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 马工程329P_第1页
中国思想史 马工程329P_第2页
中国思想史 马工程329P_第3页
中国思想史 马工程329P_第4页
中国思想史 马工程329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史先秦篇壹贰导论叁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周朝:“礼乐制度”;“德”“孝”殷周宗教观与早期阴阳五行观春秋时期(前770—前476)道家、儒家、墨家,相继创立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百家争鸣”肆伍【夏商周时期的宗教观念】章壹第一节夏商周时期的祖先崇拜与宗教意识巫觋的出现意味着原始宗教开始变成人为宗教,宗教观念的政治性能得到强化;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和上帝崇拜结合,发展出宗庙祭祀制度,“人格神”上帝,祭祖活动是王和上帝交通的唯一方式。从商的“人格神”转变为人格色彩淡薄但有“德”作为其本质规定的天或天命。夏商周周人对周王取代商王成为天子的解释章壹【夏商周时期的宗教观念】第二节阴阳、五行观念的萌芽《尚书·洪范》的五行说描述了“水”、“火”、“木”、“金”、“土”等自然现象的性质,并以之作为人间的根本法则。《周易》集中体现了西周的阴阳观念,形成了较早的阴阳学说五行说与阴阳说在西周末年的应用壹贰叁章壹【夏商周时期的宗教观念】第三节西周末宗教思想的动摇西周末年“天”的神圣性的丧失西周末年的社会变化导致了宗教观念的动摇西周末年的贫富分化加剧、政治统治危机与社会矛盾激化宗教批判作为社会批判的先声,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壹贰叁肆章壹【夏商周时期的宗教观念】思考题:夏商西周时期祖先崇拜和上帝崇拜、天命信仰的关系。早期阴阳说、五行说对宗教观念的影响。西周末年对宗教观念疑惑的原因。壹贰叁贰【春秋时期的思想变化】第一节春秋时期思想的特点章春秋时期思想的过渡特点:宗教与理性、礼治与法治、天命与重人观念并存春秋时期的思想变化是当时社会生产活动、经济政治关系和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综合结果新封建生产关系的确定、尚贤的政治原则、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了新时期思想文化的进步壹贰叁贰【春秋时期的思想变化】第二节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章传统以天命信仰为主的宗教的天人关系开始演变为以人文为重、以理性认识为基础的哲学的天人关系,预示着传统宗教观念开始向理性的天人之学转化重人轻神的倾向促进了自然观中理性因素的增长,因此又为重人思想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持。春秋晚期,随着理性认识的增长,人的能力的增强,宗教关于国君和天命的天然一致性,即国君统治的神圣性、合法性都受到冲击。壹贰叁贰【春秋时期的思想变化】第三节阴阳、五行说的发展章春秋时期,阴阳说与五行说开始结合阴阳五行说的传播:医学与政治春秋的阴阳、五行思想沿着理性思辨的历史道路发展。壹贰叁贰【春秋时期的思想变化】第四节《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章对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客观认识辩证的军事思想:战争中矛盾的相互依存与转化积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壹贰叁贰【春秋时期的思想变化】思考题:章春秋时期思想的特点是什么?春秋时期天人之学的思想内容有哪些?简述《孙子兵法》的军事辩证思维。壹贰叁叄章【老子的“自然”之学】第一节老子的“道”论老子以道作为世界的根本道生成天地万物道法自然:自然是事物存在的常态老子的辩证思维:相反相成的范畴、循环运动的事物、名实的辩证、有与无的统一壹贰叁肆叄章【老子的“自然”之学】第二节“贵柔”的人生哲理老子柔弱的人生原理,是其辩证的道论在人生问题上的推广和运用。朴拙的智慧以退为进,后发制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壹贰叁肆叄章【老子的“自然”之学】第三节老子的伦理和政治思想老子的伦理思想:以道为根基德的自觉质朴的践行普遍的道德老子的政治思想:以道为根本无为而无不为不以智治国小国寡民壹贰叄章【老子的“自然”之学】第四节老子思想的世界性影响对怀特海(1861-1947)的影响对海德格尔(1889—1976)的影响对人本心理学的影响对环境哲学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影响壹贰叄章【老子的“自然”之学】思考题:1.简述老子“道”论的要点。2.老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如何理解“柔弱胜刚强”?章肆第一节孔子与西周思想文化【孔子与儒家学派】孔子对西周天命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天命观与人学思想的联合,推动天人之学进入理性的形而上学阶段。儒学对西周文化与知识的继承和传播孔子创建的儒学根本上是人学章肆第二节“仁”“礼”观念【孔子与儒家学派】孔子淡化了礼作为敬神仪式的宗教色彩,将礼改造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文明修养和言行活动规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章肆第三节“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孔子与儒家学派】孔子把“和而不同”原则运用于认识领域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并非折中调和而是指君子做事与待人接物力求不偏不倚,达到和谐高度古人的“同”观念否认矛盾,不承认差异的同一性;而承认有矛盾,有差异的统一性的观念,古代称之为“和”章肆第四节教育思想的特点【孔子与儒家学派】将学习纳入人之所以为人的修养范围,让学习和做人、理想人格的达成、理想社会的建立相关联,是孔子学习思想的要点。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以培养理想人格作为教育宗旨注重因材施教言教与身教结合的教育方法章肆第五节孔子思想的世界性影响【孔子与儒家学派】孔子是中国甚至东亚地区文化的共同象征,不仅如此,孔子思想对西方也有着深远影响伏尔泰深受孔子思想影响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孔子是中国的苏格拉底美国当代分析哲学家赫伯特·芬格莱特认为孔子、是一位饱经人世沧桑、饱含人生智慧的思想导师章肆思考题【孔子与儒家学派】1.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孔子和儒学?伍章【墨子和墨家学派】第一节墨子生平和墨家兴利除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与行动的准则墨子学派在战国时期有着很大影响,被称为“显学”,后期墨家出现了分裂伍章【墨子和墨家学派】第二节“兼爱”和“非攻”思想“兼爱”与“非攻”分别是墨子社会伦理与国际正义的纲领兼是别非,爱无差等“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伍章【墨子和墨家学派】第三节“尚贤”、“尚同”等主张尚贤的贤能政治尚同的政治理论:尚同指向尚贤

