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七篇)_第1页
2023年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七篇)_第2页
2023年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七篇)_第3页
2023年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七篇)_第4页
2023年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3年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七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一

初次接受上课任务的时候,对于高效课堂我是一片茫然。翻阅六年级下册教材,我确定了《抽屉原理》这个教学内容。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1、游戏引入新课。高效课堂同传统课堂一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五人坐四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人〞的游戏导入新课,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为新课学习做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课的探究内容。为了有助于学生的操作和观测、理解,更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我在选择例题的时候,专门选择了几组简单的数据,在“导学二〞中,我专门安排了一个将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中的实际操作题,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摆一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已经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3、新课的探究过程。作为一堂高效课堂的课,我将这个过程全部交给了学生,起初的时候,我也是特别的担忧,学生们能将这个繁杂的结论说明白吗?经过在其他班级的试教,我决定实施由学习组长带组员,我带组长的学习方式,这样既实现了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又能将这个知识真正的落实。

4、本课的教学板书。我将本节课的板书,变成一个学生的交流展示平台,高效课堂不仅需要学生探讨交流,更需要的是学生的展示。本课我觉得留有惋惜的地方在于,学生的.展示方式太过于单调。

首先,在学生们自主学习之后,有学生提出了“假使待分物体数是抽屉数的整数倍时,结论能否成立?〞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紧扣知识点,但是由于我在教学中一味的依照既有的教学设计行进,没有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这可能会成为这名学生心中的一个惋惜,当然更是我自己心中的一个惋惜。

其次,我在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结论之后,没有跟学生强调,在具体的题目中,什么是待分物体数,什么是抽屉。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具体的题目时,可能就简单犯错,而且,对于这个本来就很抽象的知识,可能就更加的模糊了。

此外,我有待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本人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常规教学中,应当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教师是学生的合,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惋惜的艺术。练习的梯度考虑不周全。练习题3的难度太大,应在学习例3后再出现。另外,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终止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整体性,但由于时间的安排,一直到课后,再没提及,有点惋惜。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三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测、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教具:5个杯子,6根小棒;学具:每组5个杯子,6根小棒。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的状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杯子

师:假使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测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那假使把6根小棒放在5个杯子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状况。

师:假使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师:把7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3、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的2倍多、3倍多…等状况。

小组内探讨,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4、总结规律。

师:我们将小棒看做物体、把杯子看做抽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把m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m﹥n),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

5、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大量好玩儿的问题,并且往往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先思考:这里是把什么看做物体?什么看做抽屉?再说结果和理由。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课本73页练习十二第2、4题。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小棒杯子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322

432

6÷5=1……12

5÷3=1……22

7÷4=1……32

9÷4=2……13

15÷4=3……34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设计了从52张扑克牌(去掉2张王牌)中任意抽取5张,老师确定地说: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学生半信半疑时,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微妙,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2、操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测、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在好玩儿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勉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摸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摸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假使把物体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余下的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数量多1。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都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并做了记录,但对学生的有序思考重视不够,导致课堂检测时,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对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还有两个差一点的学生由于思维无序,因此没能正确列举出来。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有学生出现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的结论,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好多同学简单出的错误:用商+余数。这时老师没有抓住这个同学思维中的错误制造思维矛盾,因此感觉学生对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商+1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学生在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书写格式教师指导不到位。有些题目是要先说结论,再说理由。那么说理由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还有的同学先列算式,再回复问题。在区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导下,我才明白这类题目的书写格式是:由于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总的说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与改进篇四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本堂课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摸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摸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对学生来说很感兴趣的猜扑克牌游戏:任意在52张牌中抽出5张牌,不看牌面,老师敢确定至少会有2张同花色的牌。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猛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重视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摸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状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2、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测、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三、重视“说理“活动,培养学生规律能力。

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终究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探讨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规律能力。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惋惜的艺术,在这堂课的难点突破处,也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我还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再安排,让学生体会到多余的物体只要不超过抽屉的个数,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这样学生对“抽屉原理〞规律会更明了更明白。同时,我们要明确,教学知识不光是让学生依照公式来套用公式,这样很简单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让学生充分说理的基础上,明确把什么当作“抽屉数〞,把什么当作“物体数〞是相当重要的。

假使把教育教学看作一门艺术,那么我就是那个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人,虽然前进的路上会有坎坷,会有荆棘,但是有了我的坚持不懈,有了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收获硕果。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五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堂课我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摸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摸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对学生来说很感兴趣的猜扑克牌游戏:任意在52张牌中抽出5张牌,不看牌面,老师敢确定至少会有2张同花色的牌。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猛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在本节课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摸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状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2、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测、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终究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探讨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规律能力。

