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重点内容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重点内容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重点内容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重点内容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重点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重点内容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实践——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现在:卫星照片——球体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方法地球的卫星照片。2.观看月食3.站得高看的远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假想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级。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南点。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比较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形状半圆圆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往两级逐渐缩短数量无数条无数条经度纬度划分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表示,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表示,赤道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北极为90°N,南极为90°S,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20°W,160°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之间为东半球。东经160°以东,西经20°以西之间为西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变化,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以北春季,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为夏季八.地球上的五带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九.地图的阅读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500000就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0000厘米,即5千米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用途: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还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陡崖:等高线重叠鞍部:是两山峰之间的比较平缓的部位,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出凸出。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出凸出。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的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