尚同最终归于天志尚同含有专制的成分节葬、节乐的风俗观鬼神观与非命论的并存伍章【墨子和墨家学派】第四节重视经验和效用的“三表”说墨子肯定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于感觉经验墨子认为概念的意义依赖于事物、事实,名是第二性的。墨子重视实践,区分了理论和实践、知和行。墨子提出了“三表法”:直接经验:百姓耳目之实间接经验:古者圣王之事效果检验: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经六辩”的逻辑成就伍章【墨子和墨家学派】思考题:1.墨子的兼爱说和儒家仁爱观有何区别?2.说明墨子三表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陆第一节孟子生平及其思想来源章【墨子和墨家学派】孟子的生平曾子——子思——孟子的学术传授陆第二节“人性善”说章【墨子和墨家学派】孟子认为,人的良心是具有普遍性的,经过学习和修养,人能够实现自己的善性。“正命”、“立命”的天命观浩然正气的修养与“大丈夫”人格的育成陆第三节“仁政”说章【墨子和墨家学派】孟子的君权“天受”和“民受”论关于治理国家的方式,孟子提出“以善养人”“以德服人”原则。在君民、君臣关系上,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主张。推己及人是孟子“仁政”说的基本原则。孟子重视国家发展经济,提出了“制民之产”主张。孟子还主张治国者应征求左右、诸大夫、国人的意见,尊贤任能,使俊杰在位,能者在职。陆思考题章【墨子和墨家学派】1.孟子的思想贡献。2.“人性善”的理论意义。3.孟子“仁政”说的主要内容。

柒章【庄子思想及道家别派】第一节庄子的道论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庄子对老子道论的继承与发展内在化与具体化的道论道视域下的气论与认识论柒章【庄子思想及道家别派】第二节“逍遥游”和“齐物论”逍遥游:庄子的最高价值理念《齐物论》从逻辑辨析出发,走向相对论而否定绝对论让“自然”判定是非,走出独断论以达到道指导下的完整与客观。柒章【庄子思想及道家别派】第三节《天下》的学术观《天下》:以“道”为指导的学术重建从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逻辑角度批判的学术统一原理:大道反对学术的分化柒章【庄子思想及道家别派】第四节黄老道家与先秦道家其他流派道家的分化文子学派关尹学派杨朱学派列子学派黄老学派稷下道家柒章【庄子思想及道家别派】思考题1.什么是“道观”?2.应如何评价庄子“齐物论”?3.道家别派有哪些?4.黄老道家和老子思想的关系。【名家思想】章捌第一节邓析的刑名学邓析的事迹邓析根据“名”的抽象性,在现实人们的具体得失、利害、是非、可不可、罪与非罪等方面随意变换。邓析的“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掩盖了名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正面积极意义,而流于诡辩。【名家思想】章捌第二节惠施的名学(逻辑学)命题惠施的“历物十事”惠施提出的命题,凸显了具体事物存在的相对性。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相对变化是惠施名学思想的本质【名家思想】章捌第三节公孙龙的名学思想公孙龙是“离坚白”派的代表。公孙龙的《指物论》探讨了“名”与“物”的关系。公孙龙的“指”概念与“白马非马论”【名家思想】章捌第四节后期墨家的名学思想《墨经》逻辑思想是先秦名学的高峰《墨经》通过对认识结构的了解,规定了名辩的规则与范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小取》)的辩论原则。墨辩的推论方法墨经对概念的划分墨辩提出的命题成立的条件:理、故、类【名家思想】章捌思考题1.先秦名家的派别和发展阶段。2.名家逻辑思想的内容和特点。玖【战国时期“会通”各家思想的学派】第一节管子学派的思想章《管子》与管子学派管仲学派的主体思想是社会政治思想,核心是齐法家。管仲学派在政治上讲究顺因人情,强调民心、民力、民利的重要性,堪称古代民本主义代表。阴阳、五行观念在《管子》中首先合流。玖【战国时期“会通”各家思想的学派】第二节阴阳家邹衍及其五德终始说章邹衍的阴阳五行论邹衍的天文说邹衍的地理论邹衍的历史循环论玖【战国时期“会通”各家思想的学派】第三节《易传》关于事物变异的思想章对《易经》进行哲学阐释的《易传》《易传》哲学与易象《易传》哲学的时空观和世界观《易传》哲学的原理和精神《易传》哲学的价值观玖【战国时期“会通”各家思想的学派】第四节先秦杂家学派章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先秦杂家《吕氏春秋》是贯通先秦百家的集大成之作。《吕氏春秋》的思想渊源《吕氏春秋》阴阳五行的架构体系《吕氏春秋》的思想宗旨与成就玖【战国时期“会通”各家思想的学派】思考题:章1.管子学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2.如何看待邹衍的思想?3.简述《易传》哲学要义。4.以《吕氏春秋》为例说明杂家的特点。章【荀子对诸子思想的总结】第一节荀子生平及其对诸子的批评拾荀子的生平荀子在政治大一统的角度对各派学说不的分析章【荀子对诸子思想的总结】第二节“明于天人之分”拾“天人相分”:天与人不同,天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人类社会的吉凶祸福主要取决于人的作为。对当时流行的世俗迷信的批评人有认识、情感、欲望等心理活动,可以借此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以求得人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的治理。章【荀子对诸子思想的总结】第三节“解蔽”说拾荀子认为,人受到情感等干扰,可能会片面、孤立地认识对象,只认识到事物一点,而不及其余,造成认识的偏蔽。荀子主张以思维能力辨别、证明感官材料,他称这一认识过程为“征知”荀子进一步认为,要克服这类认识上的不足,只有努力学习,这是其学习思想;还要克服情感、意志、欲望等对学习的干扰,此即“虚壹而静”说。章【荀子对诸子思想的总结】第四节学习思想拾学习的目的在认识和利用“物”荀子将学习活动看成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荀子强调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要有自己亲身体会。章【荀子对诸子思想的总结】第五节“人性恶”说拾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荀子又认为“性”与“伪”、“善”与“恶”之间有一定联系。荀子断定人性恶,但认为人必须学习、克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达到善的境界。章【荀子对诸子思想的总结】第六节“明分使群”和“隆礼重法”拾荀子的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性荀子认为,人必须依靠群体合作才能解决生存发展问题,但依照人的本性,人与人又会互相争夺,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是“明分使群”荀子认为,用“礼义”来节制人们的欲望,才能促进人的协作,使社会得到发展章【荀子对诸子思想的总结】思考题拾1.荀子的思想史地位。2.荀子的“解蔽”观。【韩非对法家思想的总结】章拾壹第一节法家源流及法、术、势三派法制兴起于西周礼治瓦解、血缘宗法分封制度被地缘政治取代的过程中。法家的渊源:1.黄老道术

