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培训资料生活照料饮食知识-三、四、五级_第1页
育婴师培训资料生活照料饮食知识-三、四、五级_第2页
育婴师培训资料生活照料饮食知识-三、四、五级_第3页
育婴师培训资料生活照料饮食知识-三、四、五级_第4页
育婴师培训资料生活照料饮食知识-三、四、五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育婴师的生活照料饮食篇母乳喂养(五级)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好处1、促进免疫功能成熟,抵抗疾病。

母乳中含有针对细菌和病毒的抗体。

2、有较好的心理效应。

亲子交流、情绪传递、行为渗透。3、各种营养供应充足。如果母亲膳食丰富而均衡,可以供0~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1、帮助母亲做好喂哺的心理准备。婴儿行为受母亲哺乳行为及乳汁成分的影响,婴儿的性格塑造、气质和潜能与母婴间通过母乳喂养时的心理交流、情绪传递和行为渗透有密切关系。2、掌握母乳喂养的时间、次数和数量。尽早开奶:婴儿出生后立即开始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婴儿有吃奶的愿望可以随时喂哺。喂哺时间:最好选择在母婴双方都是精神饱满、愉快的时候。满月时90%的婴儿可以建立起适合自己规律的、基本稳定的喂养习惯和时间。判断母乳是否充足的标准:1.在喂母乳期间,听到下咽的声音。2.母亲有无下乳感,可能在喂奶之前感到乳房胀满,在喂奶之后感到乳房柔软。3.两次喂奶之间婴儿显得很满足,婴儿很有活力,肌肉的弹性正常,肤色健康。4.婴儿在24小时内尿湿6片或更多尿布,尿色浅淡。大便2到4次。(有的3—8次)5.婴儿的体重持续增加,平均每周增加150克,满月增加600克以上。母乳不充足的指标:喂奶时听不到咕咚声。吃奶时间长,常常放弃乳头大哭不止。哺乳后哭闹不止,睡不踏实,出现觅食反射。婴儿大小便次数减少,量少。婴儿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指导母亲做好哺乳准备:乳头准备——洗净双手,擦净乳头,保证乳头正常位置便于婴儿吸吮。用物准备——衣服宽松、吸汗;毛巾、水盆专用;乳罩不要有塑料托;吸奶器。奶头护理——哺乳时用手轻压乳房帮助出乳,保持乳头干燥,吃完奶挤点涂在乳头上防止擦伤或干裂,不要用肥皂、酒精、甲醇酊清洗。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

