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活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论文_第1页
《浅谈自然活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论文_第2页
《浅谈自然活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论文_第3页
《浅谈自然活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论文_第4页
《浅谈自然活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自然活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摘要:热爱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在自然中,孩子的天性得以流露。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中的教学原则也提出:“我们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可以找到许多活教材和活教具。”在《玩是最好的学习》这本书里也提到,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就是他们最有趣的实验室,隐藏了无数可供他们观察、探索和试验的机会。自然永远处于变化中,是任何图像、视频、音频无法模拟的。大自然教会孩子们的事,将让他们受益终身。关键词:自然活动,成长,意义一、在自然活动中提升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之一。这种属性有两个特征:一是可以直接被人们感官所感知,具有一定形象;二是都能使人愉悦,使人动情。朱永新先生在《理想的美育》一文中把“自然美育”放在了首位,并说道:“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孩子对真实的大自然的喜爱远远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刮大风时他们见到风起群叶落,孩子都能高兴地手舞足蹈;散步时看到草丛中蝴蝶漫舞,他们能笑咯咯地追着;晨间游戏时,看到地上的小蚂蚁运粮食,他们也会围观在一起好奇地讨论......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们在自然中寻找不同植物叶子,让孩子们做一次艺术家,在棉布之上,利用天然的植物创出一副诗意画面。美的教育是渗透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在更有趣、更自信、更舒适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二、丰富想象创造能力,激发探索欲望在自然中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对于探索的好奇并实验,表达出内在的想法。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之中,面对身边多样的生命体或非生命体,一块石头或者一片树叶,都能成为幼儿的玩具。自然环境所创造的多样化社交互动情景,更能形成大量充满想象的游戏,让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等得到增强。沙子和泥土对于成人来说,也许并不是很受欢迎,而它却可以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沙和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变幻莫测的玩。一次下午的户外游戏中,孩子们看到了沙子旁的原本空空的水池里装满了水,他们便提出想要玩沙子和水。他们的游戏开始了,每个孩子都在以自己的想法进行天马行空的游戏。有的孩子在沙堆里建造鸟窝、挖洞、建水库、筑堤坝等。这时睿睿从地上捡一片树叶,他说是小船,可以在水上飘。这时阿伟在沙子里挖出了一个石头,他跑来睿睿旁边,说:“你的小船可以装货物吗?”睿睿说:“当然可以啊。”于是阿伟把石头放在了睿睿的小船上,结果小船沉下去了......睿睿着急道:“我的小船沉下去了。”阿伟说:“是你说可以装货物的。”睿睿:“是你的石头太重了。”为什么小树叶可以飘在水面,加上石头后就沉了呢?在自然活动游戏下积累了沉与浮的经验。孩子们在玩沙和水的游戏中,千变万化地玩个不停,带来了无穷欢乐,也大大地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三、在自然活动中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体验本身就是自然教育,不需要刻意的课程安排,沉浸于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博大......遇见枇杷时我们一起与大树相拥,透过枇杷果子解读树的故事,它用沙沙的声音讲述着,我们与孩子们共同用心聆听。“五月枇杷正满林”,而此时幼儿园的枇杷树上也是硕果累累,一颗颗黄绿相间像铜铃一样挂满枝头,这便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月月摘了一颗青枇杷,思豪摘了一颗略黄的枇杷,他们都尝了尝,月月刚吃一口便吐了出来说:“太酸了!”思豪说:“我的不酸,但是也不甜,你的是青的当然酸了。”这时地上掉落许多的枇杷核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么酸的枇杷有人会吃吗?”“怎么这么多的枇杷核啊?”“会是谁吃的呢?”“是不是小蚂蚁吃的?”“会不会的小鸟吃的呢?”孩子们对于疑问有了各种各样的思考。第二天散步期间,一名幼儿发现了树上的小鸟正在啄枇杷,于是孩子开启了保护枇杷树的活动。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说摇晃枇杷树,有的说在树上挂上铃铛,有的说制作摇晃的稻草人等......最后孩子们都进行了尝试体验。小满过后,枇杷树上的成熟的枇杷越来越多了,矮处的枇杷已经被孩子们摘完了,高处的枇杷怎么能摘到呢?孩子们有的小组合作使用梯子,还有用亲子制作多种多样的工具等。我们最希望是就是孩子一开始就是主导者,是他们的行为和兴趣主动促成了这个活动,而不是因为活动需要被动参加。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唤醒孩子们的自我意识,给予孩子们充分探索思考的过程,从而自主解决问题,所以自然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自然里,去感受自然。四、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健全人格的培养,要培养一个健全人格需要透过情、意、知的教育,而其中情感教育指的是对自我和周围人、事、物的态度与关爱教育,在自然活动中,孩子们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彼此间的摩擦不像在教室里频繁发生,但是良性的互动开始多了,他们乐于与别人分享他们的发现,比如看见了一片独特的树叶、观察到一只受伤的小蜻蜓等等,他们会凑到一起观察被发现的东西,彼此讨论并交换心得。此外,在以自然环境为载体下,让孩子们打开所有感官去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之处,鼓励幼儿动手和实践,以有限的生命打开无限的生命体验之门。幼儿透过对大自然万物的接触,观察及认识,获得社会、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五、提升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幼儿阶段是幼儿认识生命、关爱生命的起点,能够通过亲近自然活动,对幼儿进行关爱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世界认知形态,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形成。给孩子无形的边界,在自然中体验探索学习,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孩子会对动植物产生同理心、关爱和责任感,也能更好的理解保护自然。让孩子们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增进与自然的感情,让幼儿回归自然,让自然赋能幼儿,让孩子们成为最具有生命力的未来公民,并为将来构建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六、小结对于真实的世界,一定要通过亲自感知才能收获。但只是“感受”还不够,还有内在丰富的情感和自我的“感受”。苏联著名教育家卡普杰列夫曾经提出:“儿童应该尽而且长时间地投身于大自然中,从中吸取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个人心中激起的思想和感受,儿童需要亲眼看到太阳的起落和月亮,必须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融合在一起。”只有用双脚丈量过土地,才知道祖国如此地大物博;只有用双手抚摸过树干,才明白粗糙的树皮下有暖湿的温度;只有用双眼眺望过大海,才感受“潋滟”与“澎湃”的区别。走进自然,才能看见更美丽的世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大自然环境中有多多常见的自然物比如树枝、树叶、石头、泥巴、昆虫等等。这些看似很普通的东西,但其实它们可以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哪怕一个短暂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在操场上,大树下探索自然,探寻树的年龄、观察蚂蚁、收集不同颜色的树叶并加以创作;在植物角里中下种子等,这些自然要素也成为了孩子们成长学习中所需的基本材料,孩子们需要去体验、利用、实操、形成直接经验,最后准备一个自然记录本,把每一次的观察和发现记录下来,从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四季交替中孕育着万物生灵,它汇聚了生命的律动与成长的真谛。孩子只有在大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