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灾难医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1.gif)
![急诊灾难医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2.gif)
![急诊灾难医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3.gif)
![急诊灾难医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4.gif)
![急诊灾难医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0855da83734c8a6d15196a99916e4df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医学与灾害医学急诊科
孙丽急诊医学与灾害医学·急诊医学·
急救医学·
灾难医学●
三者相互交叉重叠,在许多方面融合在一个完整的医疗服
务体系之中·
急诊医学(Emegency
Medicine):
是近四十多年来医学领域新发展起来的二级独立医学学科,具有跨科系、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其重要性、和专业性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关注
在日常工作中,急诊工作随时都在进行着,能否组织积极有效的急诊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
急救的一体化服务组织和医疗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医疗和预防水平·
急诊医学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和ICU
急救三大部分·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的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与环境因素损伤,以与相关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是研究和处理各类急性病发病阶段和因此可能发生的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慢性病急性变、各种创伤的初步处理以与
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同时还需要研究和设计现场急救、运
输、通讯等保障系统的工作急诊医学是当今最年轻的临床学科之一。其建立和发展与其他医学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准备阶段。1970年美国成立了危重病医学学会,从此以后,其发展之快、作用之重要则为整个医学界所瞩目急诊医学发展史19世纪中叶:
英国开始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和抢救·
在50年代初:
发达国家建立了初期形式的术后监护病房·
在60年代:
建立了加强监护病房(ICU),
同时在美国开始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急诊医学·
1972年:
美国国会对急诊医学体系确认·
1979年:
国际上
(WHO)
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独立学科世
界
发
展
史1980年:
我国成立了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会筹委会。同年卫生部颁发了《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文件,要求城市有组织地开展急诊急救工作1983年:
颁布了《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方案》的文件,规定了急诊室(科)的任务、工作方针、组织管理和开展急诊工作的规章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开始设立急诊加
强监护病房(EICU)中
国
发
展
史·
1986年中华医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EM)
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批准成立了《中国中西医结
合急诊医学会》,加入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联合会(WFSICCM)中
国
发
展
史执
行
急
救
的
主
体EMSS现场急救
急救中心
医院急救急救中心☆各级综合医院提供院前救治救治延伸到社区医生或现场目击者(first
responder)组成体系主要作用人员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一
个EM
S
S完整的
EMSS
应包括1.完善的组织管理指挥系统2.
通信系统,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
(车、船、飞机等)3.现场救护4.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措施EMSS
的许多方面都是间接进行的,强有力的医疗行政管理是该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基础(一)管理水平
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地震、洪水、虫害、台风等)引起的灾害性事故发生频率逐年增加。因此,
严密的组织和管理指挥系统是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的中心EMSS
的组织与管理EMSS
的组织与管理(二)健全国家和地方关于急诊急救的法律法规
是建立安全有效社会急救和急诊医学长期发展保障的基础。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和法规对建立和建全EMSS、维护伤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急救组织在每个社区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和有效的可操作性。这就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资源(人力、物力、交
通、通讯、急救中心、医院等)的有效协调EMSS
的建立,并使急诊急救工作达到一定水平,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把行政管理和组织工作落实
到实处EMSS
的组织与管理EMSS
的宣教与培训·普与急诊医学知识,积极开展社会急救·培训初级救护人员与专业人才据统计;急性心肌梗塞40%~50%因得不到现场急救在最初几小时内死亡;交通事故有2/3以上的人在25分钟内得不到救治而死亡,严重创伤的生死有50%决定于院前急救处理是否得当培
训
内
容初期急救培训(Basic
Life
Suporrt,BIS)创伤急救培训(Trauma
Life.
Support,TLS)培训对象(一)司机、警察、消防人员、士兵以与红十字会志愿者、大学生和社区服务人员等要掌握
1.病人的评估
2.心肺复苏3.止血
4.骨折固定搬运5.其他基本急救理论和技术(二)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开展急诊医学研究工作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1.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3.
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4.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
纽5.
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与和培训院前急救的通讯和运输工具人力资源与物资供应的保证在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第一
目击者(可能为公民、司机、警察或消防人员等)的作用不容忽视,
也就
是说公民的参与在呼救和维持伤病员生命、降低伤亡程度
中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急救医疗设备和药品等物资的供应,在重大事故中应有专门责任人负责调配,以满足急救工作的使用。平时应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进行储备,实行规范化管理,专管专用。仪器设备和药品要定期检查维修,做到有备无患,能与时送达急救现场现场组织与协调现场组织与协调·危重者应就地抢救,稳定后转送,转送过程中要注意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危与生命或需紧急手术者先转送,
一般伤情者后转送·
同时,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伤病员的情况,对所属医院进行分工和协调,保证急救医护人员的组成和物资供应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院前急救技术指标的评价可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需
求时
间效
果·急救反应时间
·现场抢救时间
·急救转运时间院前急救效果院前急救需求急诊“救人治病”原则急诊发展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
目标病情多变
很难明确且复杂
临床诊断病情危急,重点在立即
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治病"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救
人治
病繁杂的检查和诊断过程是时
间的浪费,要在医疗制度和抢救流程规定
救人优先原则急诊“救人治病”原则抢救
黄金时间病因治疗确定诊断急诊考虑问题
顺序:生命危
险吗?可能的
原因?原发病
性质和部位?
