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初《李将军错认妾刘氏女年代》中的地域性意识_第1页
凌初《李将军错认妾刘氏女年代》中的地域性意识_第2页
凌初《李将军错认妾刘氏女年代》中的地域性意识_第3页
凌初《李将军错认妾刘氏女年代》中的地域性意识_第4页
凌初《李将军错认妾刘氏女年代》中的地域性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凌初《李将军错认妾刘氏女年代》中的地域性意识

所谓地域意识,是指对话作家(或脚本)对区域的态度和表达。地域性主要包括如下三个层面:其一,构成一个明确存在的诸种物质形态——河流、山脉等自然环境以及宅第室家、街衢巷陌等人文环境;其二,维持一个地域正常运转的诸种制度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其三,标示一个地域最本质所在的诸种观念形态——地域民人的思想情趣、心理特点。地域性具有独特、交融、渐变等特点,但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独特性——独特性是地域性的灵魂所在,是特定地域性与其他地域性区别的标志。在话本小说领域,地域性最先由宋元话本小说家引入。但由于思想及艺术功力的薄弱,宋元话本小说家未能明确将地域性与地点区分开来,在表现“地域性对人的情感的影响”这一主题时,出现了地域性与人的情感脱节的问题。明代话本小说家对宋元话本小说家的地域意识进行了扬弃。在明确区分地域性与地点,并充分表现“地域性对人的情感”这一主题的同时,还融情入景,以景写情,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冯梦龙承袭明代话本小说家的思路,也从“地域性对人的造就”这一角度来创作地域小说,不过其切入点不再是“地域性对人的情感的影响”,而是“地域性对人的性格的塑造”。与此同时,冯梦龙还从更广泛的角度发掘可与地域文化相呼应的艺术性,以期达到与地域性内容的互为表里。从严格意义上说,凌溕初在“二拍”中并没有创作出一部真正的地域小说。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与那些对地域性予以消减或摒弃的明清拟话本小说家一样,在地域性表现一无建树。事实上,凌溕初对于地域性是刻意追求、用力甚多,并取得了相当成就的。本文拟对其地域意识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加以探讨。一第二,通过对所需资源的不同态度来改造故事,突出了当地文化内涵目前,尚未发现凌溕初本人或其亲友的可确证其他地域意识存在的材料。但“二拍”在创作上具有这样一种个性,即作者虽然不再乞灵于“宋元旧种”(《拍案惊奇·序》),而开始独立创作拟话本小说,但其所写故事多源可考。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对“二拍”大多数作品的本事来源做了较详密、准确的考证。两相对照,可发现凌溕初在地域性表现上,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对本事中表现较为薄弱、不甚突出的地域性,凌溕初进行了扩充。以《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为例。此卷出自《剪订新话》卷三《翠翠传》。关于金定寻找翠翠的路线,本事交代得较为详细:“行至平江,则闻李将军见于沼兴守御。及至绍兴,则又调屯兵安丰矣。复至安丰,则回湖州驻扎矣。”这样写的目的,主要为了说明金定辗转各地寻找翠翠的艰辛不易,借以表现其对翠翠的情感的真挚不渝。凌溕初对此扩充道:“路由扬州,过了长江,进了润州。……来到平江。听得路上人说,李将军见在绍兴守御,急忙赶到临安,过了钱塘江,趁着西兴夜船,到得绍兴。去问人时,李将军已调在安丰去屯兵了。……问到安丰。安丰人说:‘早来两日,也还在此,而今回湖州驻扎,才起身去的’……”在交代寻找地点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点明其间的转换之地,这样不仅更为突出地表现了金定颠沛各地的艰辛不易及其对翠翠的情感的真挚不渝,还使读者产生其事如在耳目之内的审美感觉。再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徐茶酒乘闹劫新人郑蕊珠鸣完旧案》为例。此卷出自《九朝野记》卷四。关于嘉定女子“开面”及新婚“茶洒”的习俗,本事未予明确介绍,仅以“(徐达)借持栉具去为女开面,即复谋为婚筵茶酒”一笔带过。凌溕初扩充道:“元来嘉定风俗,小户人家女人篦头剃脸,多用着男人。”“如何收得‘茶酒’?即是那边傧相之名。因为赞礼时节,在旁高声‘请茶’、‘请酒’,多是他口里说的,所以如此称呼。”这样不仅使浮现于读者头脑中的嘉定习俗更为形象、生动,增加了作品的地域色彩,还大大提高了故事发生的必然性、可信性。凌溕初还对本事中表现不力的地域性,予以适当的调整。以《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球厄海神显灵》为例。此卷出自《辽阳海神传》。关于海神到来后天气的变化及程宰的心理感受,本事这样写道,“风雨暴作”顿时变作“风雨息声,寒威顿失”,苦寒思家的程宰因之“错愕不知所为”。这样写虽无甚过失,但却没有表现出程宰作为一个久客北地的南国人,在天气由苦寒而骤暖的情况下的独特心理感受。凌溕初将其与本事对程宰与海神奇异交往作总结——“首尾七年,每夜必至。