可以坐姿、侧卧;不可躺着喂奶;注意拍嗝。母亲倚靠着软垫或墙壁等,感到放松和舒适。母亲与婴儿腹部紧密相贴,婴儿的耳朵、肩膀和后腰形成一条直线,面向母亲的乳房。用单手托起整个乳房,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张开呈“八字形”贴于右侧乳头乳晕的上、下方使其成圆锥样向前挺。以母亲用右侧乳房哺乳为例正确的含乳方式指导母亲下奶的方法:建立信心,平和心态。增加喂奶次数。注意保持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运动。按摩乳房。人工喂养定义:由于多种因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而使用配方奶、牛奶和其他奶或奶制品进行喂养的方式。方法:月龄越小的婴儿越应该选择动物性食品以补人乳不足。选择鲜牛奶或含有DHA、AA的配方奶及其他奶制品。按照每日每千克体重100—120毫升牛奶喂养,新生儿从100毫升开始,每日每千克体重加50毫升。3个小时喂养一次,3个月每天需要500毫升,6个月需要750毫升,婴儿需乳量差异大。正确冲调牛奶的步骤:加水稀释——1周以内按2:1;以后按3:1或4:1;出生4—6周时牛奶可以不加水,可在两奶间喂水。加适量的糖。100毫升牛奶加5—8克(约半汤勺)。煮沸。小火煮沸3—5分钟,消毒、易吸消化收(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牛奶要每次调配、煮沸后食用。正确调制奶粉的方法:1平勺奶粉4份水,即1克奶粉7克水,出生1周加水1/2,2周1/3,3周1/4,100毫升加5—8克糖。先将所需奶粉放入锅内,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倒入所需的水,搅拌均匀后煮沸消毒。两奶间增加适量菜水、白水、果汁。混合喂养定义:在母乳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时,增加一些代乳品的喂养方式。方法:坚持母乳优先的原则,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时间5分钟,吸空后增加配方奶。储存挤出的母乳,冷藏、加热喂养。喂牛奶时少加糖,影响母乳喂养。最好用小匙、小杯或滴管喂奶,尽量保留婴儿对乳头的好感。牛奶和奶粉都是很好的代乳品,羊奶缺少叶酸,喂养时注意补充叶酸(辅食中加菜泥)。不合适做代乳品的:甜炼乳,糕干粉,乳儿糕等,以面、米、糖为主的食品缺乏蛋白质。调配方法:同人工喂养。注意事项顺应婴儿自我调节的规律,建立良好的喂养习惯。哺乳期母亲不挑食、不吃刺激性食物,禁吃减肥药。患肺结核、癌症、肾病、心脏病、癫痫症、乳腺炎的母亲不能给婴儿亲自喂奶。注意分析婴儿啼哭的原因。让婴儿自己睡一张床。准备哺乳工具,正确喂哺婴儿人工喂哺对喂哺环境、母亲心理及婴儿托抱方式与母乳喂哺相同。正确使用奶瓶进行喂养正确给奶嘴扎眼。正确喂哺婴儿的方法:喂哺前,将奶滴在手腕内侧试温。喂哺时间每次为5—10分钟。喂哺时两孔成直线与婴儿嘴平行,防止呛咳。喂哺后进行拍嗝。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睡眠、大小便情况,摸索适合婴儿的喂养方式、次数及配奶比例。注意事项新生儿的牛奶或奶粉配制不宜过浓,根据其吸收及消化情况而定。注意奶瓶、奶嘴及盛奶工具等用品的清洁和消毒。制作、喂食泥糊状食品4~6月为味觉发育关键期,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婴儿早期的味觉经历的变化对以后接受食物有特殊作用。添加辅食的原则:

从少到多(吃蛋黄由1/8到1/4再到1/2),从稀到稠(喝米汤--吃稀饭--吃软饭),从细到粗(蔬菜汁--蔬菜泥--碎菜)。添加的食物:

蛋黄、米糊、菜泥、水果泥、鱼泥等添加食物的顺序:

2~3个月:可加菜汁、果汁、米汤。4~5个月:可加鸡蛋黄、米粉、菜泥、鱼泥、水果泥。8~10个月:可加鸡蛋、稀粥、烂面条、肝泥、瘦肉末、豆腐,饼干、馒头片等。11~12个月:可加软饭、小饺子或馄饨、碎肉、碎菜等。1~2岁:每天保证喝奶300~500ml,2~3岁:每天保证喝奶250ml。喂食糊状食品的方法:从换乳期开始给婴儿提供广泛的味觉刺激。基于本能保护,婴儿喜欢熟悉的口味正常。逐步让婴儿适应新事物,反复5—15次。喂食有耐心、有方法。调整食品的色、香、味、型,诱发婴儿食欲。注意事项泥糊状食物是婴儿的必要食物,不是辅助食品。夏天婴儿消化能力差,循序渐进添加新品种。提供食品不要以成人是否喜欢为标准。选择、搭配、制作固体食物6个月后口腔唾液淀粉酶的分泌功能完善,神经系统和肌肉控制能力较为成熟,舌头的排解反应消失,可以掌握吞咽动作,消化能力增强,可以食用固体食物。食用固体事物有利于出牙及训练咀嚼能力。提高婴儿食欲。成人喂过渡到自己吃,掌握吃饭本领。提倡吃大自然提供的各种食物。(见教材78、79图表)注意事项断奶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采取摸黄连、辣椒水对婴儿身心健康不利。饭、菜蒸煮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吃新鲜的食物,不吃腌制品。不要给婴儿盲目进补。(以婴儿补钙为例)正确选择婴儿配方奶(四级)1.可以选择的奶类

