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_第1页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_第2页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_第3页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_第4页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规定

QWJ/ⅢJS.01—2002

实施日期:2002年12月1日1、个别施工组织设计格式未按〈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编写。2、施工组织设计应编制目录,打印页码,以便于审查人员检索,填写审查记录。3、由集团公司审批的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在旧审批表中留出4列审批栏。4、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后附表要在前面的内容中有引用,不应突兀地冒出来。1、目的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使项目履行的每一过程都体现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受控状态,避免和消除施工过程中显现或潜在的影响产品的因素,控制工程各项管理目标的形成,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和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承揽的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

编制的内容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施工组织机构与职责四、施工部署五、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六、施工技术措施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八、施工安全、文明、卫生措施九、工期保证措施

一、编制依据1、招、投标文件2、工程施工合同(名称及编号),质量策划、项目承包合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3、施工图纸(名称及编号)4、主要遵循的法规性、技术标准性文件5、本企业程序文件及其它支持性文件(名称及编号)6、类型与本工程相似的工程施工经验及相关资料

二、工程概况1、工程建设概况2、建筑和结构概况3、自然概况4、特殊过程方案编制概况5、施工条件

1、工程建设概况

主要说明: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专业分包单位等,工程类型、使用功能、建设目的,(建成后的地位和作用),资金来源及工程投资额,合同承包范围、开、竣工日期,质量要求等。可采用列表形式。

2、建筑和结构概况

主要说明:建筑面积、平面形状、长度、宽度、层数、层高、总高等尺寸及室内、外装修的情况;基础、结构形式,工程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及设计要求等屋面防水等级及做法。

3、自然概况

主要说明:建筑地点及其空间状况;气象条件及其变化状况;工程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变化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状况以及冬期施工起止时间和土壤冻结深度。

4、特殊过程方案编制概况

明确本工程中存在哪些特殊过程,拟单独编制的方案名称、编制时间等。

5、施工条件

主要说明:水、电、道路及场地平整的“三通一平”情况、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情况,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三、施工组织机构与职责1、项目部组织机构2、项目部质量要素职能分配表3、职责与权限3.3施工组织机构与职责

3.3.1组织机构:确定项目部的各部门、岗位设置,并用项目组织机构框图表示。

3.3.2项目部质量要素职能分配表

3.3.3职责与权限:明确项目组织机构中各岗位的职责与权利及项目部的职责。

四、施工部署1、施工顺序及部署安排2、工期计划安排3、劳动力组织3.4施工部署

3.4.1施工顺序及部署安排

确定工程施工顺序和施工流向,划分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

3.4.2工期计划安排

明确工程的工期要求,合理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确定进度计划控制点,绘制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并标出关键线路。

常出现下列问题1、划分的施工段、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点与网络图不对应。2、网络图中未标出关键线路。3、网络图中节点标号不正确。4、网络图中没有时标。5、网络图中逻辑关系有误。…….3.4.3劳动力组织

内容包括:

(1)施工队伍状况。列出对劳务分包方施工队伍的资质等级、工人技术等级情况、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的要求。

(2)如需要进行专业工程分包,要列出对其资质、能力、工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五、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1、供应计划(材料、设备、器材、劳动力、计量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等)2、混凝土、砂浆等试配委托计划和构件委托加工计划3、用水用电计划4、生产和生活临时设施计划3.5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1)根据工程量和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提出工程的材料采购计划(可按采购单位分别列)、施工设备及周转器材计划、劳动力、计量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等供应计划。

(2)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提出工程的砼、砂浆的试配委托计划和构件的委托加工计划。