2.刑罚

3.儒家思想慎到对权势的重视申不害“循名责实”的思想商鞅将专制法治推至极端,以严刑重罚为治国灵丹妙药【韩非对法家思想的总结】章拾壹第二节韩非法制思想的要点韩非对法、术、势关系的分析人与人的关系本质是利益主张变法,一是树立法的绝对威望,君主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要通过变法谋求富国强兵。韩非利用黄老道家学说为法家法理学说奠定了基础。章拾壹第三节韩非进化的历史观韩非认为,国家是为保护人民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应运而生的,“圣人”满足人民需要,所以才能“王天下”。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韩非对法家思想的总结】【韩非对法家思想的总结】章拾壹思考题:1.法、术、势三派的要义是什么?2.韩非如何论证其法制思想?中国思想史秦汉篇导论秦汉时期的思想概况:诸子之学的短暂复兴阴阳五行与谶纬迷信汉初的黄老思想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东汉末年多种思想的发展

【秦汉思想的转变】章壹第一节秦的政治思想秦朝法家思想的治国实践秦朝统一思想文化的手段:焚书坑儒章壹第二节陆贾和贾谊的思想【秦汉思想的转变】陆贾政治思想的核心:行仁义,法先圣贾谊的《治安策》和他的政治主张章壹第三节汉初黄老之学【秦汉思想的转变】黄老之学的思想特点黄老之学在汉初的政治实践章壹第四节

《淮南子》的思想【秦汉思想的转变】《淮南子》以阴阳、四时、五行为架构的宇宙图式《淮南子》多样性统一的整体眼光《淮南子》顺遂人意的无为政治思想章壹思考题:【秦汉思想的转变】1.秦至汉初的政治思想是如何转变的?2.《淮南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贰【董仲舒的思想】第一节董仲舒与公羊学章春秋公羊学与《春秋繁露》董仲舒所诠释的春秋公羊学政治学说:

改制说、大一统、民本论《春秋繁露》论述的天人感应说第二节“三纲”说的完整表述“三纲”说的理论渊源董仲舒对“三纲”说的论述:与天道相结合的神格权威贰【董仲舒的思想】章第三节“天人三策”与“独尊儒术”恢复儒家王道的治国策略恢复王道的关键在于任用儒生恢复王道在思想上要独尊儒术“天人三策”的影响:儒学政治化、主流化与权威化贰【董仲舒的思想】章思考题:1.何为公羊春秋学的微言大义?2.如何看待“三纲”?3.汉代“独尊儒术”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贰【董仲舒的思想】章叄章【两汉的经学】第一节今文经学及其制度化汉初儒家经书的研习主要在民间。汉武帝时期五经博士设立汉昭帝时期经学十四博士建立元帝时期,经术语政治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叄章【两汉的经学】第二节古文经学的形成古文经学的来源刘向、刘歆父子对古文经的发现与整理叄章【两汉的经学】第三节今古文经学之争哀帝时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光武时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章帝时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桓、灵时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今古文经学术差异:学术风格对孔子的看法学术内容叄章【两汉的经学】第四节郑玄对经学的总结郑玄的生平与著述兼采今古文编注群经的“郑学”郑玄的对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的吸收郑玄的学术史影响叄章【两汉的经学】思考题:1.什么是今文经学?什么是古文经学?应如何加以评价?2.郑玄有何学术贡献?章肆第一节谶纬迷信思潮【谶纬迷信与反迷信思想】谶纬之学的渊源谶纬与纬书作为汉代政治统治的工具的谶纬之学章第二节《白虎通义》的思想【谶纬迷信与反迷信思想】肆审定诸家经说的“白虎观会议”《白虎通义》的“三纲六纪”论《白虎通义》以阴阳五行指导社会关系的方法以经书文句与谶纬相结合的解释特点章第三节扬雄和桓谭对谶纬迷信的评说【谶纬迷信与反迷信思想】肆扬雄“体自然”的基本思想与对神仙方术的批评桓谭《新论》对天命、鬼神说批驳章第四节王充《论衡》的理论贡献【谶纬迷信与反迷信思想】肆王充的天地自然论:区分了自然与社会各自的规律王充元气论对鬼神观的驳斥王充的思想独立态度与经验认识方法章思考题【谶纬迷信与反迷信思想】肆1.什么是“谶纬”?杨雄和桓谭是如何批判“谶纬”之说的?2.王充思想的理论意义是什么?伍章【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第一节“清议”和“党锢之祸”“清议”的产生“党锢之祸”对“清议”的镇压伍章第二节王符的《潜夫论》【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王符从经济角度对东汉末危机的分析王符的治理对策:“民本”与“重本抑末”“天以民为心”的论说与“富民”的主张伍章第三节仲长统的《昌言》【汉末社会批判思潮】仲长统“官人无私,唯贤是亲”的“公心”论仲长统“治乱扶危”的十六条措施“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天人关系论说伍章思考题:【汉末社会批判思潮】1.什么是“清议”?如何看汉代“党锢之祸”?2.试述王符和仲长统的政治思想。陆第一节两汉的神灵崇拜章【两汉的宗教思想】汉代的国家祭典对神灵崇拜加以礼制化的尝试:五帝祭祀的制度化社祭的礼制化封禅的制度化方技思想与神仙迷信在汉代的流行陆第二节道教的创建章【两汉的宗教思想】道教的渊源与兴起早期道教的理论特点:强烈的社会批判功能神秘的方术思想道教在三国魏晋时期的发展陆第三节佛教初传章【两汉的宗教思想】佛教的渊源与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牟子理惑论》对佛教的理解汉末佛教的独特信仰特征:与儒家、道教、印度佛教的区别陆思考题章【两汉的宗教思想】1.汉代神灵崇拜有哪些表现?2.早期道教是如何诞生的?3.佛教初入中国时的概况。柒章【两汉时期的史学和科技思想】第一节两汉的史学思想(1)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与儒家《春秋公羊传》的三统观念。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政治道德是政治统治的关键对社会生活经济规则的分析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的关系的探讨司马迁历史研究的求实精神:实际的历史研究对史实的综述与整理柒章【两汉时期的史学和科技思想】第一节两汉的史学思想(2)班固五德相生的历史循环观念《汉书》十志对史学领域的扩大班固的生平与著作《汉书》在史书体例方面的贡献《东观汉记》的史学成就柒章【两汉时期的史学和科技思想】第二节两汉的科技思想天文历法的成就汉代气论的发展与影响汉代医学的发展情况汉代数学、生物学的成就造纸术的发明与影响柒章【两汉时期的史学和科技思想】思考题1.《史记》与《汉书》在史学上的重大贡献。2.两汉科学思想的特点有哪些?中国思想史魏晋南北朝篇导论魏晋玄学应对“大革之世”,试图以玄远的哲学思辨调和名教与自然,寻求顺时应变的处世之道。有无关系、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成为魏晋名士的主要话题,与此同时,反玄学的思潮也不断出现。壹导论随着南北朝时期的到来,玄学与佛学合流,道教与儒家学说也有一定发展,逐渐形成儒、释、道并立的思想格局。在反佛教理论中,形神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贰【魏晋玄学】章壹第一节玄学思潮的形成玄学的渊源:儒家经说与道家思想的消长玄学的探讨内容:三玄代表的圣人思想与自然之道玄学产生的社会背景:门阀士族社会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分歧章壹第二节正始玄学【魏晋玄学】正始玄学的代表:夏侯玄、何晏、王弼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无规定的“无”为宇宙