初乳:产妇产后2~4天内,乳房分泌的乳汁,日总量为10~40毫升。含蛋白质多,含矿物质量高,含免疫因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较少。配方奶:国家允许出售的奶或奶粉,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包括乳糖、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配方奶调制简单,使用方便。2.不宜选择的奶类原奶:未经加工处理的动物奶。入胃后易形成大凝块,消化吸收慢,奶中易含有病菌,含盐量较高。炼乳:含糖量过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过低,消化速度过快。用炼乳喂养婴儿,会出现虚胖、肌肉松弛、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酸奶:其营养成分已不完全等同于牛奶,糖分明显减少,营养成分较低。如果婴儿肠胃不适,可短期少量食用,消化功能恢复后,仍然用牛奶来喂养。及时发现和处理婴儿喂养中的问题喂养不足:原因:婴儿休息不好,常哭闹,食物(奶)没吃足等。可能存在的问题:每日喂奶次数;喂养环境与技术;奶嘴孔的大小与位置;每次喂完后是否打嗝;母亲是否疲劳、心情是否愉快;婴儿是否有器质性疾病等相关环节。婴儿的症状:如便秘、入睡困难、烦躁不安、不停地哭闹、体重不增或增重不足、皮肤干皱。预防方法:为婴儿提供充足食品,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喂养技术。喂养过度:原因:给婴儿喂养的量过多,时间过密。常见症状:溢奶、呕吐等。婴儿消化器官发育不够成熟,不能接受过量食物,容易引起腹涨。溢奶、呕吐:原因:在6个月以前的婴儿溢奶是自然现象,胃及食管的生理结构造成。预防溢奶的方法:每次喂奶后让婴儿向右侧趴着或竖立抱起,轻拍其背部,帮助排出吞咽的空气。注:婴儿期不少疾病都伴有呕吐,发现呕吐应及时去医院诊断。便秘:人工喂养婴儿容易发生便秘。造成原因:主要是摄食或饮水过少;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过高。预防的方法:(1)增加婴儿的饮水量。(2)在奶中适当加些糖。(3)在两顿奶间加些蜂蜜水。(4)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5)每天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6)建立科学喂养规律,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肚子疼:腹部绞疼常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原因:过分饥饿时进奶;吞咽空气;过度喂食;出现紧张、惊吓等因素。症状:突然发作、哭闹剧烈、持续发作几个小时。面色潮红或苍白,肚子胀、双腿卷曲到肚子,脚冰凉,双手紧握拳。处理方法:(1)让婴儿直立或俯卧位趴在成人膝上,或在肚子上放暖水袋帮助缓解。(2)用甘油栓灌肠,通便、排气可缓解。(3)喂奶前、后用手轻拍婴儿背部,帮助排气。(4)喂奶时环境安静舒适,母亲心情宁静愉快。(5)避免喂养不足或过度喂养。人工喂养须知

人工喂养的时间和次数根据牛奶的质量和婴儿的消化情况确定。指导家长根据婴儿的精神、睡眠、大小便以及生长发育情况,逐步摸索喂养量、喂养次数和配备比例。对热卡的需要:足月健康婴儿在出生~6个月内每日热卡需要量为80~120kcal/kg,1岁以内为100kcal/kg。对液体的需要:婴儿期水需要量较高,6个月以内约为130~190ml/kg/24hr。天热时还要增加,要根据婴儿的需要调节,保证充分供应。配方奶中已含有一定量的水份,喂些桔子汁、水果汁、菜水或在两餐之间喂水。24小时婴儿喂养次数月龄24小时内平均喂养次数出生6~101周6~81月5~63月4~54月3~48~12月3不同月龄婴儿每次喂奶量平均值(ml)月龄24小时内平均喂养量第1、2周60~90第3周120~1502月150~1803月180~2105~12月210~240

