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810_第1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810_第2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810_第3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810_第4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8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背景:1、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罗斯福新政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3、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模式构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1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垄断的形成即产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国有企业和半国有企业。2初步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显著发展。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黄金时期: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_________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4“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5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干预混合经济(二)历程(三)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英、法、德)。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四)评价:1、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弊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二、建立“福利国家”(一)条件: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增长。(二)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三)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四)“福利国家”的发展过程:(五)评价:1、积极意义: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2、弊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战后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年经济危机后80年代后逐渐兴起日渐完备继续发展缩小规模1前提: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提高。2目的:缩小,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3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4发展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2年经济危机后,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320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缩小。二、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贫富差距19735特点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2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保险等。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6评价1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2“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扩大了社会消费。3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劳动者的;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不堪承受,从而造成企业后劲不足。养老社会矛盾生产积极性【素养感悟】家国情怀——福利制度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福利制度对保障人民基本需求、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可以为我国福利制度改革提供经验教训。(一)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二)原因: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3、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表现:1、成为当代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2、其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四)作用:1、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2、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3、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三、第三产业兴起经济结构四、“新经济”的出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开始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特点以

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新经济”和知识经济1“新经济”: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2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归纳】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和实质:1原因:①现代科技革命推动。②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③资本主义发展潜力。2表现:①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机制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来。②社会政策方面:福利国家制度完善、发展。③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工农业物质生产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降低。④经济增长模式方面:“新经济”知识经济出现,知识和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⑤资金义和经营者革命。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3实质: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②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而寻求自我调节的结果。知识结构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的资本主义。查错补短·请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之处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220世纪70年代,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答案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上的变化,并不等于国家放弃干预经济政策。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实行计划经济。答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方式材料二战后的西欧国有经济信息获取:1材料虽然只有三幅图片,貌似简单,其实信息丰富。三图都有“国有”或“国营”字样,说明都实行改革。2法国图中有“计划指导”一词,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注重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3其他两图又都强调“市场经济”,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利用“计划”,而不是建立“经济体制”,也进而说明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质。国有化计划【连线高考】20世纪7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13·课标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点拨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A、B、D三项都能体现这一思想。而20世纪70年代英国采取的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即减少政府的干预,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的历史概念1“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欧美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部分社会保障措施。“福利国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答案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付出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3西方福利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答案西方福利国家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要求: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上面材料论证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论证②的合理性。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要求: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上面材料论证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论证②的合理性。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的合理性:从表中美国与法国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来看,法国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是美国的2倍,法国的穷人所享受的福利水平比美国高。②的合理性:从表中1995—2005年美国与法国GDP年均增长速度来看,法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要落后于美国,这就意味着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之所以出现这一差异是因为福利国家的对象主要倾向于低收入阶层、失业者、老弱病残或丧失劳动能力者。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干预形式。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演变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进入“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1、制度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产业结构的调整3、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贷款、物资有人说:凯恩斯不仅是“二战后的繁荣之父”,也是“战后滞胀之母”。1、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建设了许多大型基础性设施,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国家财政支出过大;对企业管得过死,企业缺乏活力。是70年代初出现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时间代表政府经济理论依据经济政策实践结果

主要问题5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杜、艾政府尼、福、卡政府里根政府克林顿政府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反凯恩斯)充分就业紧缩财政赤字财政削减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繁荣一时见效经济回升持续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赤字财政赤字高额国债通货膨胀“滞胀”“四高“并存“两极分化”60年代肯、约政府赤字财政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思考:由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启示1:经济政策应依据经济形势而改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启示2: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经济政策的创新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也叫旧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7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占主流。其基本理论观点是: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货币主义学派: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其主要观点是:强烈发对国家干预经济;政府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调整国民收入;增加市场因素。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该学派认为,生产(供给)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会主动增加市场需求。知识拓展:命题点一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12019·课标全国Ⅲ,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真题感悟√解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危机,新形势下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上台之后却继续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这样只能加剧经济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A项正确。22017·课标全国Ⅲ,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措施的弊端日益显现,西方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干预。材料“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说明美国政府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减少国家干预并非完全放权到地方和恢复自由放任,故B、D两项错误;由于20世纪70年代国家财政压力过大,政府开始缩减福利政策,故C项错误。学科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时空观念”:首先突破点是材料内容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此时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被迫采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史料实证”:题干中“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表明政府要采取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做法,也就是要“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命题点二经济结构的调整32016·海南高考,23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197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三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也就是第三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比重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故B项错误;三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不是严重失衡,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1950年197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22020·雅安模拟,32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斯大林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A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B企业国有化成为变革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D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解析“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照搬斯大林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均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的趋势,故A项正确;“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就是要削弱国有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经济危机的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有本质的不同,故D项错误。32020·江西五市八校高三联考,27“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上说的一句话。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 B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C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 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解析根据材料“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表明里根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主义,故B项正确。5下表为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反映了时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3年4.5%47.2%48.3%1963—1967年3.3%43.5%53.2%A不断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B消费水平提高促使消费结构变化C借战胜国地位不断扩大国际市场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变化√解析不断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与表中数据变化不符,故A项错误;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下降,而第三产业是在提高的,再结合材料时间“二战后”可以看出二战后消费水平提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借战胜国地位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信息技术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的推动作用还不大,故D项错误。时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3年4.5%47.2%48.3%1963—1967年3.3%43.5%53.2%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漳州模拟,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有化曾经对饱受30年代大危机磨难的英国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战后历次执政中,把公有制视为党章灵魂的工党大力推行国有化以缩小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国有公司数目不多,但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垄断了全部的电力、煤炭、铁路、邮政、电信,控制了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业的大部分。1979年,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105%。同年,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通过《竞争法》,取消国有企业垄断权。撒切尔政府推行三个阶段的私有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使国有企业由垄断行业的“看管者”向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者”过渡。——摘编自侯珺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等1234567910111213148材料二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份文件,开启了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1987年第一季度,预算内工业企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5%,亏损面增加40%,财政收入下降23%。这似乎是经济滑坡的预兆。198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1994年11月初,形成了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摘编自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进程1979—2003年》123456791011121314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二战后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原因。9分123456791011121314答案大危机的冲击;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工党执政;二战后恢复经济的需要。8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改革目标的不同。16分答案相同之处:都在经济遭遇重大困难的背景下进行;改革都按阶段分步推进;都注重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改革行为;都注意引进竞争机制;都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改革目标不同:中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英国是完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142019·德阳三模,4212分阅读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