(3)根据单独编制报审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明确现场具体作法。

(4)根据安全、文明、卫生工地的管理要求,编制施工现场生产和生活临时设施计划,并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存在的问题1、材料供应计划,材料品种、规格不全。劳动力计划不符合实际。2、混凝土、砂浆、水泥的强度表示方法应为强度等级,不应再采用标号。3、施工平面图中应有水电线路及临建设施、淋浴间应在临建中体现。4、施工采用地下水、江河、湖泊和水库水应进行检测,其水质应达到施工用水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相关内容一、混凝土拌合用水类型1、混凝土拌合用水按水源分为引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以及经处理的工业废水。2、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3、地表水和地下水首次使用前应按本标准进行检验。4、海水可用于拌制素混凝土,但不得用于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有饰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应用海水拌制。5、工业废水经检验合格后可用于拌制混凝土,否则必须予以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二、技术要求1、拌合用水所含物质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不应产生以下有害作用:(1)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凝结(2)有损于混凝土强度发展(3)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快钢筋腐蚀及导致预应力钢筋脆断(4)污染混凝土表面2、用待检验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分钟,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3、用待检测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若有早期抗压强度要求时需增加7天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4、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硫酸盐、硫化物的含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物质含量限值①使用钢丝或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350mg/L项目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PH值﹥4﹥4﹥4不溶物mg/L﹤2000﹤2000﹤5000可溶物mg/L﹤2000﹤5000﹤10000氯化物(以CL-1计)mg/L﹤500①﹤1200﹤3500硫酸盐(以SO42-计)mg/L﹤600﹤2700﹤2700硫化物(以S2-计)mg/L﹤100——三、取样1、采集的水样应具有代表性。井水、钻孔水及自来水水样应放水冲洗管道或排除积水后采集。江河、湖泊和水库水样一般应在中心部位或经常流动的水面下300~500mm处采集。采集时应注意防止人为污染。2、采集水样用容器应预先彻底洗净,采集时再用待采集水样冲洗三次后,才能采集水样。水样采集后应加盖蜡封,保持原状。3、采集水样应注意季节、气候、雨量的影响,并在取样记录中予以注明。4、水质分析用水样不得少于5L。水样采集后,应及时检验。PH值最好在现场测定。硫化物测定用水样应专门采集,并应按检验方法的规定在现场固定。全部水质检验项目应在7d内完成。5、测定水泥凝结时间用水样不得小于1L;测定砂浆强度用水样不得少于2L;测定混凝土强度用水样不得少于15L。四、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水源和取样地点2、水的类型3、取样日期4、试验日期5、试验室名称、试验分析人员、审核人员和试验负责人姓名。6、水的外观7、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8、凝结时间差9、抗压强度比10、结论意见六、施工技术措施1、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艺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2、新技术应用技术措施3、季节性施工措施4、消除质量通病措施3.6施工技术措施

3.6.1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艺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根据工程所包含分部分项工程内容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其中应明确各分项的质量、安全控制点。

3.6.2新技术应用技术措施。对本工程所应用的新技术编制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年)一、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技术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三、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四、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五、钢结构技术六、安装工程应用技术七、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八、建筑防水新技术九、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十、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一、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技术1、桩基新技术(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2)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2、地基处理技术(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3)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4)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5)爆破挤淤法技术(6)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3、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2)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3)组合内支撑技术(4)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5)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6)高边坡防护技术4、地下空间技术(1)暗挖法(2)逆作法(3)盾构法(4)非开挖埋管技术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2、自密实混凝土技术3、混凝土耐久性技术4、清水混凝土技术5、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6、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三、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1、高效钢筋应用技术(1)HRB400级钢筋的应用技术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1)冷扎带肋钢筋焊接网(2)HRB400钢筋焊接网(3)焊接箍筋笼3、粗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4、预应力施工技术(1)无黏结预应力成套技术(2)有黏结预应力成套技术(3)拉索施工技术四、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2、早拆模板成套技术3、液压自动爬模技术4、新型脚手架施工技术(1)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2)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3)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4)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五、钢结构技术1、钢结构CAD设计与CAM制造技术2、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1)厚钢板焊接技术(2)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3)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技术(4)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3、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4、预应力钢结构技术5、住宅结构技术6、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7、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六、安装工程应用技术1、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2、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3、电缆安装成套技术4、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5、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6、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七、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1、节能型维护结构应用技术(1)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2)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3)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2、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1)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2)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3、预拌砂浆技术八、建筑防水新技术1、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2)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2、建筑防水涂料3、建筑密封材料4、刚性防水砂浆5、防渗堵漏技术九、施工过程测量和控制技术1、施工过程测量技术(1)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2)施工放样技术(3)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技术2、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1)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3)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十、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1、工具类技术2、管理信息化技术3、信息化标准技术3.6.3季节性施工措施。包括冬期、雨暑期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本工程实际施工部署确定冬雨期施工内容,针对性采取施工措施)

3.6.4消除质量通病技术措施。

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管理目标2、质量保证体系3、以顾客为关注焦点4、文件要求5、人力资源控制6、采购7、机械设备和周转器材管理8、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9、施工过程控制10、产品的监视和测量11、分析和改进八、施工安全、文明、卫生措施1、安全管理目标2、创建安全、文明、卫生工地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