根本言意关系: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名教本于自然竹林七贤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章壹第三节杨泉、裴頠、欧阳建对玄学的批评【魏晋玄学】杨泉的自然形而上学对崇无论与有神论的批驳裴頠的崇有论对“无”的再分析欧阳建的“言尽意”论对言意关系论辩的终结章壹第四节郭象论“崇有”与“独化”【魏晋玄学】郭象的生平与著述郭象“物各自造”的崇有论“性分论”对名教与自然的调和章壹第五节

《列子》与张湛的《列子注》【魏晋玄学】张湛的生平“太虚”与“至虚”:张湛的气本宇宙论对“崇有”与“贵无”的调和:以无为本,无不生有顺性而无为的“至人”境界章壹思考题:【魏晋玄学】1.试述玄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试述玄学各派关于自然与名教关系的不同看法。贰【佛教思想】第一节般若学与“六家七宗”章佛玄思想的兴起魏晋时期的“般若学”与六家七宗本无宗的基本思想:一切诸法,本性空寂即色宗的基本思想:色即为空,色复异空心无宗的基本思想: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贰第二节鸠摩罗什、僧肇的般若学章【佛教思想】鸠摩罗什的生平《不真空论》的般若学思想:对六家七宗的批判万物假有与万物自虚

“不真空”与中观思想《物不迁论》对动静关系的讨论贰第三节慧远的佛学思想章【佛教思想】慧远的生平与著述慧远的法性解脱说慧远的因果报应说慧远的神不灭论:神为无形的“灵”形尽神不灭对“精粗一气”说的批判贰第四节竺道生与涅槃学章【佛教思想】涅槃学的兴起竺道生的佛性论:一阐提可以成佛竺道生的顿悟说贰第五节南北朝的诸师异说章【佛教思想】南北朝佛教的发展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师学”:三论师涅槃师地论师毗昙师成实师南北朝佛教与儒、道关系贰思考题:章【佛教思想】1.说明僧肇般若学的基本思想。2.说明竺道生的涅槃学的主要观点。叄章【道教思想】第一节葛洪与《抱朴子》葛洪的“玄一之道”“玄一之道”与神仙学说“道本儒末”的观点叄章【道教思想】第二节寇谦之、陆修静与天师道(1)寇谦之“清整道教”的改革:去除“伪法”的教义改革

吸收儒家名教整顿修炼方法、去除租米叄章【道教思想】第二节寇谦之、陆修静与天师道(2)陆修静的道教改革:“总括三洞”的道书汇集

“祖述三张,弘衍二葛”的教义改革完善组织建设的“三会”制度叄章【道教思想】第三节陶弘景的道教思想陶弘景汇通三教的学说:发展《老》、《庄》哲学的元炁论将儒家名教引入道教对佛教思维范畴的吸收兼顾内外的修炼思想陶弘景的养生与医药思想叄章【道教思想】第四节道教中的科学思想因素道教丹术的思想基础与科学原则道教医学的科学成就叄章【道教思想】思考题:1.寇谦之、陆修静是怎样改造道教的?2.试述陶弘景对道教发展的主要贡献。3.魏晋南北朝时道教的科学思想表现在哪里?章肆第一节魏晋经学【儒家经学思想】郑玄经学的衰落与玄学经学的兴起何晏、王弼的玄学经学西晋时期的经学发展章第二节南朝经学【儒家经学思想】肆东晋经学:玄学经学与汉学经学并存南朝经学的发展南北经学的差异章第三节北朝经学肆【儒家经学思想】北朝经学对汉末章句传统的恪守北朝经学的学术特点南北朝经学的成就章第四节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的接受与传播肆【儒家经学思想】北朝政权接受儒学的主要方式北朝政权对儒学的接受:礼仪文化与政治制度伦理制度章思考题肆【儒家经学思想】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经学区别于汉儒经学的主要特点在哪里?2.试说明南、北朝经学在学风上有哪些不同?伍章【儒道释三教论争】第一节南朝反佛及儒、释、道之间的思想论争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思想文化新格局梁武帝的崇佛南朝反佛士人与佛教的论争:沙门敬不敬王之争白黑论之争夷夏之辨神灭与神不灭之争伍章第二节北朝的兴佛与毁佛【儒道释三教论争】北朝佛教的发展“三武一宗”的毁佛事件佛教在北朝的复兴伍章第三节儒、释、道三教的交融与会通【儒道释三教论争】佛教与儒家宗旨的会通佛教对儒、道思想的引入道教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三教会通的影响伍章思考题:【儒道释三教论争】1.南朝儒、释、道三教之间的主要论争主要有哪些?试述其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谈谈北朝发生的毁佛事件,并述其历史影响。中国思想史魏晋南北朝篇导论魏晋玄学应对“大革之世”,试图以玄远的哲学思辨调和名教与自然,寻求顺时应变的处世之道。有无关系、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成为魏晋名士的主要话题,与此同时,反玄学的思潮也不断出现。壹导论随着南北朝时期的到来,玄学与佛学合流,道教与儒家学说也有一定发展,逐渐形成儒、释、道并立的思想格局。在反佛教理论中,形神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贰【魏晋玄学】章壹第一节玄学思潮的形成玄学的渊源:儒家经说与道家思想的消长玄学的探讨内容:三玄代表的圣人思想与自然之道玄学产生的社会背景:门阀士族社会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分歧章壹第二节正始玄学【魏晋玄学】正始玄学的代表:夏侯玄、何晏、王弼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无规定的“无”为宇宙