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捏合在一起,写海神来后,“毫无风雨灾害声,顿然和暖,如江南二三月的气候起来。”这既符合思想心切的程宰在气候骤暖后的心理感受,又因使其“由苦入甜”而与后文“程宰心里想要什么物件,即刻就有,极其神速”的记叙保持了一致。再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首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为例。这篇作品表现了身怀绝技的周国能,因不满在家乡“门户低微”、“村妆陋质”的生活现状,渴望于异国他乡得声名、娶美妻,并终遂心愿的故事。本事——《夷坚专补》卷第十九《蔡州小道人》这样安排结局:周国能将违背婚约的女棋童告上了燕州府,“卒得女为妻,竟如初志。”可以说,这与周国能最初对家乡的不满及对他乡的憧憬没能很好地呼应。凌溕初改道:当女棋童又一次借口周国能“不是本国之人,萍踪浪迹”,推托其婚姻时,看声名高于乡情的周国能当即表示:“情愿超籍于此”此后,他果真返回家乡,“密地接了爹娘,同享荣华”。经过凌溕初的改造,作品在结构上首尾贯通、前后一致。凌溕初在地域性表现上用力最多之处,乃是增加地域性。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为例。此卷出自《泾林续记》。本事主人公苏和(凌溕初改名为文若虚)的籍贯及其历年来经商各地失利之事均未予交代,这样一来,作品的地域性被大大削减。凌溕初不仅明确指出文若虚为“苏州府长洲县”人,为其特殊经历提供了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发达的经济背景;而且详写了文若虚因为不了解南北两地的气候差异,贩扇北京失败的经历——“元来北京历溕却在七八月,更加日前雨湿之气,斗着扇上胶墨之性,弄做了个合而言之,揭不开了”,这样就使作品具有了极为生动的相异地域间经济往来的因素。再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为例。本事——《剪灯余话》卷四《芙蓉屏记》写崔俊臣的遇难,乃是因为舟人见其“饮器皆金银,遂起恶念”。凌溕初则在此前增写了崔俊臣不了解苏州地理、任由舟人泊船苇丛这一细节:“那苏州左近太湖,有的是大河大洋,官塘路上还有不测,若是傍港中去,多是贼的家里。俊臣是江北人,只晓得扬子江有强盗,道是内地港道小了,境界不同,岂知这些就里?”这一铺垫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地域色彩,而且使此后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之更为合乎情理。凌溕初不仅扩充、调整、增加本事中的地域性,还尽量做到“有的放矢”,使之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制造抒情氛围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这表明,凌溕初的地域意识是比较明确的。二对地域性的探讨凌溕初的地域意识还比较深刻。在宋元话本小说家引入地域性概念,明代话本小说家予以明确区分后,对地域性本身的探索似乎就进入了停滞阶段——冯梦龙在表现“地域性对人的性格的塑造”方面的成功实践,并未引发其对地域性本身的深入思索。到了凌溕初,这一局面发生了转机。凌溕初首先揭示出了地域性的“同中有异”特点。地域性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不同的侧面。诚然,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代表地域性本身,但忽视其中的任何的一个,地域性都肯定不真实。凌溕初在“二拍”中以杭州地域性为例,对地域性的这一特点做了展示。杭州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发生于其上的爱情因之具有纯真、浪漫的特点。但具体而言,还是各具特色的。在基本摒弃对杭州花团锦簇的描写,甚至很少提及的情况下,凌溕初通过对发生于杭州的各类爱情故事的详尽描述,使杭州地域性“同中有异”的特点其义自现。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陶家翁大雨留宾蒋震卿片言得妇》中蒋震卿与陶幼芳的爱情就是别具歪打正着的诙谐意味,卷二十五《赵司户千里遗音苏小娟一诗正果》中赵司户与苏盼奴的爱情则兼备甘苦与共、生死相以的忠贞,卷三十四《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溕》中闻人生与静观的爱情穿插有斡旋虎穴的惊险,《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莽儿郎惊散新莺燕刍梅香认合玉蟾蜍》中凤来仪与素梅的爱情则不时交替柳暗花明的离奇。凌溕初还借徽商这一地域文化现象,对地域性加以探讨。徽商一向以艰苦砥砺、精于算计、附庸风雅出名,凌溕初却通过对不同徽商的具体职业、人生经历、道德水准等的介绍,将其“同中有异”的特点揭示出来。