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次北固山下》赏析与阅读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考点:

1.原文与赏析

2.经典语句赏析

3.选择题

4.课内阅读题

5.课内外结合阅读题

【考点解读】

一、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

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背景

内容

考点

二、经典语句赏析

第1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问题3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4分)

答案客路行舟

第2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问题5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答案“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问题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答案“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问题7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答案“平"“阔”“正"“悬”四个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这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阔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问题8“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答案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

问题9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答案“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问题10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案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问题1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案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阔;因为风正,船帆便端端直直地悬挂于桅杆上。

问题12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案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第3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问题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问题6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在用词炼字上的精妙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哲理。

答案“生”“入"二字将“日”“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的景象。颈联写景兼点明冬末春初的时令。这两句借描绘的景象,寄寓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考点建构考题的知识背景——修辞与哲理

问题7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2分)

答案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或日月流转,岁月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问题8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案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问题9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脍炙人口,试作赏析。②从练字的角度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入"的妙处。

答案“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

问题10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内容情感: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解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4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3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案从江苏镇江市北寄向河南洛阳向西北方向

问题4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思念故乡

问题5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答案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稍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愁。

【考题示例】

一、选择题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1.D【解析】“五言绝句"错,是“五言律诗”。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D【解析】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尾联写离家已久的诗人要让归雁把家书捎回家乡洛阳,而非“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3.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3.BE【解析】B项“江风劲吹,船行快速”错误,此句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

D项,《次北固山下》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没有“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说法有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诗人借物抒情,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4.D【解析】D项,“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错误,“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们替我把家书捎回家乡洛阳吧。

5.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5.D【解析】颈联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故“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二、课内阅读题

(一)(2018年内江市)王湾《次北固山下》——颈联和尾联的不同情感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2分)

2.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考点解读】

1.描写远景的句子

2.颈联和尾联的不同情感

文本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1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2分)

答案潮平两岸阔

解析如答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不给分。

问题2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颈联:高兴、喜悦(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课内外结合阅读题

(一)王湾《次北固山下》——内容填空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以下各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歌的首联叙事,“”“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景,“”“"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开阔的特点;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特点,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给人以的力量。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

2.有位同学提出,《静夜思》能够和《次北固山下》组成一组材料共同学习。请你帮他从诗歌情感的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写出理由。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考点解读】

1.内容填空

2.陌生化设问

文本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1诗歌的首联叙事,“"“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景,“"“”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开阔的特点;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特点,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给人以的力量。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

答案客路平阔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振奋鼓舞……)潮平两岸阔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行舟”指行驶在江水中;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中“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写出了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阔”“平"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开阔的特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因脱离母腹而渐现,用“生"字将“海日”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残"字写出了“海日(新生事物)”的不可违抗之力。“入"字将“江春”拟人化,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入"字表现“江春”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表现时交替、暗示时光流转,暗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春"“江”二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表现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问题2有位同学提出,《静夜思》能够和《次北固山下》组成一组材料共同学习。请你帮他从诗歌情感的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写出理由。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示例:两首诗歌都传递出思乡之情,所以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雁"是传递书信的使者,作者借大雁传递家书,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作者抬头望月,想起亲人、家乡,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可见两首诗歌都传递出思乡之情,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考点建构考题的知识背景——共同的情感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赏析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