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边塞诗鉴赏_第1页
高适边塞诗鉴赏_第2页
高适边塞诗鉴赏_第3页
高适边塞诗鉴赏_第4页
高适边塞诗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适边塞诗鉴赏一、浓烈炽热的爱国情怀高适的人生是幸运的,他66年的人生有近50年生活在唐王朝的全盛时代。当时的社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思想开放、文化繁荣,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唤起了高适高涨的进取之心和爱国情怀,这在他的边塞诗里得到充分体现,成为反复吟唱的主题。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送兵到蓟北》高适一生曾有两次到东北边塞的经历,这是他第二次以封丘尉职送兵到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辖区的青夷军时所作。北国边塞广袤无垠,极目远眺,冰雪连天,军营中弥漫着忧苦的气氛和厚重的愁绪。然而诗人千里送兵,并不为个人的立功封侯而来,而是有意贡献自己满腹的才学和安边之策。书塞景之苦,诉屯军之愁,实际是为了凸显自己投笔从戎的书生意气和一展抱负的豪迈气概。高适入仕较晚,50岁才获授封丘尉职,但他始终“喜言王霸大略”,胸中充满着一种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激情。高适的入仕之路颇为曲折,曾两次应试不中,在外游历十多年,企图通过入幕来入仕。因此,在很长时间里,他把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援引入仕上,故有很多“投刺”之作。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谁怜持弱羽,犹欲伴褐鸿。——《陪窦侍御泛灵云池》在这类诗中,高适对援引者的形象、才华、功绩、威望给予了过多的赞美,最后道出希望得到提携援引之意,体现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与紧迫感。高适的边塞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对朋友建功立业的期待同样热切。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送蹇秀才赴临洮》蹇秀才本蓄“千里”之志,然而双鬓染霜,尚无成就,现在投笔从戎,远走塞外。征程之难,希望不要畏惧,勇敢前行。依君雄笔之文才,宝刀之武略,只要自我发奋,一定能在临洮成就勋业。通篇洋溢着对友人从军出塞的赞美,对建功立业期望的热切,既是激励他人,实际也是诗人抱负的真实写照。这种炽热浓烈的爱国情怀,既是高适个人思想观念的基本取向,也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二、豪迈尚气的英雄主义唐代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为人们实现英雄梦提供了广阔舞台,崇拜英雄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边塞诗本身就是歌颂英雄精神的重要载体。高适的边塞诗体现出强烈的英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英雄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纤。——《塞上》诗人北游燕赵,东出卢龙,看到的是虏骑滚滚南下、边境狼烟四起,而唐军却陷于“转斗”,疲于应付,和亲的政策也不能带来长久的和平。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才能安边定国,诗人想起持节临塞、威震四方的李广将军,希望能有他那样的英雄统帅大军,一战擒贼首、定边关。《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的“第一大篇”,在诗中,诗人一开始就发出了对“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英雄精神的赞美。在梯次描述了敌军气盛、边关告急、将帅腐败、征夫怨女的痛苦后,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用“至今犹忆李将军”收住全篇,体现了浓重的英雄情结。高适在歌唱历史英雄的同时,对当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精神同样给予了热情的.赞颂。在《东平留赠狄司马》中,对狄司马的出塞经历和功勋表达了深深的敬佩: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三、激昂雄劲的尚武精神边塞诗之所以在唐代空前繁荣、达到巅峰,与整个朝代连绵不断的边塞战争有很大关系。高适在科举屡试不中的情况下,逐步把建功立业的希望寄托在弃文从武、走向边塞、入幕佐帅上。《别冯判官》中“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送董判官》中“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等,反映的就是这种强烈愿望。