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卫朝奉狠心盘贵产陈秀才巧计赚原房》中的卫朝奉是个“极刻剥之人”,他初到南京时,只有一个小小的解铺,却通过“百般的味心取利之法”发起家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远掾居郎署》中的徽商在扬州开当种盐,虽然有点好色、势利,但却能择善而从,《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中的徽商程元则“禀性简默端重,不妄言笑,忠厚老成,专一走川陕,做客贩货,大得利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中的程氏兄弟较为坎坷,他们本来“到辽阳地方为商,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之类”,但因运气不好,赔了本钱,“羞惭惨沮,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只好寄居他乡,替人掌管帐目。凌溕初还揭示出了地域性的“异中有同”特点。即便地域性间的差异相当大,它们也不会迥不相谋,总会在某一点上体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凌溕初以妇女出游习俗为例,对地域性的这一特点做了展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写了元时扬州妇女清明上坟的情景:“大凡好人家女眷出外稀少,到得时节头边,看见春光明媚,巴不得寻个事由,来外边散心耍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乔兑换胡子宣淫显报施卧师入定》写了元时沔州妇女的外出场景:“那汉沔风俗,女子好游,贵宅大户,争把美色相夸”;《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两错认莫大姐私奔再成交杨二郎正本》则写了北直妇女的出游情况,“北方风俗,女人出去只是自行,男子自有勾当,不大肯跟随走的。”各地妇女出游的时间、目的、方式等虽各不相同,呈现出地域方面的差异,但都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民风开放的特点。联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对宋时汴梁妇女元宵赏灯的描述:“盖因官宦人家女眷,恐防街市人挨挨擦擦,不成体统,所以或用绢段,或用布匹等类,扯作长圈围着,只要隔绝外边人”,上述地域性“异中有同”的特点会更为明显。在明代话本小说家将地域性与地点明确区分开后,凌溕初继续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两个方面来探讨地域性概念,不仅丰富了对地域性的理解,而且解决了地域性表现上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三中学文士差异较之明代话本小说家和冯梦龙,凌溕初的地域意识还比较独到。凌溕初没有因袭前代小说家开创的表现“地域性对人的造就”这一主题,而是自出机杼,将地域性抽绎为“乡土观念”,通过表现人的不同乡土观念,来提示人对地域性的诸种不同感受。血缘联系着亲情,地域性则沟通着乡情;从某一特定的角度来说,它们都关合着人们心灵最微妙、温馨的那一部分。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地域性的镂刻如此深刻,远非那些老守田园的人们所能想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中的徐太学虽然出于对前程的考虑,离开家乡苏州,“留寓京师多年”,并已娶妾生女,但他须臾未减对家乡的系念,“自是寄居的人,早晚思量回家”。对于女儿的终身大事,他也以地域性作为选择标准,“要留着结下路亲戚”,而不欲在京婚配。对家乡的思念还使游子们极为看重乡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巷》中的闻人生之所以慨然同意静观搭船同往杭州,与静观“说着湖州话”有着极大的关系;而当静观上船后,“知是同乡,只说着一样的乡语”,于是两人“一发投机”。家乡固然令人亲近,乡情固然令人难忘,但由于诸多原因,人们往往不得不疏离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中的周国能棋艺精湛,但在择偶问题上,穷乡僻壤却无法为他这个“能人”提供什么机遇:“我家门户低微,目下取得妻来,不过是农家之女,村妆陋质,不是我的对头。”虽然他对家乡怀有一定的感情,答应父亲决不“贪了别处欢乐,忘了故乡”,但为了能“寻个对得我来的好女儿为妻”,还是远走他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庵内看恶鬼善神井中谭前因后果》中的缪千户为官福建后,对家乡也采取了疏离的态度——“最怕乡里来缠”,以致“门上不敢禀得,怕惹他恼操”。这倒不是因为家乡没有给他提供扭转命运的契机,而是因为他人品低下,希图赖掉赴任前借乡人元自实的银子。异乡没有让那些寻梦的人失望。当美好的心愿在异地得到了实现,疲惫的身心在异地得到了休憩,游子的心灵便慢慢地与异乡接近、靠扰,归乡的打算遂日渐冷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的文若虚在苏州家乡做生意,“不但自己折本,但是搭他做伴,连伙计也弄坏了。”这样一个“倒运汉”泛舟海外却意外地发了大财,当波斯人建议将欠他的银子折成段匹铺,“就留文客官在此住下了,做此生意”,文若虚想到“我家里元无家小,况且家业已尽了”,于是欣然同意。