如果婴儿进奶量大于此值仍嫌不足,所需摄入更多的热卡和营养物可以用其他食物补充。新生儿头两周需奶量较少,5~6个月时每次进奶量达最高值。婴儿每天进食蒸发乳应不超过384毫升,全奶应不超过1136毫升。如果超过此量,就应添加其他食物。注意事项注意观察婴儿出现的各种症状,一般情况下可做按摩和调整饮食,如有特殊情况,尽快送医院治疗。选择泥糊状食品换乳期的知识:概念——由单纯母乳喂养为主向固体食物喂养为主过渡的生长发育时期为换乳期(或食物转型期)。注——在换乳期内,配方乳等乳类仍是供应能量的主要营养源;要添加的半固体食物称为辅助食品;泥糊状食品不是“副食”,是婴儿由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阶段的主要食物。泥糊状食物的重要:生长发育各阶段要及时充分地供应最适食物。三种食物阶段科学喂养出生后母乳喂养;换乳期采用配方奶衔接和泥糊状食物;添加固体食物到自然食物均衡膳食的合理喂养。在换乳期及时添加泥糊状食物是促进咀嚼功能发育的适宜刺激;泥糊状食物进一步扩大了婴儿味觉感受范围。咀嚼功能发育完善提高婴儿语言能力。婴儿食品安全性和过敏知识概念:某些食物引起的反复规律发作的婴儿身体过敏的病症,常见的有湿疹、荨麻疹、哮喘、支气管炎、呕吐、腹泻等症状。原因:体内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或功能发育迟缓。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牛奶、小麦粉,蛋类.巧克力、豆类、贝类等。食物添加剂也可引起。注:个体对食物敏感性有很大差异。预防食物过敏的方法:实施母乳喂养,除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的全部营养外,还可大大降低过敏发生率。过敏体质的婴儿哺乳时间应延长(至10~12个月)。进行添加泥糊状食品的训练:婴儿3个月左右就可以进行喂食泥糊状食品的训练,应提醒家长不要粗暴逼食,要循序渐进。科学添加泥糊状食品的方法:添加泥糊状食品原则:先素后荤,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水果、蔬菜、大米做为首选食物。添加每种食物都要经过试食一适应一喜欢的过程后再转入新食物。这样还可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婴儿不宜食用过量的糖、脂肪、化学添加剂、盐和味精,泥糊状食品最好不加调味品,尽量选用高钾低钠的食物补充婴儿营养。添加泥糊状食品要定时定量,新食物的试食量要从少到多,同类食物一次不要喂得太多。泥糊状食品烹饪要适度,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事项1.不要把添加泥糊状食物看成可有可无。2.添加辅食尽量避开炎夏。3.添加辅食避开婴儿病期。4.添加辅食避开更换居住环境和保姆时。营养密度、强度与婴儿消化道成熟度的关系(三级)婴儿的消化道在发育中要经历:不成熟成熟与之对应的食物密度: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即液体食物泥糊状食物固体食物营养与神经系统功能0—3岁期间神经系统脑组织比任何其他器官和组织都长得快、发育早,要增加必需氨基酸与必需脂肪酸的充分供应。微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铁、锌、铜、硒等14种。非必需微量元素:铬(条件性必需)无害微量元素:铝、肽等。有害微量元素:铅、汞等。儿童如何补充营养投入与营养结局营养结局:是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3个因素决定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婴儿的营养状况。营养结局的两个指标:婴儿生长发育状况;健康水平。营养素投入原则:自然食物、均衡膳食。乳食阶段——母乳固食阶段——避免挑食、偏食、异食、拒食,营造良好营养气氛、训练良好的进食习惯。营养气氛:包括烹调过程与进食过程。接受知识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加强心理锻炼掌握合理营养、均衡膳食的原则合理营养:是指每天让婴儿有规律地按照适当比例设取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均衡膳食:就是更好地发挥各种食物的营养效能和提高各种营养素的生理价值。原则:品种多样、比例适当、饮食定量、调配得当。婴儿食物的种类粮食:提供碳水化合物和少量植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如燕麦片、荞麦片、玉米面、小米等。蔬菜和水果:提供各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及胡萝卜素。如深浅蔬菜。动物性食物及豆类:提供优质蛋白、脂肪、铁、锌、维生素等。如鱼、肉、豆类。奶类及奶制品:提供优质蛋白和丰富的钙及维生素。食油、食糖及盐:是饮食时必须的,但不能过多。食物金字塔科学选择、调配和安排婴儿膳食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消化生理特点安排膳食。结合婴儿的进食心理制作饭菜。结合季节的不同编制食谱结合婴儿的活动需要安排食物早上吃饱——面点为主中午吃好——谷类为主,一荤一素一汤晚上吃少——面点为主,荤素搭配、稀干搭配。1-3岁上下午各加一次点心和水果。烹制婴儿食物的方法和要求讲究食物的色、香、味,便于消化和吸收。挑选原料要考虑煮烂、易咀嚼、易消化、易溶解、营养分布广泛的品种。加工时对叶类菜洗涤要浸泡,减少搓揉力度。食物切配要考虑婴儿嘴小的特点。烹调方法以炒、煮、蒸、焖、煨为主,炸、煎、烤尽量不用。注意事项在饭前尽量不让婴儿吃零食不宜吃汤泡饭不要用水果代替蔬菜膳食尽量清淡,不要过油、过生、过硬、过咸、过浓。生活照料——饮水饮水的重要性(五级)人体第一需要的营养素。细胞的主要成分,年龄越小,体内脂肪含量越低,水分比例越大,婴儿体内越70%—75%的水分,每天消耗体重的10%—15%。水能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吸收及排泄。工作内容饮白开水为主,辅自制饮料,如绿豆汤、果汁,水果与水比例1:2,煮5—6分钟,加少量糖。喂水方法:淡化喝水的目的奶瓶喂水与喂奶的步骤相同。游戏喂水。模仿喂水:模仿大人喝水。奖励喂水法:用游戏的方式喂。观察喂水法:看一看舌苔厚、眼屎多;闻一闻大小便有异味、过干、过臭;动一动适当消耗体力后补水。随机喂水法:要少而勤,不按顿。注意事项不要只喝矿泉水,尽量少喝不喝饮料。用杯子或勺子喂水时应注意婴儿情绪、避免在哭和笑时进行。莫把“渴”当“饥”,“水少火旺”,如果吃得多、喝得少,会导致婴儿生病。婴儿水代谢的特点(四级)1.婴儿水代谢旺盛,每天摄入及排出的水量占体内总液量的I/2;代谢紊乱容易出现脱水和水肿现象。2.婴儿期每天需水量应为700毫升,体内水含量约70%~75%(成人60%~65%)。低体重婴儿每日饮水量为每公斤体重85~170毫升。3.健康婴儿每天水的消耗量约为体重的10%~15%(成人2%~4%),摄入液量的0.5~3%用于生长发育。如果急性缺水20%可迅速致死。4.水平衡与摄入的液量、膳食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肾分泌、代谢及体温等因素有关。5.婴儿排出水分:不显性失水;汗液;大小便水分。选择饮用水的原则

