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2、分课解读3、教学示例4、链接中考1、教材分析2、训练重点3、教学目标4、教学建议

二、训练重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桃花源记陶渊明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

周敦颐核舟记魏学洢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诵读的基本要求:(1)读准字音(2)节奏鲜明(3)读出一点语气三、单元目标1、了解一些文化、文学常识。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现象,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3、反复诵读课文,领会思想内涵及语言。4、培养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四、教学建议1、注重预习,自主掌握全篇大意。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语。3、加强朗诵教学,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感情、意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诵读课文,理解课文深刻的主题思想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完成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积累以及对文意的疏通。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方法,使学生在古文和现代译文中反复诵读体会,感受桃源美景和桃园中人的美好生活。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文章的重点。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和州做官期间的简易房子,作者为他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初对现实社会的讽刺。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诗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诗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诗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常用诗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沉浸与文本,反复地研读文章,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诗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突破方法:通过对莲品质的认识,从而感受作者以“莲”自况的高洁品格,通过对牡丹的描述,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通过教师的引导,反复地研读文章,学生就能很好的沉浸与文本,以文本为基点,进行品味赏析、拓展延伸,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初步认识文言通假现象。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3、学习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教学重点: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核舟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性的感受“核舟”的空间位置,通过师生形式多样的朗读等环节,加强岁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岁文中穿透和船尾人物的位置和动作、神态等进行表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明确文章说明“核舟”的顺序没并且在头脑中立体地感受“核舟”的形象。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2、了解先哲圣贤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感受古人敢于冲皮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桃花源记》描写的社会与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突破方法:教师、学生、文本、现实四位一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现实等方式,让学生对两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在结合实际,探究讨论大同社会的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地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2、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的背诵这三首诗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不同层次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桃花源记陶渊明一、情景导入,营造氛围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漫山遍野的白色杏花,像迷雾似地向我们呈现出来;一幢幢红瓦白墙的人家,零零落落地散步在绿的如同丝绒的草地上;细雨里,果然有牛羊再低头吃草;有一个老婆婆在喂鸡;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更衬出这个村落的宁静。避秦的人,原来在这里啊!同学们这是台湾女作家三毛《逍遥七岛游》中的一段文字,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幽美恬静、其乐融融的迷人画面,什么人在这样美丽的景色里生活着呢?她说“避秦的人,原来在这里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避秦的人,走进陶渊明,走进他的世外桃源,去感受他为我们描绘的这个充满神奇魅力、优美恬静的地方。走进作者,了解背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少时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不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41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写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当然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具体要求:(1)读准字音。(2)节奏鲜明(3)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1.把握古今异义词。(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4)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条件不同和结果不变。⑹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重点词语缘溪行:沿着甚异之:感到奇怪欲穷其林:走到尽头桑竹之属:类阡陌:田间小路便要还家:邀请便扶向路:沿着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规往:计划3、一词多义舍:便舍船(丢弃)屋舍俨然(房屋)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句式判断句: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省略句:问(渔人)所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