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1.gif)
![高二语文试卷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2.gif)
![高二语文试卷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3.gif)
![高二语文试卷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4.gif)
![高二语文试卷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621fa474e3a43160d11e2e9e645c239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1月30日第14版,作者朱建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逻辑既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又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和艺术分别能够从行与知的角度使理性臻于完善。B.
逻辑的目的可以成为艺术的目的,但前提是逻辑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C.
人类自在的理性存在一种先天的不确定性,需要用逻辑的力量克服这种弊端,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D.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区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生活中,人们要么认为逻辑神秘、深奥、抽象,敬而远之,要么认为逻辑虚无、刻板、缺乏活力,将其轻蔑对待。B.
理性的核心成分是逻辑,但人们对逻辑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这使人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C.
一种理论想要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具有结构性力量和活力,就需确立其自身逻辑的有效性,获得一种逻辑的品行。D.
逻辑能力存在人的大脑,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很多人的行动常常会在外部刺激指导下进行,但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B.
逻辑作为一种理性精神,能够促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C.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包括逻辑公理、逻辑规则和定义等,可以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D.
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公理出发,先证明一些简单的定理,再以这些简单的定理作为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微笑的鸭子
包利民当家家户户的炊烟依次消散,太阳便已爬到了东边树林的梢上。这个时候,丫崽便赶着一大群鸭子去村西的小河边了。十二岁的丫崽跟在那些蹒跚的鸭子后面,笑容满面。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丫崽本是孤儿,后被村里的李家夫妇领养,那一年,她才三岁。这个女孩的到来,并没有给这对不育的夫妇带来什么欢乐,不过李家夫妇对她尚好。丫崽五岁的时候,她终于为这个家里带来了天大的惊喜,李家媳妇忽然便怀孕了!当弟弟出生以后,家里便充满了欢乐,可丫崽的艰难生活便开始了。六岁的她就要干家务,七岁开始做饭带弟弟,连学都上不了。弟弟上学后,她除了每天干活做饭,就是放鸭子。即便如此,养父母也不待见她,常打骂她。可这个孩子却极少哭,而且只要和鸭子在一起,就会笑个不停。弟弟上学以后,便回到家给姐姐当老师,丫崽起初只是抱着哄弟弟玩儿的心思,乖乖地当学生。可是学着学着,竟是入了迷。弟弟也越发有兴趣,为了回家能给姐姐好好地讲课,每天都极认真地上课听讲。如此一来,学习成绩竟稳稳地保持住了第一名。本来养父母很讨厌丫崽跟弟弟学习,可见到这个效果,也就默认了。有一天,弟弟给丫崽上课的时候,忽然问:“姐,你咋每天都那么爱笑呢?你看爸妈对你那样,你怎么还能笑出来呢?”弟弟心里对父母如此对待姐姐很是生气,不过却也无能为力。丫崽却说:“和那些鸭子学的,你看,鸭子的眼睛都是弯弯的,就像一直在笑着,你听它们叫的时候,也像是在笑呢!其实爸妈对我挺好的,哪家的爸妈不打骂孩子?”弟弟上初中后,在镇里住校。每周回来的时候,依然会给姐姐讲课。可是两年后,丫崽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挣扎。因为这个时候,养母开始张罗着给她找婆家。那个时候,嫁出一个女儿,可以得到不少彩礼钱。丫崽一露出不乐意的神情,养母就骂:“我把你养了十五六年得花多少钱?”丫崽即使不高兴的时候也是微笑着的,养母看着她的笑就来气:“赶明儿把你许配给一个爆脾气男人,一天打你八遍,看你还笑不笑?”终于有一天,说妥了一门亲事,丫崽根本反抗不得。那天家里很热闹,杀了好几只鸭子待客。丫崽注意到,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于是心里有了更大的悲哀,可她依然笑迎客人。就在那个晚上,丫崽失踪了。养父母带着好多亲戚四处寻找,也没能找到。好几个月后,丫崽寄回了五百元钱,并写来一封信,说:“爸,妈,我会把那些彩礼钱都挣回来!你们别找我,我没事。让弟弟好好上学。”养父母就真的没有再去找,虽然知道了她在哪里。就这样,每个月丫崽都要寄钱回来,养父母有时望着满院的鸭子,心里就会忽然很不是滋味。一晃四年过去,丫崽依然往家里寄钱,而弟弟也快高考了。这个时候,养父去山上拉石头的时候,被滚下来的石头砸到了头部,去世了。丫崽回来了,大哭,这次她没有笑,可是看着她哭,养母的心里更是难过。临走时,丫崽对弟弟说:“你好好学习,要是考上大学,姐就一直供你!”果然,弟弟考上了大学,而丫崽一直在供他上学。养母独自一人在家,每当喂鸭子的时候,就会念叨丫崽。在养母年年的念叨中,丫崽终于又回来了,那天她说:“妈,我要结婚了。你别担心,那个男人脾气一点儿也不爆,不能一天打我八遍。你放心,我会把弟弟供完大学!”养母笑了,然后又哭了。丫崽在城里结的婚,养母和弟弟都去参加了婚礼。养母仔细地看着新姑爷,的确是那种很安生的男人,便也放了心。三天回门的时候,丫崽带着丈夫回到家,养母要杀鸭子,丫崽没让。晚饭的时候,养母拉着丫崽的手,说不出话来,丫崽笑着说:“妈,你可要高兴啊!你把我养大不容易,可惜爸没享着福!幸好当初弟弟教我那么多知识,要不去城里打工,会更难。”丫崽走的时候,带走了两只鸭子,她说她要一直养着它们,看着它们!(选自《天池》2022年第4期,有删改)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由此引出丫崽不幸的身世,更可见她乐观坚强性格的难能可贵。B、“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借写鸭子被伤害来表现丫崽的情感被伤害,更表现出丫崽的乐观坚强,为下文她离家出走的故事情节做铺垫。C、小说虽然短小,但通过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主人公丫崽的形象,其他人物如养父母、弟弟也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琢,所写故事情节也贴近生活,令人感到真实亲切。5、小说中丫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6、小说为什么以“微笑的鸭子”为标题?(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22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2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22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2月15日第9版)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摘编自《大众日报》2022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22年2月16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必须从自身做起,坚持和创新是法宝。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D、三则材料均表明,非遗保护形势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材料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B、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C、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D、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而“鳏”是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寡”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B、“穆宗”是唐朝皇帝李恒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C、户部是主管朝廷中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的部门,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职长官。