1.水的来源主要是饮水,也包括汤、各种流质食物、各种饮料及固体食物中的水分等。2.由于饮料含有其他成分,不利于婴儿健康。3.饮料中含糖量较高,过量饮用可导致肥胖,也不易于消化和吸收,还可影响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天天饮用,可造成婴儿腹泻,并增加患龋齿的危险性。4.最好让婴儿喝白开水。培养婴儿科学喝水的习惯1.新生儿不能喂过甜的水,浓度以似甜非甜之间即可。2.饭前不要给婴儿喂水,可在饭前半小时喂少量水。3.睡前不要给婴儿喂水。4.不要给婴儿喝冰水。5.最好喝白开水。婴儿脱水的知识和方法(三级)婴儿对水量的需求决定于体内新陈代谢和机体对热量的需要。失水过多口渴,水分过多会水肿。健康婴儿饮水量在特殊情况下会增加,如天气炎热出汗多时,发高烧吃退烧药后,饮食过咸等。出现多尿、烦渴、多饮时常因饮水不足导致严重的体重下降和脱水现象,应警惕有某种疾病。脱水的症状指液态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由水分摄入不足丧失量过多引起的。脱水时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评定婴儿脱水的标准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50毫升/千克),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前囟稍有凹陷,哭时有泪,口唇略干,尿量稍减少。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100毫升/千克),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干燥,四肢发冷,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毫升/千克),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陷,两眼凝视,哭无泪,口唇过度干裂。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量极少或无尿。注意事项根据婴儿水的需要量增加饮水量。发现脱水现象及时就医,不要在未分清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时轻易自己处理。生活照料——睡眠、二便、三浴相关知识(五级)睡眠是大脑皮层下中枢广泛处于抑制过程的一种生理状态。睡眠有助于婴儿的脑发育,有助于记忆力的增强。新生儿每天睡眠可达16—20小时,婴儿气质、家庭环境不同,睡眠规律也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步缩短。(教材82表)为婴儿营造适宜的睡眠条件卧室环境要安静,灯光暗一些,温度在20—23摄氏度最佳,窗帘颜色不宜过深,注意通风。为婴儿选择一个适宜的床,最好是木板床。睡前将婴儿的脸、脚、臀部洗净,1岁前不会刷牙,要用清水或淡茶水漱口,并排尿一次。换上宽松、柔软的衣服。为婴儿创造适宜的生理条件保证婴儿的饮食质量保持婴儿的正常情绪婴儿精神饱满,能主动关注外界信息,愿意与人沟通。让婴儿增加适当的运动,最好与成人之间形成互动。婴儿睡眠充足的标准清晨自动醒来,精神状态良好精力充沛,活泼好动,食欲正常体重、身高能按正常的生长速度增长注意事项被子不要盖得太厚每个婴儿的睡眠时间有差异,不仅要关注睡眠的时间,更要关注睡眠的质量。3岁左右的婴儿午睡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以免影响夜间睡眠。正确包裹婴儿新生儿的小腿稍向外弯曲是子宫内环境造成的,属正常生理现象。不要把婴儿打成“蜡烛包”,限制婴儿胸廓的运动,影响胸廓及肺脏的发育,使关节和肌肉内神经感受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影响大脑及全身发育。包裹婴儿的方法让婴儿躺在毯子的对角线上,将一侧的角拉起包住婴儿后对折放在婴儿臀下,再将另侧角拉起折放在身体另一侧身下,毯子较长的一角可轻轻下折放于臀下。气温较低时给婴儿穿上合适的衣服,再用柔软的绒布或棉布齐腋下包住,胸部以成人手能插入为宜,使婴儿双腿保持蜷曲状态,能自由蹬踢。为婴儿准备睡袋。