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圈组织结构针织毛裤织物设计及编织工艺研究_第1页
集圈组织结构针织毛裤织物设计及编织工艺研究_第2页
集圈组织结构针织毛裤织物设计及编织工艺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圈组织结构针织毛裤织物设计及编织工艺研究

现在,刺绣精织布已经发展起来,具有制度化、时间改良、高质量和商品化的趋势。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刺绣这件织物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刺绣图案风格的许多因素,如棉纱、织物结构、技术手段、工艺方法等。本文通过对集圈组织线圈结构、成圈原理的分析,阐述集圈组织与其他组织结构复合应用产生的织物外观肌理效果,并分析风格特征及在针织毛衫上的应用。1a、c、b集圈结构集圈由正常线圈a、集圈悬弧b和拉长线圈c组成,线圈c在下一列线圈中以开口的形式形成悬弧,而正常线圈a同时从线圈c和线圈b中串套,集圈结构图见图1。从集圈长度来看,集圈会因为圈柱的缺失,线圈高度比正常线圈小,从横向来看,集圈的线圈宽度会比正常线圈宽。集圈按照连续集圈次数分为:单列、双列、多列集圈;集圈按照连续集圈针数分为:单针、双针、多针集圈。2集体组织设计的示例2.1针织面料设计在集圈线圈结构中,悬弧由于没有闭合,集圈两边线圈有将悬弧向两侧拉伸的趋势,而形成孔眼,随着集圈次数及针数的增加,孔眼会增大。由于前后针床织针间距离比相邻2织针间距离大,若采用正反针复合的方式编织,则集圈位置形成的孔眼会比单面组织大,集圈的孔眼通常以散点、横条、竖条及斜纹的方式排列。集圈以斜纹散点的方式,并与正反针结合使用,正反集圈复合使用织物见图2,集圈、正反针、移圈复合使用编织织物见图3,此类织物若采用细针,花型形态不够清晰,若采用在5G、7G型横机编织,具有手工编织的质朴,采用棉型纱线设计的针织毛衫,可以通过里面搭配不同质地的服装,使得整体搭配具有距离感,形成虚实的层次感,适合制作春秋服装。随着近几年“手工感”成为针织服装新的品质标准,是提升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砝码,手工钩编越来越被针织毛衫设计师喜爱,利用集圈形成的孔眼特征,与移圈组织复合使用,设计形成仿手工钩编的外观特征,如图4所示,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在进行该类织物设计时,抓住钩编织物具有的“露、弹、密、柔、活”艺术风格特点,采用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的实物图及编织图见图4(a)、(b),采用集圈与正反针、浮线复合编织,则形成钩编结构中短针与锁针复合的具有露和弹的风格特征。如图4(c)所示,集圈与移圈复合,在3G型横机上编织,形成格状钩编花型;将集圈与正反针组织复合使用,在集圈前一路采用氨纶丝或者弹力纱线编织,可形成枣状的钩编花型,见图4(d)。该类织物采用粗针如3G、5G型横机编织,立体感强、手感丰厚、花型效果新颖别致,运用在针织毛衫的局部起到立体装饰效果。2.2网眼肌理效应针织物集圈组织结构与浮线复合使用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网眼织物肌理效果,浮线与集圈组织结构中的悬弧连接,可使其变得更长与更宽,并且所形成的浮线跨行跨列,相互串套,具有网眼织物肌理效应,集圈与浮线形成的网眼织物如图5所示。通过集圈部分的线圈持圈不编织的方式,而正常编织的线圈采用编织N路,可形成网眼织物,其中N值可以根据浮线的长短来定义,形成浮线空针针数越多(空针针数不易过大,一般5~6针),则N的数值越大,网眼织物的形态可以通过改变集圈的分布而变化。如图5(c)、(d)所示,将前后针床采用集圈的形式,则形成的网眼比图5(a)织物的表面浮线长。通过改变集圈部分的位置,以及与编织集圈织针相邻的织针的浮线、成圈数的比例,形成不同结构形态的网眼分布,见图5(e)、(d)。网眼肌理效应针织物,在细针横机上编织,具有运动风格,可用在运动休闲针织毛衫上,若通过改变浮线长度使其变短,则集圈组织在针织物表面形成装饰性修饰,集圈部分的纱线可以选择与地纱风格对比强烈的纱线,以突出表面的集圈肌理效果,集圈网眼及地组织不同材质的运用如图6所示,集圈部分采用荧光纱线与棉线的对比。通过对集圈与浮线的排列及集圈的N针M列的设计,可在织物表面形成手工绣花的面料肌理效果,并且通过改变形成浮线的纱线外观形态及色彩,可设计出不同风格特征的手绣装饰,集圈与浮线形成绣花效果如图7所示,仿手工绣花在针织服装上的应用,能够凸显秀丽、清雅的风格。2.3棉线、地带针循环排列织物将集圈与成圈组合使用,通过多次连续集圈或者间隔集圈,使得集圈编织部分织物线圈沿长度方向比成圈编织部分的线圈短,成圈织物部分由于集圈的悬弧牵拉有向表面突起的趋势,形成凹凸表面肌理效果,通过对集圈进行点、线、面的排列方式与成圈进行组合,可形成蜂窝状、点状及褶皱表面肌理效果。通过单针、多针的多列集圈与多个成圈单元进行循环排列,在织物正面形成菠萝花效应,反面形成蜂巢肌理效应,多列集圈形成菠萝花及蜂巢肌理效应如图8所示。将棉线与弹力纱线组合使用,如图8(c)、(d)所示,蜂窝状的凹凸更加分明并且富有弹性,该类织物正面采用细针,在针织毛衫的肩、臀等部位采用9G、12G型横机编织,可以增加其立体造型效果。使用棉线在5G、7G型横机编织,织物的反面可用于春夏季毛衫大身部分,可体现休闲浪漫的风格特征。通过集圈单元与单针或者2针成圈进行循环排列,织物表面形成颗粒状的凹凸肌理效果,如图9所示。采用棉线在12G横机上编织,则体现织物的运动风格,该类织物多用于运动针织毛衫的大身部分。在图9(b)中,成圈部分(第4路)采用较细的金丝,集圈部分(第1、2、3路)选用较粗棉线,在5G、7G型横机上编织,织物表面肌理呈现网眼与凹凸的复合效果,如图9(c)所示,织物表面的风格由于纱线颜色和材质的变化体现出优雅的风格。2.4彩色表面效应2.4.1横条肌理效果利用集圈组织结构在纵向使线圈变短的特点,将集圈以规则的形态与彩色横条复合编织,可形成变化横条肌理效果,集圈形成变化横条肌理效应如图10所示。其中,集圈排列的形态变化引起横条形态的变化,同时采用不同材质的纱线,形成图案的风格也不同,图10(b)通过马海毛与雪尼尔纱线的编织,在雪尼尔纱线编织的部分采用部分织针集圈,形成唇形图案,体现了烂漫的织物风格。2.4.2集圈与浮线的结合利用集圈线圈纱线在织物的正面被成圈线圈盖住不显颜色的特点,利用2种纱线进行集圈与浮线结合编织方式,形成闪色竖条织物肌理效应。图11所示的为一款具有闪色竖条肌理效应织物。将靓丽的彩色或者银光色以集圈的方式与灰色纱线采用双针床编织针织毛衫,以荧光作为点缀体现了明暗的对比,展示出针织毛衫低调奢华的风格。2.4.3浮线及集圈的修饰作用集圈组织应用在浮线提花组织结构中,可以缩短浮线,集圈也起到修饰的作用。提花嵌花浮线+集圈织物图如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