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两张皮问题_第1页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两张皮问题_第2页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两张皮问题_第3页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两张皮问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两张皮问题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反映了高等教育的研究职能和教育职能,二者不能完全平等。随着高校的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已成为高校上层次上水平的重要举措。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如何建立起两者相互促进的新机制,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有效地解决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矛盾和冲突即解决好两张皮问题,已成为我国很多高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冲突方面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作为高校的两项重要工作,从理论上讲虽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由于两者各有侧重,也可相对分离、各自开展,在具体操作中常表现出不协调甚至产生冲突,即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两张皮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育资源的相争。一定时期学校经费总量是一定的,学科建设费用的增加必然影响专业建设费用的投入。在经费方面,学科建设主要用于课题研究、仪器设备的购置、图书资料及软件的购置、研究条件改善等;专业建设则主要用于实验室、课程和教材建设等。从人力资源看,专职教师通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研,如教学工作量过满,则无暇集中精力搞科研;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没有设立科研编制,教学工作量不足的教师不能通过编制的流动机制由教学编制转为科研编制专职搞研究,这部分闲置的师资,又阻碍了人才引进,造成学科建设人员紧张。没有教学与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缺少相应的流动机制,导致高校科研资源与教学资源利用的冲突。2.工作目标的不同。专业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其重点是师资队伍、实验室和教材、课程建设,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学科建设的内容主要是学术梯队建设,研究设施建设,确定研究方向,形成、转化研究成果及研究组织建设等,其重点是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和培养,学术梯队建设,科研条件的充实改善,目标是形成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出研究成果并不能自动或必然地更新教学内容、形成新教材,研究成果多也不代表人才培养质量就高。反之亦然,人才培养质量好也不必然表示高校的学术水平就高。工作目标的差异性、独立性常使两者产生冲突。3.组织结构型态的相异。专业建设按系部或学院组织,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有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而学科建设是以学科组为单位,围绕某一学科的发展进行学术梯队建设、研究设施建设并组织研究活动等,一个学科组成员往往隶属于几个系部,其组织型态具有很大的柔性。两者在具体操作中发生时间和工作安排冲突时,往往要学科建设让路,显然不利于学科建设的开展。4.构成要素的分割。专业建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师、课程、教材、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等,学科建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研课题、研究仪器设备、学科建设管理人员等。学科建设购置的仪器设备不考虑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也缺乏对学科建设的支持。为防止损坏,学科建设的仪器设备即使利用率很低也不对教学、学生开放。教学(科研)人员即使教学(科研)任务不足,也不能转到科研(教学)岗位,形成两者构成要素的分割。二、科学、技术和专业建设中两部分形成的原因1.以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都立足于相应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学科建设目录与专业建设目录的差异,造成两者的切入口不统一。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而学科建设则是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1997年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两者在学科门类上相一致,但前者下设二级学科71个、专业249种;后者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8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由原来的654个调整为382个。造成不少学科建设的一级(或二级)学科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都没有相应的专业。切入口的差异,势必造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冲突,造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主体分离。2.个专业与多个学科知识的支撑一般认为,学科的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学科及其分支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即使是在一些学科分化与综合的演变中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也都有自身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知识来满足。专业以学科为依托,有时某个专业需要若干个学科支撑,有时某个学科又下设若干个专业。我们认为,专业设置目的是培养某一行业的人才,要学好专业课必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而要学好专业基础课,必须学好基础课,因此,一个专业必须有几个学科支撑,专业是多个学科知识的固化,或是多个学科知识的组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需要某一领域的知识为基础,体现出一定知识体系的特征,即体现出学科性,所以,对行业可以从学科的视角进行划分,一个学科门类可分成若干行业,从而分成若干专业,而这种划分是从应用的角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不是从研究的角度进行的,这只是社会从行业分工的角度对学科的一种划分。但必须认清,要培养某一专业的人才,从事某一行业活动,需要若干学科的知识,即专业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的固化;另一方面,从学科自身内容来讲,它是对人类知识系统的归类,是具有一定边界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一个学科具有一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等,这种意义上的学科不可能再分出若干专业,而培养某一学科专业的人才需要能有效应用该学科知识所必需的其他学科知识。三、专业建设对某一学科的组成具有促虽然从学科知识角度看专业,学科不可能分出专业,但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学科,学科可分为若干专业,而这样的专业是几种学科知识的固化,学科与专业是一种交叉关系。例如,数学学科与数学专业,两者是一种交叉关系,要从事数学专业工作必须掌握大量数学学科的理论,同时还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理论,如逻辑学、计算机、外语等;数学学科又可以分出很多分支,如微积分、运筹学、计算数学、数学建模等,而这些学科分支知识并不是每个数学专业都必须具备的。两者关系如图1所示。学科知识是构成专业的原料,一个专业由若干学科知识组成,更确切地说是由适用于某一专业需要的若干学科中的部分内容构成,而不是由若干学科中的所有内容构成。学科建设促进学科的发展,使某一学科产生新理论、新方法,只有将这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及时充实到教材、课程中去,才能使专业产生新的活力,并整合到人才培养中去,使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专业建设常对相关的某学科在师资队伍、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如为提高纺织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对该专业的纺织材料学科课程提出新要求,为此必须加强纺织材料学科的建设。以这样的方式,专业建设同样对学科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构成某一专业的要素主要有教师、课程、教材、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等,要素、结构和环境决定系统功能的提高与否,学科建设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师可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固化到教材中,及时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开设新课程。专业建设对知识更新提出需求,对将学科建设的成果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和新课程开设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并将进一步促进学科知识的固化。学科建设搞得再好,并不等于专业建设就随之水平得到提高,反之亦然,关键在于建立促使两者互动的机制。专业是对学科知识的切块和组织,各种学科知识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切块和组织,即构成一定的专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切如何分,国家专业目录作了规定,甚至规定了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等,学校的自主权很小。这实际上是不经济的。因为,学科知识的固化实际上以课程的形式出现,一个专业有20门课程,10个专业需要100门课程,即100门课程是为了满足10个专业的需要,但100门课程自由组合,可形成几十个专业。美国大学专业设置权由高校自主掌握是有一定道理的。四、建立鼓励科学发展和专业建设的新机制1.以一级学科为统领的专业层次差异由于学科与专业的区别,尽管本科专业目录与培养硕士、博士的学科专业目录在学科门类上完全一样,但在一级学科数量及其分布上两者已表现出差异(如表1所示),二级学科的专业层面差异更大,如果以一级学科为统领对专业进行调整,可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因两者差异而造成的不协调。2.职业教育知识固化专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专业的变化包括课程的重新组合和课程内容的变化。另一方面,某一专业的知识涉及多个基础、应用学科,专业是多个学科知识的固化。加强专业建设必须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课程建设的组合,加强课程建设必须拉动学科建设,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3.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科学训学科建设必须有利于专业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办学水平的提高;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建设,及时固化学科建设的成果,形成教材、课程。为此,要求学科建设的主体与专业建设的主体融为一体。首先,要打破教职工归各学院(系部)所有的模式,实行人员聘用制或建立人员签约服务模式,一位教师可以在几个学院(系部)签约服务,如主讲某门课程,从事几个课题攻关;其次,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使学科组与课程组融合。4.教育矫正科研任务较少科研人员在研究进程中,可从事教学工作,完成必要的教学工作量,在科研任务较少时,可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任务不足时,亦可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为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充实教学内容打基础,甚至成为科研流动编制,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5.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将创新人才培养与经学科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