注意事项不要打蜡烛包包裹婴儿时,咽部不要包得太紧。正确给婴儿穿脱衣服衣服要相对宽大些。面料最好纯棉布。衣服不要有太多点缀。1岁前可穿开裆裤,学会走路后尽早穿封档裤,避免细菌感染。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操作训练。婴儿1岁以后可以训练自己脱袜子、脱鞋、戴帽子,1岁半以后可以训练自己脱上衣、脱裤子,2岁半以后可以训练自己穿衣服、系扣子等。注意事项动作尽量轻柔,不要过度拉拽。引导婴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尿布的使用和控制婴儿二便1岁以内的婴儿还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的排泄,如3个月吃奶后马上大便是单纯的胃肠道刺激反射的结果。3岁左右能有意识地控制肠道和膀胱肌肉,排泄大便和小便的控制力增强。帮助婴儿学会控制大小便。合理使用一次性纸尿裤和尿布一次性纸尿裤清洁、方便、吸力强,要及时更换,否则易生尿布皮炎使用一次性纸尿裤的时间不宜过长,会使婴儿养成随意拉、尿的习惯。一次性纸尿裤的裤裆比较宽厚,会使婴儿的髋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影响翻身动作等。尿布尿布应该选择柔软、透气性好、颜色浅的纯棉布类,撕成75厘米见方,煮沸10分钟后再用。使用时叠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男婴容易尿湿前面,可把前面反折一下;女婴容易尿湿后面,可把后面反折一下。使用过的尿布,必需洗烫后再用,定期煮沸消毒。更换尿裤和尿布的方法(0—1岁)及时更换。新生人每周大约使用80块,1岁左右使用50块。换尿布和纸尿裤要注意舒适、安全。防止婴儿翻滚、滑落。换尿布时,要轻轻地用尿布的边缘擦掉大部分粪便,用卫生纸把屁股擦干净(女婴要从前往后擦),再用油脂或者洗液清洗臀部。换尿布时要积极与婴儿沟通。每次换尿布前清洗双手。注意室内和水的温度。洗尿布的方法不要使用含酶的洗衣粉和柔顺剂,不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以免漂洗不净刺激婴儿皮肤。如果尿布质地较硬,可以用加了醋的水再浸泡5—6分钟,然后用清水洗一遍。所有的尿布都要经过开水烫和太阳晒,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注意事项准备一定量的尿布。训练婴儿大小便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对婴儿提出过高的要求。婴儿的三浴锻炼三浴:水浴、空气浴、日光浴。三浴锻炼是婴儿保健的最基本方法。科学的三浴可以刺激皮肤,调整内脏功能,增强抵抗力。水浴水浴是通过水温和水的机械作用对身体进行刺激,以达到锻炼的目的,人体在水中散热大于空气。婴儿洗澡、洗脸、洗脚的水温可在35—40摄氏度,1—3个月的婴儿洗澡时室温应在24—26摄氏度。有条件的可以一天洗2次。延时洗澡法:1岁以内的婴儿在正常的洗澡时间内可以延长5分钟左右,洗澡时水温控制在38摄氏度左右,延时不再续加热水。冷水浴:水温保持在28摄氏度左右,室内温度20—22摄氏度,每次3—5分钟,洗完后立即用毛巾包好婴儿,擦干并及时进行按摩。夏季在室外游泳是三浴集于一体的最佳方式。日光浴:要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进行,多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夏天防止太阳直射眼睛,裸露后不能晒太久。夏天适宜上午9—11点,下午15—17点,从3分钟增加到15分钟。冬天又保暖措施可进行5—10分钟,婴儿有病暂停,日光浴后要喝水。冬季室内日光浴要开窗。空气浴:适宜在气温25摄氏度以上进行,时间可以根据婴儿年龄及身体特点而定,从5分钟到20分钟不等。可从裸露四肢开始,秋天少加或春天慢减衣服可以增加抵抗力,减少婴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注意事项要严格遵守三浴锻炼的要求和程序。三浴锻炼要循序渐进,密切注意婴儿的反应,以婴儿满意为标准。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四级)