根本言意关系: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名教本于自然竹林七贤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章壹第三节杨泉、裴頠、欧阳建对玄学的批评【魏晋玄学】杨泉的自然形而上学对崇无论与有神论的批驳裴頠的崇有论对“无”的再分析欧阳建的“言尽意”论对言意关系论辩的终结章壹第四节郭象论“崇有”与“独化”【魏晋玄学】郭象的生平与著述郭象“物各自造”的崇有论“性分论”对名教与自然的调和章壹第五节

《列子》与张湛的《列子注》【魏晋玄学】张湛的生平“太虚”与“至虚”:张湛的气本宇宙论对“崇有”与“贵无”的调和:以无为本,无不生有顺性而无为的“至人”境界章壹思考题:【魏晋玄学】1.试述玄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试述玄学各派关于自然与名教关系的不同看法。贰【佛教思想】第一节般若学与“六家七宗”章佛玄思想的兴起魏晋时期的“般若学”与六家七宗本无宗的基本思想:一切诸法,本性空寂即色宗的基本思想:色即为空,色复异空心无宗的基本思想: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贰第二节鸠摩罗什、僧肇的般若学章【佛教思想】鸠摩罗什的生平《不真空论》的般若学思想:对六家七宗的批判万物假有与万物自虚

“不真空”与中观思想《物不迁论》对动静关系的讨论贰第三节慧远的佛学思想章【佛教思想】慧远的生平与著述慧远的法性解脱说慧远的因果报应说慧远的神不灭论:神为无形的“灵”形尽神不灭对“精粗一气”说的批判贰第四节竺道生与涅槃学章【佛教思想】涅槃学的兴起竺道生的佛性论:一阐提可以成佛竺道生的顿悟说贰第五节南北朝的诸师异说章【佛教思想】南北朝佛教的发展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师学”:三论师涅槃师地论师毗昙师成实师南北朝佛教与儒、道关系贰思考题:章【佛教思想】1.说明僧肇般若学的基本思想。2.说明竺道生的涅槃学的主要观点。叄章【道教思想】第一节葛洪与《抱朴子》葛洪的“玄一之道”“玄一之道”与神仙学说“道本儒末”的观点叄章【道教思想】第二节寇谦之、陆修静与天师道(1)寇谦之“清整道教”的改革:去除“伪法”的教义改革

吸收儒家名教整顿修炼方法、去除租米叄章【道教思想】第二节寇谦之、陆修静与天师道(2)陆修静的道教改革:“总括三洞”的道书汇集

“祖述三张,弘衍二葛”的教义改革完善组织建设的“三会”制度叄章【道教思想】第三节陶弘景的道教思想陶弘景汇通三教的学说:发展《老》、《庄》哲学的元炁论将儒家名教引入道教对佛教思维范畴的吸收兼顾内外的修炼思想陶弘景的养生与医药思想叄章【道教思想】第四节道教中的科学思想因素道教丹术的思想基础与科学原则道教医学的科学成就叄章【道教思想】思考题:1.寇谦之、陆修静是怎样改造道教的?2.试述陶弘景对道教发展的主要贡献。3.魏晋南北朝时道教的科学思想表现在哪里?章肆第一节魏晋经学【儒家经学思想】郑玄经学的衰落与玄学经学的兴起何晏、王弼的玄学经学西晋时期的经学发展章第二节南朝经学【儒家经学思想】肆东晋经学:玄学经学与汉学经学并存南朝经学的发展南北经学的差异章第三节北朝经学肆【儒家经学思想】北朝经学对汉末章句传统的恪守北朝经学的学术特点南北朝经学的成就章第四节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的接受与传播肆【儒家经学思想】北朝政权接受儒学的主要方式北朝政权对儒学的接受:礼仪文化与政治制度伦理制度章思考题肆【儒家经学思想】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经学区别于汉儒经学的主要特点在哪里?2.试说明南、北朝经学在学风上有哪些不同?伍章【儒道释三教论争】第一节南朝反佛及儒、释、道之间的思想论争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思想文化新格局梁武帝的崇佛南朝反佛士人与佛教的论争:沙门敬不敬王之争白黑论之争夷夏之辨神灭与神不灭之争伍章第二节北朝的兴佛与毁佛【儒道释三教论争】北朝佛教的发展“三武一宗”的毁佛事件佛教在北朝的复兴伍章第三节儒、释、道三教的交融与会通【儒道释三教论争】佛教与儒家宗旨的会通佛教对儒、道思想的引入道教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三教会通的影响伍章思考题:【儒道释三教论争】1.南朝儒、释、道三教之间的主要论争主要有哪些?试述其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谈谈北朝发生的毁佛事件,并述其历史影响。中国思想史隋唐篇壹贰导论叁肆伍隋唐时期的社会基本状况隋唐文化思想的基本状况隋唐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对“天人之际”的理论探讨隋唐时期思想交流融合促进了思想创新发展【儒家经学】章壹第一节王通《中说》的经学思想王通对六经的发挥王通对王道政治的提倡王通对礼制思想的发展“三教可一”的变通精神章壹【儒家经学】第二节陆德明与《经典释文》陆德明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的注释范围与经学意义《经典释文》的注释方法特点章壹【儒家经学】第三节孔颖达与《五经正义》《五经正义》是唐代官方对五经进行整理的结果《五经正义》包含多家思想并存:以儒为主,兼取佛、道理论上:道器关系与体用关系相接近《五经正义》的总体学术成就章壹【儒家经学】思考题:壹贰说明隋代王通的儒学思想及其影响。试述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在经学史上的意义。贰【隋唐佛教】第一节隋唐时期的佛教政策章隋唐统治者以儒为主,调和佛、道的方针三教政策虽有起伏,但佛教昌兴之势未减贰【隋唐佛教】第二节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1)章天台宗:智顗与“天台三大部”天台宗的基本思想:“性具实相”——三谛圆融、一心三观、

