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皇帝的苦恼有哪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烦恼:忠奸难辨、后宫争宠、贪污腐败、地方造反。解决:皇权VS相权、中央集权VS地方分权、选官制度专题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2.列举汉代地方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3.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202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乐清雁荡中学冯建平QQ:383870947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皇权PK相权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吴晗?朱元璋?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延伸: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又是采取怎样的措施削弱的呢?回忆一下秦代的政治制度?
中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虚设〕“九卿〞地方三公九卿郡县制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赵翼?22史札记?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中国宰相制度?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前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 ——〔同上〕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汉书?问:〔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3〕材料四表达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三、四表达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由贵族将相变为布衣将相
汉武帝在列侯以外选任丞相。原因:列侯为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列侯后代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中外朝制度〔或内朝制度〕。实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汉:中外朝制度皇帝中朝(内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料链接: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蚡缺乏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阅读以下材料:〔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请答复:1)从材料来看,唐太宗是如何看待设置丞相一事的?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防止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2)据材料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为此,唐太宗在中央官制上采用了什么制度?三省六部制1、西汉:中外朝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评价:①分割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②减少了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历史情境】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决定亲征高丽,请结合所学知识,三省六部该如何贯彻执行皇帝的圣旨?
1、西汉:中外朝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3、宋朝:二府三司制皇帝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1、西汉:中外朝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3、宋朝:二府三司制4、元朝:一省两院制中央PK地方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变,可分为分封、郡县、州郡、道路、行省五个时期。其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开展。
问题:人们常用“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来形容秦汉两朝政治的关系,试问两朝地方政治制度的区别?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行制刘邦大封同姓王。他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汉景帝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局部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几个州?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派出了什么官员?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2、西汉:州刺史制度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后,东汉朝廷派中央九卿出任各地州牧,集中一州所辖各郡之军、财、民力镇压起义民众。从此,州由中央监察区变为地方行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各州均置行政机构和长史、司马、东曹椽、诸校尉等官属僚佐。由于州牧、刺史手握重兵,并以此为割据资本,使中央集权陷于瓦解,导致三国鼎立割据局面。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唐初有州328个、县1573个,为加强管理,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10道,后增至15道。设道之初仅由中央派监察大员不定期赴多事地区视察,未成定制。至开元时始置各道采访使,以六条检察非法,如汉刺史。后因边患频增,为加强边帅权力,使边境节度使兼任道采访使,且兼辖州县事务,重演东汉末年外重内轻的局面,最后导致安史之乱。平叛后节度使制已行于全国,形成道〔方镇〕、州府、县三级政区。割据之势已成,尾大不掉,又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太宗分全国为几个道?道是什么机构?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2、西汉:州刺史制度3、唐朝:道州县制度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答复:“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那么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宋太宗分全国为15路。路一级的机构和职官,有四司。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刑狱;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宪司和仓司也有监察责任,因而路一级可视为监察区。帅司,即安抚司〔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令令令财政军政路转运使架空节度使精兵调中央行政通判分权文臣知州中央令令令财政军政路转运使架空节度使精兵调中央行政通判分权文臣知州中央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知识延伸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弊:权力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2、西汉:州刺史制度3、唐朝:道州县制度4、宋朝:路州县制度材料一:教材P13?元朝行省图?。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那么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⑵行省制度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见教材)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①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当时: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稳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对后世: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行省制度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行省的主要职能民政事务军政要务赋税征收调动军队必须呈报中书省需呈报枢密院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觐见述职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2、西汉:州刺史制度3、唐朝:道州县制度4、宋朝:路州县制度5、元朝:行省制度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的时代不同和中央政府关系不同作用和影响不同相同点奴隶社会(西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元朝世袭皇帝任免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分裂割据统一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为了稳固统治③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跟踪思考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反映了历史开展的哪一趋势?地方分权,中央集权。