婴儿睡眠的意义:睡眠是使婴儿神经系统充分休息的最有效措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深度,以保证睡眠的质量。睡眠时机体内以合成功能为主;循环、呼吸、泌尿等生理活动以及新陈代谢均处于较低水平;全身的骨骼、肌肉也处于松弛状态。睡眠状态下婴儿的生长速度是清醒状态3倍。婴儿的睡眠有个体差异,高质量的睡眠有利于婴儿的身心健康。找出影响睡眠的原因

1.睡前玩得时间过长,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或白天受到惊吓,心情恐惧,情绪焦虑等。2.饮食不当,晚饭吃得过多,食物不易消化,或吃得过少,因饥饿不能人睡。3.睡眠姿势不舒服或胸口受压、呼吸不畅。4.尿布湿了,没有及时更换。5.卧具不合适或卧室环境不好,如室内空气污浊,室温过高或过低,灯光过强,噪音过大。6.婴儿患病,如蛲虫、蛔虫及体温升高、鼻子不通气等。7.日常生活发生变化,如换屋、换保姆等。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经常开门、开窗通风。2.室温以18~25度为宜。3.卧室要有睡眠气氛,如拉上窗帘,调暗灯光,保持安静,减少噪音。4.被褥要干净、舒适,不要穿太多的衣服睡觉。5.让婴儿独睡一张小床。6.室内禁止吸烟。7.睡前不做剧烈运动,避免引起婴儿过度兴奋。培养婴儿的二便习惯培养婴儿二便习惯的意义:有利于帮助婴儿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培养婴儿有规律地进食、睡觉、游戏和大小便,可以在大脑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从小进行常规性训练,可养成婴儿有规律的生活和活动习惯,能培养自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意识地进行社会行为规范的训练,可为婴儿适应社会和集体生活奠定基础。掌握婴儿二便的规律0~1个月婴儿尿布湿了要及时更换,大便后要及时清洗。2~5个月婴儿要定时喂养,能够自然形成定时大便。6~8个月婴儿要在固定地方的便盆中进行大小便。6个月以后的婴儿,通过脸色及动作表达大小便的要求。可以练习坐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要求婴儿坐盆时不要吃东西或玩耍。10~