作为边塞诗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以诗人为戎帅”第一人,并最终出将拜侯,崇军尚武是高适边塞诗大力歌唱的旋律之一。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这首诗作于哥舒翰幕府期间。入哥将军幕府,是高适人生的重大转折,自此他才真正走上了“万里云霄”路。因此,他以极度兴奋的心情,对从军的自豪、搏杀的壮烈、凯旋受赏的荣耀,都给予了热情的赞唱。威严的军队,乘着骏马,挟天子之威,倚将军之雄,翩然而行,进军的战鼓如雷声震地,千万面军旗如火焰飘动。“天子怒”“将军雄”“雷殷地”“火生风”,渲染了唐军不可战胜的如虹气势。太阳照耀着雪亮的战戈,月亮映射着高悬的良弓,无论在青海、还是在黑山,都英勇无畏、士气冲天。有这样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旄头空”就是必然的战争结果。蓄势至此,豪情更加迸发,万里赴死,终于一朝成功,诗人对登麒麟阁、入明光宫充满着强烈的期待。笑文士、轻一经、讽古人、叹老翁,虽有几分得意和轻狂,却充满着对走向边塞、手执雕弓、激战太白的无比自豪,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对崇军尚武精神的赞美。直接投入到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使高适对将士、战场、胜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诗歌中的阵云氛围、英武之气更加浓厚。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与岩险,铁骑皆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哥舒翰收复九曲,是当时唐朝与吐蕃之间进行的一场决战。取胜后,高适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写诗予以歌颂。由于当时正在前线,亲眼目睹了战场的惨烈,诗人采用“赋”的手法,对战斗场面进行了具体细致地刻画。唐军气势摧山,军旗翻动,将军指挥若定,士兵机智转移捕捉战机,弩弓发出的箭一排排飞向敌阵绝断其归路。从“泉喷”“风驱”“鬼哭”“天愁”中,似乎能闻到战场的血腥、看到敌方失败的惨状,浑化无迹地承接了唐军的威武气势,隐喻地歌颂了将士英勇善战、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石城”以下十二句对主帅哥舒翰的赞誉,是对前面士兵歌颂的升华,揭示了取胜的原因。能让“老将”失色、儒生结舌的,正是哥军“慑沙漠、感乾坤”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长策善决”的智慧,这也正是高适作诗赞扬这场大战的立场所在。四、哀怨深沉的忧患意识高适边塞诗中的忧伤情绪和爱国情怀是统一的,忧患是爱国的另一种表达,爱国是忧患的延伸和发展。正是强烈的忧患意识,才使他在屡试不中、几十年求仕不成的情况下,矢志不改,永不放弃。因此,从高适边塞诗忧伤的情绪中,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和力量,激起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在高适悲伤的情绪中,最大的莫过于对怀才不遇的悲叹。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自蓟北归》诗人作为封丘尉出使青夷军送兵,面对边塞诸将玩忽职守、贪功邀赏的情况,心情十分沉重,不由生出些许凄哀之感。诗一开始就营造出沉重的“哀”气,“边马哀”实际是驱马人心里之哀。面对天高地远、敌我对峙的情况,统兵将帅本该出以公心、忠于职责、慎重决策,然而他们却为一己私利,轻启边战,致使战士十之五还。自己有“王霸大略”和安边良策,却无人理睬,虽然来到边塞却不能有所作为,最后失意而归。开始的“哀”变成最后的忧,那种忧国忧边忧兵的心情,至今读来仍令人伤感。大国多任士,明时遗此人。颐颔尚丰盈,毛骨未合连。逸足望千里,商歌悲四邻。谁谓多才富,却令家道贫!秋风吹别马,携手更伤神。——《过崔二有别》大国本应推崇人才,单单却把崔二遗漏,作品流露出诗人强烈的不平之气。本有千里之才却不能任性驰骋,怀才不遇的悲伤足令“四邻”唏嘘。在秋风萧瑟的环境下,两个怀才而不得志的人握手道别,“伤神”之痛岂不加个“更”字,人生悲苦有何如斯?令高适悲伤的还有士兵的苦寒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其中最经典和震撼人心的是《燕歌行》: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诗中以悲凉的笔调,呈现出一幅黯然惨淡的画面:在荒凉苦寒的环境中,胡军以暴风雨般的威势向唐军扑来,战士们不畏强敌,慷慨赴死,虽死伤一半,仍然不能杀退敌人。而在将军帐下,却是美人歌舞、纵情享乐的景象。随着笔锋的调转,这种控诉还在深入:征人远赴边塞辛勤日久,怨妇以泪洗面艰难度日,伤心欲断,他们相互的思念是那么刻骨铭心,离别之苦是那么心酸,更令人心痛的是,征人看到的依然是那么辽远渺茫的边塞和没有胜利希望的战斗。回望家乡,不知是否还有归期……把悲凉的气氛推向极致,直穿心底,令人伤感,也令人激愤。真正的艺术必然是有思想和精神的艺术,思想和精神之美是艺术之美的灵魂。以往评价高适边塞诗的地位和影响,往往在他推动诗歌革新运动、形成现实主义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