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豪放不羁的苏轼旷达自信的苏轼豁达乐观的苏轼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形象?踌躇满志的苏轼江城子苏轼浣溪沙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于康熙年间。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词人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词。悼亡诗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悼亡诗最有名的悼亡诗离

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经过花丛,懒得回头一看,半是因为修道,半是因为想你。悼亡诗最悲情的悼亡诗沈

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词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写作背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初读诗词,理清思路提问:哪些句子描写了梦境的内容?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上片:梦前思念——相思成苦(此情无计消除)下片前五句:梦中相逢——因思成梦(此时无声胜有声)结尾三句:梦醒悲凉——无限怀念(此恨绵绵无绝期)“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十年生死两茫茫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品读赏析“不思量,自难忘”是否矛盾?品读赏析

①“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②“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品读赏析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品读赏析①政治失意。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②屡遭贬谪,身心俱疲。苏轼不断地被外放,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③丧妻之痛。“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也是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无处话凄凉,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①(内容)“忽”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突出了梦境恍惚迷离的特点。②(结构)“忽”字与上阙“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③(情感)表现了作者梦中还乡的喜悦心情(或表现了作者似喜实悲的心情)。如何理解“夜来幽梦忽还乡”的”忽”?有何作用?①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但不知道从何说起!②此时语言又是那么得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③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吧。梦中相聚,应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可是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为什么?“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纵观全词,苏轼全词如何“以情动人”?1.直接抒情——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2.虚实结合——夜来幽梦忽还乡,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3.细节传情(白描)——“小轩窗.正梳妆”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情景。如话家常,却字字出自肺腑,自然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情。4借景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