一念三千天台宗的人性论:性具善恶天台宗的修行方法:止观结合,定慧双修

贰【隋唐佛教】第二节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2)章法相宗的渊源法相宗的思想基础:万法唯识“识”的内容与作用法相宗的解脱方法:“转依”学说与三性三无性学说

贰【隋唐佛教】第二节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3)章法藏与华严宗华严宗的基本思想:法界缘起法界缘起说的发展:四法界说——理、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华严宗的修行方法:“称性”说、离妄还源与证真开悟

贰【隋唐佛教】第二节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4)章中国禅宗的兴起“自心顿现”的禅宗本体论禅宗佛性论上主张“即心即佛”“见性成佛”禅宗的修行方法:本心之“悟”禅宗的地位与后期禅宗的发展

贰【隋唐佛教】第三节唐初傅奕的反佛思想章唐初的反佛潮流傅奕对佛教的反对傅奕反佛的影响贰【隋唐佛教】思考题章试述佛教华严宗的思想特点及其影响。试述佛教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中唐时期的儒学思想与天人关系论】章叄第一节韩愈的排佛与崇儒韩愈的生平与反佛韩愈对佛教的批评:夷夏之防

提倡儒学:道统说与天命论韩愈的儒学思想:“仁义之道”:自然法则的伦理化、政治化“性情三品”论韩愈的思想史影响【中唐时期的儒学思想与天人关系论】章叄第二节李翱与《复性书》李翱的“性善情邪”的人性学说:人性天赋性善情恶复性说韩愈、李翱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儒学思想与天人关系论】章叄第三节柳宗元《天说》《天对》的天人观柳宗元通过物质运动的元气论对韩愈天命论的批判天人平等、各自独立的天人关系论柳宗元的历史观:人类历史逐渐发展演变社会发展有其必然的趋势“统合儒释”的儒佛关系论【中唐时期的儒学思想与天人关系论】章叄第四节刘禹锡与《天论》刘禹锡的气论思想“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天人关系论强调人主观努力的“人胜天”论【中唐时期的儒学思想与天人关系论】章叄思考题韩愈的思想观点及其在儒学发展史上的意义。试述柳宗元、刘禹锡在天人关系上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意义。肆第一节吕才对术数的批判章【隋唐时期反迷信思想】吕才对迷信术数的批判吕才的元气说吕才的理论影响与局限肆第二节刘知几反神学的史学思想章【隋唐时期反迷信思想】刘知几的史学成就刘知几历史中谶纬迷信的反对:1.依据史实对迷信记载的反对2.“以人事为主”的历史解释方法对天命、谶纬释史的批判3.对迷信天命、谶纬的社会根源的分析肆思考题章【隋唐时期反迷信思想】谈谈吕才反迷信思想的主要观点及思想史意义。谈谈刘知几反神学的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及意义。章【隋唐时期的道教思想】第一节隋唐道教概况伍隋唐时期道教地位的上升隋唐时期道教理论的发展:对万物生成的研究对性命之学的研究重视发挥重玄之学章【隋唐时期的道教思想】第二节隋唐道教的经注与著述伍对《老子》注疏的重视对其他道教典籍的注疏:《西升经集注》与《阴符经注》关于道教理论的著作章【隋唐时期的道教思想】第三节隋唐道教的丹术伍丹道理论的发展炼丹流派的增多外丹学向内丹学的转向性命双修的内丹道初步形成章【隋唐时期的道教思想】思考题伍试论唐代道教的历史地位及主要特点。谈谈唐代炼丹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对道教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思想史宋元篇壹贰导论宋王朝建立的同时,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当时还有辽、金、夏、蒙古等政权。两宋时期兴起了理学。宋代理学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导论肆伍除理学外,宋代还有北宋时的荆公新学、南宋时的永康、永嘉学派,理学在元代取得思想主流地位,当时的思想家大多推崇朱子学,但也出现了具有自己见解的思想家。元代宗教流派繁多,兴盛一时。叁宋代理学是在儒学、佛学、道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理学家注重通过对儒家经典义理的解释阐发自己的思想。【宋初思想概况】章壹第一节唐末五代以来思想界状况五代十国时期,各方割据,社会与政权的安定无法保障。宋朝建立后,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并大力扶持儒学以重振伦常纲纪。由于连年的割据与战乱,加上佛道文化发展对儒家价值观念的挑战,五代时期政教弛废,儒学衰微,儒家的价值体系受到巨大冲击,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伦理危机宋初统治者希望通过重振儒家纲常,强化以“君为臣纲”为核心的儒家伦常体系。章壹【宋初思想概况第二节儒学的复兴(1)围绕宋初的时代课题,一批儒家学者高扬儒学伦理,力倡儒学道统,排斥佛道之学,并冲破传统章句训诂之学的束缚,大胆发疑,自出义理,在为学方法上对汉唐儒学进行变革更新。章壹【宋初思想概况第二节儒学的复兴(2)一、治学方法的变革与义理之学的形成:1.孙复对疑传精神的继承