12个月婴儿在成人提醒下知道是否有大小便,要求坐盆时集中精力。婴儿1岁半左右开始有控制能力,可能会忘,要在固定时间提醒坐盆。1岁半~2岁的婴儿可以培养主动坐盆的习惯。2岁以后的婴儿可在指导下,学会主动坐盆。可根据婴儿大小便规律,夜里定时把尿,把尿时要使婴儿处于清醒状态。3岁婴儿会自己脱下裤子坐盆大小便,并练习自己擦屁股,应满足和鼓励婴儿去做。培养婴儿良好的二便习惯的方法1.婴儿在l岁半到两岁之间,生理心理均发育逐渐成熟,具备训练二便的基础,可以进行训练。2.成人给作出示范动作或凭经验找准婴儿二便的间隔时间,提前几分钟提醒。3.使用专为婴儿设计的便盆,将便盆放在离游戏较近的位置。4.一步步地引导婴儿自己完成,如学会向成人表示便意,自己脱裤子,使用卫生纸,洗手等。及时鼓励和表扬,减轻其心理压力。5.定时大小便,定时大便最好在早餐前进行,每天定时给婴儿把便,就可逐渐形成习惯。睡觉前提醒婴儿排尿。

做好婴儿二便后的清洁1.大便后用卫生纸把婴儿屁股擦净,女孩子一定要从前向后擦。2.每天晚上要用温水给婴儿冼屁股。3.二便后给婴儿洗手。4.每次便后,要将便盆清洗消毒。注意事项1.不要责怪婴儿的意外二便。2.注意观察婴儿二便信号。3.培养时因人而异。正确进行婴儿三浴锻炼

1.皮肤是人体感受器,有防御、排泄、调节体温功能。婴儿皮肤薄嫩,适应外界能力差,需锻炼。2.婴儿皮肤内血管丰富,有大量的神经末梢可以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三浴锻炼可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使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减少疾病。3.三浴可使婴儿增强器官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4.锻炼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改善体温调节的功能。注意根据季节变化和婴儿身体情况安排,要因人而异。提高婴儿的睡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