但在这堂课的难点突破处,也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我还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再安排,让学生体会到多余的物体只要不超过抽屉的个数,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这样学生对“抽屉原理〞规律会更明了更明白。同时,我们要明确,教学知识不光是让学生依照公式来套用公式,这样很简单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让学生充分说理的基础上,明确把什么当作“抽屉数〞,把什么当作“物体数〞是相当重要的。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与改进篇六

以前上这节课时,总是依照自己的理解来给学生讲,有时会拿一些名师的优秀教案生搬硬套,结果却总是讲着讲着不知道该怎么讲了,有时连自己也都被搅迷糊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今年上课之前,我们几位老师提前就开始探讨这节课,红晓老师还拿出了以前做的课件,讲了讲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以及难点的突破方法,通过我们集体的研讨,原本觉得很难理解的内容也变得简单了,上课之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就不愁讲不好这节课了。

以前上这节课时,我总以“学生的生日〞为话题引入新课,学生们兴趣也比较高,这次上课,我依旧以此为话题引入新课,却没有出现以前那种效果。课后反思一下,以前的班级最多42人,当老师猜测“我们班42人中,至少有4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之后,学生们都不相信,于是就很有兴趣地要进行验证。由于人数少,比较好验证,而且基本上会出现1月生日的只有一、两个人,2月同样如此,这样学生就会面露得意之色,说老师猜的不对,直到3、4月或5、6月才发现真的有4个或4个以上的人在同一个月生日,这时还会有些学生不甘心,说有5个人在某一月生日,你说的是4人。这也正好是我想要的效果,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辩析,以此让学生理解“至少〞“同一个月〞的含义,我下面的新课做好铺垫。而现在的班级有80个同学,首先,这个问题一出,验证起来就有点难以掌控,刚说个1月生日的请站起来,其余的学生马上半站式地扭头去数,结果数了好几遍才数清人数。其次,也可能是人多的起因,也可能是凑巧,正好有8个人在1月生日,2月生日的也正好有7个人,一下子就验证了猜测,感觉没有吊足学生的“胃口〞,开场搞到气氛平平的,没有自己预想的那种效果,感觉不是太好。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以前的经验上原地踏步,要结合新的学生,认真分析学情,从而设计出适合的课堂教学。

抽取游戏是抽屉原理的一个延伸,其实也是它的一个逆思考。这里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学会从“最不利〞的状况来思考问题。教学之前,我们组的段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一个比较适合的课件,其实课件做得很好的,重难点都比较突出。但我在上课时并没有完全用那个课件,由于课件中总结的公式我其实也并不是完全理解,我总觉得,这部分知识主要是教给学生一种思考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只要学生能正确说出答案,并理解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不必要非得总结一个公式让学生来死搬硬套。于是在教学中,我就通过实践操作先让学生看到:从“红、黄各10个小球中需要至少拿出3个才能保证一定有两个是同色的〞,然后勉励学生去讲其中的道理,当学生讲到“最差的状况就是拿出的两个完全不同,再拿一个不是红色就是黄色,就和其中一个是同色的了〞。我简直惊奇极了,这一个个小脑瓜中都是怎么想的呀,我想了好久才想明白的问题,他们竟然这么快就想通了。接下来,我通过变换不同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分别去讲其中的道理,结果是,我的题目刚一出来,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这时,一些爱表现的学生就慌着展示自己的简便算法了,他们不仅说到了课件中将要出现的计算方法,也说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看来,当学生真正理解某一知识的时候,他们的创造力也是很惊人的!应当说比我们要强!

静下心来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要充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得站得更高,不是只着眼于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需充分解读文本。从《新课标》的角度解读文本,把握标准;从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了解编排的意图;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做到充分的预设。这样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不管在教学中碰见什么状况,都能围绕教学内容灵活机动处理,将被动化为主动。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本节课的教学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摸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测、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从学生熟悉的`“放球〞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盒子里至少放两个球,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

——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枝铅笔放入3纸个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纸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测、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在好玩儿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勉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摸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摸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假使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从探究具体问题到类推得出一般结论,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再到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找到实际问题和“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抽屉问题〞的变式好多,应用更具灵活性。本节课的练习设计重视层次,有坡度。第1、2题,学生可以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迁移类推,加以解释。第3、4题学生需要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运用新知灵活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第5题是用理论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游戏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