2.刘敞的《七经小传》大胆疑经以至于改经

3.宋初经学变古思潮使宋代义理之学得以开启章壹【宋初思想概况第二节儒学的复兴(3)二、排斥佛道与辟佛新思路的寻求:

1.反佛道社会思潮的形成

2.孙复、石介从强调儒家纲常伦理及夷夏之防等方面抨击佛道。

3.这种思想转变为宋代儒者吸收佛道思想、重建新儒学体系开辟了道路。

章壹【宋初思想概况】思考题:唐末五代以来儒家伦理危机有哪些表现?庆历以后儒学治学方法发生了哪些变革?宋初儒者如何在排斥佛教过程中寻求辟佛新思路?贰【宋代学术的开创与形成】第一节范仲淹的思想章范仲淹在宋代儒学发展中的开风气的作用:1.范仲淹以其高尚的人格节操,为天下士人确立了新的人格典范,奠定了宋代儒学发展的精神方向。2.范仲淹兴学重教,推动了宋初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儒学的复兴。3.范仲淹注意提携人才,奖掖后进,对儒学复兴运动开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贰第二节欧阳修的学术建树章欧阳修以其经史文章之学的巨大成就,对宋代儒学发展产生了强烈影响。欧阳修在文史方面的业绩。欧阳修是北宋中期疑经思潮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1.质疑汉唐注疏

2.质疑儒家经典的部分内容

3.对《诗序》提出了疑义【宋代学术的开创与形成】贰第三节“宋初三先生”的贡献(1)章胡瑗的教育思想与学术成就“苏湖教法”的分科教学法胡瑗倡扬“明体达用”之学的意义胡瑗经学成就与对心性义理的关注【宋代学术的开创与形成】贰第三节“宋初三先生”的贡献(2)章孙复对宋初儒学复兴运动的贡献排斥佛道之学,倡扬儒家道统不惑传注,直寻经义,自出己意,发挥《春秋》大义【宋代学术的开创与形成】贰第三节“宋初三先生”的贡献(3)章石介的思想与学术石介对道统论的积极提倡:

1.仁义礼智作为”道“的内容

2.圣人之道确立与传授的谱系的建立力辟佛、道,排斥时文【宋代学术的开创与形成】贰思考题:章范仲淹在理学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欧阳修的学术建树表现在哪些方面?“宋初三先生”为何被认为是“开伊洛之先”的理学先驱?【宋代学术的开创与形成】叄章【王安石新学】第一节王安石新学的形成及学术特点《三经新义》与当时的经学统一化新学的学术风格:1.新学学者一反汉唐繁冗琐细的注疏方式

2.注重畅发义理

3.其兼取百家、惟理是求的会通精神新学体现出一种集千古之智而折中其间的

文化会通精神叄章【王安石新学】第二节荆公新学的哲学基础(1)王安石将“道”作为其本体论的最高范畴:

王安石以“元气”作为道之本体,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以道为本体的宇宙生成论图式:1.阴阳二气对立统一

2.二气与相合而生的冲气产生五行万物3.道演化出万物,体用不二叄章【王安石新学】第二节荆公新学的哲学基础(2)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特点:

1.运动是道自身内部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阴阳二气决定的

2.天地万物具有变化、发展、流行不息的特征对有无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1.将“形之上”与“形之下”理解为无形与有形

2.认为二者之间并非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3.无”与“有”是宇宙生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叄章【王安石新学】第三节王安石的政治思想王安石积极主张因时变法,改革更易理论上对变法进行论证:因时变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提出了“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主张王安石将通过完善法令来解决财政困难视为改革的核心问题以立法、变法先行,通过完善各项法制而实现富国强兵的政策叄章【王安石新学】思考题荆公新学的形成与熙宁新法的推行有何联系?荆公新学的治学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荆公新学的哲学基础。肆章【北宋五子的理学思想】第一节周敦颐及其“濂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模式:

1.“无极”无形无象,寂然不动,是宇宙的本原

2.“太极”是“无极”的派生物,是作为宇宙统一体的原始实体周敦颐从宇宙生成论出发阐述了人性与道德起源的问题:1.人得五行之秀而最灵,但人有品行的不同

2.人要能达到“诚”以进入完善的道德境界

周敦颐的思想作用肆章【北宋五子的理学思想】第二节邵雍及其“象数学”邵雍的以太极、道为本体的宇宙生成论元、会、运、世的宇宙周期规律邵雍还提出了“以物观物”说,强调顺应事物的本性、状态,不以个人好恶掺杂于对待事物的态度之中。肆章【北宋五子的理学思想】第三节张载及其“关学”张载“太虚即气”的本体理论:气是太虚与万物的总称,是有无混一的宇宙本体气本论基础上对佛道的批判人性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分与“心统性情”《西铭》“民胞物与”的胸怀肆章【北宋五子的理学思想】第四节二程及其“洛学”程颢、程颐兄弟的生平二程的天理本体论天理与人间的伦理道德原则的相通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二程还提出了与天理论相沟通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二程的思想影响与北宋理学的建立肆章【北宋五子的理学思想】思考题周敦颐的思想学说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周敦颐被推尊为理学的开创者?试谈谈张载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二程的天理论有何理论特色?章伍第一节苏氏蜀学的学派特色【苏氏蜀学】苏氏蜀学杂糅佛老、会通诸家之学的特征蜀学站在儒家立场对诸家之学进行的批判蜀学对经学义理的研究蜀学的史学成就章伍第二节苏氏蜀学的天道性命之学【苏氏蜀学】苏氏蜀学以“道”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作为最高本体的“道”是与具体的“物”相分离的物外之“道”,不包含伦理道德属性蜀学的心性论:1.性不可得而言2.性、命一体,是人不可回避的自然倾向

