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古诗课件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古诗课件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古诗课件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古诗课件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古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懂古诗2023高考古诗复习目录古诗之美古诗之难读懂古诗CONTENTS010203古诗之美第一部分古诗之美诗歌即生活相爱出塞观景征战思念送别科举诗歌之难第二部分读一读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1、舅姑:公婆。2、入时:合乎时尚。无:疑问词“吗”。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张水部:诗人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你对它的主旨理解有没有变化?添加文本信息【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个故事,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

读懂古诗第三部分诗歌题目诗歌体裁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概括写作内容揭示地点诗歌类别表明情感书愤

征人怨春夜喜雨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琵琶行(白居易)

咏柳(贺知章)

寻隐者不遇

(贾岛)旅夜抒怀(杜甫)时间、背景可知的信息读懂标题

标题是诗词的眼睛,是诗词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词的重要切入点。标题常有以下作用: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揭示诗歌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读懂标题卷别诗题重要信息2022全国甲卷《画眉鸟》(欧阳修)/画眉禽(文同)①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对象、题材_______;②暗示了______(写作手法);③推测主观题设题方向______2022全国乙卷/2020新高考Ⅰ《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①交代了诗歌的目的、题材__________;②点明了送别的人物______;③推测作者可能会表达的情______2022新高考卷Ⅰ《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mào]之》①点明了时间______;②点明了地点______;③交代了诗歌的内容________2022新高考卷Ⅱ《送别》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________;②暗示了全词的感情基调______根据表格中的解读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读懂标题卷别诗题重要信息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寄江州白司马》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示儿子》2021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2020·高考全国卷Ⅰ《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020·高考全国卷Ⅱ《读史》根据表格中的解读提示,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数卷蠹[d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诗中想象好友在外划船,采芝,读书,下棋,野炊,垂钓,心向往之,但自己因病不能外出,于是在诗最后告诉朋友,你也不用挂念我,随手折一枝山樱花寄给我就行。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wéi)裁遍未裁诗。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虽:虽然。失:失去。春城,春城一般指昆明。昆明,别称春城。本诗中未透露具体指代地点,或“春城”也可理解为“春日某城”,泛指春色。醉上:此处指“游玩饮酒赋诗”。期:约定。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裁遍:裁,裁剪,此处指书籍校正。“裁遍”即“遍裁”,喻指用心教书育人。因吟郢(yǐng)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因:趁机,此处为趁此机会。吟:沉吟,此处指教导学生。郢岸:郢,指旧时楚国都城。岸,指岸边。此处用“郢岸”代指各地学生。百亩蕙:《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欲:想要,期待。采:采摘。商崖:与上句“郢岸”相对。商:指商国。崖,指山崖。这里泛指山崖。三秀芝:与上句“百亩蕙”相对,灵芝野菜,泛指山上的野菜。商被灭后,伯夷和叔齐,采薇而食,以此显示高洁,也喻指坚贞。栖(qī)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栖野:指栖息在野外,喻指自己虽有鹤之才华,却未在朝为官。鹤笼:指关着鹤的笼子。本处用“笼”喻指身不由己的某些束缚,或指官场上的某些束缚。宽使织:即“使织宽”,意为能使笼子织的更宽阔。诗人未在官场,故自喻为“栖野之鹤”,因此能把束缚自己的笼子织得更广阔。实指自己未在朝为官,因此不受某些束缚,能自由自在。施山僧饭:布施山野僧人的饭菜。僧人吃斋饭,没有肉食。以此喻指自己生活清贫、朴素。与上文的“欲采商岸三秀芝”相承应。别教炊:别,指特别的,别样的;教炊,煮食的方法。此处指不一样的或特别的煮食方式,使斋饭也能吃得可口留香。但医沈约重瞳(tóng)健,不怕江花不满枝。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但医:期待医治好。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健:康健。不怕:不用担心、害怕。此处指不忧虑、不忧愁。江花:指江岸边美丽的花草。江花也喻指人才,与上文的“郢岸”相承应。满枝:开满枝头。也喻指人才济济。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对点训练】❶阅读下列诗歌的标题,写出从标题中读出的内容。(1)[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2)[2020·全国卷Ⅰ]《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答案]①“赠别”表明了题材是送别诗;②“郑炼”是送别的对象;③“赴襄阳”点明了郑炼将赴之地。[答案]①“奉和……次韵”表明是与朋友的唱和之作。②“袭美”点明朋友之名。③“抱疾杜门”点明朋友因病不能外出赴约。④“见寄”表明此诗是作者收到朋友来信后的酬和之作。(3)[2020·全国卷Ⅱ]《读史》(4)《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答案]点明诗歌内容、写作对象。[答案]①点明了时间(休暇日)。②点明了事件(访王侍御)。③点明了事件的结果(不遇)。读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点绛唇·咏梅月

陈亮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chán)云僽(zhòu),格调还依旧。

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答案一这是一首闺怨词,表达了女子对远人的思念,和夜不能寐的伤感。答案二:这首词表达了此人对友人的思念,即便相隔千里,但自己与友人都有共同的志趣。答案三:托物言志,借梅花来表明自己不屈服,坚持抗战的决心。读懂作者点绛唇·咏梅月

