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教材基础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_第1页
2024版高考地理教材基础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_第2页
2024版高考地理教材基础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_第3页
2024版高考地理教材基础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_第4页
2024版高考地理教材基础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9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教材素材变式高寒草甸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每年夏季末期产生大量枯落物。高寒草甸采取季节性放牧,包括夏季放牧和冬季放牧。夏季放牧能够提升草地物种多样性,冬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据此完成1—2题。1.

夏季放牧维持了草地物种多样性,主要是因为放牧可以A.增加土壤肥力

B.促进种子传播

C.抑制优势草类生长 D.减少牧草天敌数量1.C由材料可知,高寒草甸每年夏季末期产生大量枯落物,说明夏季草类生长旺盛,少数优势草类在夏季迅速扩张,会挤占其他草类的生存空间和水肥资源。夏季牲畜的采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草类的生长,为一些非优势草类尤其是杂类草功能群的生长提供较好的微环境,使得夏季草地物种多样性较高,C正确;夏季牧草生长条件较好,增加土壤肥力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作用不大,A错误;夏季放牧使一些草类的种子没能成熟就被牲畜吃掉了,不能促进种子传播,B错误;牧草的天敌主要是食草类动物,夏季放牧增加了牧草天敌数量,D错误。答案教材素材变式高寒草甸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每年夏季末期产生大量枯落物。高寒草甸采取季节性放牧,包括夏季放牧和冬季放牧。夏季放牧能够提升草地物种多样性,冬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据此完成1—2题。2.

冬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是因为冬季放牧改变了地表的A.热量

B.光照

C.风速

D.水分2.B由材料可知,高寒草甸夏季末期产生大量枯落物,冬季放牧时牲畜大量采食地上的枯落物,方便来年植物接受充足的光照,但只能改变光照条件,不能改变热量条件,A错误,B正确;地上枯落物增加了地表粗糙度,能减弱地表风速,冬季放牧后大量的地上枯落物减少,会减弱挡风作用,地表风速变大,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地变干,不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C、D错误。答案教材素材变式视野拓展放牧过程中,牲畜的啃食、践踏等干扰了草地环境,改变了群落内物种的竞争力和环境条件,使群落类型和种群组成与分布发生变化,物种优势地位发生更替,从而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放牧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是一种常见现象,是推动草地生态系统进化和演变的外在驱动力,其利弊取决于干扰本身的性质、强度以及草地群落的结构特征,适度的放牧干扰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教材素材变式东恰错为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周围没有明显的断层,形态大致呈圆形。湖泊岸线形态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密不可分。下图示意东恰错湖泊岸线及其变化。据此完成3—5题。3.

按成因,东恰错湖泊属于A.断陷湖

B.坳陷湖

C.火山湖

D.海迹湖3.B据材料可知,东恰错位于青藏高原,周围没有明显的断层,湖泊岸线形态又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可推测该湖泊应是水平挤压坳陷积水形成的,A错误,B正确;火山湖一般位于火山口附近,C错误;海迹湖是原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的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一般位于海洋附近,D错误。答案教材素材变式东恰错为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周围没有明显的断层,形态大致呈圆形。湖泊岸线形态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密不可分。下图示意东恰错湖泊岸线及其变化。据此完成3—5题。4.

东恰错湖区的自然特征表现为A.北岸落差大

B.生物种类丰富C.南岸盐度高

D.地质灾害频发4.A据图可知,东恰错湖泊北岸岸线变化较小,说明地形坡度大,落差大;南岸岸线变化较大,说明地形坡度缓,A正确;南岸入湖河流多,会使湖泊盐度降低,C错误;东恰错地处青藏高原内部,气候寒冷,生物种类少,地质灾害少,B、D错误。答案教材素材变式东恰错为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周围没有明显的断层,形态大致呈圆形。湖泊岸线形态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密不可分。下图示意东恰错湖泊岸线及其变化。据此完成3—5题。5.

