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介服务业作用_第1页
科技中介服务业作用_第2页
科技中介服务业作用_第3页
科技中介服务业作用_第4页
科技中介服务业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中介服务业作用宁夏生产力促进中心杨建森2013.4科技项目申报与管理培训班中介服务机构的概念

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分类与现状

宁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我国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壮大的过程。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已有6万多个,从业人员约110余万人。这些机构在快速转化科技成果、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介服务机构的概念

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生产者与产生者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社会组织之间专门从事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活动的经营实体。中介服务机构在中国是一个有时代特色的组织,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机制改革中产生和发展壮大的。承担那些社会必需但政府和企业不宜或难以直接承担的事务,在市场体系中起着协调和服务作用,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1、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产业界与科技界的一座桥梁,促进两者相互渗透、发展2、科技中介机构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加速科技向产业转化3、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成为社会综合性服务领域4、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具有优化创新环境,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5、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建立中间转化渠道,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6、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7、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实施对市场的监督和调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分类与现状1、分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依其业务范围可分为多种类型,最为直接的是提供用户所需要的知识咨询服务机构,还有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各类评估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其中还有许多中介机构提供法律、财务管理等服务,构成综合的系统工程。

2、现状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出现了一批名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全国建有生产力促进中心2270多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000多家,各种技术贸易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6万多个,从业人员约110余万人。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历程据科技部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1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2274家,从业人员达28666人,服务收入62.75亿元。经过了20年的努力,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我国已经从一个概念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群体,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科技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92年4月,原国家科委在成都召开研讨会,第一次提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概念。1992年7月,原国家科委工业司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山东生产力促进中心。1992年1993年4月,原国家科委在江苏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1993年7月,原国家科委印发《关于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若干意见》。1993年1994年下半年,原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开始筹建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1994年12月,工业科技司组织生产力促进中心主管人员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参加“企业诊断培训班”。1994年1995年4月,民政部批准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注册成立。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1995年9月,第二次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1995年1996年5月,原国家科委印发《关于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1996年12月,原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在北京召开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座谈会。1996年1997年7月,原国家科委印发《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1997年8月,第三次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997年8月,原国家科委认定首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10家中心。1997年1998年4月,科技部“三定”规定明确,由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负责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1998年12月,科技部在北京召开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座谈会。1998年1999年4月,启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重点省行动。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中介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1999年10月,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工作正式纳入国家统计局科技专项统计计划。1999年2000年1月,科技部认定第二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21家中心。2000年8月,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工作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2000年2001年1月,科技部认定第三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34家中心。2001年4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在北京召开。2001年11月,第四次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启动西部生产力促进行动。2001年12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发布“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2001年2002年6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用地、财政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进建立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服务,为中小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2002年2002年7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02年7月10日,科技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生产力促进中心十周年座谈会,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同志出席。2002年2003年1月,科技部认定第四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23家。2003年8月,科技部高新司印发《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细则(试行)》2003年12月,科技部印发《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2003年2004年7月,科技部认定第五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18家。2004年9月,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意见》。2004年2005年9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在北京举行,选出石定寰为理事长。200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在浙江宁波共同举办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高级研讨会。2005年200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2006年6月,科技部认定第六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29家。2006年11月,科技部印发《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07年7月,科技部印发《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2007年10月,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细则》。2007年11月,科技部在北京召开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五周年座谈会。2007年2008年1月,科技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情况的报告》。2008年5月,认定第七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40家。2008年6月,选择9个省、自治区开展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2008年6月,首次在绩效评价中确定优秀等次,25家中心获此殊荣。2008年2009年6月,选择8个省、直辖市扩大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范围。2009年7月,启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9月,认定第八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43家。2009年9月,启动工业设计服务试点,共22家。2009年2010年1月,向部领导报送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工作阶段进展情况的报告。万部长批示:“继续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基层创新组织技术转移中介及推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服务水平,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李书记批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有很好的基础,已成体系。地方试点又有新进展。赞成有关工作考虑,望切实加以推进。”2010年2010年2月,向部领导报送两服务行动报告。万部长批示:“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一个很好的技术转移、推广应用,普及先进技术、惠及中小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平台,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把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结合起来,使转移各方互利互惠,推进科技成果的最大化应用。”李书记批示:“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十一五以来,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应予更加关注,加大支持。”杜副部长批示:“发挥生产力中心的作用很重要。希望更加重视能力建设与机制创新工作,以取得更好效果。”2010年2010年3月,选择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2010年5月,认定第九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36家。在内部请示上,部领导做出批示:万部长:“生产力促进中心还应在促进先进技术转移、研究院校成果推广的中介服务、促进基层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作用。”杜副部长:“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我部多年坚持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高新司、火炬中心加强指导,注重发挥好其作用。”2010年主要做法科技入园江西省科技厅开展科技入园行动,面向全省94个各类园区,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实现科技机构、项目、政策、服务、人才,实现科技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一网:科技网站;

两库:项目库、专家库;

三台帐:园区企业基本情况台帐、企业科技需求台账、科技入园工作台账。区域体系河北省科技厅2003年起实施“县域特色中心建设”和“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工程”,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帮助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和推广共性技术,44个特色明显的县都有中心。广西科技厅牵头组建北部湾经济区生产力促进联盟,建立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覆盖广西14个中心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网络协同工作系统,实现了业务实时互动。山东省科技厅围绕全省重点发展的12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和15个高新技术产业链,结合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有重点地培育了一批专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基层科技济南中心建立了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涵盖了济南地区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成立济南都市圈7城市技术转移联盟;组建了10个县区分中心。

太原中心组建技术发展预测研究的专家库,2008年起,先后完成了太原市技术发展预测研究报告、太原市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报告等,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孟村县弯头管件中心围绕特色产业,采取开发产品-服务企业-获得收入-再次投入的循环模式,逐渐发展壮大。县科技局行风评议从2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