陈亮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wù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天,词人从浙江东阳赶赴江西探望自己的好友辛弃疾,两人共商恢复中原、抗击金军的大计,并且邀请了另外一位朋友朱熹来到紫溪(今江西铅山南)相聚。由于朱熹有事未能前来,词人于是便辞别辛弃疾东归。词人走后,辛弃疾作了一首《贺新郎》词,词人看到后,就写了这首词来赠答。我们应了解作者的哪些相关信息呢?二、懂读作者知人论世1、思想性格2、生活经历5、时代背景(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3、风格流派4、创作背景和目的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知人: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悲愤激昂:欲复国土的无奈—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屈

原陶渊明王

维李

白杜

甫辛弃疾、陆游白居易李商隐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____________。②南朝诗多写____________。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⑤南宋诗重_______,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征战尚武男女相思

抒爱国情论世:干谒诗

望洞庭湖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表达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作者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观豁达的心境。诗豪练习:【对点训练】❼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水龙吟苏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间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沉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一年多之时寄赠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qiáo)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chún)玉藕,珠粳(jīng)锦鲤,相留恋,又经岁。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哄:一阵喧闹。永昼:白天。端居:谓平常居处,安居。丝莼:湖水植物,可作菜。珠粳:贵重粳米。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shāng)沈醉。青鸾(luán)歌舞,铢(zhū)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惯:习惯于。瑶池:西方仙境。羽觞:酒器,酒盏。用形似羽(鸟)、觞(兽)作,故名。沈:即“沉”。青鸾:女子,这里指歌妓舞女。铢衣:轻衣。古代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极言衣轻。摇曳:飘荡。壶中天地:仙境之一。飘堕:飘落。步虚声:道士唱经礼赞声。露寒风细:喻指贫寒生活。银蟾:传说中的月亮。[答案]①感叹光阴虚度,功业无成。上片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人面对美丽的乡村风光,却感叹自己“寸阴虚度,了成何事”。②于苦闷中见旷达。词人虽然对自己当前的困境感到苦闷,但又从“丝莼”“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③怀念京城生活。词人所想象的仙境生活亦可看作是往昔和旧友痛饮沉醉的京城生活。④想要超脱苦闷而不得的无奈。词人虽然借美食、仙境、回忆来自我纾解,甚至还要“抱素琴”向月独奏来遥慰旧友,但仍有“此怀难寄”之感。读懂——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①青山招不来,偃蹇[jiǎn]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注]①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生查子》便是辛弃疾闲居游西岩的纪游之作。1、题目提供的信息:2、注释暗示的信息:读懂注释注释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帮助读懂诗句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主旨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有关【对点训练】❽阅读下面这首诗,点明注释暗示的信息。寄外舅郭大夫①陈师道②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外舅:岳父。②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因家境贫苦,无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答案]①人物的身份,以及由此生发的怀才不遇的悲愤。②人物的家境,以及由此生发的对妻儿的关怀和家庭不能团圆的悲哀。读懂——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题目。客中闻雁黄景仁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林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若抓关键词来分析情感,你会选择哪些?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忧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答对三点即可)读懂诗家语

1、关键句——诗眼,结句,情语

诗眼:王维《山居秋暝》最后一联是诗眼句,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出来。结句(主旨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情语(直接抒发情感的字句)愁、苦、怨、恨、羡、忆、怀、喜、泪……读懂关键句注意:“情感语言”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也藏在写景叙事句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隐性虚词在表达情感中作用尤其重要,不可忽视。春风又绿江南岸;南望王师又一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读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若抓意象来分析情感,你会选择哪些?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答案]诗歌通过秋雨、秋叶、大雁、孤舟、霜月、枫桥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解析]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一路的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到了尾联,便写到夜宿枫桥。孤舟“霜月系枫桥”,融情于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意象与情感月亮思乡、思亲;人生的园满、缺憾;幽静、美好杨柳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菊花高洁、隐逸梧桐凄凉悲伤浮云漂泊读懂诗家语意象与情感杜鹃凄凉、哀伤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指代书信

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①词类活用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通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形象地写出来了,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风又使大江南岸变得一片翠绿。②倒装诗词里的倒装包括词序倒装和句序倒装。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③省略如: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节选)》]【对点训练】❹找出下列诗句中有活用现象的词语。(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答案]“悦”和“空”字,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诗句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鸟的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感到一片空灵。[答案]“老”和“肥”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莺雏变老(也就是长大的意思),让梅子长肥(也就是形容梅子果肉饱满)。[答案]“锦帽貂裘”,都是名词,但在这里却用作动词,意思是“戴着锦帽,穿着貂裘”。【对点训练】❺请找出上片中的倒装手法,然后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水调歌头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答案]

“霜信报黄花”是倒装句,该句的正常顺序应为“黄花报霜信”。词人将“霜信”提前,表面上是写景物的凄凉,实际上是为了强调词人晚年生活的凄楚。【对点训练】❻补充下列诗句中被省略的内容。(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答案]省略了“像”,应补充为“山河破碎像风飘絮,身世浮沉像雨打萍”。[答案]应是“国破(但)山河在,城春(故)草木深。(因)感时(而)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读懂——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江总①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思考: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中“故乡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由此不难看出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和陶渊明一样厌弃官场、归隐田园的情怀。读懂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读懂古诗的支点支点一:标题(关注标题中的所有信息)支点二:作者(诗人的生平、抱负、风格)支点三: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支点四:意象(凝结着特定情感的物象)支点五:关键语(直接抒发情感的字、句)支点六:典故(含蓄委婉表达情感)支点七:诗家语(特殊表达方式回到原本)支点八: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

【宋】辛弃疾

郁孤台【2】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3】,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注释:【1】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造口一名皂口,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