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悟送别情 -部编版送别诗中考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字斟句酌悟送别情 -部编版送别诗中考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字斟句酌悟送别情 -部编版送别诗中考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字斟句酌悟送别情 -部编版送别诗中考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字斟句酌悟送别情 -部编版送别诗中考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字斟句酌,悟送别情——部编版送别诗中考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字斟句酌,悟送别情——部编版送别诗中考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送别诗蕴含的感情;

2.通过积累探究,掌握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分析送别诗的重点字句;

2.能感悟送别诗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型

复习方法指导课。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能背诵默写大部分古诗词,理解大部分的词语意思,有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随着知识的丰富,诗歌理解加深,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渐浓。但到总复习阶段,由于数目繁多,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出现生搬硬套情感术语、诗歌大意和情感分析不一致、诗歌思想感情混淆的情况,因此,需要本节课的方法指导,通过归类、迁移,总结出几种鉴赏方法,学会迁移到其他类型的诗歌,帮助学生高效又清晰地复习。

设计意图

本节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已有初步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能理解诗歌大意,能初步品味语言,能感悟思想内容。由于古诗词数量多——83首,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如果依然采用逐首复习的方法,会导致任务繁重、学生容易混淆。鉴于此考虑,本节课采用归纳法、迁移法,通过四个研学活动,逐步探究送别诗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把握重点句——理解大意——分析技巧——感悟情感”这思路,掌握送别诗的鉴赏方法。通过学习此鉴赏方法,迁移到其他类型的古诗词学习,统筹数目众多的古诗词,形成高效的复习方法。

教学过程

△研学主问题:如何鉴赏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送别诗?

(一)分析主题,初步探究

任务一:朗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如按照主题进行分类,请问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古诗?判断依据是_____

明确:(1)送别诗,根据题目的“送”字;

(2)请圈出以下题目的题眼:《送友人》、《渡荆门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题眼:“送”、“送别”、“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朗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考如果没有题眼,应该找什么?

明确:可以找诗句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诗眼”:“愁心”

方法小结:______

明确:

方法一:抓题眼,定主题;

方法二:析诗眼,悟情感

设计意图:

此环节引导学生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主题类型——送别诗,并通过几首送别诗练习找规律——抓诗眼,确定主题;再通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题眼没有“送”字的诗,引导学生找诗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愁心”——诗眼,感悟作者对友人的关心担忧之情。

(二)熟悉真题,总结考点

任务二:阅读近几年广州中考真题,分析试题的考点共同处。

考点分析:_________

明确:给出相关句子,通过分析,探究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并不是会找题眼和诗眼就会解决中考鉴赏题。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总结考点相同处。近年的古诗鉴赏题,每首诗都给出相关句子,问题都是指向思想内容,如《望岳》的“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渔家傲·秋思》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野望》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要求进行分析。所以熟悉真题的考点,总结规律,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任务三:朗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017广州中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

明确:只要友谊长存,虽然远隔天涯也好像比邻而居。诗人劝慰朋友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豪迈、旷达的情怀。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名句内容:通过阐释大意,诗人对友人的勉励,理解诗人对友谊的积极乐观看法,并且感受诗人从中表现出来的豁达胸襟,豪迈气质。

方法小结:______

明确:

方法三:阐释大意,理解情怀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完成中考真题,学生明白答题需要结合诗句大意才能理解思想感情。

(三)归类重组,方法实践

任务四:朗读下面两首古诗,找出蕴含送别情感的重点句,并分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明确:

方法小结:

_________

明确:

方法四:分析表达技巧,感悟送别情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总结第三种方法后的深化提高,基于前面的方法,高于前面的方法,通过表格设计形式,学生对比阅读两首送别诗,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句和理解大意同时,也要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才能更深刻理解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感受。如《渡荆门送别》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送”字是“故乡水”送别李白乘坐的舟,把“故乡水”赋予人的情感,面对离别,“故乡水”对李白有依依不舍之情,其实是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怜”也看出李白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比作“行踪不定的友人”,“落日”舍不得大地,迟迟不肯落下,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要分析这两句诗的思想感情,都得建立在对诗句大意的理解,并且体会到修辞手法的妙处,才能够感悟离别情。

(四)综合运用,方法拓展

任务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做赏析?

_________

明确:忽然像一夜春风出来,千千万万的树上都开满了梨花。这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把梨花比喻成白雪,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忽”字既写出塞外气候的变幻莫测,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方法小结:______

明确:理解句子大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感悟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让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运用比喻修辞,大雪如梨花,一夜之间铺满千万树上,“忽”字是诗眼,既写出了雪下得急,天气变幻莫测,也写出作者的惊喜之情。这句诗歌作为名句,学生虽然烂熟于心,但真正分析起来,存在流于形式和机械性记忆的问题,如这句诗表达出诗人的不舍之情,离别的伤感等。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理解送别诗中景物特点以及蕴含的感情,通过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要理解大意,也要分析修辞,同时抓住诗眼,才能真正理解天气的特点——变幻莫测,作者的情感——看到大雪的惊喜。这一句也是跟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有所区别,需要理解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

鉴赏方法总结:

方法一:抓题眼,定主题

方法二:抓诗眼,悟感情

方法三:阐释重点句,理解情怀

方法四:分析表达技巧,感悟送别情

思路:把握重点句——理解大意——分析修辞/环境描写——感悟情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总结四个鉴赏方法,并理清送别诗鉴赏思路。既有方法,也有答题思路,给学生清晰的方法指引。

(五)方法迁移,深度实践

作业: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