂的停车费用是东京政府治理交通的又一法宝。东京的停车费贵到让人心痛,如果你想开车上班,得付路旁或大厦内每小时从600日元到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40元至100元)的停车费。法国巴黎:巴黎的公交系统主要由市内地铁、郊区地铁(也称郊区列车)和公共汽车组成,在巴黎及其周边地区织成一张庞大的交通网。公交地铁统一管理,公共交通地铁为主,这三大公交系统由巴黎独立运输公司统一管理,车票价格根据不同区域而有所不同,但同一区域内的车票相互通用。由于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巴黎市区无车户的比例多年来始终保持在30%左右,每天市内流动人口中逾一半步行,约1/3的人借助公交,而在市郊间的流动人口中则有60%使用公交工具。目前,巴黎拥有14条市区地铁和4条郊区地铁,市内站点近400个,地铁线总长达200多公里,年运行里程高达4000万公里。巴黎地铁日载客量达450万至600万人次,约为巴黎市区人口总数的2倍。由此可以看出,地铁是巴黎公交运输的主体。除地下交通外,巴黎市还设置了40多条公交车线路,其主要目的是照顾地铁“盲区”居民的出行。为了使居民出行畅通无阻,巴黎的主要街道均设置了公交车道,甚至是逆向的公交车道。但与密如蛛网的地铁线路相比,公交车只是公交系统的辅助设施。英国伦敦:伦敦也用停车费抑制轿车。当地政府发出交通白皮书公告市民,为了限制轿车数量,减少堵车和空气污染,从2000年起提高停车费用,同时城市内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近年,伦敦又规定进入拥挤市区必须额外收费。伦敦对进入中心城区的车辆征收“拥堵补偿费”,这一措施最终缓解了伦敦严重的交通堵塞。收费时段市中心的车流量降低了20%,而4%的汽车拥有者开始改乘公共交通。事实上,由于中国部分大城市交通堵塞日趋严重,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办法之一,“交通拥挤费”这个概念一经被引入国内便立即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深圳等城市都曾风传要征收“交通拥挤费”。以上可以发现,解决交通堵车问题,其实不难,根本在于从市民和政府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市民的意识是关键。为什么很多人想买车?国人买车,很多人不是真正使用,而是看见别人都买车了,自己不买车没有面子。当大家都有车了,于是交通不行了,车都开不出去了。这时候,要是公交系统更能畅通到达,市民肯定放弃购车愿望。另外,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有低碳健康环保出行的自我意识,其次,要让市民放弃购车愿望,这需要提高用车门槛,让市民打消购车念头,其中包括提高停车费、油价等。提交汽车使用门槛的时候,政府不能不作为,但必须是在公交建设在先,并且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习作:我和-过一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2030年中国普通热电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砂轮模具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租赁保证金合同范本
- XX年度XX项目专用简易采购合同范本2025
- 2025年中国超声治疗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瑜伽馆教练职业发展指导合同
- 2025年车用空压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校车旅客运输合同标准范本
- 转租担保合同范本
- 运营总监个人总结
- 社会问题(第三版)课件汇 向德平 第1-7章 社会问题概述 - 人口问题
- 2024年沙洲职业工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春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第七章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
- 2025年中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省邮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零售药店实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案例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