而此后,他“数年之间,才到苏州走一遭,会会旧相识,依旧去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的金定与翠翠虽然远离家乡,青春弃世,但由于两人在历尽患难之后,于“溪山秀丽,草木荣华”的湖州终得携手、相聚,于是谢绝了父母为他们“迁骨”家乡的好意,情愿魂依异乡。异乡固然为游子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天地,但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异乡与游子的隔膜还在顽固地存在着。《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中的白孺人自身虽嫁给了苏州人,但仍固守“京师中人不知外方头路,不喜欢攀扯外方亲戚”这一观念,执意要将女儿配给亲侄儿,并背着丈夫写下一纸婚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瘗遗骸王玉英配夫偿聘金韩秀才赎子》中的湘潭易家在得知新婚女婿本是福建人后,即“不肯起来”:“……今闻此子原籍福建,一时配合了,他日要离了归乡,相隔着四五千里,这怎么使得?”并明确提出:“必须讲过,只在黄家不去的,其事方谐。”在温暖的接纳之后,异乡又断然缚住了游子流浪的翅膀,这或许也是出于一种爱吧?虽然以上结果是将地域抽象为乡土观念后才得到的,作品也因之不能视作真正意义上的地域小说,但在地域性与人的关系上,“地域性占主动,人被动接受”的模式第一次被打破,人,第一次从自身角度出发,来对地域性发表看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思路曲折、隐晦地反映了“人对地域性的反作用”。在话本小说领域,从此一角度表现“地域性与人的关系”,凌溕初勘称第一人,具有开创意义。四对所属地域的态度最后,凌溕初的地域意识还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对于自身所属的地域性,溢美隐恶;对于相异的地域性,则一任自显,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偏见。凌溕初在“二拍”中,常抑制不住褒美家乡——浙江景色的冲动。在《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中,他借写因妻子走失而郁怀难解的陈大郎欲“看些浙江景致,消遣闷怀,就便做些买卖”,暗示了浙江景色的优美至极——能开忧人怀抱。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陶家翁大雨留宾蒋震卿片言得妇》中,则借蒋震卿之眼,对绍兴的景致直接加以绘声绘色的描摹:“从来说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是个极好去处。”“过了钱塘江,搭了西兴夜船,一夜到了绍兴府城……他便兰亭、禹穴、蕺山、鉴湖,没处不到,游得一个心满意足。”所有这些,都是本事中没有提及的。对于乡人,凌溕初也大加褒扬。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恶船家计赚假尸银狠仆人误投真命状》中,他不仅将本事中形象模糊的湖州客人塑造得厚道、仗义——“那客人是个憨直的人”,在得知王生因己下狱后,即提出“与老汉同到永嘉县诉冤,救相公出狱,此为上着”;而且还将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王生不是如本事中所言冤死狱中,而是得其相助,终得昭雪,凡此种种,足见其对所属地域性的溢美隐恶之心。凌溕初在多数情况下,能够以较客观的态度看待异乡,但有时仍不免心存偏见。他曾经借作品人物之口,隐微透露出此一观点。如在《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错调情贾母詈女误告状孙郎得妻》中借县官之口,说出“吴下妇人刁,多是一派虚情”;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借文若虚之口说出“苏州人会调谎”。虽然这些作品中如蜻蜓点水,稍纵即逝,但由于是从正面人物口中说出,因此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凌溕初还直接表达对相异地域性的不满。如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缘居郎署》中说徽州人:“元来徽州人有个僻性,是乌纱帽、红绣鞋,一生只这两件不争银子,其余诸事悭吝了。”再如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酒谋财于郊肆恶鬼对案杨化借尸》中说北人:“谁知北人手辣心硬,一不做,二不休,叫得先打后商量。不论银钱多少,只是那断路抢衣帽的小小强人,也必了了性命,然后动手的。风俗如此,心性如此,看着一个人性命,只当掐个虱子,不在心上。”偏见都是相当明显的。倾向性在某个意义上可看作地域意识进步的一个标志。当个体自身所属地域性还不甚了然时,是不会对相异地域性加以评判的。但任由倾向性发展,以致成为作家衡量事物的一种标准,则会对作品造成损害。凌溕初地域意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