博饼游戏规那么世官制遵照嫡长子继承原那么代代相传,占有封地“家天下〞世官制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察举制看德行、才能,以举荐为主,辅以考试,但标准不客观。察访荐用任用察举制常举(岁举)非常科(特举)孝廉科貌才科贤良方正科明经科明法科至孝科童子科材料二:“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葛洪?抱朴子·审举?动脑筋如何正确评价察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根底。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材料一:两汉时期“贤良文学〞一科,出了许多名人,包括晁错、董仲舒、公孙弘等,地位显赫,成就卓异。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家世那么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评价: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稳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儒童童生童试生员秀才乡试举人(通过)乙榜(中举)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会试贡士(通过)会元(第一名)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甲榜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选官制度的演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标准选官权选择方式1、变化2、开展规律: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开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或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材料一: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臣,都应该由公卿子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政事,也不能称职。动脑筋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他说的话是否有道理??反对。没道理。积极一:庶族入仕,有利于打破士族垄断仕途,扩大统治阶级根底,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Gou中。〞动脑筋材料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Gu?唐摭言?积极二: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加强中央集权。这说明了什么?材料四: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2/3。动脑筋积极三:提高了官员素质和行政效率。这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动脑筋积极三:有利于促进教育和文艺事业的开展。材料五:到了唐代后期,进士科考试以诗赋为第一场,论为第二场,策为第三场,帖经为第四场。材料六: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孙中山?五权宪法?动脑筋积极四:影响东西方的考试制度。这说明了什么?材料七:明清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话,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动脑筋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危害一: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材料八:英国学者坦普尔从中国丰富多彩的科技遗产中,选择出在时间上或科技内容上居世界第一的事例。其中10世纪以前的1100年间共有61项世界第一,10世纪以后的1100年间,共有15项世界第一。同样的时间间隔、同样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同样的人种,为什么前1100和后1100年中国人创造发现的数量却如此悬殊?进一步的考察发现,前1100年属于无科举考试或科举制的雏形阶段;后1100年,自宋朝开始科举制进入完善和强化阶段。动脑筋这说明了什么?危害二:严重阻碍科技开展。积极:3、科举制的影响消极:积极一:庶族入仕,有利于打破士族垄断仕途,扩大统治阶级根底,加强中央集权。积极二: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加强中央集权。积极三:有利于促进教育和文艺事业的开展。积极四:影响东西方的考试制度。危害一:严重阻碍科技开展。危害二:严重阻碍科技开展。学习活动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不同点:项目隋唐科举考试当今学校考试科目设置偏重文科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考试内容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实。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考试的根本目的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巩固统治。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ABCDEFG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州郡县行省制察举制科举制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分别开创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武帝:中外朝制、刺史制度。唐太宗: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太祖:二府三司制。小结与评价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不断开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方法;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1、(2006年天津题)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公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公布“附益之法〞2、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AC
3.宋初和明初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的地方在于A.废除了丞相B.改变、分散了地方机构和权力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D.文化专制4.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B.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根底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BB
5.在以下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理藩院6.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职能在汉武帝时演变成为〔〕A.决策机构B.监察机构C.执行机构D.军事机构CC7、〔2006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C8、〔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以下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1)西周实行分封制2)西汉设置刺史3)唐朝实行三省制4)宋朝设置参知政事(3)(4)B.(1)(4)C.(2)(3)D.(1)(2)A9、〔2007年高考.天津〕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统治根底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C10、〔2021·江苏历史,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表达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C11、(2021·浙江文综高考,14)以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B12、(2021·江苏模拟)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C13、〔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B14、汉代负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的官员是〔〕A、丞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人机械臂工作原理
- 农机拖板转让合同样本
- 古建筑驳岸施工方案
- 树皮收购方案范本
- 内墙油漆合同样本
- 人工探管施工方案
- 京东店铺运营合同样本
- 保温门窗采购合同标准文本
- 伦敦就业合同标准文本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计划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下)期末英语试卷
- 双碳全景系列培训第一章碳达峰、碳中和
- 山东淄博博山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 人教版大单元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
- 2024年矿山救护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4月自考自考1301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押题及答案
-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赏析
- 鲁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适合山东科学技术版教材)
- GB/T 44311-2024适老环境评估导则
- 中医药香囊课件
- 幼儿园美术:交通工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