注重对急症判
断和紧急处理急诊医学探
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
机体反应的
新规律急诊医学将
机体分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可能
与器官相关
也可能跨越
解剖器官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急诊医学强
调“时间窗”
的概念侧重功能
逆向思维
时限紧迫综合分析急诊患者特点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急诊患者
特点危重病监护★急诊ICU
重症医学科危重病监护
(critical
care)在急诊抢救区内具有完备抢救和监护的功能,即抢救床单位有完备监护设备,能进行生命与器官功能有效支持急诊学科概念逐渐形成,
自主型急诊发展模式形成
解决大多数的急诊内、外
科问题;对急诊危重症、
创伤的初期评估和处理,
行危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
支持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
急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
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
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
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
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
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医院分别成立急诊科多
采取分诊和专科支援方
式解决临床急诊的医疗
问题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阶段院
前
急
救院
内
急
诊三位一体的
急诊发展模式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危重病监护急诊医疗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与患者自认为患病的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与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与精神心理救助处于医院医疗医院急诊的的第一线,承担能力及质量是24小时不间断的医院管理、医各类伤、病员的护人员素质和急诊和紧急救治急救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医
院
急
诊
(hospital
emergency)最重要、最复杂的中心环节生命垂危患者(
fatal
patient)有致命危险危重者(
critical
patient)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acute
patient)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emergency
patient)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
非急诊患者(non-emergency
patient)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30分钟内急诊检查与急
诊处理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适当延时给予诊治普通急诊患者急
救
的
目
的·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控制病情恶化●
保护器官功能以期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医院急诊科建设·
急诊科在医疗行为中不同于一般科室,具有一些特殊性和要求-危重病人多,创伤事故病人多,要求分秒必争,不断提高
急救质量与抢救水平-急诊医护人员要应变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临床医师要有三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方能独立担任急诊工作-急诊科工作要力求达到标准化、程序化,
“急”而不乱,工作流程合理急诊医学内涵急诊医学核心评
估处
理判断、救治治
疗
急危重症、创伤预
防诊
断急
诊
遵
循
的
流
程评
估
判
断
抢
救
再评估评估·A
——气道·B——呼吸·C——循环如有生命危险立
即抢救无论是否能即刻做出临床的
诊断最重要的是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救治中继续观
察病情变化、重复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采取
相应的救治措施-急诊抢救药品与设备必须齐全好用,药品定品种、定数量,设备定位置,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定期维修,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要注意急诊服务意识。良好的服务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要关心体贴病人,急病人之所急-医院急诊工作在院长直接领导下,设有全院各科医护人
员参加的抢救组织,便于紧急会诊和院内抢救工作,遇有
突发严重事故时,能与时组织人员,奔赴急救现场小
结灾难医学结冰
YEETO
ORANGE
RED
冰雹雪灾ORANGE黄YLLLOW关红REDORANGERED雾
霾
黄、橙、红台风49%风雹14%各种灾害发生率示意圈洪涝、滑坡和泥石流36%其他
1%·
我们把以上事件统称为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与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国内把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
涉外突发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
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
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自然灾害灾难的定义:客观条件异变:
给人类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的现象此异变必须是一种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性事件,多数为突发性异变的规模与强度应超出发生地区自救和承受的能力各类突发
公共事件按照
其性质、严重
程度、可控性
和影响范围等
因素,一般分
为四级:突
发
共
事
件
分
四
类
分
四
级较大IV级I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民政部将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设定为四个响应等级,一
、二、
三、
四级逐级递减,级别划分以死亡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和倒塌房屋数量3个指标为标准,只要满足其中一项指标,即要启动相应的响应等级·
比如因灾死亡人数达到30人,就要启动四级响应;达到50人,启动三级响应;达到100人,启动二级响应;达到200人,就要启动一级响应。其它两项指标也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
灾难医学-
灾难医学是研究为受灾病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科学,是介于灾害学与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灾难医学的概念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与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如饮水卫生,营养以与适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等灾难的分类:气象性地质性生物性工矿交通事故
战争社会动乱自然人为急诊医学在我国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令人嘱目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的创新进展,灾害医学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有关灾害医学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对灾害的预防、减灾、流行病学的认识不断深入随着各级政府、医务界以与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关注与重视,给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
客观条件异变的性质与强度2.
社会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影响自然条件的异变
(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开发不当)3.
社会对自然破坏因素的易损性(该易损性决定于
备灾强度)影响灾难发生与成灾强度的因素·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灾难的脆弱性与备灾程度·
不同地区承灾能力与自救能力的差别很大灾
难
医
学
的
目
的-寻求有效的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班级日常管理的注意事项计划
- 2025年玉米酒精糟回收蛋白饲料成套设备(DDGS)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异步转移模式宽带交换机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不停电电源(UPS)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文创产品行业发展策略、市场环境及前景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鼠抗肿瘤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客户资料查询权限严格把控
- 简易私人承包合同
- 电缆电线采购合同书
- 2025年三片式球阀项目建议书
-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案例ppt课件
- (完整版)光荣榜25张模板
- 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优秀教材推荐意见(真实的专家意见)
- 新教科版2022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船的研究》全部PPT课件(共7节)
- QTD01钢质焊接气瓶检验工艺指导书
- 辛弃疾生平简介(课堂PPT)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英语单词默写直接打印
- 《炉中煤》课件.ppt
-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分标准(新)
- 《乒乓球》体育课教案(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