D、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B、李锜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锜书写始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C、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D、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到了先皇亲手封藏的一箱奏书才明白实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5分)⑵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小题。漫成一首①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释】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所作,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即现在四川云阳前往夔州的船上。②联拳,屈曲貌。③拨剌(bōlà),象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景,与一、三两句的“静”景对比鲜明。C.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5.诗歌最后两句,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其内容,说说其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6分)(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的《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守望相助的同胞,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们中有德国的约翰·拉贝、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的约翰·马吉等人。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惨绝人寰耸人听闻义正辞严穷兵黩武B、惨无人道骇人听闻义正辞严兴师动众C、惨绝人寰骇人听闻冠冕堂皇穷兵黩武D、惨无人道耸人听闻冠冕堂皇兴师动众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历史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B、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C、历史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D、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那些南京大屠杀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B、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C、在那些腥风血雨的南京大屠杀日子里,我们守望相助的同胞,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D、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守望相助的同胞,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以各种方式,冒着风险保护南京民众,20、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①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②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______改为_________④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⑤_______改为________
21、请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人要懂得尊重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要懂得尊重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么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1.A第二段“科学在知,艺术在行”。2.B
第一段,逻辑“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但不能由此就说对逻辑了解有限“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3.C第三段“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4、C(没有抒情)5、①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打工赚钱,供养弟弟,感恩养父母的养育,看重姐弟之间的情谊;②乐观坚强,心胸宽广。虽然身世不幸,但不管生活给予她怎样的磨难,甚至养父母的打骂,始终微笑着面对;③勤劳能干,努力上进。自幼做家务,靠弟弟教学到许多知识,不甘命运,到城里努力工作。(每点2分。答出其它特点,可酌情给分)6、①“微笑的鸭子”作为全文的线索,起到结构全文的作用。②文章以其开头,又以其结尾,首尾呼应。③“微笑的鸭子”谐音“微笑的丫崽”,题目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丫崽坚强乐观面对生活磨难的形象特点,从而点明了小说的主旨。(每点2分)7、C
(A项材料并未提及,无法推断B项改善窘境还需其他社会力量。D项并非三则材料都涉及题干内容)8、D(A项:应该是引起政府的重视。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9、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答出三点给6分)10、B11、A(“鳏”是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12、C(“就留下他任原职”理解错误,李绅被贬前任御史大夫,穆宗皇帝留下他后改任户部侍郎。)13、⑴李锜慢慢变得不守法纪(有谋叛之心),府中的宾客幕僚没有敢进言的,只有李绅多次劝谏,但李锜没有听进去;李绅想离开李锜的幕府,但没得到允许。(“浸”、“莫”、“数”各1分,大意2分)
⑵李绅在官位上待了四年,因为手足迟缓无力,不能上朝拜谒,请求辞去官职,李绅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肃。(“居”、“以”、“卒”各1分,大意2分)14.B(其一,“风灯”并非“江风吹打桅灯”,而是指挂在桅杆上的渔灯。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二,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见了。所以第二句也并未写“动”。)15.诗歌后两句,作者写景使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对比”“衬托”等说法也对)的手法。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以动衬静,愈见其静。透露出诗人对安谧恬静的自然生命的喜爱之情,可见其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6.(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7、C惨无人道:程度较轻;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义正辞严:褒义;兴师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18、D19、B考察多个定语与多个状语的排序20、①莅临改为到②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
③家父改为令尊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
⑤惠赠改为送21、示例(1)尊重别人所以不霸道,不霸道所以有修养;尊重自然所以不掠夺,
不掠夺所以有发展。示例(2)
尊重别人所以不狂妄,不狂妄所以有修养;尊重自然所以不胡为,不胡为所以有理性。评分标准:句式3分,内容3分。22.可以写“家庭,我成长的摇篮”,可以阐述“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团队精神等)是成长的根基”,可以立意为“根深才能叶茂”,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真正的自由的看法。【参考译文】李绅,字公垂,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卢氏,亲自教他学习。李绅身躯短小,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土地租赁种植合同协议书范本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4课 优美的曲线说课稿 辽师大版
- 《植物资源学》课件
- 超市租赁合同书:专业合同范本
- 度企业礼品采购合同
- 语文《满江红(怒发冲冠)》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
- 2025年华为办公楼租赁合同P15
- 经典借款合同范文合伙合同
- 金融期货代理合同范本
- 新能源电力市场与电力交易
- 《英国饮食文化》课件
- 视频号运营规则
- 班规班约高一班规班约及考核细则
- 《幼儿文学》 课件全套 第1-8章 幼儿文学概述- 图画书
- 第15课 记忆小窍门(教学设计)-苏教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
- 41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 马克笔绘图方法培训PPT课件(内容详细)
- 华能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耗技术导则(2023年版)
- 基础知识3500个常用汉字附拼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