3.性不可以善恶言。章伍第三节洛蜀之争【苏氏蜀学】蜀洛党争与学术分歧人情问题:持敬与顺情道统之争章伍思考题【苏氏蜀学】1.苏氏蜀学的学派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2.蜀学与洛学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陆第一节胡宏、张栻及湖湘学派章【南宋时期理学的发展】胡宏的“性”本论:性与天道等同、性支配心、理欲同体胡宏的修养论:知性与尽心张栻对“太极”的分析:宇宙的本体与生化的根源张栻的“性”本论:性包括在太极之中而为万物所有张栻的“心”论:虚灵知觉之心是善、与天地之理相通陆第二节陆九渊及其心学章【南宋时期理学的发展】陆九渊的“心即理”论:“理”为宇宙的终极本体、心与理同一、通过“心即理”对主观意识的扩充以实现其内在普遍伦理精神。发明本心的修养论方法:通过反省内求的方式,发明本心的内在之善陆九渊心学与孟子之学的理论联系陆第三节吕祖谦的理心兼容学说章【南宋时期理学的发展】吕祖谦理、心兼取的理论特色:理、心圆融无间吕祖谦的人性论:对张载人性论的吸收吕祖谦的致用思想:以致用作为知识的最终目的变化气质完成德性的致用外王经世事业的创辟陆思考题章【南宋时期理学的发展】胡宏的“性论”有什么特点?陆九渊的“先立乎其大”是什么意思?吕祖谦兼取朱陆的思想特征何在?柒章【朱熹的理学思想】第一节朱熹的天理论朱熹对诸家天理论的吸收理气不离:有是理必有是气逻辑上理先气后理的内容本质上是一最高的道德原因柒章【朱熹的理学思想】第二节朱熹的心性论心性论的问题实质朱熹对诸家心性论的吸收:“性即理也”与“心统性情”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是实然的人性,而天命之性作为公共的理安顿在气质上,现实的人因而出现善恶的差异已发未发:已发是情,未发是性,性体情用,心统性情柒章【朱熹的理学思想】第三节朱熹的格物致知论朱熹格物致知论的本质“即物而穷其理”的格物致知论“知先行后”“知行互发”的知行论柒章【朱熹的理学思想】第四节朱陆之争“性即理”与“心即理”的分歧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的方法论之争关于《太极图说》无极与太极的争论柒章【朱熹的理学思想】思考题朱熹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是什么?朱陆之辩的内容是什么?【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章捌第一节陈亮及其永康学派陈亮的生平与思想陈亮与朱熹的义利之辨:“成人之道”的问题道与物的关系的问题

历史观的争论陈亮的思想史影响【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章捌第二节叶适及其永嘉学派永嘉学派的先驱:薛季宣、陈傅良的思想永嘉学派的学术渊源对道器关系的论述:道不远物,常存乎形器之内注重在实际事物上的功用和效果,这是薛季宣、陈傅良倡导的事功之学的根本特点【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章捌第二节叶适及其永嘉学派叶適的事功思想:1.崇尚功利,强调社会实践,务实求真2.批评“重本抑末”,主张“农商一体”3.在现实政治方面,主张对外“守定而后战”,对内治理“三冗”事功思想的社会现实根源【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章捌思考题陈亮与朱熹“义利之辩”的价值观分歧何在?叶适主张工商立国的思想意义是什么?玖【元代理学的演变】第一节元代理学的延续(1)章赵复与理学北传许衡的学术思想:理气论对程朱的继承

宇宙论上的“道生太极”

人性论、修养论上对朱熹的继承刘因的理学思想:对朱熹天理论的继承

“无欲”为核心的修养论

“反求六经”的学术观念玖【元代理学的演变】第一节元代理学的延续(2)章吴澄折中朱陆的理学思想:

1.在继承朱熹天理论基础上否认理的先在性

2.人性论与反求本心的修养论

3.吴澄对陆学“尊德性”的修养论的倾覆显示出朱陆融合的趋势玖第二节朱陆融合的趋势章【元代理学的演变】宋元的朱陆融合:具体问题上的调和而非思想深层的融合朱陆合流的原因:后学由于偏执产生的思想弊端玖第三节程朱理学的社会传播与官学化章【元代理学的演变】蒙古入侵者对理学官学化的推动理学对元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作用理学被列为官学玖思考题章【元代理学的演变】刘因“古无经史之分”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吴澄有调和朱陆的倾向?为什么元代会出现朱、陆合流的趋向?章【宋元时期的宗教思想】第一节汉传佛教思想拾宋代禅宗:临济宗——黄龙派、杨岐派

云门宗

曹洞宗元代禅宗:临济宗、曹洞宗的发展

宋代华严宗宋代净土宗宋代天台宗章【宋元时期的宗教思想】第二节藏传佛教思想拾藏传佛教的来源藏传佛教的派别与教义:宁玛派

萨迦派

噶举派

格鲁派

觉囊派章【宋元时期的宗教思想】第三节道教思想拾宋代内丹道:陈抟以阴阳交感的观点阐明宇宙万物的生成

张伯端的三教合一说与内丹修心说

陈楠与白玉蟾的丹道理论金元全真道:丘处机与全真道在金元之际的发展

全真道的教义

全真道的修养方法章【宋元时期的宗教思想】第四节宋元时期的民间信仰拾妈祖崇拜关羽崇拜门神与灶神土地与城隍章【宋元时期的宗教思想】思考题拾说明“默照禅”的内涵评全真道的“性命双修”说明宋代城隍信仰兴盛的原因【宋元时期的科技思想】章拾壹第一节技术发明与技术思想(1)“三大发明”的科技史价值与思想史意义:火药的产生于军事应用

指南针的原理与应用

活字印刷术

【宋元时期的科技思想】章拾壹第一节技术发明与技术思想(2)陈旉《农书》与王祯《农书》所体现的农业思想:

1.集约经营与改造土壤为主要方法的陈旉《农书》

2.王祯《农书》:完整的古代农业科学体系

【宋元时期的科技思想】章拾壹第二节沈括《梦溪笔谈》所代表的北宋科技思想天文历法的科技成就沈括的数学成就沈括的物理学成果沈括在地学方面的成就沈括的科学实验与推理【宋元时期的科技思想】章拾壹第三节“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刘完素的医学思想张从正的医学思想李杲的医学思想朱震亨的医学思想【宋元时期的科技思想】章拾壹第四节郭守敬所代表的元代科技思想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天文仪器的创制水利方面的成就郭守敬的科学思想【宋元时期的科技思想】章拾壹思考题:陈旉《农书》与王祯《农书》所体现的农业思想有何异同?沈括的科学思想有何独特的价值?郭守敬的科学思想今天有何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