东恰错湖泊岸线的变化说明A.调洪功能增强

B.冰川融水增多C.牲畜牧草短缺

D.灌溉水源充足5.B据图可知,1990—2018年东恰错湖泊岸线向外拓展,说明湖泊面积变大。该区域降水较少,河流湖泊补给来源主要是冰川融水,湖泊面积增大,则说明冰川融水增多,B正确。东恰错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内陆湖泊,对河流的调蓄功能较弱,A错误;冰川融水增多,说明气候变暖,应有利于牧草生长,C错误;咸水湖湖水不能用作灌溉用水,D错误。答案教材素材变式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地,四川盆地形成湖泊,称为“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下面图1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2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6分)(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6分)(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的过程。(4分)教材素材变式6.【参考答案】

(1)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2分)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2分)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2分)(2)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2分)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2分)土壤逐渐形成、增厚。(2分)(3)“巴蜀湖”形成后地形封闭,气候趋干,湖水不断蒸发,盐度增大到饱和并不断析出、堆积,形成盐卤;(2分)盆地封闭性好,沉积环境稳定,盐层被覆盖并保存于地层之中,形成盐矿。(2分)【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巫山山脉以石灰岩为主,岩性较松软,抗侵蚀能力较差,山脉隆起受张力影响,山体岩石易破碎被侵蚀;东侧河流为袭夺河,西侧河流为被袭夺河,东侧河流的河床低于西侧河流,能够袭夺西侧河流;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东侧河流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流。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为陆地,并形成内陆湖泊,后来巫山被切穿,湖水外泄,水生环境逐渐转化成陆生环境,气候趋于干燥;水域面积不断减小,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陆生生物的数量增多;适合土壤发育的面积增大,土壤逐渐形成并增厚。答案教材素材变式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经是古海盆,边缘隆起抬升,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后形成湖泊,后因气候炎热干燥,湖水不断蒸发,盐分不断析出、积累,使得四川古海盆地区形成了大量盐卤;四川盆地地形相对封闭,沉积环境稳定,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盐层被沉积物覆盖,保存于地层中,形成盐矿。答案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50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教材素材变式福建长汀县曾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后来由于大规模砍伐森林,地表红壤被水侵蚀而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长汀县现在成为我国红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马尾松普遍不高,被戏称为“小老头树”;当地水系发达,但有的地方河比田高。下图示意长汀县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3题。教材素材变式1.A由材料可知,当地由于原有植被遭大面积砍伐,红漠化现象严重,A对;树木矮小是红漠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B错;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但是否会发生严重侵蚀,还取决于当地植被状况,C错;湿润环境下形成的红壤,质地并不疏松,D错。答案1.

当地红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原因最可能是A.原有植被曾遭大面积砍伐B.树木矮小,涵养水源能力弱C.山地迎风坡,流水侵蚀严重D.地表坡度大,土壤质地疏松教材素材变式2.

与“小老头树”的成因密切相关的地理要素是A.热量不足 B.降水较少

C.土壤贫瘠 D.光照不足2.C该地位于低纬地区,热量充足,A错;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B错;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导致植物植株矮小,C对;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较为充足,D错。答案教材素材变式3.

当地个别地方河比田高的原因主要是A.人为筑坝 B.泥沙淤积

C.地壳下陷 D.暴雨冲刷3.B由于植被被破坏,大量表土汇入河流,导致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B对;地上河的出现增大了洪涝风险,不可能是人为所致,A错;地壳下陷,河流也会下陷,C错;暴雨冲刷,会使河流下切作用增强,D错。答案教材素材变式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图1)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图2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4—6题。教材素材变式4.

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A.1月,海拔1000米以下B.4月,海拔1000米以上C.7月,海拔1000米以下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4.C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需了解长臂猿的生活习性。据材料可知,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活动,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1月为旱季,长臂猿在海拔1000米以上活动,A错;4月进入雨季,长臂猿在海拔1000米以下活动,B错;7月仍在雨季,长臂猿在海拔1000米以下活动,C对;10月由雨季向旱季过渡,海南长臂猿由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向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迁移,D错。答案教材素材变式5.

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A.天敌多,食物少

B.森林面积不断减少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5.D天敌多,食物少,长臂猿的数量会减少,A错;森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海南长臂猿栖息地面积变小,B错;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会导致海南长臂猿食物减少,C错;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导致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使得种群数量增多,D对。答案教材素材变式6.

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6.D发展基因技术、加快道路建设、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都没有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A、B、C错;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体现了整体性原理,D对。答案教材素材变式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4分)教材素材变式7.【参考答案】

(1)该地区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水分和温度变化使得自然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规律;沟壑处流水汇集,水分相对充足,且土壤肥沃,因此生长落叶阔叶林;坡面海拔较高,温度较低且土壤水分减少,因此生长疏林草原;顶部风力大,蒸发量大且土壤储水少,加之气温低,出现灌木草原。(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2)林地枝叶茂密,树冠截留雨水作用强,落入地表的降水减少,导致土壤水分补给减少;(3分)林地植被生长旺盛且根系发达,消耗土壤水分多;(3分)森林蒸腾作用强,土壤水分不断减少,林地土壤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